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南亚史。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有着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圈不同的特点。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上座部佛教最早传入斯里兰卡和中南半岛沿海地区,到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最终形成,前后经历了1500年。它的传播路线是,从印度进入斯里兰卡,在中南半岛地区得到较大发展,再向北影响到中国云南的南部地区。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是上座部佛教在这一地区传播和扩散的结果。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其诞生地印度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
前3世纪时,上座部佛教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后,建立了著名的佛教寺园—大寺。大寺后来成为正统的小乘佛教的渊源。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已有来自印度的佛教僧侣在中南半岛沿海地区传播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僧侣把口传的巴利文经典刻写在贝叶上,整理成后来被上座部佛教奉为经典的“三藏经”,奠定了上座部佛教的文献基础。在公元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和中南半岛中西部的传播取得明显的进展。公元4世纪时,印度僧人觉音在斯里兰卡的大寺从事巴利文三藏经的注疏和整理。
他的著述使得上座部佛教教义更加系统化而且易于理解,此后一直到近世,在斯里兰卡和中南半岛一直很有影响。公元5世纪至9世纪时,上座部佛教在中南半岛已有南一定地位。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缅甸和泰国的考古发掘中,都曾出土之过刻写有这一时期的巴利文经文的残片。中国古籍对于当时骠国(在今缅学甸)已流行上座部佛教,有明确、具体的记载。《新唐书·骠国传》上说,骠国首都室利差呾罗有佛寺百所。骠人“喜佛法”,“民七岁祝发止寺,至名二十有不达其法,复为民,而幼童入寺正是现在仍流行于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上座部佛教习俗。
但在当时的中南半岛,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总体上有着比南传上座部佛教更大的影响。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在公元11世纪~14世纪已最终形成,其重要动因之一是缅、泰、老等国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需要相应的宗教意识形态。1044年,缅甸蒲甘王朝兴起后,即奉上座部佛教为国教。这个王朝第一次统一了缅甸,在其统治的240多年间,仅在首都蒲甘一地,就兴建了4000多座寺院佛塔,许多规模巨大的佛塔现在仍屹立在蒲甘大地上。在泰国公元13世纪初出现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素可泰王国。
素可泰三世王兰甘享即位后,即从斯里兰卡请来上座部佛教僧侣,并确立了上座部佛教的统治地位。阿瑜陀耶王朝,国人效乙,百金之产,便以其半施佛”,诸王“尚佛教,国人效之,上座部佛教已成为举国上下的信仰。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在公元9世纪~12,但在进入公元13世纪后,由于周边泰人王国和世纪几乎称雄中南半岛国势日衰,社会动荡。王朝原来信马来人势力崛起,王朝统治地域缩小奉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失去神圣的灵光。正在中南半岛日益扩大其影响的上座部佛教乘虚而入,取而代之。
1296年,中国元朝人周达观到柬埔寨时,所见已尽是上座部佛教的景象,“小儿入学者皆先就僧家教习,既长而还俗”,“僧人削发穿黄,偏祖右肩,其下则系黄布裙,跣足”。在老挝,法昂于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统一老挝后,即从柬埔寨请来高僧,并将上座部佛教定为国教。在中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地区,上座部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从上座部佛教的传播路线和发展进程看,结合较为可考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当在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之间。南在斯里兰卡,虽然上座部佛教早在公元前后就建立了根据地。
但由于南印文度势力的多次入侵,印度教的影响以及国内政局动荡等原因,公元6世纪后上座部佛教的发展又几经曲折,直到公元1153年波罗迦逻摩巴忽一世求削平割据势力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定上座部佛教为国教。此后斯里兰名卡上座部佛教稳定发展,并对缅、泰等国上座部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文动作用。因此,大约到公元14世纪,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最终形成。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历史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在这一佛教文化圈最终形成后,直到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之前,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一直保持了“独尊”地位。
这同大乘佛教地区主要由儒家文化扮演主角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在上座部佛教传入或确立其统治地位前,在这些国家的广大居民阶层中,主要存在着鬼神信仰和万物有灵信仰等原始宗教。同时,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宫廷或社会上层中较有影响。但在上座部佛教取得统治地位或“国教”地位后,原始宗教已退居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印度教主要在宫廷仪式中起作用,大乘佛教的影响基本消失了。外来宗教和文化,包括中国汉文化、印度的印度教文化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从狭义文化的意义上讲影响也是比较微弱的。
圈的西部相邻。在东南亚海岛国家和中南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由于同西亚穆斯林国家和印度南部的海上贸易不断发展,加之穆斯林商人大量进入这些国家的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与当地上层结合,使当地原来信奉佛教或印度教的封建主纷纷改宗伊斯兰教,建立起伊斯兰王国。马来半岛及邻近地区的马六甲王国在公元15世纪时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使泰、缅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下受阻。在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北边和东边,中国的云南在公元13世纪已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这使它不同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那种地位。
可见,在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形成时,其周边地区已分属印度文化圈、汉文化圈和伊斯兰文化圈。在这种形势下,上座部佛教文化已难以再向周边地区扩散。另一方面,无论是南亚次大陆东部、东南亚海岛国家、中国云南或越南,在他们各自所属的大文化圈内,毕竟又是边缘地区,其辐射能力或继续扩展的能力也减弱了,未能进一步推进到中南半岛腹部。这几个地区长期以来又和平相处。正是这样的格局和相互关系,使得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在数百年间,基本上既无扩张又无退缩,大致上保持了一种内向的、在木区域内活动和发展的状态。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大大,就看到这里了,麻烦看官大大点个赞,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祝各位看官们生意发发,学业事业有成,身体健健康康!!!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各位看官们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纯属虚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