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在深山老林里,居然藏着佛教的第五大名山

发布时间:2024-09-17 05:39:26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在深山老林里,居然藏着佛教的第五大名山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着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今天暂且不论那些源远流长的大河,单说奇峰险峻的大山。无论历史悠久的名山,还是平凡无奇的小山,每一座山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 些山和帝王将相相关,有些山和宗教信仰相连。今天,我们就说一座和佛教相关的大山。

说起佛教名山,所有人都会想到佛教四大名山。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从汉朝开始,这些地方就开始修寺庙,建道场,一直延续至今。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四座大山,分别称为了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

第五座名山的由来

在大家默认这一文化数千年后,在浙江宁波,距离普陀山不到160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佛教的第五座名山,雪窦山。说起雪窦山,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这里有着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四明第一山的美称,这里是宋仁宗的应梦名山,这里有蒋介石的公馆,这里还是弥勒菩萨的道场。

说起这五大名山的由来,还要说一段源于80多年前的历史。1932年,太虚大师应蒋介石的邀请,入住奉化溪口,主持雪窦寺。大师在雪窦寺宣讲《观弥勒上生经》的时候,建议雪窦山作为弥勒道场,并列为五大名山,补中国佛教地理名山的历史缺陷。并且指出其不可或缺的三大含义:

第一,五台文殊表智属风大,峨眉普贤表行属火大,普陀观音表悲属水大,九华地藏表愿属地大,雪窦弥勒表慈属识大,五大名山,五大菩萨,五智,五大密意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密宗曼荼罗中以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四菩萨代表四方四智化身而成四佛,九华在中央代表无障碍智,不可缺代表“成事智”的雪窦弥勒。

第三,按照中国五行说,普陀在南方属火,峨眉在西方属金,五台在北方属水,九华在中央属土,雪窦在东属木,不可或缺。

1934年,高观庐、何子培主编的《实用佛学辞典》中【四大名山】条目中说到的“近有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者。”

应梦之山,浙之绿肺

说起雪窦山,就要说几个名词。其一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二为国家森林公园,其三为5A级旅游景区。这几个名词单独拿出来说,不足以惊艳,但是都归集到一个名下,在国内还是少见的!

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面积85平方公里,可观赏景点53处,分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共3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森林公园以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集山、湖、瀑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著称,它拥有野生高等植物180余科,1500余种,是浙东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雪窦山有千丈岩、三隐潭瀑布,妙高台、商量岗、林海等景观,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名亦因此得名。其间山峦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幽深。山上乳峰呈窦,水如乳从窦出,其中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更是引人瞩目。

雪窦山最著名的就是千丈岩瀑布。乳泉之水流入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倾泻而下,自岩顶至深潭,高达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飞流直下,至半壁为巨石所碰撞,击碎溪岩飞雪,经日光照耀,便会出现一道长虹,蔚为奇观。

雪窦寺,弥勒道场

雪窦寺位于雪窦山中心,四面环山,两流合汇,九个山峰犹如“九龙抢珠”,环境胜绝。 雪窦寺历史悠久,晋时开山时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历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列为“五山十刹”之一。

雪窦寺外,首先可见山门上的题字“四明第一山”,由蒋介石亲笔所书。山门内有两株大树,名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公孙树。这两株银杏有雌雄之分,左边为雌,右边为雄。更珍贵的是它们系汉代所栽,人称“汉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窦寺时曾说:“汉代大树,诚不虚也!”

雄树旁有一石碑,上书“弥勒应迹胜地”。是指弥勒佛与雪窦寺的渊源深厚。相传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县江水中现身,被长汀村人收养,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讲经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窦寺被人们同称为“弥勒应迹圣地”,公认为弥勒道场。所以,在雪窦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特建有一座“弥勒殿”。

进入天王殿内,迎面的一尊佛像,就是印度籍的正身弥勒,名叫弥苗,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先于释迦牟尼圆寂,上升到兜率宫,经过4千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岁)后又回到了人间,成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这里塑造的是带冠弥勒,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极高,佛教的“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如来佛,未来佛就是弥勒佛。

雪窦山,雪窦寺,这座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古迹,居然传承了千年的佛教文化。这座藏在深山老林中的风景,居然记载了大自然的魅力。

这里不喧哗,这里不造作,这里平淡无奇,这里才是大自然的馈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