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章 十八界更虚妄(下)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即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没有做任何的停顿,继续进行分析,佛说:“阿难,就你所知,以身体和触尘作为缘起条件,从而产生了身识。那么这个身识,到底是从身体上产生,以身体作为范围界定?还是从触尘产生,以触尘作为范围界定的呢?如果说身识是从身体产生的,那么这个身识的存在,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接触不接触了;可是,既然连接触不接触都不存在,这个身识又能识别些什么呢?因此说,身识是来自于身体的说法,并不正确。”
“如果说身识来自于触尘的话,那也就没有你的这个身体什么事情了,可是又有谁能够不通过身体,而感受到相应的接触与不接触呢?阿难,不是身体的其他事物,是不可能通过接触而产生感知的,只有身体才能感知得到相应的接触;当你知道这个身体存在,那一定是通过接触知道的,当你知道有所接触,也一定是通过身体而知道的;因此说,这个能够知道接触不接触的,不是触尘,就一定是身体,不是身体,那就一定是触尘,可是现在我们明明知道这个身体和触尘,都根本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和场所,如果这个身识是和身体合一的话,那身识也就成了身体本身;如果这个身识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的话,那身识也就成了虚空了。在身体内部和外部都不能成立身识的范围界定,中间就更加不可能成立了。那么这个时候的身识,究竟是如何建立他的范围和界定的呢?因此说,身识来自于触尘的说法,也不正确。”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谓的‘以身体和触尘为缘起条件,而出生身识界’的说法,并不正确,这三者根本就没有真实存在的地方和场所。也就是说,身体、触尘、身识界三者,本来就是虚妄的幻相,既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而生。”
紧接着,佛就一气呵成,对阿难分析了十八界的最后三界,佛说:“阿难,按照你的认识,以意根和法尘作为缘起条件,从而就会出生意识界。那么在你看来,这个意识,是从意根出生,以意根作为范围界定?还是从法尘所生,以法尘作为范围界定的呢?如果说这个意识,是从你的意根中产生的,那么必然就会有一个思维,来表明你的这个意根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个思维,那么你的意根也就不会生成了,在没有思维条件的情况下,在没有具体形态的情况下,这个意识又可以派上什么用场呢?再者说,你的这个能够分别的识心,和不断进行的各种思维,都表现出了分别判断的能力,他们之间究竟是同还是异呢?如果说思维和意识本来就是一个的话,那又怎么会出生一个意识呢?如果思维不等于意识的话,也也就是说这个思维就不应当具有分别和判断的能力了,既然思维没有了分别和判断的能力,那么又怎么会表现出来意根的存在呢?如果这个思维具有分别和判断的能力的话,这个思维又是如何识别意根的呢?也就是说,思维和意根这二者,根本就谈不到相同和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建立起来各自的范围界定呢?因此说,意识来自于意根的说法,并不正确。”
“如果说意识界,是来自于法尘的话,世间所有的一切法尘,都离不了五种类别,阿难,请仔细观察色法、声法、香法、味法、触法等,他们全部都有很清晰的特征表述,而且各自分别对应着眼、耳、鼻、舌、身五根,并没有一个和意根相对应。既然你说你的意识界来自于法尘,那么就请你仔细观察和分析一下,这个法尘究竟是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描述和表诠?”
“如果说这个法尘,离开了色相、空相、动相、静相、通畅、拥塞、接触、分离,甚至生灭之相,而单独存在的话,那岂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存在法尘的话,就一定会有色相或者空性出生,如果不存在法尘的话,一切的色相、空相等法,也就应当消亡。既然连出生的本因都没有了,从这个本因所出生的意识,又会是什么特征呢?又该如何进行描述和表诠呢?既然连可以用来描述和表诠的形象特征都没有,又何谈范围界定呢?因此说,意识来自于法尘的说法,也不正确。”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谓的‘以意根和法尘为缘起条件,从而产生了意识界’的说法,并不成立,这三者本来就没有真正存在的地方和场所。也就是说,意根、法尘、意识界这三者,都是虚妄的幻相,既不能说是因缘所生,也不能说是自然而生。”
经过前面这数章内容的分析,佛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阿难,以及在场的所有大众,所谓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全部都是虚妄的幻相,都是假立的名词,其实也都是本来清净菩提本心的幻化表现而已,千万不要当真,不要执著,否则就会陷进去出不来了。
而且,我们在这里回过头看看,所谓的五阴,色受想行识,这其实是我们众生对于自己和外界每一个个体之所以存在的总括性认识,通过这个五阴的建立,我们就懂得了自己作为众生之一,是如何存在的。
所谓的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其实是进一步加强了对众生自己真实存在的这种信念,同时也建立起来众生和外界进行互动和沟通的六个门径。
所谓的十二处,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这恰恰可以用来说明众生自己和外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而通过这个方式和过程,会更加强化我们作为众生存在的认识,以及对外界事物真实存在的认识。
到了所谓的十八界,眼睛、色尘和眼识界、耳朵、声音和耳识界、鼻子、香气和鼻识界、舌头、滋味和舌识界、身体、触尘和身识界、意根、法尘和意识界,则会更加坚定我们自己真实存在,外界也真实存在,我们可以感知和认识外界,外界可以被我们感知和改造的这种信念。
通过这一层层递进的名相设立,众生和轮回就显得更加坚固和真实了,离自由和解脱也就显得更加遥远了。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一直沉没在轮回苦海中,不能出离的根本过程。
现在,佛完全把这些名词的虚妄性,给我们揭示了出来,让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真实存在的自己和外界,全部都被打破,让我们清楚了原来那些都只是大海上的波浪一样,看起来波浪有高低、大小、狂躁、温柔的不同,其实全部都是海水的幻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也从来没有脱离开海水这个本质。
所有的这些假象,虽然是虚妄不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它就错的,因为它根本也没于脱离开本来清净菩提真心的本质啊!
你能够摆脱你的本来清净菩提真心吗?如果不能,那你又怎么想去摆脱轮回呢?又怎么想去求得解脱呢?可是如果你不想解脱,不想出离轮回,你还是要安心做凡夫吗?
糊涂了?呵呵!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