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之一,与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瑰宝。云冈石窟属于佛教艺术,然而它的构建者却是异族入主中原的鲜卑族。
云冈石窟大佛像云冈石窟大佛云冈石窟鲜卑族在公元4世纪建立了北魏,到了公元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渐渐统一了北方,云冈石窟就是在公元5世纪建立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曾一度是北魏的都城。在国都建造云冈石窟,由此可见北魏皇族对于佛教的推崇。
云冈石窟佛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明帝年间,公元纪年为1世纪,然而佛教彻底在中国得到盛行是从南北朝开始。尤其是北朝,自从西晋末年以来五胡乱华,中原动荡长达3个世纪,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精神寄托。
云冈石窟小佛像佛教主张修来世,这辈子受罪越多,下辈子就会相符,符合当时人们追求的精神理念。加上由于北朝动乱,土地兼并严重,百姓为了生存,出家当和尚也是维持生计的最好出路。佛教除了具有底层基础,上层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也保持支持的态度。
云冈石窟外景南北朝的战乱导致文人出现躲避尘世的现象,文人避世促进了对玄学的研究,配合文学创作,佛教在这个时候也就兴盛起来。
到了北魏时期,开国皇帝拓跋珪仰慕中原文化,对于当时流行的多种文化均保持吸收的态度,佛教主张避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稳定,北魏皇族对于佛教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到了文成帝时期开始修建云冈石窟,历经60多年冈石窟宣告完成。
云冈石窟佛雕像在修建云冈石窟期间,北魏出了一位明主孝文帝拓跋宏,其人对于中原文化更加仰慕。孝文帝时期是整个北魏较为稳定和繁荣时期,云冈石窟的建造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匠人,其中的大佛造像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全部建成。迁都洛阳后,对于小型洞窟的建造并没有停止,一直到孝明帝才算全部完成。
云冈石窟小像孝文帝时期由于迁都洛阳,推行“全面汉化”,在云冈石窟建造的过程中,佛造像也变得清新典雅。云冈石窟的建造对于北魏来讲不仅仅是对佛教艺术的推崇,更是民族融合的一个见证。
云冈石窟彩像云冈石窟佛像石刻北魏皇族的支持、当时环境的影响以及文人的推崇促进了佛教在南北朝的兴盛,而云冈石窟正好见证了北魏佛教或者说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