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不见世间过”的真实义理,六祖慧能大师破邪显正

发布时间:2023-09-11 05:29:2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不见世间过”的真实义理,六祖慧能大师破邪显正

六祖在《坛经》中说: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2、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六祖大师对于不说四众过是特别强调的,这是佛教中不允许做的事,说四众学人的身口意过失影响佛法的弘传。但是对于错解佛法、盲修瞎练的人,六祖大师是毫不留情面而进行呵责的。

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曾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说,若修行真正上了路子的人,是看不到外在有什么问题的,他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起心动念。也就是说,若一个人修行真正上了路子,他时刻看到的是外在清净的法和自己内在清净的心和不清净的心。“不见世间过”,不是有过假装看不见,或有什么神通,能将过转化成非过;而是他看见的的确都是自己的心,而心心皆不真实,所以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无论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只要善於运用,都是很好的鞭策。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勇猛精进,将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无一不是好事。几时我们真正能将境界、观念转变,看一切人皆是善人,一切事皆是好事,就能入佛菩萨的境界。如何转变?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比喻,指自己、善人和恶人。善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效法、学习;而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

凡夫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只会看别人的过失;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会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无则嘉勉,有则改之,所以恶人也是老师。佛菩萨之所以能作佛菩萨,道理在此地。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欢喜,看到恶人心生讨厌,永远堕落在分别、执著里,所以不能作圣。在法义上,六祖大师毫不通融,从来不和稀泥!《坛经》;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

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本出自《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的。估计佛经中没有原文,要找类似意思的佛经,那得博览大藏经的人才有可能知道。六祖大师是禅宗祖师,不认识字,没读过佛经,不可能是引用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但是六祖是大彻大悟之人,所悟境界与当年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所悟无二无别,六祖所说,即等于佛说。记载其他祖师言论境界的书,除了《六祖坛经》之外,没有被称为“经”的。《六祖坛经》的地位等同佛经。

如果您是找类似这句话意思的其他经文,应该有很多,引一段经文:“(阿弥陀佛)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其中意思很明显了,这就是真的修道人,用了一个“但”字,哪有时间心情去见世间过?后面的善护三业也有类似之义。如果从修行的实质来说,也应该是“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是为了研究,那可以去追根朔源,找到原始的出处;如果是为了学佛,体会世尊所说的四依法之一——依义不依语或依法不依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