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一直是藏传佛教的七宝之一,藏传佛教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七宝的发展,从而使得七宝在当今社会收到热烈追捧。佛教经典《阿弥陀经》中记载,佛家七宝指的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所谓“赤珠”,就是指红色的珠子。而七宝之一的赤珠指的就是南红。
在藏区,以前南红只有宗教领袖、有钱人和贵族才能够佩戴,被尊为佛家至宝。而南红发展确实与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首先,南红是玛瑙,红色的玛瑙,汉代之前称为“赤玉”或“赤琼”。南红玛瑙在藏语中叫作ma.rai或者是ma.zhou,翻译成汉语即红色的石头或赤琼。佛教传入中国后,“赤玉”被玛瑙替代,作为佛教七宝之一,被镶嵌在许多供奉佛像上。
佛教密宗认为,南红玛瑙是一种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奇异石头,拥有和佩戴可以驱邪避灾、护身平安。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
采用镶蚀工艺制作的藏传天珠,其主要材料就是玛瑙,西藏有句老话:“玛瑙不红,一生受穷。”南红代表鸿运,代表吉祥如意,所以很多藏传佛教信徒会随身佩戴南红扁珠、勒子、珠子串成的项链。在清朝时,因为雍正皇帝信仰藏传佛教,南红随着藏区文化进入清廷,也对中原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保山,人们可通过茶马古道将这些南红玛瑙小物件销往西藏地区,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尼泊尔、印度等国家。茶马古道起始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唐朝时因为唐明皇颁布法令禁茶入藏,反而促成了滇茶进藏。茶马古道分川藏、滇
藏两路,连接川滇藏,是古代中国滇、川、藏之间的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6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南部,经过丽江、香格里拉进人西藏,直达拉萨。最重要的是,保山在古代是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从保山腾冲国家级猴桥口岸到缅甸北重镇密支那仅有131千米,再往西走400多千米就可抵达印度的雷多,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国门重地和桥头堡。
当然,如今的茶马古道已经换了交通工具,而南红的流动也没有了古时的昌盛,随着2013年拍摄的纪录片“南红诱惑”和“南红出山”播出后,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南红的爱好者更加庞大。相信,现代的茶马古道正以最新的方式带动着南红的发展。作为一个爱好南红的小编,愿为南红尽一份传播之力。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