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生无生论(十三)

发布时间:2022-12-21 21:29:0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生无生论(十三)

事事下又出无碍之由犹溯流而穷源本者也有本者如是出儒典今取其文不取其义徐子问于孟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今论引以明事事之所以无碍者盖由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之本而然也。

\

次正释。

盖由法相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既皆全体而作有何一法不即法界故曰一尘法界不小刹海法界不大多亦法界少亦法界。

盖由等者亦妙宗中文良以观经题名观佛疏名心观为宗故四明融会之曰今此观法非但观佛乃据心观就下显高不名为难是知今经心观为宗意生见佛故得二说义匪殊涂又应了知法界圆融(云云)彼明心佛双融今论明观境一致也故曰一尘等者下亦妙宗文大师释题作诸字互具释钞中问本以一字具教行理三今何得以无量寿三字方具于三耶答以题诸字对三德释斯是妙谈贵在得意欲令行者知三德性遍一切处乃至云多亦三德少亦三德(云云)彼云三德此云法界者变其文耳又彼中释题故云三德此中论具故云法界亦各有其致也。

次释初诸句正明相吞三初释一二句境观有本。

是以西方十六诸境吾心事理二观一一无非法界全体。

是以者承前有本而来惟其一尘法界不少刹海法界不大故若观若境若理若事若依若正无非法界也。

次释第四句譬喻圆融。

如帝释宫中因陀罗网虽彼此各是一珠而影入众珠虽影入众珠而东西照用有别。

如帝释下举譬以明光体无殊以譬法界一理照用有别以喻境观相吞虽彼此下明其互摄互合虽影入下明其无坏无杂。

三释第三句事理互吞。

境观亦然以境为事则观为理理能包事是为以观吞境以观为事则境为理现能包事是为以境吞观或一为事余为理或一为理余为事彼此互各相吞故如因陀罗网。

境为事观为理者理外无事事在理中是为观吞境也观为事境为理者亦然或一为事余为理等者且如十六诸境事理二观随举一境为事余皆为理理能包事彼此互包诚有如帝网珠光之互吞互入也。

次释成此宗二初正明。

若然者当我作观时则西方依正已在我观之内我今身心已在依正之中。

若然者牒前相吞之意当我等者有乎二义一者约性具说二者约修成说约性具说者知我一心具诸佛土方我作观之时而西方依正早已在我观之内矣二约修成说者当我观功既着之时而西方依正已在我观中显现矣然观不离境境外无观故云我今身心已在依正之中上句以观吞境下句明境吞观。

次引证。

了此而求生安养可谓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了此等者犹言了此境观相吞之意而求生乐土者可谓雁过长空(云云)此本天衣怀禅师语师一日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众无语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又云譬如雁过长空(云云)此语若用意求之卒难理会反而思之初非隐奥也犹云寒潭既净雁影自临以譬观功既着妙境自彰自然而然原非勉强非水有留影之心雁有遗踪之意也若雁有遗踪之意则境不即心佛从外有若水有留影之心则行成有作滥乎别修故云无也言生则决定生是则不违佛语言去则实不去众生取舍之情亦忘今但取其后文证成相吞之意不取前义若取生则决定生之言义虽有在于此恐难配合。

三一门明三观圆融二初标。

七三观法尔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