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四之一 会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不坏回向。
第二不坏回向长行中二先位行后位果位行中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徴起谓于谛宝等十种胜境深信坚固得不坏名然十表无尽信通事理故本业云观一切法但有用但有名念念不住故名不坏是知善根回向皆通事事无碍方真不坏耳(故本业云下证通事理但有名用事也念念不住故名不坏者单取不住即是刹那无常合是坏义以无所住故名不住则是理不坏义耳准下供具等皆通事事无碍)。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去来今诸如来所得不坏信息能承事一切佛故于诸菩萨乃至初发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坏信誓修一切菩萨善根无疲厌故于一切佛法得不坏信发深志乐故于一切佛教得不坏信守护住持故于一切众生得不坏信慈眼等观善根回向普利益故于一切白净法得不坏信普集无边诸善根故于一切菩萨回向道得不坏信满足殊胜诸欲解故于一切菩萨法师得不坏信于诸菩萨起佛想故于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坏信深信诸佛难思议故于一切菩萨善巧方便行得不坏信摄取种种无量无数行境界故。
第二佛子下依徴广释中三初举所回善根二辨回向之行三明回向所为今初分二先明起不坏信后佛子下依信种善今初十句不出三宝四信初句佛宝次句僧宝余皆法宝于中初句是总兼含理法余七句别别中初一教法次四行法一大悲行二恶止善行行亦摄于戒三回向行四近友行次一果法后一重举行法意欲总包其中理法即信真如(不出三宝四信者四信即三宝外加一然二文不同若起信论即是真如故彼论修行信心分云略说信有四种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乐亲近供养恭敬??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故下?云其中理法即信真如二若准璎珞下卷四不坏信前三是三宝四是正戒云从今时尽未来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贤圣僧归依戒法如是言说故?云二恶止善行行亦摄于戒意取戒为第四信故四既不定为十何爽)。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不坏信时于佛菩萨声闻独觉若诸佛教若诸众生如是等种种境界中种诸善根无量无边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慈悲广大平等观察随顺修学诸佛所作摄取一切清净善根入真实义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诸功德等观三世。
第二依信种善根中二先种善根后令菩提下长菩萨道有十句初总余别可知。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功德回向一切智愿常见诸佛亲近善友与诸菩萨同共止住念一切智心无暂舍受持佛教勤加守护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心常回向出世之道供养瞻侍一切法师解了诸法忆持不忘修行大愿悉使满足。
第二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下明回向行中二先将善根回向后将胜报回向前中即双向众生菩提文中又二初正明回向后菩萨如是积集下结成今初先总明回向菩提之果愿常下别明回向成得果之因文有十句初三行缘次二行因后五所成之行初成利他行即回向众生意次三自利后一通二利(前中即双向等者以初云回向一切智故是菩提次下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等即向众生故下?云即回向众生意)。
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习善根安住善根。
二结成中九句前三通显收摄亦是闻慧一积一至多二令至究竟三随一使增次四皆思慧后二修慧起行为修习相应为安住。
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
二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下将胜报回向谓依回向得报复将回向通向三处文中二先明所回善根二如是修习无量功德下显回向行今初又二先结前生后。
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
后于念念下正明供佛善根于中又二先总标后以阿僧只下广显今初言如其所应者有二义一随何所要如应即供二称佛境界所应之供谓不以称法界之供不能供称法界之佛故。
以阿僧只宝阿僧只华阿僧只鬘阿僧只衣阿僧只盖阿僧只幢阿僧只幡阿僧只庄严具阿僧只给侍阿僧只涂饰地阿僧只涂香阿僧只末香阿僧只和香阿僧只烧香阿僧只深信阿僧只爱乐阿僧只净心阿僧只尊重阿僧只赞叹阿僧只礼敬。
二广显中四一广列供事二明供佛三显供意四结分齐今初广列供事有六十七句为六初二十句杂门明内外之供下皆纯门。
阿僧只宝座阿僧只华座阿僧只香座阿僧只鬘座阿僧只栴檀座阿僧只衣座阿僧只金刚座阿僧只摩尼座阿僧只宝缯座阿僧只宝色座。
二座。
阿僧只宝经行处阿僧只华经行处阿僧只香经行处阿僧只鬘经行处阿僧只衣经行处阿僧只宝间错经行处阿僧只一切宝缯彩经行处阿僧只一切宝多罗树经行处阿僧只一切宝栏楯经行处阿僧只一切宝铃网弥覆经行处。
三经行处。
阿僧只一切宝宫殿阿僧只一切华宫殿阿僧只一切香宫殿阿僧只一切鬘宫殿阿僧只一切栴檀宫殿阿僧只一切坚固妙香藏宫殿阿僧只一切金刚宫殿阿僧只一切摩尼宫殿皆悉殊妙出过诸天。
四宫殿。
阿僧只诸杂宝树阿僧只种种香树阿僧只诸宝衣树阿僧只诸音乐树阿僧只宝庄严具树阿僧只妙音声树阿僧只无厌宝树阿僧只宝缯彩树阿僧只宝珰树阿僧只一切华香幢幡鬘盖所严饰树如是等树扶疏荫映庄严宫殿。
五树。
其诸宫殿复有阿僧只轩槛庄严阿僧只窗牖庄严阿僧只门闼庄严阿僧只楼阁庄严阿僧只半月庄严阿僧只帐庄严阿僧只金网弥覆其上阿僧只香周匝普熏阿僧只衣敷布其地。
六严宫殿亦纯杂无碍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诸供养具于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劫净心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恒不退转无有休息。
二佛子下明供佛中二先供现佛。
一一如来灭度之后所有舍利悉亦如是恭敬供养。
后一一下明供舍利。
为令一切众生生净信故一切众生摄善根故一切众生离诸苦故一切众生广大解故一切众生以大庄严而庄严故无量庄严而庄严故诸有所作得究竟故知诸佛兴难可值故满足如来无量力故庄严供养佛塔庙故住持一切诸佛法故。
三为令一切下明供意有十一句可知。
如是供养现在诸佛及灭度后所有舍利其诸供养于阿僧只劫说不可尽。
四如是供养现在下结供分齐谓非唯如上所列故云不可尽。
如是修集无量功德皆为成熟一切众生无有退转无有休息无有疲厌。
第二如是修集下显回向行中三初回向之心二回向之相三回向行成前中有三初不离大悲兼回向众生之意。
无有执着离诸心想无有依止永绝所依远离于我及以我所如实法印印诸业门得法无生住佛所住观无生性印诸境界。
次无有执着下离妄契真即离相之意。
诸佛护念发心回向。
后诸佛下结前生后。
与诸法性相应回向入无作法成就所作方便回向舍离一切诸事想着方便回向住于无量善巧回向永出一切诸有回向修行诸行不住于相善巧回向普摄一切善根回向普净一切菩萨诸行广大回向发无上菩提心回向与一切善根同住回向满足最上信解心回向。
二与诸法性下回向之相兼显回向菩提于中十有一句前六离相后五随相。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
三佛子下回向行成于中三初随相行成二以清净下离相行成三菩萨如是善巧下双结二行无碍今初有三初牒前由前离相非唯不碍随相亦能成此随相(非唯不碍等者不碍者如空不碍万象能成者如无水即无可为波亦如无空不能生起云霞烟雾不碍即相遍门能成即相成门即理成事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也)。
虽随生死而不改变求一切智未曾退转在于诸有心无动乱悉能度脱一切众生不染有为法不失无碍智菩萨行位因缘无尽世间诸法无能变动具足清净诸波罗蜜悉能成就一切智力。
次虽随下正显文有十句一由前法性相应故随生死而不变二以入无作成所作故求一切智未曾退转三由舍离想着故诸有不动四住多善巧能度众生五永出诸有故不染有为六修行不住相故不失无碍智七普摄善根故因缘无尽八普净大愿故世法不动九发菩提心故具修诸度十由善根同住故具足十力如次配上(由前法性等者正辩离相成随相也此句由与法性相应故是离相故法性即是真如真如随缘故能成事不失不变故而不改下九例然细寻前十一一相对可知)。
菩萨如是离诸痴暗成菩提心开示光明增长净法回向胜道具足众行。
后菩萨如是下结前生后即由前最上信解心生。
以清净意善能分别了一切法悉随心现知业如幻业报如像诸行如化因缘生法悉皆如响菩萨诸行一切如影出生无着清净法眼见于无作广大境界证寂灭性了法无二得法实相具菩萨行于一切相皆无所着善能修行同事诸业于白净法恒无废舍离一切着住无着行。
二明离相行成由前事不碍理故触境了如(由前等者前之十句离相成于随相者由理不碍事故今成离相由前事不碍理上总释意)于中初一句总了一切下别别中初唯心观成次知业下缘生无性观成次出生下法眼了真具菩萨下妙行无着亦如次配前。
一了心性故(亦如次配前者从头别释即配前与诸法性相应回向入无作法成就所作回向等十句而前随相行成举前回向离相为能成随相为所成故前云由前法性相应故随生死流而不变等今此则举前随相不碍成此离相若事碍理不即离故近蹑前事亦远蹑前离相谓由前回向与法性相应故今成了心性之行)二业无作故(二由前入无所作法成就所作故成此知业如幻等)三不起想故(三由前舍离一切诸事想着故成此中出生无着清净法眼等)四行善巧故(四由住于无量善巧故成此具菩萨行)五诸有缘生故(五由前永出一切诸有故成此于一切相皆无所着)六行无住故(六由前修行诸行不住于相故成此善能修行同事诸业)七普摄无着故(七由前普摄一切善根故成此于白净法恒无废舍)八诸行广大故(八由前普净一切菩萨诸行广大回向故成此离一切着)九了菩提性无有二唯一实故(九由前发无上菩提心故成此离一切着此句难解故?云了菩提性无有二唯一实故)十由与善根同住故能具菩萨行(十由前与一切善根同住故住无着行)十一由最上信解故于无漏白法无有废舍若通由前则易可知(十一由最上信解等即前第十一句此中对前文小不次而白净法两重用之第七已用故)。
菩萨如是善巧思惟无有迷惑不违诸法不坏业因明见真实善巧回向知法自性以方便力成就业报到于彼岸智慧观察一切诸法获神通智诸业善根无作而行随心自在。
三双结二行无碍以成回向中初总明不迷理惑事故名善巧思惟后不违下别皆理事无碍可知。
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为欲度脱一切众生不断佛种永离魔业见一切智无有边际信乐不舍离世境界断诸杂染亦愿众生得清净智入深方便出生死法获佛善根永断一切诸魔事业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发心趣入一切种智成就一切出世间法。
第三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下回向所为初句总明后不断下别显于中前离魔业通一切恶后魔事业通一切相但违法印皆魔事故故下释云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则离魔也余句可知。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二不坏回向。
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时得见一切无数诸佛成就无量清净妙法普于众生得平等心于一切法无有疑惑一切诸佛神力所加降伏众魔永离其业成就生贵满菩提心得无碍智不由他解善能开阐一切法义能随想力入一切刹普照众生悉使清净菩萨摩诃萨以此不坏回向之力摄诸善根如是回向。
第二位果亦如十地调柔等果文中初牒得时次得见下正辨果相后菩萨下总结所属。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即说颂言。
菩萨已得不坏意修行一切诸善业是故能令佛欢喜智者以此而回向。
供养无量无边佛布施持戒伏诸根为欲利益诸众生普使一切皆清净。
第二偈颂二十五偈分三初二颂所回善根及第一节回向次十八偈颂所成供行复将回向后五偈颂回向所为。
一切上妙诸香华无量差别胜衣服宝盖及以庄严具供养一切诸如来。
如是供养于诸佛无量无数难思劫恭敬尊重常欢喜未曾一念生疲厌。
专心想念于诸佛一切世间大明灯十方所有诸如来靡不现前如目睹。
不可思议无量劫种种布施心无厌百千万亿众劫中修诸善法悉如是。
彼诸如来灭度已供养舍利无厌足悉以种种妙庄严建立难思众塔庙。
造立无等最胜形宝藏净金为庄严巍巍高大如山王其数无量百千亿。
净心尊重供养已复生欢喜利益意不思议劫处世间救护众生令解脱。
了知众生皆妄想于彼一切无分别而能善别众生根普为群生作饶益。
二中亦二前八颂所回善根。
菩萨修集诸功德广大最胜无与比了达体性悉非有如是决定皆回向。
以最胜智观诸法其中无有一法生如是方便修回向功德无量不可尽。
以是方便令心净悉与一切如来等此方便力不可尽是故福报无尽极。
发起无上菩提心一切世间无所依普至十方诸世界而于一切无所碍。
后十颂回向之行文中三初四颂回向之心。
一切如来出世间为欲启导众生心如其心性而观察毕竟推求不可得。
一切诸法无有余悉入于如无体性以是净眼而回向开彼世间生死狱。
次二颂回向之相。
虽令诸有悉清净亦不分别于诸有知诸有性无所有而令欢喜意清净。
于一佛土无所依一切佛土悉如是亦不染着有为法知彼法性无依处。
以是修成一切智以是无上智庄严以是诸佛皆欢喜是为菩萨回向业。
菩萨专心念诸佛无上智慧巧方便如佛一切无所依愿我修成此功德。
后四颂回向行成。
专心救护于一切令其远离众恶业如是饶益诸群生系念思惟未曾舍。
住于智地守护法不以余乘取涅盘唯愿得佛无上道菩萨如是善回向。
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着无言说。
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
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颂回向所为可知。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一切佛回向。
第三等一切佛回向长行亦二先位行后位果前中亦三初标名者若准次文但等三世诸佛回向之道准下一等善根故文云如过去佛所行一切善根我亦如是故本业亦云三世诸佛善一切时行兼显无间故下文云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此从所等立名即等一切佛之回向以深入法性行普门善而为其性(兼显无间者上引本业但证等善根以云一切时行故云无间此从所等下结得名从以深入下出体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顺修学去来现在诸佛世尊回向之道。
二依徴广释中二先总标举即释名也。
如是修学回向道时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
后如是下广释亦二先显回向后明成益前中又二先等随相后等离相前中复二先明对境善根以将回向后总摄万善以将回向前中又二初所回善根后佛子下正显回向今初谓学佛修时于六境违顺成四净心一于顺违成就行舍不为境牵名心自在二异于凡小以悲智广大净诸惑故三离忧过故有喜乐舍无忧苦恼四禅定轻安故心意柔软不妄取境故诸根清凉。
佛子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安乐之时复更发心回向诸佛作如是念。
第二正回向中回向五乘之境文分五段一佛二菩萨三有善众生四二乘五有恶众生初中二先牒前起后。
愿以我今所种善根令诸佛乐转更增胜所谓不可思议佛在住乐无有等比佛三昧乐不可限量大慈悲乐一切诸佛解脱之乐无有边际大神通乐最极尊重大自在乐广大究竟无量力乐离诸知觉寂静之乐住无碍住恒正定乐行无二行不变异乐。
后愿以我下正显所愿初总愿乐增然佛德已圆今愿增者尊重荷恩展诚敬故亦犹献芹于上香华奉佛非彼须待(然佛德已圆下显文意亦是通难先出难从尊重荷思下释亦犹献芹者即外典中事野老羙之而献于君君岂羙之)所谓下别文有十句初句望九亦是总句具下诸住故由此名不思议二即天住谓海印等三即梵住四即圣住谓无边解脱等五种类俱生无作行通(即天住等者智论云天住谓四禅圣住谓三解脱梵住谓四无量皆通三乘今皆约一乘果位故皆无量五种类等者即三种意生身中第三从十地得至佛亦同但增胜耳而非生死但取变化身耳三种之义第六回向当辨)六十自在乐或八自在我(八自在我者即涅盘二十三经云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等二示一尘身满三千界三能以满三千界身举飞过二十恒河沙等世界而无障碍四心自在故而得自在云何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身化无量类形等五根自在一根见色闻声等六以自在故得一切法谓无得而得等)七智用无边(七说自在故谓说一偈义经无量劫等)八离觉圆寂(八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广释如彼皆明无得无作而有所成故云自在今但略列而已)九大用恒湛十二行永亡(二行永亡者即上二十一种功德第一已如前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佛已复以此善根回向菩萨。
二佛子下回向菩萨亦二初结前生后。
所谓愿未满者令得圆满心未净者令得清净诸波罗蜜未满足者令得满足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不舍大精进守护菩提门一切善根。
后所谓下正显有十前六自行后四利他前中通有三义一通相辨随愿行等而满故二究竟满故三从次满(三从次满者此义该下诸句即次第满义)初信中随缘之愿如净行品二净十住解心故晋经云未净直心者三成十行四成十向故菩萨戒名十金刚五得初地已上证不退故六得八地已上无功用行名大精进任运了一切法名护菩提门善根(初句信满二十住满故晋经云未净直心证成此句是住义十住直心增故故云心未得净者令得清净)。
能令众生舍离我慢发菩提心所愿成满安住一切菩萨所住获得菩萨明利诸根修习善根证萨婆若。
后四利他中初令证发心离二我故二遍安诸地三通得地中之德四令证佛果。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菩萨已复以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乃至极少一弹指顷见佛闻法恭敬圣僧彼诸善根皆离障碍念佛圆满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离见佛心得清净获诸佛法集无量德净诸神通舍法疑念依教而住。
三佛子下回向有善众生亦是迷真实义愚众生有于少善但为求有处人天乘今令住佛乘以成十益初三令念三宝次三念已成德后三由德成益各如次配佛法僧宝念佛三昧能发通故(各如次配者如云不离见佛即由前念佛圆满所成等净诸神通即是常见佛益由此句似隐故?释云念佛三昧能发通故)。
如为众生如是回向为声闻辟支佛回向亦复如是。
四如为下回向二乘然众生于佛法易反复故先回向之二乘终竟回心故亦不舍例前成益(于佛法易反复者即净名第二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以声闻断结故下云终竟回心拣异定性下当广引)。
又愿一切众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一切恶处增长无上菩提之心专意勤求一切种智永不毁谤诸佛正法得佛安乐身心清净证一切智。
五又愿下为于有恶谓不遗阐提亦是迷异熟愚众生不见苦果故初令离苦果成善因后永不下令离恶因成当果(亦是迷异熟愚众生者对前迷胜义愚亦如前释)上来五段初一回向菩提余四回向众生。
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根皆以大愿发起正发起积集正积集增长正增长悉令广大具足充满。
第二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根下总摄万善回向中二先总显其相后佛子下历事别陈今初所有善根即所发起等也皆以大愿即能发起等也别有三句一未生善根以大愿方便发起令生故晋经以发起为行二亦以大愿积集令多三随已生善一一增胜令充佛地而皆有重句云正发起等者谓随发起积集增进必向三处不余趣求离诸过失名之为正悉令已下总结成益由正发等故令称悲智故名广大由发起积集故诸善具足由增长故一一充满法界等于如来无善不尔故云悉令而晋经译正为等以梵本云三通正及等然等有二义一者等佛谓以菩萨之行等佛之行二者等余谓以一行等余诸行然古德将为结上虽穿凿非一并未会下文若以等为平等与正相近亦摄义不周并非今用(然古德等者贤首云三结叹相光统云此结上三道究竟之义行等行者结乐与佛成证道行积聚等积聚者结法与菩萨成助道行长养等长养者结与众生成不住道远公云证心游理名行一备一切名等行助道渐满名为积聚一一行中具一切行名等积聚不住渐增名为长养一一门中各摄一切名等长养轨法师云但起一行名之为行总众多行名为积聚增进胜前名为长养由是前行异名显耳菩萨所行行既无量不可备举但等言之故皆云等也正法师云善根等者施等善也以大愿摄取者愿大故行大也行者二利也等行者等行一切行也积聚者积行成德也等积聚者成一切德也长养者从行生行也等长养者生一切行也辨法师云行者是佛于愿乐位中所行菩萨以大愿摄同彼行故云等行积聚者是佛功用位修积聚菩萨同修名等积聚长养者是佛无功用位修菩萨同修名等长养是故上云如佛回向开化一切菩萨回向亦复如是此之谓也贤首云今更释菩萨所有善根皆以大愿回向力故令此善根摄成胜行诸行齐行故云等行又由愿力摄此善根所成诸行令不散失故云积聚有行斯积故云等积聚又由愿力摄此善根所积众行复生诸行名为长养一一行中生一切诸行名等长养是故皆由愿力令此善根皆悉广大具足充满也静法云释行及积集增长义则无违而以等字胜正谓取等佛之义则不见正字之意又亦同古以为结前故俱非也所以?云虽穿凿非一并未会下文下文积集增长皆有文故若以等为平等者但得回向实际意耳向余二处及离过等皆不具也)。
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着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
第二历事别陈诸善非一略举一两以显随缘摄善皆成回向文中二初显增长回向后佛子菩萨尔时下明积集回向其发起回向通在二处前段亦是大悲随顺后段以明大悲深重此约善根若据回向前明回向菩提为众生故后回向众生令得菩提皆是??互欲显一时回向三处耳(前假等者此中通有三意一约所回善根即如向科此下第二能回悲愿三从若据回向下约所回向皆是??互者正是回向??互向佛亦向生故故云一时回向三处二兼明上大悲随顺及大悲深重亦是??互??互亦是影略)今初增长中分二先别明后菩萨如是下总结前中三初明随染无污回向以慈故随染以智故居清净道念萨婆若。
菩萨摩诃萨虽在居家作诸事业未曾暂舍一切智心所谓若着衣裳若啖滋味若服汤药澡漱涂摩回旋顾视行住坐卧身语意业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诸有所作心常回向萨婆若道系念思惟无时舍离。
二菩萨摩诃萨下动与道合回向遍而无间。
为欲饶益一切众生安住菩提无量大愿摄取无数广大善根勤修诸善普救一切。
三为欲下总显回向之相正显前文大愿发起增长之义文中二先总明初句标意安住下即能发起愿摄取下所起所增善根普救一切即结成正义。
永离一切憍慢放逸决定趣于一切智地终不发意向于余道常观一切诸佛菩提永舍一切诸杂染法修行一切菩萨所学于一切智道无所障碍住于智地爱乐诵习以无量智集诸善根心不恋乐一切世间亦不染着所行之行专心受持诸佛教法。
二永离下别显文有十句一离惑故二正趣向故三不取余道故四正观故五舍杂染故六具修因故七于菩提因舍二障故八持诵智地九以智集善十不染世行受出世法十皆自德能向菩提若以上普救一切贯之则十皆为生令得此善(谓离惑故者即永离一切憍慢放逸放逸众惑之根憍为染法所依慢能长沦生死故离此三诸惑皆离余可思准)。
菩萨如是处在居家普摄善根令其增长回向诸佛无上菩提。
二总结中以此文证释增长义理甚分明。
佛子菩萨尔时乃至施与畜生之食一抟一粒。
第二明积集回向中二初别明后菩萨摩诃萨如是下总结前中二初明微细积集后菩萨初发下长时积集前中亦二先明所积善根下至一抟一粒其福至微施与畜生其田至劣积此微善亦以大愿令正发起成回向行。
咸作是愿当令此等舍畜生道利益安乐究竟解脱永度苦海永灭苦受永除苦蕴永断苦觉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诸苦处愿彼众生皆得舍离菩萨如是专心系念一切众生以彼善根而为上首为其回向一切种智。
二咸作下明回向行先总明离苦得乐次永度已下别彰离苦文有九句初总显深广次八别明苦相受即苦之自性蕴即苦依谓五盛阴苦觉谓苦相亦摄怨会爱离等觉聚谓生老病死三苦八苦行即罪业因即诸惑本即贪欲处即三涂乃至变易所依皆得舍离通后五句后菩萨如是下总结令得菩提(初总显深广者为苦海故余可思准本即贪欲者法华第二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普摄众生修诸善根悉以回向欲令永离生死旷野得诸如来无碍快乐出烦恼海修佛法道慈心遍满悲力广大普使一切得清净乐守护善根亲近佛法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断世间种植如来种住于三世平等法中。
第二长时积集者从初发心即积集故文中二先总标善根回向后欲令下明回向意即是回向之相以欲令之言是心愿故文有十三句前十二为六对得随相益后一句入平等理益前中一离苦果得灭乐二出集因修正道三具悲智成上修道四护善近佛则出烦恼海余二对共成初对。
菩萨摩诃萨如是所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悉以回向。
第二总结中一抟一粒等即现集也初发心来即已集也当即之善虽则未起愿力逆要起必任运注向三处况依此教九世圆融。
复作是念如过去诸佛菩萨所行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度诸众生令永出离勤加修习一切善根悉以回向而无所着。
第二复作是念如过去下等佛离相回向者即向实际统于前二说有前后行在一心文中二初等过去后佛子下等于现未前中二先举所等后如彼下显于能等前中三初标随相即有离相故末句云而无所着次所谓下别显离相之相三如是深入下结其无碍。
所谓不依色不着受无倒想不作行不取识舍离六处不住世法乐出世间。
二中先离妄契止初蕴次处不住世法即十八界有根境识是世间故不依不着即是出世。
知一切法皆如虚空无所从来不生不灭无有真实无所染着远离一切诸分别见不动不转不失不坏住于实际无相离相唯是一相。
后知一切下释前不着所以不着者由见实成观故初句是喻无所从下文含法喻但观所喻能喻可知皆由从缘无性故无来等五句展转相释故上文云一切法无来是故无有生等远离已下结其成观心无分别故寂然不动外缘不转不失于照不坏于止故与实际相应实际谓何即是无相何名无相体离十相唯是一相一相谓何即是无相又无相约理本自无故离相约智离取相故唯是一相心境冥故(一切法无来等者此上半以无来释无生而言等者等取下半云以生无有故灭亦不可得此以无生释无灭也不灭故无有真实有实则有可灭故无实故无染譬如云雾不能染空故云五句展转相释何名无相等者涅盘三十一云大般涅盘名为无相师子吼问何名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又无相约理下上之四义展转相承唯明一体此下分能所证以为无相离相能所契合以为一相则实际为总下三别明)。
如是深入一切法性常乐习行普门善根悉见一切诸佛众会。
三结无碍者既称法性修随相故一摄一切名普门善悉见诸佛略辨成益。
如彼过去一切如来善根回向我亦如是而为回向。
二显能等中二先牒所等总显能等。
解如是法证如是法依如是法发心修习不违法相知所修行如幻如影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因缘和合之所显现乃至如来究竟之地。
二解如是下别显等相初二句愿等佛解证次二句依之修行不违已下显修行相至究竟地即是修果。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如过去诸佛修菩萨行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未来现在悉亦如是。
第二等现未中分三初牒所等即举过去例于现未。
我今亦应如彼诸佛如是发心以诸善根而为回向。
次我今下总显能等。
第一回向胜回向最胜回向上回向无上回向无等回向无等等回向无比回向无对回向尊回向妙回向平等回向正直回向大功德回向广大回向善回向清净回向离恶回向不随恶回向。
三第一下别明等相通能所等前过去章中已广显离相今此文内直叹殊胜义存影略不欲繁文有十九句晋经具二十句谓广大下有明净回向今译谓同清净故缺此一于中初九形对辨胜初总明首出故名第一二越凡小故三超因位故四独出故五无加过故六无与齐故七唯至极无二者可齐等故八无匹故九无敌故后十约自体显胜一尊可贵重故二妙者言思不及故三称理无差故四不余趣向故五摄德故六周法界故旧云大愿七离无记故八离垢染故九自无恶行故十不随恶缘故上来正显回向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四之一
音释
珰
(都郎切充耳珠也)。
门闼
(闼他达切宫中小门曰闼)。
毁谤
(毁虎委切訾也谤补旷切讪也)。
萨婆若
(梵语也此云一切智若尔者切)。
啖
(徒滥切食也)。
澡漱
(澡子皓切洗手也漱苏奏切荡口也)。
寤
(五故切寐觉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二十四之二 会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菩萨如是以诸善根正回向已成就清净身语意业住菩萨住无诸过失修习善业离身语恶心无瑕秽修一切智住广大心知一切法无有所作住出世法世法不染分别了知无量诸业成就回向善巧方便永拔一切取着根本。
第二明回向成益文显可知。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三等一切佛回向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深入一切诸如来业趣向如来胜妙功德入深清净智慧境界不离一切诸菩萨业善能分别巧妙方便入深法界善知菩萨修行次第入佛种性以巧方便分别了知无量无边一切诸法虽复现身于世中生而于世法心无所着。
第二位果略辨十种胜德一因修佛业以等佛回向故回向众生是佛业故又如离世间品十种佛业二趣佛果德向菩提故三智入深理向实际故余可知(又如离世间者即五十八经云所谓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梦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佛业令生智断疑故等恐繁且止)。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即说颂言。
彼诸菩萨摩诃萨修过去佛回向法亦学未来现在世一切导师之所行。
第二偈颂二十四偈分三初二十一颂颂前位行次二位果后一结叹前中二初一颂总标释名。
于诸境界得安乐诸佛如来所称赞广大光明清净眼悉以回向大聪哲。
菩萨身根种种乐眼耳鼻舌亦复然如是无量上妙乐悉以回向诸最胜。
后二十偈颂上广释亦二先十九颂正明回向后一颂成益前中随相离相双颂文中亦二初六颂对境所生善根回向于中初二偈颂所回善根兼回向佛乐。
一切世间众善法及诸如来所成就于彼悉摄无有余尽以随喜益众生。
世间随喜无量种今此回向为众生人中师子所有乐愿使群萌悉圆满。
一切国土诸如来凡所知见种种乐愿令众生皆悉得而为照世大明灯。
菩萨所得胜妙乐悉以回向诸群生虽为群生故回向而于回向无所着。
后四颂回向众生令得佛安乐。
菩萨修行此回向兴起无量大悲心如佛所修回向德愿我修行悉成满。
如诸最胜所成就一切智乘微妙乐及我在世之所行诸菩萨行无量乐。
示入众趣安隐乐恒守诸根寂静乐悉以回向诸群生普使修成无上智。
非身语意即是业亦不离此而别有但以方便灭痴冥如是修成无上智。
二有十三偈颂总摄万善回向分三初四颂增长回向。
菩萨所修诸行业积集无量胜功德随顺如来生佛家寂然不乱正回向。
十方一切诸世界所有众生成摄受悉以善根回向彼愿令具足安隐乐。
不为自身求利益欲令一切悉安乐未曾暂起戏论心但观诸法空无我。
二有三偈颂积集回向。
十方无量诸最胜所见一切真佛子悉以善根回向彼愿使速成无上觉。
一切世间含识类等心摄取无有余以我所行诸善业令彼众生速成佛。
无量无边诸大愿无上导师所演说愿诸佛子皆清净随其心乐悉成满。
普观十方诸世界悉以功德施于彼愿令皆具妙庄严菩萨如是学回向。
三六偈却颂上对境善根回向菩萨回文前却初四随相。
心不称量诸二法但恒了达法无二诸法若二若不二于中毕竟无所着。
十方一切诸世间悉是众生想分别于想非想无所得如是了达于诸想。
后二离相于中初偈达法际二与不二相待皆寂后偈了妄源以想遣境境尽想亡非想遣想相待俱寂寂而常照方名了想。
彼诸菩萨身净已则意清净无瑕秽语业已净无诸过当知意净无所着。
颂成益。
一心正念过去佛亦忆未来诸导师及以现在天人尊悉学于其所说法。
三世一切诸如来智慧明达心无碍为欲利益众生故回迥菩提集众业。
颂位果。
彼第一慧广大慧不虚妄慧无倒慧平等实慧清净慧最胜慧者如是说。
结叹可知。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至一切处回向。
第四至一切处回向长行亦二先位行后位果前中亦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徴起至是能至善根及其供具一切处即所至供境谓以大愿令此善根供具遍至一切时处随所应供供诸福田本业云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国中供养一切佛故然准下文若因若果皆至一切略举十事一法身至一切处如来藏身普周遍故二法身至故智身至三智身至故大愿至四大愿至故供具善根至五则见佛听闻至六则现身开悟至七则无来无去至八则不出一毛孔而能至九则一身一毛等一切身毛至十则一念等一切劫至若克陈别体则以供佛善根及胜解心为体通则该于法界(谓以大愿下总示其相文有三节两重能所一大愿为能生二善根等是所生上二皆能至三一切处是所至然准下文下总明能至有其十种前四展转以为能生从第五已去通由上四令此六种皆悉能至五六约事至七约理八事理无碍九事事无碍上皆约法十即约时)。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
第二依徴广释中三初回向众生菩提二回向实际三结叹成益前中二初略明后广显前中三谓法喻合法中谓以愿力及善根力此二相资故能遍至。
譬如实际无处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间至一切众生至一切国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虚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为无为至一切语言音声。
次譬如下喻况中实际者即一切法真实之际故无不在一切物者谓凡是有形故晋经中名一切有余并可知此与如相及法界回向有差别者此据善根回向成供具至一切处第八约善根回向同如体相业用第十约所回向行广多无量故无滥也。
愿此善根亦复如是遍至一切诸如来所供养三世一切诸佛。
第三愿此善根下以法合中先总。
过去诸佛所愿悉满未来诸佛具足庄严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遍满一切虚空法界。
后过去下别明于中二先举三世合所至处能事已毕过云愿满修因已圆未云具足现成正化故云国土道场。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一切善根悉回向故以如诸天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充满无量无边世界。
后愿以信下明能至供于中先成供因因有三种一以胜解则随心转变二以大智了无障碍三以善根回向称愿而成以如诸下辨所成供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诸佛世尊普遍一切虚空法界种种业所起十方不可说一切世界种世界不可说佛国土佛境界种种世界无量世界无分齐世界转世界侧世界仰世界覆世界。
第二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下广明于中二先约十方佛明其遍至后约常住佛明其遍至前中分三初总明供处二如是一切下别明供养三以此善根下通显回向之心今初先约处显多次种种业所起约因显多十方已下约数显多种种世界约形类显多义通受用及变化土。
如是一切诸世界中现住于寿示现种种神通变化。
二别明供养中二初供现在佛后若佛形像下供住持佛前中二先所供田后佛子下明能供行前中二初实报田。
彼有菩萨以胜解力为诸众生堪受化者于彼一切诸世界中现为如来出兴于世以至一切处智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
二彼有下辨权应田于中三初现身次说法言以至一切处智者意明今此位菩萨亦能尔也此即本下迹高若佛为菩萨则本高迹下或俱高俱下因果交彻思之(或俱高俱下者略成四句佛化为佛本迹俱高菩萨化为菩萨本迹俱下就菩萨中以位相望亦有高下可知)三法身下释权佛所由初之三句显与果佛平等同性起故一得法性身同遍往故二等有智身入法界故三普贤自体如来藏身不生灭故由上三义故能善巧普现世间若尔众生岂无如来藏身故下三句复释成前义一证法实故得同法身二有无碍智力故普入法界三佛种中生故得如来藏身之用谓绝三障权实无碍是如来见广大威德是如来用菩萨随顺悟入是生彼种性之中故出现品云若得闻此如来无量不思议无障碍智慧法门闻已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广如彼说得斯后三因位尚即为果况应现耶上亦供行所因(上亦供行所因者即上释权化所由以如来藏等力故令供行至故为所因)。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其所种一切善根愿于如是诸如来所以众妙华及众妙香鬘盖幢幡衣服灯烛及余一切诸庄严具以为供养若佛形像若佛塔庙悉亦如是。
二明供行及供住持佛等文并可知。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乱回向一心回向自意回向尊敬回向不动回向无住回向无依回向无众生心回向无躁竞心回向寂静心回向。
三通显回向之心中初句总牒善根回向后所谓下别显行相谓前以善根回向成供供诸田时如是用心文有十句一不生妄念二专注正境三不由他悟四于田殷重五违顺不动六不住于法七不依于境八知我空九心行安审十正顺涅盘。
复作是念尽法界虚空界去来现在一切劫中诸佛世尊得一切智成菩提道无量名字各各差别于种种时现成正觉悉皆住寿尽未来际一一各以法界庄严而严其身道场众会周遍法界一切国土随时出兴而作佛事。
第二约常住佛明遍至者谓三世住寿尽未来际应亦常也三身十身融无碍故不同前文有塔庙等文中有三初以善根回向供佛二愿令一切下以供佛善回向众生三譬如下总愿善根普摄回向初中二先所供境后如是一切下显能供行今初尽空法界明处无不遍去来现劫时无不穷诸佛世尊总该真应得一切下明真极之成于种种时下明应现成成即有始应乃无终故皆住寿尽未来际真应无二故一一各以法界庄严主伴圆通故道场众会皆周法界出非在我故曰随时兴必利生名作佛事(三身十身融故者出应亦常所以若法相说应虽名常是不断常今法性宗同是一常若别说者法身无始无终报身有始无终化身有始有终今化即法故即无始终况报同法亦无有始十身融义居然可知)。
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我以善根普皆回向。
二显能供行中三初结前生后二愿以下所成供具三以如是下结成供行。
愿以无数香盖无数香幢无数香幡无数香帐无数香网无数香像无数香光无数香焰无数香云无数香座无数香经行地无数香所住处无数香世界无数香山无数香海无数香河无数香树无数香衣服无数香莲华无数香宫殿。
二中三初以香为盖等二十事。
无量华盖广说乃至无量华宫殿无边鬘盖广说乃至无边鬘宫殿无等涂香盖广说乃至无等涂香宫殿不可数未香盖广说乃至不可数末香宫殿不可称衣盖广说乃至不可称衣宫殿不可思宝盖广说乃至不可思宝宫殿不可量灯光明盖广说乃至不可量灯光明宫殿不可说庄严具盖广说乃至不可说庄严具宫殿不可说不可说摩尼宝盖不可说不可说摩尼宝幢如是摩尼宝幡摩尼宝帐摩尼宝网摩尼宝像摩尼宝光摩尼宝焰摩尼宝云摩尼宝座摩尼宝经行地摩尼宝所住处摩尼宝刹摩尼宝山摩尼宝海摩尼宝河摩尼宝树摩尼宝衣服摩尼宝莲华摩尼宝宫殿皆不可说不可说。
次无量华盖下以华鬘等九例于前香各具二十香等离盖等更无别体故有二百(香等离盖等者如初以香等为二十事但有二十无二十一以香遍二十故如刻栴檀为二十事岂别有栴檀后华等九事各为二十亦然)。
如是一一诸境界中各有无数栏楯无数宫殿无数楼阁无数门闼无数半月无数却敌无数牕牖无数清净宝无数庄严具。
后如是一一下随彼盖幢等中若总相说皆有楯等九事成一千八百并前本门总有二千是则香等成盖等盖等有楯等从无数无量如是渐增且至不可说理实皆等法界难可称也然一一诸言定通香等不全通于盖等以衣及光明何有门闼楼阁等耶是则都数未必二千但通相言一一诸境界也(如是一一下释此第三段?文有三初正释从无数下却释前第三段中增数之相三然一一诸言下拣定言定通香等者香等十事为能成体故得定通不全通于盖等者盖是所成所成有二十事如以香为宫殿则有楯等香为光明何有楯等况灯光明为能成类前亦成盖等以灯光明成灯光明此之光上难具楯等故云不全通于盖等以能成中有灯光明所成之中复有灯光明故略举灯光以示无楯等例且如香河河里如何安前楯等明知总相则有别相或无思之可见)。
以如是等诸供养物恭敬供养如上所说诸佛世尊。
三结成供行可知。
愿令一切世间皆得清净一切众生咸得出离住十力地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法明。
第二以供佛善根回向众生者正显回向之愿然前段供后有不乱等心今此供后明清净等愿者文有影略义实相通文分为二初总显所为谓令得果惑净智明。
今一切众生具足善根悉得调伏其心无量等虚空界往一切刹而无所至入一切土施诸善法常得见佛植诸善根成就大乘不着诸法具足众善立无量行普入无边一切法界成就诸佛神通之力得于如来一切智智。
后令一切下别显愿得因圆果满初明二利因圆成就已下智用果满。
譬如无我普摄诸法。
第三总愿善根普摄回向者以上来三段别明善根但说成供供佛今欲显此善根无所不成故复明此于中二初喻谓二无我理普摄理事无不周故。
我诸善根亦复如是普摄一切诸佛如来咸悉供养无有余故普摄一切无量诸法悉能悟入无障碍故普摄一切诸菩萨众究竟皆与同善根故普摄一切诸菩萨行以本愿力皆圆满故普摄一切菩萨法明了达诸法皆无碍故普摄诸佛大神通力成就无量诸善根故普摄诸佛力无所畏发无量心满一切故普摄菩萨三昧辩才陀罗尼门善能照了无二法故普摄诸佛善巧方便示现如来大神力故普摄三世一切诸佛降生成道转正法轮调伏众生入般涅盘恭敬供养悉周遍故普摄十方一切世界严净佛刹咸究竟故普摄一切诸广大劫于中出现修菩萨行无断绝故。
二我诸下法合有二十句前十二句摄成自利德。
普摄一切所有趣生悉于其中现受生故普摄一切诸众生界具足普贤菩萨行故普摄一切诸惑习气悉以方便令清净故普摄一切众生诸根无量差别咸了知故普摄一切众生解欲令离杂染得清净故普摄一切化众生行随其所应为现身故普摄一切应众生道悉入一切众生界故普摄一切如来智性护持一切诸佛教故。
后八成利他并显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第二佛子至以诸善根下实际回向中二初总标二不于下别显今初用无所得为方便者略有二义一以无所得导前随相则涉有不迷于空为入有之方便二假无得以入有不存无得即此无得亦是方便此为入空之方便也今文正用前意义兼于后欲显随相离相无前后故然略云无得准大般若亦以无生无灭无住等皆为涉有之方便也(此为入空之方便者真空非得而无不得故欲显随相等者释上正用前意也欲将离相无得导前随相之有故言义兼于后者前意是结前此意是生后亦不住于离相故准大般若下例释无得为方便如清净历一切法则以清净为方便也若云无生即云行般若波罗蜜时知一切法无生所谓色无生受想行识无生眼无生耳鼻舌身意无生等今此犹是略举能入方便广更有多故复有等言等取无依无作清净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可取不可见不可动不可坏等)。
不于业中分别报不于报中分别业。
二别显中三初正显观心二菩萨如是了达下明观成之相三菩萨如是观一切下明观成益初中十句义有四节初一会事归理谓事法既虚相无不尽理无不现故业果皆空业空故无体可能招报况谓因中而有果耶报空故无体可以酬因况谓果中而有因耶若约观心名会用归寂(业空下别释此有二意一正以缘生即空破权小见显业不能为因招果果亦不能为果酬因二兼破外道因中有果等彼计因中有果者如乳是酪因乳中有酪成酪之后亦有于乳故曰果中有因若约观心者上约法理通境及智今约观心但一是非即名为寂亦无心于事理方称为寂不失于照故名为用不取用相即用常寂)。
虽无分别而普入法界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虽无所起而勤修胜法不信诸法而能深入不有于法而悉知见。
次五句明理不碍事约心则寂不碍用于中初句理无能所分别而不碍有能入之智所入法界次句无作而造作次句无起而修起次句无能所信而能即事入玄此与初句但事理之异大般若云若信一切法则不信一切法以不信一切法名信一切法此约不信是真信今约不信不碍信末句不有能所见而不碍能所见(此与初句者初句约理无入而入今约事上无能入以诸法即事而能深入故云即事入玄大般若下引此文者拣义不同谓般若意却是即用而寂同上须弥山顶偈云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是则无所见此偈则先正后反大般若则先反后正今此中意明理不碍事故意别也末句不有能所见者以文言不有于法法通能所见也何以得知法是能所见以下句云悉知见故即同金刚如来悉知悉见)。
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诸法性恒不自在。
三有二句事理双绝约心则止观两亡初句正释作事也不作理也待对假言故皆不可得下句释成法从缘起不能不生诸缘离散不能不灭从缘生灭不能不有缘生无性不能不空故诸法性无暂自在何有性相而可得耶(待对者出绝事理之意一相待门谓待事说理待理说事如因长有短短不可得等二云假言者诸法寂灭本绝名言今云事理皆假名耳故皆双绝上是?家释成下句经自释成)。
虽悉见诸法而无所见普知一切而无所知。
四有二句明事理无碍约心则寂照双流良以事虚揽理无不理之事理实应缘无不事之理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终日知见而无知见也(良以事虚下出事理无碍之相是总意亦十门中相即门是三义中无碍义也广如上说)上四句初则会有归空有未曾损次依空立有有未始存次空有两亡无隐无显后空有无碍存没同时四句镕融方名离相实际观也(上四句下总融前四言有未曾损者法即是空非法灭空有未始存者即空之有有相虚故无隐无显者有存则空隐空存则有隐今由两亡故非隐显存没同时者空不碍有故存有不碍空故没然隐显皆就理明存没并约事说亦影略耳四句镕融下总结此则非唯离于随相亦离离相真无碍也真实际也)。
菩萨如是了达境界知一切法因缘为本见于一切诸佛法身至一切法离染实际解了世间皆如变化明达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不舍业境善巧方便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相。
二观成之相然此段文更有二意一前是即观之止后明即止之观前虽云知意明无知二以后段释成前文由知因缘等故不于业中分别报等虽有此二观成相显于中分二初句结前生后由依如前了达心境故能成下如是知见后知一切下正显其相文有八句初总余别总中由上观故能知因缘何等因缘谓一切法若漏无漏为无为等皆以因缘而为其本云何为本谓因缘故有因缘故空因缘故不有因缘故不空因缘故流转因缘故还灭乃至一切皆由因缘故中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有为缘生无为缘显因有有为则有无为又形夺相尽是真无为(因缘故有者然通相说总有四义一缘生故有二无性故空三缘生故空四无性故有今但取因缘二句谓法从缘生安得言无二从缘无性故名为空上二即空有二门从因缘故不有者即明中道亦从因缘谓既从缘有有即不有既从缘空空即不空合前二句即亦空亦有四门之理皆从因缘因缘故流转下辨生死涅盘亦皆因缘乃至一切下结例上所明义略举纲要耳故中论云下引证皆从因缘然此偈前有一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前偈亦得证前四句成三观义而后偈释前偈故但引之而论略结云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亦合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假者又是故一切法无不是中者今此但取一切法从缘之义耳有为缘生下通妨妨云涅盘云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一切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是故无常虚空如来佛性不从缘生是故名常则无为非因缘何言为无为法皆从因缘故今答云从缘有二一从缘生有无常义二约缘显何得非缘故说佛性了因所了岂非因缘此是一义因有有为下相待门释待于有为即从缘义后云又形夺相尽者要待形夺相尽故真无为亦是从缘)下别有七句释成上义由观因缘得见佛等是故因缘为诸法本一见法身因缘无住无住之本即是法身经云佛以法为身故中论云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二见法实际因缘性离为法实故三无性缘生故如化似有四理外无事故唯一法皆如来藏事事皆虚故无二性尚无有二何况有五五缘性无碍故于业境皆得善巧以业摄报境必对心则内外因果皆善巧也六即事显理而不坏事故云于有为等七即理成事而不隐理故云于无为等若灭坏有为则失有为本空若分别无为即坏无为之性是以若约相即为即无为无可灭坏无为即为亦无可分别若约无碍则事能显理而非理理能成事而非事事理相即性相历然故为无为体非一异示谓显示有为界分无为界性(故中论云者上偈及此皆四谛品下句云见苦集灭道亦可证第二句尚无有二等者结弹五性以业摄报等者以经但云业境今业摄报故有因果境必对心故有内外六即事等者有为事也无为理也事能显理故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事即是理故不坏事若坏于事成断灭故下句反此可知若灭坏下反成上二是以若约相即下结成正义于中略有数门一相即门二约无碍下即相成门又云而非理而非事即不相是门即是事理无碍十门中六门一真理即事门二事法即理门三依理成事门四事能显理门五真理非事门六事法非理门七又前有形夺相尽即真理夺事门八事能隐理门通辨无碍即事遍于理理遍于事八门非异不相是二门非一故?结云为与无为体非一异示谓显示下随难别释)。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毕竟寂灭成就一切清净善根而起救护众生之心智慧明达一切法海常乐修行离愚痴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学世间之法得净智眼离诸痴翳以善方便修回向道。
三观成之益文显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称可一切诸佛之心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众生最上福田为一切商人智慧导师作一切世间清净日轮一一善根充遍法界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皆令清净具足功德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能护持一切佛种能成熟一切众生能严净一切国土能不坏一切诸业能了知一切诸法能等观诸法无二能遍往十方世界能了达离欲实际能成就清净信解能具足明利诸根。
第三佛子至称可下结叹成益上来近明离相之益今则通辨一回向益文中二先明自分二利益初句上称佛心余句自成二利二佛子下胜进二利益文兼体用并显可知。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四至一切处回向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时得至一切处身业普能应现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处语业于一切世界中演说法故得至一切处意业受持一切佛所说法故得至一切处神足通随众生心悉往应故得至一切处随证智普能了达一切法故得至一切处总持辩才随众生心令欢喜故得至一切处入法界于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处遍入身于一众生身普入一切众生身故得至一切处普见劫一一劫中常见一切诸如来故得至一切处普见念一一念中一切诸佛悉现前故佛子菩萨摩诃萨得至一切处回向能以善根如是回向。
第二大段菩萨下位果中三初牒得时二得至下正显所得文有十句初三三业体遍次三三业用遍后四显用自在三佛子下总结。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内外一切诸世间菩萨悉皆无所着不舍饶益众生业大士修行如是智。
第二重颂有十一偈分三初七颂回向众生及菩提次三偈半颂回向实际后半颂成益前中二初一偈颂前略明至一切处但颂法说所修善根。
十方所有诸国土一切无依无所住。
后六颂前广明于中初半偈通颂前所至处。
不取活命等众法亦不妄起诸分别普摄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无有余观其体性无所有至一切处善回向。
次一偈半颂前回向众生。
普摄有为无为法不于其中起妄念如于世间法亦然照世灯明如是觉。
菩萨所修诸业行上中下品各差别悉以善根回向彼十方一切诸如来。
菩萨回向到彼岸随如来学悉成就恒以妙智善思惟具足人中最胜法。
清净善根普回向利益群迷恒不舍悉令一切诸众生得成无上照世灯。
后四颂前普摄回向余可知。
未曾分别取众生亦不妄想念诸法虽于世间无染着亦复不舍诸含识。
菩萨常乐寂灭法随顺得至涅盘境亦不舍离众生道获如是等微妙智。
菩萨未曾分别业亦不取着诸果报一切世间从缘生不离因缘见诸法深入如是诸境界不于其中起分别。
一切众生调御师于此明了善回向。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二十四之二
音释
秽
(于[废-殳+矢]切污秽也)。
躁竞
(躁则到切竞渠敬切躁竞谓急躁争竞也)。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