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古代史:月支国王贡献的一件礼物,武帝未加重视,是何物?

发布时间:2023-11-18 05:27:2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古代史:月支国王贡献的一件礼物,武帝未加重视,是何物?

中国古代史:月支国王贡献的一件礼物,武帝未加重视,是何物?

欢迎来到飞絮说史,今天小编小编要和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和胡人的文明交流史。据说,汉武帝在延和三年(前90)春巡视安定郡(约相当于今内蒙古的固原地区),有大月支国的使臣前来朝贡,献上两件珍贵的礼品,其一是一头怪兽,虽然外形并不起眼,只如五六十天的小狗大小,但是凶猛异常,神威足以降伏百兽。

武帝起初不信,便要月支使臣让此兽试着吼叫。那异兽稍稍运气,竟发出霹雳一般的吼声,而且双目如炬,瞬时之间,宫廷上空乌云翻滚,一声巨响,震得在场的君臣们全都掩耳避退,武帝甚至惊得跌坐在地。良久之后,余响方才平息。武帝虽然惊叹于此兽的神奇,却并不喜欢它的凶猛,于是命令上林苑妥为看管。月支国王贡献的另一件礼物则是少许焚香,不过鸟蛋大小,重约四两,色如桑葚。使者声称,这是神香,可以辟瘟疫,祛疾病,即使在西国,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但是武帝认为,中土不乏各种焚香,此物未必有甚奇特之处,所以未加重视,根本没有细问,连此香的名称都不知道,就吩咐有司作为普通贡品收入国库。然而四年之后,此香便发挥了惊人的作用。事情是这样的:那时,京城长安爆发瘟疫,百药无效,民众转相传染,短期之内竟然死者半数。不久,连内宫也出现染病去世者。朝野大为恐慌,用尽种种方法,试图缓解疫情,均无一见效。武帝为此忧心忡忡,此时一位宦官提醒他道,数年前月支所贡的焚香,声称能够辟瘟疫,祛疾病,或可取来一试。

武帝闻言,虽然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但是怀着“姑妄试之”的想法,便命司库取来此香,在都城中央焚燃。此香点焚之后,立即散发出阵阵香气,并快速地向四方扩散。凡是闻到其香气的,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生气大增;甚至是奄奄一息的瘟疫患者,一闻到香气,居然立即睁开双眼,显出吃惊,甚至是兴奋的样子。最不可思议的是,当香气弥漫全城各处,经过一日一夜之后,去世未满三天的死者竟然都死而复生了。就这样,焚香散发出的香气在长安城内历时三月不散,而这场可怕的瘟疫也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那么,当时被称为“月支神香”的宝物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后世人对此做了神奇的描绘:在西海中有个聚窟洲,洲上有座高山,形状似鸟,故名鸟山。山中长满了与枫树相似的大树,散发出浓烈的芳香,远布百里之外,这些树被称为“返魂树”。如果把返魂树的根放在玉质的锅中,和水煮熬,取出汁液后再用文火熬稠,最后成为黑饴,便可制成丸状。这就是所谓的惊精香,也称振灵丸、返生香、却死香、振檀香,亦即能够辟瘟疫、祛疾病,甚至起死回生的神香、灵药。

如此神异的返生香当然不可能真实存在,但是,它隐约地指称古代产于域外的某种植物,却不无可能。因为就这段传奇中神香的几个名称来看,惊精香、振灵丸、返生香、却死香等,显然都是因其神异功能而意译之名,唯有“振檀香”一名,貌似音译名。印度等地产有芳香之树,梵语称 candana,汉译名通常作旃檀、真檀、栴檀那、栴弹那等,也就是当今俗称的檀香(木/树)。从读音上看,振檀与旃檀、真檀几无区别;而从功能上看,上述的返生香或振檀香与现实世界中的檀香也大体一致。

所以,这段传奇故事中的“月支神香”,应该即是指檀香。檀香树属于常绿乔木,干高数丈,材质芳香。除了其木材可供雕刻或制作其他器具外,其根可以研作粉末,制成焚香,亦即可以点燃的檀香。除此之外,檀香的另一大实用功能是在医药方面,尤其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医学,檀香的治病或健身功能绝不止一点、两点。例如,白檀可以治疗热病,赤檀可以祛除风肿等。至于说檀香“治中恶鬼气”的疗效,当是指排除肠胃中的胀气。据称,用白檀煎服,能够医治心腹痛、霍乱肾气痛;白檀水磨后外敷,则可以治腰肾痛和外伤。

古人还相信,檀香具有消解一切热毒的效用,所以有的蛮夷往往周身涂抹白檀香,以达到消除一切热恼的目的。此外,檀香还有美容和滋补身体的作用:每夜用白檀香浆水洗拭面庞,一个阶段后,脸上的黑子便会消除。

至于用檀香和其他药料配成的“檀香饮”饮料,则不但可以解渴,还可以补益。以上所言檀香的诸多医疗效用,尽管未必件件属实,但是总的说来,还是比较贴近事实的。不过,檀香一旦与宗教结合,便易于创造出神话了。

最明显的例子体现在佛教上,这与檀香、佛教均源于印度的客观事实有关。宋代笔记《铁围山丛谈》谈到的檀香瑞像故事,颇能说明问题。各位网友们,看完今天的故事,你对这段历史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跟见解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进行留言探讨,把你的观点分享给更多的网友,如果你喜欢小编分享的历史故事,也希望您多多转发分享,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想看更多好看历史故事,可以关注我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