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八

发布时间:2019-06-26 07:28:0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八      昆十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三种证相不同(出法华忏仪)

谓修习法华三昧于三七日中一心精进有三种证相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三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三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净之相若于三七日内行道坐禅之中忽见光华净色闻妙香气及微妙音声称赞身心庆悦得法喜乐即是中品戒根净相若于三七日中身心寂净或自见其身着净法服威仪齐整身相端严信心开发得法喜乐无所怖畏即是上品戒根净相如是三品总为下根行者所证之相。

【二中根证相】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定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坐禅之时忽觉身心澄静发诸禅定觉观分明喜乐一心即是下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遍身毛孔出入无阂或见自身诸不净相因发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即是中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静缘自五阴之身即觉无常苦空梦幻不实乃至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即是上品定根净相此之三品总为中根行者所证之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上根证相】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慧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行坐念诵之中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此觉心则发智慧了达诸法无有障碍于诸经论随义解释难问无滞即是下品慧根法相若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于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悉现其前于是得大智慧于诸佛所说之法通达妙义说无穷尽即是中品慧根证相若于行坐念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得无碍总持获六根清净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即是上品慧根证相此之三品总为上根行者所证之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三善根(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瞋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瞋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瞋善根。

【三无痴善根】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三乐(出大宝积经)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禅乐。

【三涅盘乐】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修行之人既离生死之苦得证涅盘之乐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故名涅盘乐。

三因三果(出瑜伽师地论)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三智因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因能证三乘及以佛果是名智因智果(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龙有三患(出诸经要集)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然有此三患也。

【一热风热沙患】谓一切龙若遇热风热沙着身之时烧皮烧肉及以骨髓即受痛苦故名为患。

【二恶风暴起患】谓一切龙若遇恶风卒暴起时其饰身宝衣自然而失龙身乃现即受苦恼故名为患。

【三畏金翅鸟患】谓一切龙正娱乐时被金翅鸟入于龙宫搏取始生龙子食之即生怖畏故名为患。

三种鬼神魔(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魔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一精媚鬼】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湏别识若多卯时来者必是狐兔之类说其名字精媚即散余时之来者类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灭也。

【二[怡-台+阜]惕鬼】([怡-台+阜]音堆惕音剔)[怡-台+阜]惕即恶夜叉摩诃止观云拘那含佛末法之时有一比丘好恼乱众僧为众??出遂发恶誓常恼坐禅之人此鬼亦作种种形貌或如虫类缘人头面钻刺之状或抱持于人或复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一心闭目阴而骂之作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等辈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兼诵戒律以除却之彼鬼即便退去无能恼乱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梵语摩诃华言大拘那含梵语具云拘那含牟尼华言金寂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魔罗鬼】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以能夺行人智慧之命故也此鬼多作三种形相恼乱行人一违情之事即丑色恶声等可畏五尘及虎狼师子罗刹等类二顺情之事即羙色娇声可爱五尘及父母等形相之类三非违非顺之事即寻常所见五尘等类以上三事或令怖畏或令爱着皆能动乱行人之心而使禅定不得发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饿鬼三障(出瑜伽师地论)

【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髼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

【二内障】谓此饿鬼咽或如针口或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不能啖饮如是等鬼由内障碍饮食是名内障。

【三无障】谓有饿鬼名猛焰鬘虽于饮食无有障碍然随所饮啖之物皆被烧然变成火炭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是名无障。

三恶道(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道即能通之义谓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故名恶道也。

【一地狱道】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即造作极重恶业众生堕于此道故名地狱道(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咽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火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饿鬼道】饿鬼道有三种一谓罪业极重者积劫不闻浆水之名其次者但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又其次者时或一饱即造作恶业众生由悭贪故生于此道故名饿鬼道。

【三畜生道】谓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等即造作恶业众生由愚痴故生于此道故名畜生道。

三途对三毒(出慈悲水忏)

【一火途对瞋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瞋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瞋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致感斯报故云刀途对悭贪。

【三血途对愚痴】血途即畜生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四解脱经称为血途盖因众生无智慧心愚痴不了致感斯报故云血途对愚痴。

三种恶(出成实论)

【一恶】恶即背理之谓若杀盗等皆违理造作是名为恶。

【二大恶】谓自杀亦教人杀自悭亦教人悭等是名大恶。

【三恶中恶】谓自吝法亦教人吝法由一人吝法则令多人堕于恶道亦是断灭佛法是名恶中恶。

三无明(出佛说决定义经)

【一痴无明】谓人愚痴暗钝无所明了而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逐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是名痴无明。

【二迷无明】谓人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及起贪染之心是名迷无明(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颠无明】谓人无所明了而于正法起邪倒见如常计无常乐计非乐等是名颠无明。

三随烦恼(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名随烦恼。

【一小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謟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二中随烦恼】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覆恼等唯遍在不善法中是名中随烦恼。

【三大随烦恼】谓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散乱不正失念八种得俱生故不可名小染皆遍故不得名中二义既殊故名大随烦恼。

三颠倒(出宗镜录)

【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

【三想颠倒】谓想取六尘之想也由不了六尘过患伤失善根是以妄生缘想起诸颠倒是名想颠倒(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三毒(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三缚(出华严孔目)

【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着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瞋缚】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瞋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瞋缚。

【三痴缚】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众生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缠绵不息故名痴缚。

三病用三药(出涅盘经)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比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瞋病】谓瞋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瞋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切众生皆吾眷属应与其乐何所可瞋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凉矣。

【三痴病】谓迷惑之心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颠倒妄想是为痴病其病当以因缘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知生死轮转因果相续循环无际何得而离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明了矣(因缘观即观十二因缘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十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病难治(出涅盘经)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诸佛如来出现世间度脱一切众生所当恭敬供养反伤支体以出其血罗汉出离三界为世福田利益有情所当礼敬反加杀害僧之羯磨为人受戒不一心奉事禀受戒法反以恶言破毁其行如是等人永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极重之病尤难治也(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一阐提】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三惑(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

【三无明惑】无明惑者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别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故亦名别惑也。

三障(出涅盘经)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瞋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瞋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三报障】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

三障(出华严孔目)

【一皮烦恼障】即三界中思惑也谓贪瞋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肉烦恼障】即三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肉在皮内故名肉烦恼障。

【三心烦恼障】即根本无明惑也谓此无明之惑由迷真心逐妄而起故名心烦恼障。

三种重障(出瑜伽大教王经)

【一我慢重障】谓我慢贡高邪见执蔽不能下心敬事诸佛菩萨师僧父母及不能学如来正法是名我慢重障。

【二嫉妒重障】谓妒贤嫉能自是他非见人修善反生嫉妒而不能学如来正法是名嫉妒重障。

【三贪欲重障】谓多贪多欲懒惰睡眠掉举破戒下不能学如来正法是名贪欲重障(掉者动也)。

三杂染(出显扬圣教论)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三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故苦即生老病死等苦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三时无悔(出四教仪集注)

三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二根本心时】谓人正作恶业时之心也其心决定不可?动由此生于加行是名根本心时。

【三后起心时】谓人作恶业已后复起心缘念往所作事是名后起心时。

欲界三欲(出翻译名义)

【一饮食欲】谓凡夫之人于种种羙味饮食多生贪爱是名饮食欲。

【二睡眠欲】谓凡夫之人心多暗塞不能勤修道业唯耽睡眠是名睡眠欲。

【三[淫-壬+(工/山)]欲】谓一切男女互相贪染起诸欲事是名[淫-壬+(工/山)]欲。

三苦(出析玄记)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异相灭相也)。

三漏(出法华文句记)

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无色界见思烦恼也谓众生因此烦恼不能出离色无色界故名有漏。

【三无明漏】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痴惑也谓众生因此无明漏落三界故名无明漏。

三疑(出禅波罗蜜门)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三种焉。

【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

【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自既无道何能教我作此疑慢禅定不能发生也。

【三疑法】疑法者谓疑所受之法非正真之道故不敬信受行既不信受禅定亦不能发生也。

三退屈(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多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三转依难证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盘极难可证心便退屈是名转依难证屈(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三道(出金光明经玄义)

道即能通之义谓三道更互相通从烦恼通至业从业通至苦从苦复通至烦恼展转相通生死不绝故名三道。

【一苦道】苦即生死之苦也谓三界六道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苦道(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烦恼道】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见思等惑也谓由此烦恼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烦恼道。

【三业道】业即身口所作善恶业行也谓由此诸业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业道。

汤泉三缘(出稽古略)

中天竺国王名迦胜问婆舍斯多尊者曰此苑有泉热不可探未知何缘所致愿为决之尊者曰此为汤泉有三缘所致。

【一神业】谓神不守其道妄作祸福以取飨祀恶业贯盈使其煎灼此泉以偿滥祭。

【二鬼业】谓鬼方出罪所游于人间以余业力煎灼此泉以偿宿债。

【三热石】谓热石其色如金其性常炎故其出泉如汤。

三苦对三界(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苦苦对欲界】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之境任运心有生灭名为行苦如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而有漏心识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对无色界。

三千世界(出长阿含经)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三十三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三十三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乐变化天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世天总为第二禅天所覆是名小千世界(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梵语夜摩华言善时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二中千世界】谓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则成中千世界此中千世界中共有百万日月百万须弥山百万四天下百万四天王天百万三十三天百万夜摩天百万兜率天百万乐变化天百万他化自在天百万梵世天一千二禅天总为第三禅天所覆是名中千世界。

【三大千世界】谓以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中共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天百亿乐变化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世天百万二禅天一千三禅天总为第四禅天所覆是名大千世界(亿有四等一以十万为亿二以百万为亿三以千万为亿四以万万为亿今言百亿者则以千万为亿也)。

三世(亦名三际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三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起现生现聚集现出现未转未谢未灭现在所摄是名现在世。

三世业(出大智度论)

【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未来之报是名现在世业。

【三未来世业】谓未来世必由身口意造作善恶诸业虽不现作望于未来毕竟不无是名未来世业。

三种世间(出大智度论)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阴国土三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三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阴即众生身以此身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五阴实法上假立名字各各不同是为假名世间(实法者谓十界五阴皆实有也假立名字者谓十界名字非实有也既有十界五阴实法即有十界众生假名且如人界中各各有身即各各有名字也余界亦然)。

【二五阴世间】(亦名五众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十界五阴各各差别故名五阴世间(色即质碍之色受即领纳诸尘想即思想行即造作识即分别善恶以此五者阴覆真性皆名为阴)。

【三国土世间】国土者即众生所依之境界也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十界所依各各差别故名国土世间。

三种世间(出华严经?)

【一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乃是释迦如来所化之境即三千世界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三千即小千中千大千也)。

【二众生世间】谓五阴和合众共而生间隔不同故名众生世间即释迦如来所化之机众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智正觉世间】谓如来具大智慧永离偏邪深能觉了世间出世间法故名智正觉世间即释迦如来能化之智身也。

器世间说法有三义(出华严经?)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三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教故名约显理说。

三才配三世间(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地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土亦为一切有情众生所依故以地配器世间也。

【三人配众生世间】人即六道之一道也谓世间一切有情之类皆名众生以人与众生皆有觉知之性故以人配众生世间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相续(出楞严经)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大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此之世界同诸众生业力依空安立而有成坏之劫坏而复成成而复坏终始相续无有断绝故名世界相续(空昧相形者空即明也昧即暗也明暗互相形影动摇不定故有风轮生也执持世界者金水土三轮皆为所载持也明觉立坚者一念妄明坚执不移故有金轮生也保持国土者谓金体贵重故云保持火光为变化性者谓火能变生为熟变腐为坚等宝明生润者谓金能生水也火光上蒸者火性炎上水性流下如火蒸物气汗流下故有水轮含十方界如上所明乃是三轮相生次第若论诸轮持于世界最下空轮持于风轮风轮持于水轮水轮持于金轮而不言土者土与金同是坚性故不言也)。

【二众生相续】谓五阴诸法众共和合而生名为众生经云同业相缠合离成化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胎[卯-ㄗ+(ㄗ@、)]湿化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生死死生无有断绝故名众生相续(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者众生皆由六根对于六尘同造生死之业故名同业业相缠缚故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死化犹变化谓生死也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者流注也谓识之流爱则为种神之纳想则为胎也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者遘遇也谓男女交相遇会情所发生吸嘬导引同业之类而入胎也更相变易者四生受报循业不定也所有受业逐其飞沉者随其所受业报或升或沉无定趣也)。

【三业果相续】谓众生有杀盗[淫-壬+(工/山)]三种之业而受其果报故名业果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壬+(工/山)]三为根本随业随报无有穷尽故名业果相续(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二句文义互见如云汝负我命汝还我命我负汝债我还汝债此杀盗二种业果也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二句亦应互见如云我爱汝心汝怜我色此[淫-壬+(工/山)]欲业果也)。

三阿僧只劫(出天台四教仪)

梵语阿僧只劫华言无数时此三僧只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三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只】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只(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到瓦师含寄宿瓦师以草座灯明石蜜浆三事奉佛发愿云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无异故今作佛亦号释迦文也梵语尸弃又云式弃华言火)。

【二阿僧只】谓如来次从尸弃佛至然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第二阿僧只(然灯佛者大论云佛初生时身光如灯后至成佛遂名然灯彼时释迦佛号曰儒童以五茎莲花献佛及礼佛足见地污湿即解鹿皮衣覆之掩泥不足乃解发覆地令佛蹈而过之佛因记曰汝自此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号释迦文)。

【三阿僧只】谓如来次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名第三阿僧只(梵语毗婆尸亦名维卫华言胜观)。

三时(出南岳祖师发愿文)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三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又据法苑珠林云天人答宣律师曰佛锡杖在龙窟中四十年住为如来灭后有飞行罗刹能说十二部经诈为善比丘食诸持戒者为断此恶故镇龙窟中复令正法增住四百年是则正法住世总一千四百年(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八敬法者一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过四从僧受具戒五有过从僧忏六半月从僧教诫七依僧三月安居八夏讫从僧自恣法也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像法时】像者似也有教有行似正法时故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即能修行多不能证果是名像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像法一千年又据法苑珠林云由佛锡杖在龙窟中因缘复令像法增住一千五百年是则像法住世总二千五百年。

【三末法时】谓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是名末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末法一万年又据法苑珠林云由佛锡杖在龙窟中因缘复令末法增住二万年是则末法总三万年。

三际时(出华严经?并演义钞)

三际时者西域一岁分为三际即热时雨时寒时也。

【一热际时】西域记云从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时也。

【二雨际时】谓从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时也。

【三寒际时】谓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时也。

三有(出菩萨善戒经并大智度论)

三有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欲有】谓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

【二色有】谓色界四禅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故名色有(四禅诸天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三无色有】谓无色界四空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无色质为碍而亦随其所作之因受其果报故名无色有(四空诸天者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三种有(出大智度论)

【一相待有】待即对待之义谓如长短彼此等实无长短亦无彼此以相待故乃有长短等名是则长因短有短因长有彼亦因此此亦因彼东西南北皆亦如是故名相待有。

【二假名有】假即虚假不实也谓如?因毛缕而成若无毛缕?则何有是知毛缕因缘和合假名为?一切众生四大和合假名为身亦复如是故曰假名有(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法有】谓一切诸法皆从因缘而生缘合则成缘散则灭本无自性虽无自性非如兔角龟毛有名无实故名法有。

三境(出宗镜录)

【一性境】性即实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及第八识等所缘色等实境相分不起名言无筹度心是名性境。

【二独影境】影即影像是相分异名谓如第六识缘空华兔角及过去未来等所变相分无种为伴但独自有是名独影境。

【三带质境】带即兼带质即体质谓以心缘心也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境时其相分无别种生一半与本质同种生一半与能缘见分同种生是名带质境。

三类境(出翻译名义)

三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三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根身境(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器世间境】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名器世间境。

三量(出宗镜录)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定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三圣教量】谓于圣人所说现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违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由旬三量(出翻译名义)

梵语由旬亦云逾缮那华言限量业?云乃是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如此方馆驿也大智度论明由旬有三种故名由旬三量。

【一上者八十里】谓其中边山川平易故量为八十里也。

【二中者六十里】谓其中边山川稍险故量为六十里也。

【三下者四十里】谓其中边山川险阻故量为四十里也。

三种相(出大智度论)

【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三无相相】谓离上二相但有无相众生迷故又于无相之中起执取相故名无相相。

三种相(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标相】标即表也谓如见烟即知是火等是名标相。

【二形相】形即形状谓长短方圆等是名形相。

【三体相】体即体质谓如火以热为质相等是名体相。

三种色(出五蕴论)

【一显色】显即明显色即质碍之色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雾虚空等色明显可见故名显色。

【二形色】形即形相谓长短方圆粗细高下若正不正皆有形相故名形色。

【三表色】表显也对也谓行住坐卧取舍屈伸虽是所行之事而有表对显然可见故名表色。

三种色(出阿毗昙论)

【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香味触也此四亦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也。

【三不可见无对色】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无表色也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名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聚(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三生(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辨聦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证入生】证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证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三分别(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论云唯一意识有三种分别也。

【一自性分别】谓意识对于现在六尘之境自性而起分别故名自性分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随念分别】谓意识昔曾对于六尘之境追念不忘而起分别故名随念分别。

【三计度分别】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量度而起分别故名计度分别。

三无差别(出华严经?)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

【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盘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九界者十界中但除佛界也)。

妙行三因缘(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一时因缘】时即时分因缘者能生为因助成为缘谓五浊不增时诸有情类具大威德好修诸善盖于彼时无诸浊恶其人虽不乐为妙行而亦自然能行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处因缘】处即处所谓中国也人生中国其性聦敏志意调柔能修善业不生邪见其人虽不乐为妙行而亦自然能行也。

【三补特伽罗因缘】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谓一类有情得修妙行之众同分而居其性和雅能修善业如住律仪盖亲近妙行之众其人虽不乐为众善而亦自然能行也。

三辈事佛(出分别经)

【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三为佛弟子事佛】经云何谓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广学经法修习智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贪身命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种光明(出瑜伽师地论)

【一外光明】谓日月星光及火珠灯炬等光皆能破除昏暗是名外光明。

【二法光明】谓随其所闻之法观察修习皆依法则因此明心见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是名法光明。

【三身光明】谓诸佛菩萨二乘及诸天等身皆有光亦能破暗是名身光明(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食三德(出涅盘经)

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栴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羙有三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栴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羙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佛供僧之食当使精洁无有荤秽是名清净。

【二柔软】谓奉佛供僧之食当须柔软甘和而不粗涩是名柔软。

【三如法】谓奉佛供僧之食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是名如法。

食三匙(出法苑珠林)

大智度论云食为行道不为益身修道之人正受食时湏作三愿。

【初下匙时】谓初下匙时心湏想念愿我此生所有身口意一切恶业悉令断尽。

【次下匙时】谓次下匙时心湏想念愿我此生所修一切善法悉令满足。

【后下题时】谓又次下匙时心须想念愿我此生所修善根回施众生普共成佛。

三净肉(出十诵律)

【一眼不见杀】谓自眼不见是生物是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见杀。

【二耳不闻杀】谓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不为我故杀是名不闻杀。

【三不疑杀】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

三不净肉(出十诵律)

【一见杀】谓见是生物为我故杀如是见者名为见杀。

【二闻杀】谓于可信之人闻此生物为我故杀如是闻者名为闻杀。

【三疑杀】谓此处无有屠家亦无自死之物是人必为我故杀如是疑者名为疑杀如上三种名不净肉皆不许食。

三长物(出摩诃僧只律)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三衣三衣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二钵长物】钵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一钵一钵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三药长物】药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有诸疾病则许服药调治若病已瘥更再畜者即名余长物也。

三衣名义(名议出翻译)

【一僧伽梨】梵语僧伽梨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而合成也义净法师云梵语僧伽??华言重复衣宣律师云此三衣名皆无正翻今以义译之大衣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也若从用为名则曰入王宫衣又曰入聚落衣谓于王宫说法时着及聚落乞食时着也萨婆多论云大衣分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名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名中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一十五条名上品。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即七条也宣律师云七条名中等衣若从用为名则曰入众时衣礼诵斋讲时着也。

【三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宿睡时常近身衣也宣律师云五条名下衣若从用为名则曰院内行道杂作衣也。

大三灾(出法苑珠林)

【一火灾】谓于坏劫时有七日出现大地湏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展转消尽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无有遗余是名火灾(梵语湏弥华言妙高四大海者即东西南北四海也)。

【二水灾】谓初禅天已下七番火灾坏于世间之后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滳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大千世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是名水灾。

【三风灾】谓二禅天已下七番水灾已后又经七番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大千世界乃至三禅天悉皆飘击荡尽无余是名风灾。

小三灾(出法苑珠林)

【一饥馑灾】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人若生时寿减一岁如是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天不降雨由大旱故草菜不生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饮食以是因缘世间人民饥馑死者其数无量是名饥馑灾。

【二疾疫灾】谓人寿减至二十岁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以是因缘世间人民疾疫死者其数无量是名疾疫灾。

【三刀兵灾】谓人寿减至一十岁时诸人各起斗诤手执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残??以是因缘世间人民刀兵死者其数无量是名刀兵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门品全文

  • 普门品注音

  • 普门品念诵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