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今生的真正含义是舍弃得、失、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赞美、被关注,不惧怕磨难挫折、被诋毁、被忽视。宠辱不惊,安贫乐道。自古以来讲个人修养必定提到这些,只不过佛教的修行人百般磨砺不是为了追求个人人格的完善,也不为流芳百世,而是认识到得、失、毁、誉、称、讥、苦、乐原本无实质可言,执著于此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妨碍对实相的认知。远离世间八法是真出世,否则把头剃了,苦行也好,闭关也好,东奔西跑做出各种让人惊奇的事也好,都是在世间法里打转,都是为了增饰今生。阿底峡尊者曾说: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等功德,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生计。
二十几年前我在熙日森学习,特诺堪布有一位弟子叫藏珠,与我年龄相仿,精闻思,勤苦行,待人谦卑柔和,大家都非常佩服。我们私下里说他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样勇猛精进、为法忘躯。后来我在才晋堪布座下继续求学,藏珠也来到堪布处求《六中阴》的修法。堪布让他先去新龙为大家请法本。藏珠辛辛苦苦请回来几十本法本,没想到,堪布却不允许他参加之后的传法和听课。他很难过,觉得才晋堪布对他不公平。一天,堪布当着大伙儿的面对藏珠说:“你世间八法的习气太重了。”说着,脱下自己贴身的衣服递给藏珠,让他赶紧穿上。藏珠没有按照上师的话去做,而是把带着上师体温的衣服推到一边。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课时,常常提起他小时候与玉科夏扎仁波切的一段对话。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上师玉科夏扎仁波切晚年住在色达附近,法王如意宝那时十几岁,还没有去石渠求学。一天,他去拜访夏扎仁波切,进门后看见仁波切的屋子大而舒适,里面摆满了三宝所依和书籍,不禁问道:“您不是夏扎瓦(舍世行者)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财物?”素以严肃著称的夏扎仁波切听到这个孩子大胆而直接的问题,笑了起来,他说:“不愧是嘉贡宗族的后代,什么都不怕呀!孩子,‘夏扎瓦’的意思是指某人已经断除了对财富或世间的贪著,而不是指表面贫穷、内心却渴望财富的人。”法王如意宝常以此故事教诫我们要真正从内心断除对世间的执著。
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反面人物提婆达多,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副劣迹斑斑的恶人模样,而据史料记载,提婆达多威仪过人、持戒精严,追随他的人非常多,即使在佛陀的僧团中也有不少比丘因仰慕他的威仪而转投其门下。若仅看表面现象,的确很难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厌离轮回、志在解脱。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