普门品全文网

“你信佛吗?”多年前我被这么问到

发布时间:2023-09-16 05:29:5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你信佛吗?”多年前我被这么问到

今天想和大家随便聊聊,主题嘛!就是宗教。还记得几年前,总会被人这么问到,你信佛吗?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我研习周易,所以当别人这么问我的时候,我也不感觉突兀,但是我却不知该如何回答,我若说信吧!我甚至对佛教知之甚少;我若说不信吧!我对佛是存有敬畏之心的;我想很多朋友会对我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吧!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宗教和命理都是避而不谈的,以至于一般人对于这部分内容都是模糊不清的,脑袋里仅有的一点认知也都是来自于朋友之间的闲谈;所以无论你对别人说,你是研究周易的,命理的还是风水的,抑或你说你是信佛还是信道;他们都是分不清的,但是他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封建迷信~~~此处省略一千个“哈哈”...

对于我们研究命理的人来说呢!宗教肯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且没必要选边站,虽然说从个人情感会有喜爱的偏好,但是从研究命理的角度来讲,应该保持一个较大的胸怀,兼容。如果你仅是一名普通学生,你可以只喜欢语文老师,或者物理老师;但如果你是一名班长,你应该尽量保持对每位老师的态度一致。那基于我对于命理研究的需求,这些年我也翻阅了一些有关宗教的书籍,也算是懂了些皮毛吧!今天就想以我的浅知拙见和大家粗略的聊聊佛教的派系,有不妥的地方,还望诸位师兄多多指正。

就中国佛教的发展而言,历史上出现过的派别有很多,但是至今仍有影响的,主要是这八家,严格来讲叫八宗,分别是: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

三论宗

“三论宗”创始人为隋代的安息国侨民吉藏,他主要活动于陈隋时期;“三论宗”以主要研究鸠摩罗什译的印度佛教论著《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而得名。“三论宗”的基本思想是“二谛八不中道”说,对于宇宙万有的认识,在世俗人看来它们是真实的存在,“三论宗”称此为“俗谛”;而从佛教的“真谛”看来,宇宙万有皆虚幻不实,诸法为空。然而真俗二谛又是“二而不二”的,二者不可分离。空不离有,有不离空,应是假有性空,非有非无。这就是所谓“中道”。万法既为“非有非无”,那么生非真生,灭非真灭,而应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这就叫做“八不中道”。

天台宗

“天台宗”的创宗人为陈隋之际的智顗[yǐ](担心大家不认识,特意标注拼音,很贴心有没有~),因他常住浙江天台山,所以才叫天台宗。又因该宗以印度《法华经》为主要的教义根据,又称“法华宗”。该宗倡导“止观双修”,止即“禅定”,观即“智慧”。南北朝佛学有所谓南义(重义理、讲智慧)北禅(重禅定)之分,天台宗则主张止观双修,不可偏废。在基本教义上,天台宗提出了“性具说”,“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著名的佛学思想。

法相宗

“法相宗”的创始人为唐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因为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所以称为“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古印度时的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中间经过护法上师和尊师们的弟子戒贤法师而传到中国。

窥基大师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法相宗也称为“慈恩宗”。主张一切唯识之旨之宗派。识者心之别名。“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主要经典依据有六部经书和十一部论书。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

华严宗

“华严宗”是以鸠摩罗什译的《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以神僧杜顺(即法顺)为初祖,实际创始人是法藏。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又称“法界宗”、“圆明具德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华严宗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其理论有四法界、六相、十玄门等。

禅宗

“禅宗”主要是以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为依据,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取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何为本来面目,于念念之间用功,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惠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在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惠能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的景象。

净土宗

“净土宗”以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尊东晋慧远法师为初祖,善导大师为二祖。龙树菩萨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为难行道;说修净土法门一生至诚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并永不退转,直至成就佛果,故称为易行道。

律宗

“律宗”主要是以鸠摩罗什译《十诵律》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的。由于此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闻乘的戒律。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

密宗

“密宗”主要是中国唐代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 》,在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