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四
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相应差别。而未显示现前多少。今欲显示唯一刹那。故作斯论复次为欲遮遣他宗义故。如分别论者执。世第一法。相续现前。彼说相续总有三种。一时相续。二生相续。三相似相续。世第一法。虽无前二。而有后一。今欲遮遣彼所执义显世第一法唯一念现前。复次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先已说。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勿有生疑。如心所法既有多种心亦应然。为令彼疑得决定故。显心所法虽有多种而心唯一。由此因缘。故作斯论。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答应言一心。问如前已说。未来修者。亦得名为世第一法。是则此法应有多心。而言一心斯有何意。答此中但说现在前者故言一心。问今于此中何故不说未来修者。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此中复有多复次释。前已说故今不说之。虽说一心而未释义。何故此法非多心耶。非但有言义则可了。答从此心心所法无间。不起余世间心唯起出世心。世间心者谓有漏堕有心。即所遮止第二念等世第一法。出世心者。谓无漏断有心。即所引起苦法智忍相应之心。若当起余世间心者。为劣为等为胜。无有是处。为分别故假设斯问。劣等胜者。对前刹那。但有三故。若当劣者应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非以退道能入正性离生故。谓非衰退萎悴坠落破坏之道能入正性离生。要以胜进增盛勇猛坚固之道。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等者。亦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先以此类道不能入正性离生故。谓此初后品类。相似如初刹那。有障碍有留离。无势力故。不能入正性离生。后诸刹那亦应如是如初刹那。不能无间引起圣道。后诸刹那亦应如是。品类同故。则应究竟不能证入正性离生。如是应无解脱出离。若当胜者。先应非世第一法。后方是世第一法。以世第一法声。显最胜等义故。问先者既非世第一法。为是何法。答是增上忍。问何故见道唯胜加行无间。引生于修道。中引生圣道。通劣等胜。答以见道是未曾得道。要多功用。加行作意。方能现前。是故唯胜加行。引起修道。既是本曾得道。不多功用。加行作意而现在前。故劣等胜皆能引起。然世第一法与第一法。为因缘增上缘。因缘者有三因。谓相应因。俱有因。同类因。此是总说。若别说者。过去与过去为二因。谓相应俱有。与未来为一因。谓同类未来与未来为二因。谓相应俱有。现在与现在为二因。谓相应俱有。与未来为一因。谓同类增上缘者。谓不碍生及唯不障。
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一心非多。而未分别为退不退。今欲分别故作此论。复次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世第一法亦有退者。为止彼意。显示此法决定不退故作斯论。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答应言不退。虽有此说应更显示不退因缘。非但有言义便显了。何故此法定不退耶。答世第一法。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问云何名为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耶。有说此中现观说名为谛。谓世第一法。随顺现观。趣向现观。临入现观。有说此中道谛说名为谛。谓世第一法。随顺道谛。趣向道谛。临入道谛。有说此中见道说名为谛。谓世第一法。随顺见道。趣向见道。临入见道。有说此中苦谛说名为谛。谓世第一法。随顺苦谛。趣向苦谛。临入苦谛。有说此中苦法智忍名谛。谓世第一法。随顺苦法智忍。趣向苦法智忍。临入苦法智忍。然于此中随顺有二。一趣向随顺。二临入随顺。世第一法。于苦法智忍。具二随顺。为等无间缘。引生彼故。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者。谓此世第一法。彼苦法智忍中间。无容得起有漏堕有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者。谓令苦法智忍不得现前。问世第一法。既是有漏与无漏心。可不相似。何故乃说有漏堕有心名不相似。无漏断有心名相似耶。答世第一法。厌恶有漏。趣向无漏。故说有漏名不相似。无漏名相似。背此向彼故。犹如有人为自亲里之所苦恼。依附他人以为救护。于自亲里作他人想。于他人处作亲里想。此亦如是。复有说者。世第一法。以与苦法智忍同办一事。谓舍异生性等。故说有漏。名不相似。无漏名相似。同办一事故。为于前义。乃至愚夫。亦能解了。故说现喻。譬如壮士渡河渡谷渡山渡崖。中间无能回转。彼身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先所发起。增上身行未至所趣。必不止息。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此中渡河者。谓从此岸往趣彼岸。渡谷者。谓从此边往趣彼边渡山者。谓从此峰往趣彼峰渡崖者。谓从高趣下。或如有人。从屋[木*脊]堕。未至地顷。便起是心。我当腾踊却还本处。彼如意不无如是事。假使彼人。或以神力。或以咒术。或以药物。还至本处。可有是事。然从世第一法。未至苦法智忍。中间能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无有是处。为令此义转得明了。故今复举第二现喻。如赡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阎母那。三名萨落瑜。四名阿氏罗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随顺大海。趣向大海。临入大海。中间无能回转。彼流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彼决定能流入大海。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彼此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问前喻今喻。有何差别。又前于义。有何不尽而更须说第二喻耶。有说。二喻于义无别。欲令前喻所显义理转复增明。故说今喻。有说。二喻亦有差别。前喻为遮不如理事。后喻为显如理事故。复次前以内分具足为喻后以外分具足为喻。复次前喻为止内分留难。后喻为止外分留难。如五大河流入大海。无能回彼还至本处谓令还入无热恼池。无能转彼往趣余处。谓使傍流或左或右。前喻回转准此应知。彼五大河未入海顷。颇有能令不入海不。无如是事。假使有人。或以神力。或以咒术。或以药物。令至本处。可有是事。然世第一法。未至苦法智忍。中间能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无有是处。尊者造此发智论时。住在东方。故引东方。共所现见。五河为喻。而实于此赡部洲中。有四大河眷属各四。随其方面流趣大海。谓即于此赡部洲中。有一大池名无热恼。初但从彼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缚刍四名私多。初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东海。次信度河。从池南面银牛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南海。次缚刍河。从池西面吠琉璃马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西海。后私多河。从池北面颇胝迦师子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北海。殑伽大河。有四眷属。一名阎母那。二名萨落瑜。三名阿氏罗筏底四名莫醯。信度大河。有四眷属。一名毗[竺-二+跛]奢。二名蔼罗筏底。三名设呾荼卢。四名毗呾婆多。缚刍大河。有四眷属。一名筏刺弩。二名吠呾刺尼。三名防奢。四名屈蠢婆。私多大河。有四眷属。一名萨梨。二名避魔。三名捺地。四名电光。如是且说有大名者。然四大河。一一各有五百眷属。并本合有二千四河。随其方面流趣大海。如是所说。二千四河未入海顷。颇有能令不入海不。无如是事。假使有人。或以神力。或以咒术。广说乃至。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无有是处。
复次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无有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可于尔时能作障碍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是故此法决定不退。此中复次难释如前。谓此前文但是方便开纵论道。今所说者乃是根本遮夺论道故。应言复次及如本文说。此中意说。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此正灭位取果与果。彼苦法智忍次必现前。若法与彼法为等无间缘。正灭位中取果与果。若法若有情若咒术。若药物若佛若独觉。若到彼岸。诸声闻等。能作障碍。使第二念不现前者。无有是处。此中所言。无有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应知即是苦法智忍相应之心。此心必定速疾现前。无有余法速疾回转过于此故。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我不见一法速疾回转犹如心者。乃至广说。彼契经文。如后定蕴当广分别。以佛说心速疾回转过余法故。世第一法无间刹那。苦法智忍必现在前。是故此法决定不退。
于此义中复有分别。问何缘世第一法定不退耶。答加行广大故。安足坚牢故。加行广大者。谓彼所习施戒闻思修所成善。悉以回向解脱涅槃心无所著。施者即是庄严心施。戒者即是别解脱戒。闻所成者。谓于圣教决择文义思所成者。谓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七处善。修所成者。谓暖顶下中忍。安足坚牢者谓增上忍。由世第一法。加行广大。安足坚牢。故定不退。复次以此法后总证三界见所断断。非于三界见所断断有还退者。是故不退。复次以此法后总证非想非非想地见所断断。非于非想非非想地见所断断有还退者。是故不退。复次以此法后必起忍智。非于忍智有还退者。是故不退。复次以此法后必起见道以为重镇决定无有退。见道者是故不退。问因论生论。何缘见道定不退耶。答以彼见道是速疾道无留难道。非中起道是故不退。复次以彼行者堕在见道。大法駃流为流[漂*寸]激无容可退。其心慢缓方可退故。如人堕在山谷暴流为流所[漂*寸]无得暂住。行者亦尔是故不退。复次退者多起烦恼现前。住见道时无覆无记。有漏善心尚不得起。何况得起烦恼之心。是故不退。复次以住见道。总证三界见所断断。非于三界见所断断有还退者。是故不退。复次以住见道总证非想非非想地见所断断。非于非想非非想地见所断断有还退者。是故不退。复次若从见道有还退者。应见谛已还不见谛。应得果已还不得果。应现观已还不现观。应入正性离生已。还不入正性离生。应成圣者已还作异生。应住定聚已还住不定聚。勿有如是众多过失。是故见道决定不退。有作是说。以此善根唯一刹那无有能退半刹那者。是故不退。或有说者。以此善根似无间道。非住无间道可有退者。是故不退。复有说者。以此善根是顺胜分。非住顺胜分可有退者。是故不退。然有三种顺决择分。一顺退分。二顺住分。三顺胜分。谓顺退者。名顺退分。若顺住者。名顺住分顺胜进者。名顺胜分。暖具三种。顶亦具三。有说。唯二除顺住分。以顶位是进退际故。忍亦有二。除顺退分。世第一法。唯顺胜分。是故此位定无退理问此中三分。一切皆是顺决择分善根所摄。与后定蕴所说四分有何差别。答所依各异。谓此但依随顺见道。总立一种顺决择分。于中义别复开三种。后定蕴中。总依有漏修所成善。建立四分。若顺退者。名顺退分。若顺住者。名顺住分。若顺胜进者。名顺胜进分。若顺圣道者。名顺决择分。是故此彼所依各异。
问颇有世第一法。缘有所缘法耶。缘无所缘法耶。缘有所缘法。亦缘无所缘法耶。非缘有所缘法。亦非缘无所缘法耶。答有缘有所缘法者。谓若世第一法。缘心心所法。缘无所缘法者。谓若世第一法。缘色心不相应行。缘有所缘法。亦缘无所缘法者。谓若世第一法。缘心心所法。及缘色心不相应行。非缘有所缘法。亦非缘无所缘法者。谓随心转色。及随心转心不相应行。世第一法。问颇有住一刹那顷。当得缘有所缘法。世第一法耶。缘无所缘法。世第一法耶。缘有所缘法。亦缘无所缘法。世第一法耶。非缘有所缘法。亦非缘无所缘法。世第一法耶。答有。谓住增上忍时。当得如上所说四句。世第一法。问颇有住一刹那顷。当得世第一法非彼所缘耶。当得彼所缘非世第一法耶。当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缘耶。不当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缘耶。答有。住增上忍时。应作此四句。且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者。住增上忍时。当得世第一法。非彼所缘者。谓未至定所摄。世第一法中。除缘当现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诸缘所余境。世第一法。当得彼所缘。非世第一法者。谓上五地所摄。世第一法中。缘当现在前。所依世第一法。当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缘者。谓未至定所摄。世第一法中。缘当现在前。所依世第一法。不当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缘者。谓上五地所摄。世第一法中。除缘当现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诸缘所余境。世第一法。如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者。住增上忍时。作此四句。依上五地入正性离生者。住增上忍时。应知亦尔。问颇有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离系得耶。答应作四句。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未离此地染。成就彼离系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命终生上地。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已离此地染。不命终生上地。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未能入正性离生位。有余依彼有漏离系得。作如是言问颇有圣者。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离系得耶。答应作四句。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未离此地染。成就彼离系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命终生次上地。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已离此地染。不命终生上地。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离系得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命终超次上地。生余上地有余依一切世第一法。及彼一切离系得。作如是言。问颇有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离系得耶。答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若依未至定。或初静虑。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彼未离初静虑染。第二句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彼命终生上地。若未得世第一法。生欲色界已。离初静虑染。及生空无边处。第三句者。谓若依此地入正性离生已。离初静虑染。不命终生上地。第四句者。谓除前相。
尊者此中。七门分别。世第一法。谓初云何世第一法。乃至第七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于中前三门是根本论。后四门是因生论。世第一法。由此七门。分别显示。极为明了。
云何顶乃至广说。问先应说暖。后方说顶。如何于此先说顶耶。答如前已说。此中逆说。异生身中净染诸法。故先说顶后方说暖。问若尔此中应先说忍。何故于此超说顶耶。答先已说忍而不彰显。谓先已说若当胜者。先应非世第一法。后方是世第一法。先者是何。谓增上忍。既已说忍。故今说顶。问尊者何故覆相说忍。而不彰显广说忍耶。答亦应彰显广说忍相。谓云何忍何故名忍。忍当言何界系。及因生论。皆应广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谓作论者。随自意欲。或显或隐。或广或略。而作此论。不应征诘。尊者此中彰显广说世第一法。隐略说忍。于顶及暖显略而说。有余师说。若契经中。显了说者。尊者于此彰显而说。忍于经中不显了说。是故于此覆相说之。问岂不经中显了说忍。如世尊说。若有一类成就六法。于现法中。必不能得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云何六法。一不乐闻法。二虽闻说法而不嘱耳。三虽嘱耳听。而不安住奉行教心。四于未证善法不勤求证。五于已证善法不勤守护。六不成就顺忍。应知白品与此相违。忍于此经既彰显说。尊者何故覆相说耶。彼作是言。经中虽说顺忍。而不说顺谛忍。故非显说。问顺忍顺谛忍。有何差别。义无异故。应知前说为善。问因论生论。何故此忍独名顺谛。非暖顶耶。答亦应说顺谛暖顺谛顶。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义皆有故。复次言顺谛者。谓极随顺圣谛现观。忍极随顺圣谛现观。暖顶不尔故偏说忍。复次忍邻近见道。暖顶不尔故。复次忍与见道相似。暖顶不尔故。谓见道位唯法念住。恒现在前忍位亦尔暖顶不然。谓彼初位虽但起法念住。而增进位。亦得起余三念住故。复次忍位。必有不出意乐趣入圣道。暖顶不尔故。复次修观行者。于忍位中乐别观谛。于顶位中乐别观宝于暖位中乐别观蕴故。复次暖止缘谛下愚。顶止缘谛中愚。忍止缘谛上愚故。复次暖止缘谛粗愚。顶止缘谛中愚。忍止缘谛细愚故。复次暖起缘谛下明顶起缘谛中明。忍起缘谛上明故。复次暖起缘谛粗明。顶起缘谛中明。忍起缘谛细明故。复次暖得缘谛下信。顶得缘谛中信。忍得缘谛上信故。复次暖得缘谛粗信。顶得缘谛中信。忍得缘谛细信故。复次以忍位中。或时以十六行相。观察圣谛。或时以十二行相。观察圣谛。或时以八行相。观察圣谛。或时以四行相。观察圣谛。暖顶位中。但以十六行相。观察圣谛故。复次以忍位中无杂作意。暖顶位中有杂作意故。谓暖顶位。数数复起欲界善心观欲界苦。为间杂已。复能引此善根现前。忍位不尔。复次以忍位中唯别作意别观诸谛。暖顶位中不如是故。谓暖顶位。虽别作意别观诸谛。而于中间。修总行相总观诸谛。谓观一切有漏皆苦。观一切行皆是无常。观一切法皆空无我。唯观涅槃是真寂静。复次以忍位中有时相续。有一刹那观察圣谛。暖顶位中唯有相续观圣谛故。复次以忍位中渐略观谛。极能随顺。趣向涅槃。如适他方。以多贸少。暖顶位中不如是故。以如是等种种因缘。忍名顺谛。暖顶不尔。问世第一法。何故不立顺谛名耶。答虽复此位一切皆胜。而于四谛不遍观察故。不建立顺谛之名。
问忍为几念住。答现在唯一。杂缘法念住。未来具四似见道故。问忍为几缘。答为四缘。谓因等无间所缘增上缘。为因缘者。谓与彼相应俱有同类等法为因缘。为等无间缘者。谓与世第一法为等无间缘。为所缘缘者。谓与能缘此心心所法为所缘缘。为增上缘者。谓除自性与余一切有为法为增上缘。问忍有几缘。答有四缘。有因缘者。谓此相应俱有同类法。有等无间缘者。谓已生顶。有所缘缘者谓四圣谛。有增上缘者。谓除自性余一切法。问忍当言何界系。答应言唯色界系。问忍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应言三种。问忍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答应言三根相应。问忍当言一心多心耶。答应言或多心或一心。以增上忍一刹那故。问忍当言退不退耶。答应言不退。如是等义。依上所说。世第一法。如理应知。
问缘何谛忍后入正性离生耶。有作是说。缘道谛忍后入正性离生问若尔云何所缘行相。不成倒错。若倒错者。云何不与入正性离生而作留难。答此于所缘行相。虽有倒错。而于入正性离生不作留难。所以者何。已串习故。谓修行者于此串习已成径路自在现前。如见道中。缘欲界忍智。后缘有顶忍智现在前。缘有顶忍智。后缘欲界忍智现在前。缘苦谛行相。后缘集谛行相现在前。缘集谛行相。后缘灭谛行相现在前。此等所缘行相。虽有倒错。而于现观不作留难。已串习故此忍亦尔。若作是说。缘道谛忍。后入正性离生者。则有三心。同一所缘。同一行相。谓世第一法。苦法智忍。苦法智相应二心。同一行相。不同一所缘。谓苦类智忍。苦类智相应二心。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谓集法智忍。集法智相应余心。不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如是说者。缘苦谛忍。后入正性离生。所以者何。见道是无漏善根。有大势力。虽所缘行相有倒错。而于现观不作留难。忍是有漏善根。无大势力。若所缘行相有倒错者。则于入正性离生便作留难。故修行者住忍位中。所缘行相。先广后略。由此得入正性离生。谓彼先以四行相观欲界苦。次以四行相观色无色界苦。次以四行相。观欲界诸行因。次以四行相。观色无色界诸行因。次以四行相。观欲界诸行灭。次以四行相。观色无色界诸行灭。次以四行相。观欲界诸行道。后以四行相。观色无色界诸行道。齐此名下忍。从此以后。渐渐略之。谓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次观色无色界苦。乃至最后观欲界诸行道。渐次略去色无色界诸行道。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次观色无色界苦。乃至最后观色无色界诸行灭。渐次略去一切诸行道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次观色无色界苦。乃至最后观欲界诸行灭。渐次略去色无色界诸行灭。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次观色无色界苦。乃至最后观色无色界诸行因。渐次略去一切诸行灭。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次观色无色界苦。后观欲界诸行因。渐次略去色无色界诸行因。复以四行相。先观欲界苦。后观色无色界苦。渐次略去一切诸行因。复以四行相。观欲界苦。渐次略去色无色界苦。彼于欲界苦。以四行相。相续观察。复渐略之。至一行相二刹那观察。如苦法智忍及苦法智。齐此名中忍。彼复于欲界苦。一刹那观察如苦法智忍。此名上忍。从此无间复一刹那观欲界苦。名世第一法。从此无间生苦法智忍。展转乃至。生道类智。譬如有人。欲从己国适于他国。多有财产不能持去。遂以易鋀犹嫌其多。复以易金犹嫌金重。复以贸易大价宝珠。持此宝珠随意所往。行者亦尔。先广观察上下诸谛。后渐略之。乃至唯以一刹那心。观欲界苦。次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智忍。展转乃至生道类智。若如是说缘苦谛忍。后入正性离生。则有四心。同一所缘。同一行相。谓增上忍。世第一法。苦法智忍。苦法智相应二心。同一行相。不同一所缘。谓苦类智忍。苦类智相应。二心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谓集法智忍。集法智相应余心。不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问世第一法。亦如忍有三品耶。答一相续中则无。多相续中则有。谓佛种性是上品。独觉种性是中品。声闻种性是下品。依六种性。三根说亦尔。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