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一

发布时间:2019-06-26 07:09:3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一      昆三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一心(出华严经)

一心者一念之心也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是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是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心约教有异(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该万有然教虽有五而不出一心是名一心约教有异(第八识即藏识也异熟果者如以前世善恶之业为因而成今世善恶之果以其异生而熟故名异熟也)。

一善心(出涅盘经)

心即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心也若起一念恶即消灭众善若起一念善即破除众恶故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是也。

一人(出仁王护国经)

一人者佛也佛本于人中得道故亦称人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胜故名一人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是也(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即十地菩萨也果报即实报土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也)。

一身(出华严经)

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经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一虚(出普贤行愿品?)

谓如来真身无形无相犹若虚空虽同一虚万像森然虽含万像一相不立?云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是也。

一月喻三身(出宝王论)

一月喻三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不应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不显然此三身本是一体从用立名故有多种论云法身如月之体报身如月之光应身如月之影是也。

一月三舟喻(出华严经?)

谓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月喻佛三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三舟喻也。

一法(出华严经)

法即轨则之义谓诸佛菩萨莫不轨则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觉故经云惟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一理(出法华经玄义)

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一乘(出法华经)

一乘者佛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盘彼岸故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也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由众生机器不等于是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故经云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后至法华会三乘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又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是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雨(出法华经)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一门(出法华经)

门者即能通之义一谓一理即是所通门谓正教即是能通盖譬佛所说一乘之教则能通于实相之理经云惟有一门是也。

一味(出法华经并法华玄义)

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说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三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三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更无别法故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是以无垢藏王菩萨于涅盘会上白佛言佛说十二部经譬如从牛出乳盖喻初时说华严经也次云从乳出酪喻华严经后第二时说阿含经也次云从酪出生酥喻阿含经后第三时说净名宝积等经也次云从生酥出熟酥喻净名等经后第四时说般若经也次云从熟酥出醍醐喻般若经后第五时说法华涅盘经也如此展转相从说者据如来施化次第而言耳若据法华开前诸教诸乘即是圆妙一乘则显乳酪二酥皆成一醍醐味经云一相一味是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三教者藏教通教别教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义也)。

一大事因缘(出法华经)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经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是也。

一觉(出起信论)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三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佛亦名众生者佛为无上众生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道(出华严经)

一道者一实之道即佛所说最上乘之法也若依此道而修则能顿断诸惑顿出生死非如二乘等次第超出经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也(二乘者缘觉乘声闻乘也)。

第一义(出大集经)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一实谛(出涅盘经)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

一实相印(出法华玄义)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出世时魔王名也)。

一实境界(出占察善恶业报经)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一地(出法华经)

一地者一实相地也地有能生之义一切草木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以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习因种子皆依五阴之身增长成熟至于法华会上闻佛说一乘法皆成菩萨法性五阴则是一实相地故经云一地所生是也(习因者所作之因习续不断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法印(出宗镜录)

一法印者谓一念心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不悉备然此诸法于一心中炳然显现如即印泥文无前后故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是也。

一法界(出起信论)

一法界即一真如之理体性虚融平等不二也。

一真法界(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一藏(出华严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咏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会(出法华要义)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极(出普贤行愿品?)

一极者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也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乘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故?云一极唱高二乘绝听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致(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致者谓佛乘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三乘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乘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源(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一体(出法界观)

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非情共一体是也。

一偈(出翻译名义)

一偈者西域记云旧曰偈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华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一偈也。

一句(出华严经)

一句者谓经中所说普眼法门一句功德不可思议也经云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是也(普眼者眼外无法名为普眼)。

一言(出圆觉经略?)

一言者谓圭峰密禅师读圆觉经未终其卷于一言下豁然开悟乃知自心即是佛心定当作佛故?序云一言之下心地开通是也。

一语(出华严经?)

一语者如来之语也经云如来于二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盖言于一语中演说妙法无量无边譬如泉之初发细若一线流之不已为江为海无有穷尽也。

一名(出涅盘经)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盘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盘一名是为一名。

一字(出大方广师子吼经)

一字者一理之名字也理本无名无字超心意识离性离相无作无示非诸众生所能思说惟佛如来究尽明了经云法惟一字所谓无字是也。

一义(出华严经)

义即义理即一法中或一句中之一义也。

一音(出维摩经)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也声闻者闻佛声教悟真空理故名声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缘觉者因观十二因缘觉真空理故名缘觉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音教(出华严经?)

一音教者谓如来一代之教虽有顿渐诸说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是也(梵语罗什华言童寿)。

一宗(出华严经?)

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一相(出起信论)

谓一真法界之相从本以来离虚妄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一切诸法之相故名一相。

一合相(出金刚经)

一合相者盖言众尘和合而为一世界也世界本空微尘不有但众生不了妄执为实若是实有即应世界不可分为微尘若是实无不应微尘合为世界是知执有执无皆不当理经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是也。

一性(出涅盘经)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盘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一性(出华严经)

性以不变为义上极诸佛下至蠕飞蠢动虽品类万差莫不本乎一性迷之则成生死悟之而为涅盘迷悟虽殊其性本一是为一性也(蠕而宣切虫行貌蠢尺尹切蠢动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一因(出涅盘经)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三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如(出首楞严三昧经)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魔为修恶之极佛为修善之极善恶虽分其性本一故云一如无二如也)。

一行(出涅盘经)

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一行三昧(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一解脱(出涅盘经)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一空(出寂调音所问经)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一生(出法华经)

一生者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未尽尚有一番变易生死过此一生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所以等觉菩萨称为一生补处经云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超前诸位得称为觉无明者无所明了即障理之惑也变易者即实报土生死也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

一生(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谓善财童子一生之内圆成佛果故慈氏菩萨赞善财言余诸菩萨于无量劫乃能满足菩萨行愿此长者子于一生内能净佛土能化众生是名一生(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也)。

一来(出四教仪)

一来者谓二果斯陀含于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虽尽后三品犹在故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是名一来(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九品者上中下三品每品中又分三品也)。

一师(出四分戒品)

师者受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湏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子(出涅盘经)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一修一切修(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修一切修者谓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修性不二事理互融烧香散花无非中道习禅诵经尽是真如是故一行修则一切行无不修焉。

一断一切断(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一证一切证(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证一切证者谓上根之人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融无始无终非浅非深不有不空无法不备无处不通是故一处证入则一切处皆证入矣。

一成一切成(出华严经?)

一成一切成者谓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之依正也依即所依之土正即能依之身以其迷时则众生国土皆迷悟时则众生国土皆悟盖约一人惟心即具而说故楞严经云一人发真归源此十方空皆悉消殒是也。

一位一切位(出华严经?)

一位一切位者谓上根之人证一地位则具足一切地位之功德也盖所证之位全是法性法性遍周恒沙功德无不含摄是故证一地位则一切地位功德皆悉具足也。

一行一切行(出华严经?)

一行一切行者谓上根之人依于一乘圆融之教建立圆顿之行圆顿行立契合一乘故能于一行中具足一切诸行也。

一障一切障(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障一切障者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也。

一念(出华严经)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刹那(出仁王护国经)

梵语刹那华言一念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一根(出楞严经)

一根即耳根也盖由此方之人耳根最利闻法易入故文殊选拣圆通之门取耳根为第一也然以耳根为圆通门者特假其通入而已必期脱去声尘反闻自性然后为复本归源之至一根既然诸根亦寂经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是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一机(出楞严经)

机谓机关即发起之处也一机以喻耳之一根一根返源诸根解脱经云虽见诸根动要在一机抽是也。

一色(出仁王经?)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三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三谛声香味触法五尘莫不皆然举色则一切法皆在于色色外无法举香则一切法皆在于香香外无法?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是也(法界者法法皆以三谛而为界分即是理也双遮双照者遮谓遮情照谓照性即双遮真俗双照真俗也)。

一指(出楞严经)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三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诸漏即三界生死也)。

一发(出摩诃僧只律)

一发者谓日晷过午一发许也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食也。

一毫(出普贤行愿品?)

?云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此言华严大经功德浩博不可测量不可称说而虚空界有??一毫之善无穷也。

一毛(出楞严经)

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此是正报中现依报也由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刹也。

一气(出圆觉经略钞)

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

一瞬(出摩诃僧只律)

瞬者目动也律云二十瞬名一弹指谓修行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

一默(出维摩经)

默者无言也默必对说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故经中三十二菩萨各谈不二法门竟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善?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即默而说即说而默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维摩诘华言净名)。

一时(出各经之首)

一时者佛与弟子说听和合之时也是故诸经之首皆言一时法华文句云闻持和合非异时是也(闻持者弟子从佛闻法而受持也)。

一时一切时(出华严经?)

一时一切时者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也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

一食(出维摩诘所说经)

一食者世间分假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三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餐(出法华经)

一餐者一餐之食也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为诸菩萨说大乘法声闻自谓小乘而于大法不生喜乐譬若见食而不能餐经云而无希取一餐之意是也。

一切(出翻译名义)

一是普及之言切是尽际之语又云究竟非二名一其性广博名切故名一切。

一处(出遗教经)

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也。

一刹(出翻译名义)

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即国土也谓一佛所化之境以大千世界而为一刹也(大千世界者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为一世界一千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也)。

一路(出首楞严经)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盘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是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云一切事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为含多义故不翻也)。

一尘(出华严经)

一尘者一微尘也经云譬如有大经卷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一微尘既然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谓佛也)智慧明达有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即以方便破此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以譬一切众生身中具有如来无碍智慧但由众生妄想颠倒而不自觉惟有诸佛乃能知之即以方便令诸众生修于圣道破除虚妄烦恼显出如来真实智慧故云一尘之内有大千经卷是也。

一沤(出楞严经)

沤者水泡也海本澄湛因风飘鼓发起水泡以譬大觉之性真净明妙因心妄动生起虚空世界虚空世界在大觉性中如大海中之一沤耳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是也。

一盖(出维摩诘所说经)

经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针(出梵网经)

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谓持戒之人虽是微细之物不得故意盗取也。

一花(出梵网经)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佛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花莲花持世界是也)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莲花有千叶故云千花一花叶上现一释迦佛故云复现千释迦此千释迦乃从卢舍那佛出现也)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于一花叶复现百亿国土每一国土又现一释迦佛则有千百亿国土千百亿释迦佛此千百亿释迦乃从千叶上千释迦现出也通而言之卢舍那佛现出千释迦千释迦佛现出千百亿释迦今此四天下乃是千百亿国土中之一土释迦牟尼佛乃是千百亿释迦中之一佛也)。

一灯(出华严经)

谓灯能破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破烦恼之暗也故经云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故名一灯(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法身(出华严经?)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二智法身】智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智所现故是名智法身。

二法身(出无着论)

【一智相法身】谓具足智慧方能演说诸法是则说法为智慧之相由此智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智相法身。

【二福相法身】谓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故金刚经云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由此福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福相法身(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法身(出起信论?)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证得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身。

二佛身(出涅盘经)

【一法性身】法性即法身也谓此法性之身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身菩萨是名法性身。

【二生死身】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身。

二佛身(出涅盘经)

【一生身】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二法身】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二佛身(出涅盘经)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盘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身(出华严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二种色身(出佛地经论)

【一实色身】实即实有谓诸如来因中于无数劫所修相好等业至于果成感得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是名实色身。

【二化色身】化即变化谓诸如来由大悲愿力为大菩萨众现种种身种种相好种种言音随时随处随众所宜所现身形其量不定是名化色身。

大小二化身(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三十二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狮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

佛二种十身(出华严经?)

【一融三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三世间也言融三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觉(出翻译名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盘乐故名觉他。

二觉(出起信论)

【一本觉】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本觉。

【二始觉】谓众生本觉心源由无明熏动觉成不觉多劫在迷今始觉悟是名始觉始觉究竟即成佛也。

二种佛境(出华严经?)

【一证境】谓真如法性之理是诸佛所证之境界离念绝想皆悉真如是名证境。

【二化境】谓十方国土皆是如来所化境界是名化境。

二种身土(出佛地经论)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身土为自受用诸大菩萨但可得闻而不能见也。

【二他受用身土】他受用身土者谓他机之所感见也盖诸佛如来为令诸菩萨众受大法乐进修胜行随宜而现或胜或劣或大或小转变不定令他受用也。

身土二不相离(出宗镜录)

二不相离者谓身土二法皆不离法性也。

【一法性属佛为法性身】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二法性属法为法性土】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身所证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二种神力(出大智度论)

【一令远处见闻】令远处见闻者谓佛在一处说法以神通力令他方异土众生皆获见闻也。

【二令各各见佛】令各各见佛者谓佛在一处说法能令一一众生各自见佛在前说法譬如日出影现众水也。

二宿因力(出华严经?)

宿因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示现十方世界说法度生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亦云光明遍照)。

【二昔行力】谓佛昔于无量劫依愿起行行成得果方能演说诸法广化众生故主山神偈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是也。

二足(出金刚经纂要?)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悉达太子二相(出佛本行集经)

梵语悉达华言顿吉即佛幼时之名也二相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相师占之相师云太子相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相也。

【一轮王相】轮王相者谓转轮圣王亦具三十二相也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也(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妙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四天下即四洲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二成佛相】成佛相者佛具三十二相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舍王位出家求道必得成佛名遍十方化导一切也。

二种舍利(出翻译名义)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三骨舍利色白??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则得无量福报也(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二法身舍利】大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是也。

二法(出华严经?)

【一胜义法】胜义法即涅盘也谓涅盘之法其义最胜故名胜义法(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法相法】法相法即四谛法也谓四谛之法各有相状是名法相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法(出楞伽经)

【一自得法】谓佛自行证得之法与十方佛无增无减是名自得法。

【二本住法】谓法界之法本来常住有佛无佛性相常然是名本住法。

二种法性(出地持经)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契经二义(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如来所说契经有此结集刊定之二义也。

【一结集义】谓如来契经摄持众义冠有情心令无忘失犹结华鬘冠众生首久无遗散也。

【二刊定义】谓如来契经裁断众义了别是非去恶留善犹匠绳墨治彼众材斫邪归正去曲留直也。

二般若(出大智度论)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于般若会上说通别圆三教之法故有共不共般若之名也。

【一共般若】共般若者即通教也通即通共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人共依此教而修证也。

【二不共般若】不共般若者即别圆二教也谓此别圆二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缘觉之所共也。

二般若(出华严经?)

【一实相般若】实相般若者谓本觉之理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

【二观照般若】观照般若者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谓理本非照因观而照以显观照之德也)。

般若二种相(出地藏十轮经)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二出世间般若】谓诸菩萨精勤修习菩提道时随力听闻为他演说三乘正法而于其中心如虚空平等寂灭离诸名相如是般若无取无着是名出世间般若(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种般若庄严(出般若经并大智度论)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智慧能严饰法身故名般若庄严。

【一已庄严】谓人能修习智慧如着羙妙璎珞庄严其身是名已庄严。

【二未庄严】谓人未能修习智慧如无璎珞严饰其身是名未庄严。

金刚二义(出金刚经助显录)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

【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惑着照五蕴空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法华二妙(出法华玄义)

妙名不可思议非诸菩萨心思口议故也此之二妙正论法华开权显实之意妙名一唱待绝俱时故相待论判则显法华出前四时三教之上绝待论开复能开前令皆圆妙也(开权显实者开者发也拓也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法是权佛乘是实佛说法华正为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又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三教者藏教通教别教也)。

【一相待妙】彼此互形曰相以彼望此曰待彼此互形者形即形比之义谓以前四时三教所说之法为粗形后法华所说之法为妙以彼望此曰待者待即待对谓对前之粗显后之妙也。

【二绝待妙】绝前诸粗无复形待谓法华开三乘之权即是佛乘之实实外无权权外无实实即是权权即是实故云绝待妙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门品全文

  • 普门品注音

  • 普门品念诵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