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假说彼名。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或此俱是触处少分。除斯五位。意识恒起。正死生时。亦无意识。何故但说五位不行。有义死生及与言显。彼说非理。所以者何。但说六时名无心故。谓前五位及无余依。应说死生即闷绝摄。彼是最极闷绝位故。说及与言。显五无杂。此显六识断已。后时依本识中自种还起。由此不说入无余依。
此五位中。异生有四。除在灭定。圣唯后三。于中如来。自在菩萨。唯得存一。无睡闷故。
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若起第六。则三俱转。余随缘合。起一至五。则四俱转。乃至八俱。是谓略说识俱转义。
若一有情多识俱转。如何说彼。是一有情。若立有情依识多少。汝无心位应非有情。又他分心现在前位。如何可说自分有情。然立有情。依命根数。或异熟识。俱不违理。彼俱恒时唯有一故。一身唯一等无间缘。如何俱时有多识转。既许此一引多心所。宁不许此能引多心。又谁定言此缘唯一。说多识俱者。许此缘多故。又欲一时取多境者。多境现前。宁不顿取。诸根境等和合力齐。识前后生。不应理故。又心所性虽无差别。而类别者许多俱生。宁不许心异类俱起。又如浪像。依一起多。故依一心。多识俱转。又若不许意与五俱。取彼所缘。应不明了。如散意识。缘久灭故。如何五俱唯一意识。于色等境取一或多。如眼等识。各于自境取一或多。此亦何失。相见俱有种种相故。何故诸识同类不俱。于自所缘若可了者。一己能了。余无用故。若尔。五识己了自境。何用俱起意识了为。五俱意识助五令起。非专为了五识所缘。又于彼所缘。能明了取。异于眼等识。故非无用。由此圣教说彼意识名有分别。五识不尔。多识俱转。何不相应。非同境故。设同境者。彼此所依体数异故。如五根识。互不相应。八识自性。不可言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又一灭时。余不灭故。能所熏等。相各异故。亦非定异。经说八识如水波等无差别故。定异应非因果性故。如幻事等无定性故。如前所说识差别相。依理世俗。非真胜义。真胜义中心言绝故。如伽他说。
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论曰。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唯既不遮不离识法。故真空等亦是有性。由斯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
由何教理。唯识义成。岂不已说。虽说未了。非破他义。已义便成。应更确陈。成此教理。如契经说三界唯心。又说所缘唯识所现。又说诸法皆不离心。又诸有情随心垢净。又说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谓于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异。境若实有。此云何成。二无所缘识智。谓缘过未梦境像等。非实有境。识现可得。彼境既无。余亦应尔。三自应无倒智。谓愚夫智若得实境。彼应自然成无颠倒。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四随三智转智。一随自在者智转智。谓已证得心自在者。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境若实有。如何可变。二随观察者智转智。谓得胜定修法观者。随观一境。众相现前。境若是实宁随心转。三随无分别智转智。谓起证实无分别智。一切境相皆不现前。境若是实。何容不现。菩萨成就四智者。于唯识理决定悟入。又伽他说。
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
此等圣教。诚证非一。极成眼等识。五随一故。如余不亲缘离自色等。余识识故。如眼识等。亦不亲缘离自诸法。此亲所缘。定非离此。二随一故。如彼能缘。所缘法故。如相应法。决定不离心及心所。此等正理。诚证非一。故于唯识应深信受。我法非有。空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慈尊依此说二颂言。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
此颂且依染依他说。理实亦有净分依他。
若唯内识。似外境起。宁见世间情非情物。处时身用。定不定转。如梦境等。应释此疑。
何缘世尊说十二处。依识所变。非别实有。为入我空。说六二法。如遮断见。说续有情。为入法空。复说唯识。令知外法亦非有故。
此唯识性。岂不亦空。不尔。如何。非所执故。谓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说前二颂。
若诸色处。亦识为体。何缘乃似色相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名言熏习势力起故。与染净法为依处故。谓此若无。应无颠倒。便无杂染。亦无净法。是故诸识亦似色现。如有颂言。
乱相及乱体应许为色识及与非色识若无余亦无
色等外境。分明现证。现量所得。宁拨为无。现量证时。不执为外。后意分别。妄生外想。故现量境。是自相分。识所变故。亦说为有。意识所执外实色等。妄计有故。说彼为无。又色等境。非色似色。非外似外。如梦所缘。不可执为是实外色。
若觉时色。皆如梦境。不离识者。如从梦觉。知彼唯心。何故觉时。于自色境。不知唯识。如梦未觉。不能自知。要至觉时。方能追觉。觉时境色。应知亦尔。未真觉位。不能自知。至真觉时。亦能追觉。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由斯未了色境唯识。
外色实无。可非内识境。他心实有。宁非自所缘。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故契经言。无有少法。能取余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物。如缘他心。色等亦尔。
既有异境。何名唯识。奇哉固执。触处生疑。岂唯识教。但说一识。不尔如何。汝应谛听。若唯一识。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谁为谁说。何法何求。故唯识言。有深意趣。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若如是知唯识教意。便能无倒。善备资粮速入法空。证无上觉。救拔含识生死轮回。非全拨无恶取空者。违背教理。能成是事。故定应信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曰。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论曰。一切种识。谓本识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别。此生等流。异熟。士用。增上果故。名一切种。除离系者。非种生故。彼虽可证。而非种果。要现起道。断结得故。有展转义。非此所说。此说能生分别种故。此识为体。故立识名。种离本识。无别性故。种识二言。简非种识。有识非种。种非识故。又种识言。显识中种。非持种识。后当说故。此识中种余缘助故。即便如是如是转变。谓从生位转至熟时。显变种多。重言如是谓一切种。摄三熏习共不共等识种尽故。展转力者。谓八现识及彼相应相见分等。彼皆互有相助力故。即现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分别类多。故言彼彼。此颂意说虽无外缘。由本识中有一切种转变差别。及以现行八种识等展转力故。彼彼分别而亦得生。何假外缘。方起分别。诸净法起应知亦然。净种现行为缘生故。
所说种现缘生分别。云何应知此缘生相。缘且有四。
一因缘。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种子者。谓本识中善染无记诸界地等功能差别。能引次后自类功能。及起同时自类现果。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现行者。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除佛果善。极劣无记。余熏本识。生自类种。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第八心品。无所熏故。非简所依。独能熏故。极微圆故。不熏成种。现行同类。展转相望。皆非因缘。自种生故。一切异类。展转相望。亦非因缘。不亲生故。有说异类同类现行展转相望为因缘者。应知假说。或随转门。有唯说种是因缘性。彼依显胜。非尽理说。圣说转识与阿赖耶。展转相望为因缘故。
二等无间缘。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多同类种。俱时转故。如不相应。非此缘摄。由斯八识。非互为缘。心所与心。虽恒俱转。而相应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设离别殊异。故得互作等无间缘。入无余心。最极微劣。无开导用。又无当起等无间法。故非此缘。云何知然。论有诚说。若此识等无间。彼识等决定生。即说此是彼等无间缘故。即依此义。应作是说。阿陀那识。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无间缘。下上死生。相开等故。有漏无间有无漏生。无漏定无生有漏者。镜智起已。必无断故。善与无记。相望亦然。此何界后。引生无漏。或从色界。或欲界后。谓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后必生在净居天上大自在宫。得菩提故。二乘回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后引生无漏回趣搉身。唯欲界故。彼虽必往大自在宫方得成佛。而本愿力所搉生身是欲界故。有义色界亦有声闻回趣大乘愿搉身者。既与教理俱不相违。是故声闻第八无漏。色界心后亦得现前。然五净居无回趣者。经不说彼发大心故。第七转识。三界九地。亦容互作等无间缘。随第八识生处系故。有漏无漏。容互相生。十地位中得相引故。善与无记。相望亦然。于无记中。染与不染。亦相开导。生空智果。前后位中。得相引故。此欲色界。有漏得与无漏相生。非无色界。地上菩萨不生彼故。第六转识。三界九地。有漏无漏。善不善等。各容互作等无间缘。润生位等。更相引故。初起无漏。唯色界后。决择分善。唯色界故。眼耳身识。二界二地。鼻舌两识。一界一地。自类互作等无间缘。善等相望。应知亦尔。有义五识。有漏无漏。自类互作等无间缘。未成佛时。容互起故。有义无漏有漏后起。非无漏后容起有漏。无漏五识。非佛无故。彼五色根。定有漏故。是异熟识相分摄故。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发无漏识。理不相应故。此二于境。明昧异故。
三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已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第八心品。有义唯有亲所缘缘。随业因力任运变故。有义亦定有疏所缘缘。要仗他变质。自方变故。有义二说俱不应理。自他身土可互受用。他所变者为自质故。自种于他无受用理。他变为此。不应理故。非诸有情种皆等故。应说此品疏所缘缘。一切位中有无不定。第七心品。未转依位。是俱生故。必仗外质。故亦定有疏所缘缘。已转依位。此非定有。缘真如等。无外质故。第六心品。行相猛利。于一切位。能自在转。所仗包质。或有或无。疏所缘缘。有无不定。前五心品。未转依位。粗钝劣故。必仗外质。故亦定有疏所缘缘已转依位。此非定有。缘过未等。无外质故。
四增上缘。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顺或违。虽前三缘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余。为显诸缘差别相故。此顺违用。于四处转。生住成得四事别故。然增上用。随事虽多。而胜显者。唯二十二。应知即是二十二根。前五色根。以本识等所变眼等净色为性。男女二根。身根所摄。故即以彼少分为性。命根但依本识亲种分位假立。非别有性。意根总以八识为性。五受根如应各自受为性。信等五根。即以信等及善念等而为自性。未知当知根体。位有三种。一根本位。谓在见道。除后刹那。无所未知可当知故。二加行位。谓暖顶忍世第一法。近能引发根本位故。三资粮位。谓从为得谛现观故。发起决定胜善法欲。乃至未得顺决择分所有善根。名资粮位。能远资生根本位故。于此三位。信等五根。意喜乐舍。为此根性。加行等位。于后胜法。求证愁零。亦有忧根。非正善根。故多不说。前三无色。有此根者。有胜见道傍修得故。或二乘位回趣大者。为证法空。地前亦起九地所摄生空无漏。彼皆菩萨。此根摄故。菩萨见道。亦有此根。但说地前。以时促故。始从见道。最后刹那。乃至金刚喻定。所有信等无漏九根。皆是已知根性。未离欲者。于上解脱。求证愁零。亦有忧根。非正善根。故多不说。诸无学位。无漏九根。一切皆是具知根性。有顶虽有游观无漏。而不明利。非后三根。二十二根自性如是。诸余门义。如论应知。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