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发布时间:2023-05-24 08:58:4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至此,阿难已经回答了四次佛的提问,前三次的时候,都是自信满满地非常肯定地告诉佛说在内、在外、在根,经过佛的三次否定之后,阿难的第四次回答变成了“我经过思维,如何如何,是不是这样?”的不肯定的答复。再次被佛否定之后,阿难对自己的思维,完全的丧失了信心。

阿难不再傻傻的只凭借自己的思维,来应对佛的问题了。而是转而用佛自己的法语,来准备应对佛。

\

阿难说:“我常常听佛给四众进行开示,说:‘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思维这个意思,就是因为我有心,故而知道有种种不同的事物;也是因为知道了种种不同事物的存在,也就知道了我有种种心。那我根据这个道理,就想着能够思维判断进行了知的这个,就是我的心,我的心性。在我的思维集中在所思维的东西上的时候,就表现出心的存在了。因此,这个心,并不在身体内部、外部,也不在内外之间。”

佛听到阿难的这个回答,心中的感觉真是难以描述:阿难懂得了用佛的法语来进行回答,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阿难对佛的法语如此的断章取义,如此的胡乱解释,又真的该打!佛说“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在对上没有佛、下没有众生,悟没有涅槃、迷没有轮回,甚至连这些名相都不存在的原始中,突然生起了“我”这种无明概念的时候,自然而然造作出来了“心”等等名相,继而,通过假立的这个“心”,认知了种种的事物,也就产生了种种的事物的名相;而后,在种种不同名相的事物的作用下,“心”又产生了更多的迷乱和变动,也就变现了更加难以捉摸,不可理解,好像出现了很多的“心”一样。这里其实说明的是清净法身如何出现报身、化身继而出现无量众生、轮回苦海的过程;也说明的是在清静之中,一个妄念如何悄然出现,而后发展壮大,继而引发更多妄念的众生日常行状。并不是像阿难所错误理解的那样。

对此,佛哭笑不得,只好就着阿难的理解,进行否定的分析:“阿难,你能够记得我说过的法语,我很高兴。但是按照你所说的,因为有了种种法的生成,也就有了种种心的生成,而这些种种心,都是伴随着思维和合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当你的思维落在哪里,在哪里就产生了心。可是,我来问你,随所和合而产生心,那么这个心在没有真实存在的体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和合呢?如果没有真实存在的体的心也能够和合的话,那岂不是说:在六尘之外并不存在的第七尘,经过和合之后也会产生出了十八界之外的并不存在的第十九界了?这肯定是不对的。假如说这个心实在具有真实存在的体的话,那么,当你用手触摸甚至捏痛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你的这个随和合而产生的这个心,是从身体内部产生的,还是从身体外部而来的?好像刚才我所说的那样,如果是在身体内部产生的,那么这个心应当先了知身体内部,如果这个心是从外面而来的,那么这个心就应当先见到自己的脸面。但是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因此说,这个心有真实存在的体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佛教的六尘和十八界的概念。

先说六尘:佛教把众生所能够认知的整个世界中的事物,分成六种:色(形状、颜色、大小等)、声(能够主动或者被动发出的声响)、香(能够散发出来被嗅到的气味)、味(能够被品尝到的滋味)、触(温度、光滑度等触感)、法(能够被感受到的除了前面五种的其他特征,更多偏向于心理感受和思想层面),而这六种就代表了可以被众生认知所有的事物的特征面,也就是说用这六种特征面,就可以来标示一个具体的事物。因此,这六种尘,非常重要,重要到佛教给与他们一个用来强调其重要性的界定用词——界,通过这个强调,可以让佛教的学人重视对这六尘,或者说六尘界的重视。

上面讲述的六尘界,其实也就是十八界中的外六尘界;十八界中还有专门用来感受着外六尘的内六根界:眼界(接收被观察者形状、颜色、大小等信息之用的眼睛)、耳界(接收被观察者主动或者被动发出的声音信息的耳朵)、鼻界(接收被观察者散发出来的气味信息的鼻子)、舌界(接收被观察者各种滋味信息的舌头)、身界(接受被观察者温度、光滑度等触感信息的身体)、意界(接收被观察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层面或者思想层面信息,并且能够结合上述五种信息之后,并能在观察者心理和思想上引发波动的意识),或者说,内六根界就是专门用来接触外六尘界的信息接收器。

十八界中还有经过内外根尘接触后而暂时形成的六识界,所谓的识,也就是能够对内六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并产生反应的识别的意思: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佛教用包含了六尘概念在内的十八界,直接把所有的宇宙人生最根本的,其实也是最平常的一个事实,或者说真理展示在了所有众生的眼前,可是所有的众生,几乎都忽视了。如果阿难能够在这个很基本的概念上下了功夫的话,眼前的这个有关心的问题,也可以随意地揭开了。可惜啊!等到我们分析完佛和阿难的七处征心之后,将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我们还是回到现场:

经过佛的这番分析,又一次把阿难的答案给否定了:随思维与外境和合而产生种种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阿难,因为先后数次经过佛的各种分析否定了自己对心的答案,好像稍微明白了一些:原来佛所用来否定自己的理由,全部都来自于自己的陈述,而经过佛的分析的时候,好像和自己的原意有那么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因此,阿难就对佛说:“佛啊,我的意思是:看见,是用眼睛看见的;了知,是心在了知,不是眼睛在了知;也就是说,不是用心在看见。”

佛想:这个阿难又有了一点儿进步,知道和我分辨一下了,只是还不对啊。就说:“阿难啊,你说的眼睛能够看见东西,那么死人的眼睛也还在,但是死人能够看见东西吗?如果说他能够看见的话,那还是死人吗?还有,你说能够了知的就是心,那么这个心,有没有真实存在的体?这个体是一个还是多个?这个体是遍布全身还是只在局部?如果这个心是一个体的话,当你用手触摸某处身体的时候,全身四肢都应该有感觉,如果全身四肢都有感觉的话,这个心的体其实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个触摸的地方的话,那个心也就不是一体了;如果这个心是多个体的话,那你也就成了多个人了,这肯定错了;如果心的这个体遍布在全身,道理和一体一样;如果只是处于某个局部,那么当你用手摸头同时又摸脚的时候,要么你感受到头的触感不能感受到脚的触感,要么感受到脚的触感不能感受到头的触感,反正你不应当同时感受到头和脚两处的触感,因为心只在局部嘛!事实上你是能够同时有两处的感受的,因此,心在局部的说法也不对。”

佛最后再次总结说:“总之,你所说的随思想所和合而产生心的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这是佛第五次否定阿难对心的见解。

在本次佛的分析中,最后一部分大家要十分重视,也就是佛所说的“这个能够了知的心,如果存在的话,就应当有真实存在的体,那么,这个体是一是多?是遍布还是局部?”这个问题,如果放在藏传佛教大圆满教法里的话,可就是很高的彻却(顿断)部分的教授了。是需要达到了许多前提条件的突出的弟子,才能在上师的开许之下学习的。我们因为阿难遭遇了摩登伽女,在佛对阿难进行教育的这本《楞严经》里,已经能够学习得到,就应该相信我在题目中所说的‘这本经揭示了很多佛教的大秘密’了吧?

如果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仔细找寻心体,尤其是如果能够结合上一章末尾我的建议的话,那么就一定能够在一生之中,获得真正的大利益,证得真正的大成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