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史:佛教,起源于印度,始终被称为主宰中国思想界的三教之一

发布时间:2023-11-18 05:27:5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中国史:佛教,起源于印度,始终被称为主宰中国思想界的三教之一

中国史:佛教起源于印度,始终被称为主宰中国思想界的三教之一

欢迎来到飞絮说史,外来宗教曾经对古代中国居民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外来宗教最初之传入中土,以及嗣后的积极推行,与南亚、中亚、西亚的“胡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千年来,来自北方蛮荒之地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乃至建立为时数十年或数百年政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北胡”既左右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又对中国日后的社会和文明发展发挥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域外人士与中土佛教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其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5世纪初期,大体上与中国的儒家鼻祖孔子(前551一前479)处于同一时代佛教最初传播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嗣后南传至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传至中亚,进而东传至中国的西北和内地。按照传统说法,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代正式传入中原地区。此后不久,佛教便迅速地在中国各地发展、扎根,乃至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始终被称为主宰中国思想界的三教(释、道、儒)之一,便足以证明它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巨大和深远。有资料表明,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并不是东汉明帝时期,而是至少早在西汉末年,传播佛经的重要角色则是中亚的大月支(大月氏)人。《魏略·西戎传》这样说道:隶属于大月支的临儿国在天竺境内,其国国王生下的太子名为浮屠(佛陀之异译)。汉哀帝元寿元年(前),博士弟子景卢得大月支王的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因此获得相关知识,知道临蒲塞、桑门、比丘等称号的意思云云。

在此,似乎是说大月支的使团来到中国,传授了景卢《浮屠经》,但是,有的记载则谓景卢(还有景虑、景匿、秦景宪、秦景等异名)出使大月支后,在该国获授《浮屠经》。不管怎样,在公元前2世纪由中国西北迁居中亚,后来在盛行佛教的贵霜帝国中发挥相当作用的大月支人确曾推进了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关大月支人参与早期东传佛经的记载远不止一则,上文所言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土的说法便涉及大月支。撰于东汉的《四十二章经序》载云:东汉明帝有一次做了个梦,只见头现灿烂日光,浑身闪耀金色的一个人从空中飞来,停留在金銮殿前。

明帝觉得是个吉兆,很是高兴,翌日早朝时,便把此梦告诉群臣,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神灵呀?”有个名叫傅毅的大臣相当渊博,当即答道:“我听说遥远的天竺有个修行得道者,名号为佛,他能够轻身飞升,以及其他种种神通。恐怕陛下梦中所见的金人即是这位神灵吧?”明帝闻言,认为必须让此神的道法流传中土,于是诏令博士弟子王遵等12人,前赴大月支国,学习佛法。后来,使臣们在大月支抄录了四十二章佛经,携归国内,并将它们分封在14个石函中,收藏于寺院宝塔。

从此之后,天竺的佛法流布中国,处处建立佛寺,皈依者不可胜数。纪元开初的几百年间,印度的佛教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中亚的贵霜帝国辗转传播到中国的,而贵霜通常被称为大月支国,故来自贵霜的佛教信徒也就被冠以“支”姓。在中国的早期佛教信徒中,支姓屡见不鲜,足见月支“胡人”在佛教东传中的重要作用。譬如,大乘经籍的系统传入中国,便是从支缕迦谶开始的。月支人支缕迦谶,简称支谶,东汉灵帝时来到洛阳,在光和(178-184)、中平(184-189)年间将梵文佛经译成汉文。

他译成的佛经有《般若道行经》、《般舟经》《首楞严经》、《阿阇世王经》、《宝积经》等十余部。在他的所有译经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般若》类经典,它们奠定了早期大乘思想的基础理论,包含了此后扩展为其他大乘经类的主要思想成分。从汉末到南北朝的四百年间,般若理论与流行的魏晋玄学相互推进,风靡一时,使得佛教的宗教理论跻身于最高统治者的理论界。

支谶的再传弟子支谦生活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位有名的译经师,曾译出《维摩诘经》、《大般泥洹经》、《法句经》《瑞应本起经》等49部佛经。

他虽然族系属于月支,但是本人却生于中土,因为早在其祖、父时代,就已归化中国,据载,支谦的祖父支法度在灵帝时期就“率其国人数百”来归。对中国佛教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其他月支人还有竺法护(因曾拜印度僧竺高座为师,故以竺为姓),译出《正法华经》、《光赞般若经》等165部佛经。又如东汉灵、献帝之间的支曜,西晋末年的支孝龙,支道林、东晋孝武帝时的支昙等,显然都是源出月支的佛僧。好了,今天的历史故事就暂时说到这,当然,这一时期的历史小编也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帮到大家。

各位网友们,看完今天的故事,你对这段历史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跟见解,跟你原来认知中的这段历史,是否有差别呢?也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进行留言探讨,把你的观点分享给更多的网友,如果你喜欢小编分享的历史故事,也希望您多多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