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祖国的西南方,有一个和我国山山相依、水水相连的国家,那里山清水秀、水泽遍野、稻浪金黄、佛塔如林,人们称它为佛塔之国。这就是我们的友好邻缅甸 。提起缅甸,马上使人联想到佛塔。因为在缅甸, 不管你走到哪里,哪怕是偏僻的乡村,也到处可以看到佛塔。仅以蒲甘一地为例,这个方圆不过几十里:人口仅三万的小城市,现存的佛塔就有五千多座,而历史上最盛时竟达一万三千座以上。“万塔之城”可谓名不虚传了。难怪缅甸人形容多的时候,总是用渐甘的佛塔作比喻:“多得就象蒲甘的佛寺一样。”
新佛塔缘起印度。 梵文中“塔”一词原指墓冢。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遗体经火化,埋葬在一种圆体形的墓冢里。以后演化到收藏佛经、纪念佛教圣地、供奉佛像、甚至埋菲佛教徒的遗骨,都建造这种高高的墓冢, 这种墓冢就是今天佛塔的原始模型。此种墓冢逐渐在信仰佛教的国家流传开来,并且与印度教或其它宗教的建筑形式融合,形成今天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佛塔。距今二千多年前,佛教便从印度传入缅甸。
到十一世纪时,佛教在缅甸已达到昌盛时期。那时,缅甸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都城设在蒲甘,朝以城为名,就叫蒲甘王朝。蒲甘地方虽小,但那时却是缅甸最美、最宜于居住的地方。在统一后的二百多年间,蒲甘居民过者安居乐业的生活。蒲甘王朝的创建者阿奴律陀是一个虔诚的佛教 徒,他以佛教作为国家和国民的精神支柱,自此,缅甸人绝大多数都信仰佛教, 直到现_在,佛数徒仍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佛教徒有一条信条,即生前积德能为来世造福,造塔便被看成最大德行。对于缅何的佛教徒来说,再没有比造佛塔更乐意做的水了。民间流传一句俗语说,“盖屋不如造塔”,这当然不过表示佛教徒的度诚罢了。但也是自满甘王朝以后,造塔之俗风靡全国的原因。阿奴律陀统一缅甸时, 曾把外地的建筑师、雕刻师、画师等迁移到浙甘, 这不仅促使蒲甘的佛塔群起, 而且使蒲甘的佛塔几乎集缅甸一切建筑艺术之大成。
那里的佛塔大部分为砖结构,形状多样,大休上可分为圆锥形塔和方形寺院两种类型。塔形又有楼阁形、金钟形、覆钵形几种,大小不一,小者仅一间房间那样大,大者达六十米以上。塔顶有圆的有尖的,有既圆又尖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 金色、红色、白色、蓝色皆有。塔的底层有高大宽阔的殿堂,里面供奉着各种佛像, 高者达儿丈,直顶天花板。佛像有用碎石堆成,有用大石雕成,有用泥土塑成,姿态有立、有坐、有卧,佛身金光灿灿,形象逼真。在许多寺塔里还有繁多的浮雕和壁画。如较有名的东西两座彼提莱克塔,墙基的回廊、墙面的方砖上全是浮雕,每一块砖上雕着一个佛教故事,每塔各有五百多块这种砖浮雕。
这些浮雕都表情逼真,姿态动人,在雕刻艺术方面属于古典的缅甸风格。庙宇中的胶面则近似孟加拉和尼泊尔的写生画,简线勾勒,画风质朴,题材也多是有关佛教的故事。阿难陀寺院则是方形寺院的代表,也是蒲甘现存最宏伟、壮丽的寺院。这座寺院建于一口九一年,高约五十米,四边的各六十米,内部没有能回音的圆顶天花板,屋顶的上层部分是金黄色的尖塔,下方陈设儿座小塔,整座寺院涂成白色, 显得华丽清新,莸象一只美丽的自鸟协静地躺在那里。如果说来甘以其塔多著名的话,那么曼德勒就以它的培那著称。量德勒现在是缅甸第二大城(仅次于仰必),曾两次作为缅甸都城的古城因瓦就在曼德勒近郊。
古代那里集中了缅甸较著名的学者、艺术家、文学家和高僧,使曼德勒成为缅句民族的文化中心。曼德勒市也有佛塔-千多座,但最著名的却是曼德勒山东南龙上的四百五十座塔构成的塔群。每座塔高六、七米,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围绕着中间一座大塔,构成方阵,所有的塔都涂成白色,各有大理石碑,景色之壮观足以使人惊叹不已。在缅甸所有的佛塔中,最能代表缅甸的佛教文化和佛塔艺术者,还是首都仰光的大金塔。这座塔比仰光的历史还长,大约建于公元前五八五年,当时塔高仅八点三米, 相传塔内珍藏着八根佛发,所以在十一世纪浙甘王朝时,这座塔已成为缅甸的佛教圣地,而当时的仰光还是一个莽草丛生的渔村,名叫大光。
到了一七五五年,阿雅帕雅王收复了被盂族占领的这个渔村,才把它扩建成一个市镇,并起名仰光。这座塔, 缅甸人称为“瑞大光塔”,“瑞”就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旧称,仰光大金塔的名称便由此而来。大金塔自建成后,历代王朝都曾进行过修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一七七四年, 那时才把塔身修高到现在的一百米,塔座周长四O七米,塔顶装饰着金属宝伞和金球,塔身上点缀着四千多颗钻石、九十多顾宝石、几百个金或银制的小钟,整个宝塔贴着纯金箔,塔里供奉着大大小小的玉佛。大金塔的四周环绕着几十座木头和石料建造的不同形状的小塔,壁龛里也藏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玉 佛。
整座塔巍峨壮丽,光彩夺目,和风徐来,钟声丁当。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它金碧辉煌;夜间,塔里灯光点点,与天上繁星相映成趣。这座塔不仅是缅甸人民崇敬的古迹,也是东南亚各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今天,它更成了缅甸的象征。陈毅同志生前访问缅甸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蒲甘圣地欣同游,佛塔百万四野稠,劳动智慧能用在,伊洛瓦底是安流。”短短四句,言简意深,既吟颂了缅甸的佛塔,更赞扬了缅甸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佛塔虽有凋零日,但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成就却是永远不灭的,它哺育了今天缅甸的民族文化,也将为子孙后代及各国人民所借鉴、继承与发扬光大。
那么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区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