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北魏的昙鸾大师。天亲菩萨提出了求生净土的概念,他并没解释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难行道跟易行道要加上净土呢?
北魏的昙鸾大师做了一个《往生论注》,他就把天亲菩萨要求生净土的概念详细的加以说明。
昙鸾大师说:这个地方为什么在早期的时候只要提出难行道、易行道就好呢?
因为在早期的时候,大家善根深厚、去佛不远,所以得道者多。环境很好,所以求不求生净土差别不大;但是时值末法,这当中有机、缘二义:
第一个根机有变化,第二个外在的因缘也产生了变化。
什么叫根机的变化呢?就是时值末法,五浊恶世产生了。就是龙树菩萨那个时候不思考净土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根机好,他自己可以跳过去;
到了末法时代,众生的身心世界有五种的障碍,烦恼浊、业障、各式各样的,果报体又容易生病、又短命,这个身心世界的障碍太多了,所以造成净土的概念慢慢的产生了,因为一个机的问题,五浊恶世的问题产生了。
第二个、去佛久远。前面是讲魔强,这个地方是讲法弱。我们离佛陀的时代愈来愈远、愈来愈远,法的力量愈来愈差了,就是这个缘,所处的环境放逸的力量愈来愈大,你要培养正念的力量愈来愈难。
因为机法二义,就必须把求生净土的概念放进去了,就创造了圣道跟净土二门。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二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就是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你发了菩提心,你真的要成就佛道,但是你接触的人他有不同的看法,他今天跟你讲一句话、明天跟你讲一句话,这个法就是一种名言,名言的熏习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模式。
我讲实在话,大乘的思考模式是很难建立的。我们很容易生起人天的思考,反正我就是断恶修善;我们也很容易生起小乘的思考,我就观一切法空:我们很容易生起单向的思考。
但是你要生起双向思考,我要无住又能够生心、又生心又无住
,又要犹如莲华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非常困难,菩萨种性很难生起,但是非常容易失掉,因为他这个概念思考太难了。你生起的时候,你本身就不坚固了,外面这些小人物说三道四的,就把你给误导了,所以你很容易遇到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颠倒善果的诱惑破坏胜德。什么叫做颠倒善果?菩萨因地的时候修智慧、也修福德,你也修布施、持戒、忍辱,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这是一个善果。
但是菩萨没有成就圣道之前,面对善果容易生起颠倒,产生放逸,那这个善果的诱惑,就破坏你戒定慧的功德,这样子也退失了菩提心。
所以,假设不求生净土就会有邪师恶友的误导跟颠倒善果的诱惑,使令我们一个初心菩萨容易退堕。
昙鸾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小树未成,经历暴雨,终为所折。」说你这个树,幼苗很小,你没有把它放在温室当中栽培,你就「诶,我一定要历练」,那这棵树在暴风雨当中,又是风又是雨的摧折,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这棵树,完全被破坏了,你禁不起这么多的伤害的。
所以到了末法时代,这个昙鸾大师其实已经在《往生论注》提出求生净土的概念。到了他的学生道绰大师,就把这个概念落实了,安立了圣道门、净土门;善导大师是道绰大师的学生,就把这个思想再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