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传统丧礼中,有哪些佛教因素?

发布时间:2023-11-19 05:30:3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传统丧礼中,有哪些佛教因素?

生死与来世是大部分宗教都讨论过的问题,丧礼作为人今生与来世的分界线,不论从仪式上还是从内涵上都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丧礼是人一生当中最后一项礼仪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寄托生者的哀思、为死者尽孝以及预祝亡者灵魂得到安息,还有教育下一代的功能。这些丧礼活动的精神有很多都是和中国佛教教义暗合的。

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宗教之一,其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成为包括曲阜在内许多地区民风民俗的组成部分,对曲阜的丧葬礼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宗衍禅师曾经说过:人之生死,如水一沤,沤生沤灭,复归于水。大师告诫世人生并不可喜,死也并不可悲,因为生死原本即是一体两面,其实质是一样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它只是生命无限轮回的一种转换状态,预示着新生轮回的即将开始。

这段话形象地阐释了佛教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与我国古代早有的灵魂不灭观念不谋而合。这种观念认为人死只是作为物质外壳的肉体的的腐烂,而作为精神实质的灵魂并不会就此消亡,它不过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另一个时空之中。

佛教传入后,这种灵魂说与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观念相结合,在今天看来其固然与我们唯物主义世界观相冲突,有失科学性,但它却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曲阜地区虽然并非佛教传播非常广泛的地区,但就具体丧俗而言,受佛教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1)七七追荐

在古周礼中,丧葬礼仪之中关于祭祀亡灵的仪节有虞祭、卒哭、衬、小祥、大祥、谭。近代以来的曲阜除吸收了这些仪节中的部分内容之外,还特别重视死者的“七七”祭祀,这与佛教信仰在曲阜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七七追荐又称七七斋、水陆斋,原是佛教法令之一,后来衍生为佛教信徒的葬俗。佛教教义认为,人死后转世以七日为一期,至第七个七日毕生一处,称为七七。因此,人死之后,每个七日要祭祀一次,丧家要斋僧,诵经为其超度,亡者便会因此而得超生。

佛教这一教义与中国人传统的灵魂观念暗合,因此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并传播开来。人死之后,每隔七日为一期,设斋祭奠亡灵并为其诵经祈福,先后举行七次共四十九天。仪式结束之后,亡者灵魂便可顺利超度而不致坠入地狱,这一活动在民间便被称为“七七追荐”。

这在丧礼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超度亡者以免其罪过而往生善道,也是出于对超自然力的灵魂的敬畏,避免其作祟于生者而祈求亡者灵魂的安息与护。”。

民间以七七追荐超度亡灵的习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延至唐朝此俗开始流行,宋代以降则更成为丧礼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近代其最终流变成了通行的民间“做七”习俗。

曲阜丧仪,安葬后,按期上坟。男死后每六天为一期,女死后每七天为一期。大多数在一期、二期不上坟,一般在五期、十期去上坟。五期是大期。孙男嫡女皆去。”每期均到墓前焚香化纸,直到“十期”。曲阜的这一习俗深受佛教教义影响,并在境内广为流行。

(2)居丧百日不剃头

受佛教影响,唐五代时期民间丧葬仪式中出现了百日斋、一年斋和三年斋,即在死者去世百日、一周年、三周年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后来这些祭祀活动逐渐又与佛教传说中的十殿阎王结合起来,称为“十王斋”。

这些斋仪的意旨主要在于通过祭祀活动使得死者亡灵免受地狱之苦,顺利轮回超度。其中的百日斋传承至今逐渐演化为“烧百日”祭祀风俗,百日这天,死者的亲属也要上坟祭祀,谓之“烧百日”。

在百日祭之前,为表示哀痛之情,死者至亲杜门谢客,不问世事。同时后代子孙为表示虔诚,一般在百日之前不修边幅,一心守孝,逐渐演变出“百日不剃头”的习俗。这一习俗在今天的曲阜仍然广泛流行。

(3)请僧道诵经超度

南北朝时期请僧人做斋七、百日斋,超度死者亡灵,使其求得生缘。五代宋元明清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烧七、烧百日由僧尼诵经修斋,整个丧葬过程都请和尚作佛事,由于佛教来自天竺,它所倡导的斋七、百口斋总不是正统的丧葬礼俗,并没有成为广泛流行的风俗,尤其是尊崇儒教的士大夫之家,对作佛事往往心存顾忌。但尽管如此,“近代山东烧七、烧百口可以说是家家奉行,而延僧道诵经修斋也远比前代更为流行。”

(4)中元祭祖

中元节,亦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荐新祭祖的一个传第三章曲阜丧葬习俗与周代丧礼比较研究统节日。

《礼记·月令》卷十六:

“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仲秋之月……以犬尝麻,先荐寝庙。”这一段文献是中元节荐新祭祖的最早记载。

中元节的别称“盂兰盆节”则是受到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盂兰意为“倒悬”,是梵语音译,盆是佛教盛放供品的器皿,盂兰与盆合称之后,其意为解救倒悬。

佛教认为盂兰盆可解救亡故亲人的倒悬之苦。据佛典《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在得到六通(六种智慧)之后,用道眼看到自己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十分痛心,于是就给母亲送去一碗米饭,但母亲刚将米饭送入口中便化为火炭,看到母亲受到的折磨目连更加伤心,便向佛祖求情。

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让她于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用盂兰盆盛美味珍诺供养“十方大德”,集得“十万众僧威神之力”帮助目连的母亲从“倒悬”之苦中解脱出来。佛教为纪念目连救母便开始举办盂兰盆会,将每年七月十五日定为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节日。

曲阜民间的中元节同佛教徒的盂兰盆节无疑是有关系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盂兰盆会因其与中国传统孝亲观念、祭祖文化相合而大受欢迎。南北朝时期帝王既重儒学又重佛教,“在佛教文化的汇通交融中,因孝亲而供佛的盂兰盆会在中国民众中获得有力的心理支持,成为僧俗孝敬祖先的民俗节口。”

明清之际,盂兰盆节的佛教正统意义在民间更为淡化,演变为普度亡灵的“鬼节”、“中元节”,并以祭祖荐新为主要仪式流传至今。

在中国儒家传统孝道观念与佛教教义的交通融合之中,“中元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这是对于我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播”。

“中元节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多样化,但主题却都是围绕着亡人进行的。”

早先,曲阜民间中元节这天,大多数人家都会祭祖扫墓,也有将祭扫与放河灯兼而行之者。祭扫地点,有祠堂等家族举行活动的场所,同时于坟墓祭扫也是一个重要的节俗活动,祭祖所采用的供品以时令瓜果和肴酒为主,也有地方以素撰祭先。

在曲阜,中元祭祖所祭之祖一般都在五服范围之内,其仪式一般由家族中的男性长辈主持。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大多数村落一般是由本家五服之内成员联合操办,也有部分村落由一家一户单独操办,祭祀所用祭品由各家共同准备,在长兄操持下到家族墓地焚纸烧香,贡献祭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