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省忏悔?
因为所有恐惧、尴尬偏失不为自己所能控制的情绪都是“业力”(负面磁场)引起的,只有通过反省忏悔才能消除、才能释放这些业力,世上没有无原因的结果,问题在自己身上必须先从自身下手,请大家反观自心,如果没有不可告人之事自己为何要躲躲闪闪,如果身心坦荡光明,如何会出现那般恶劣、扭曲的身心状态?人难免于错误,人总是或浓或淡地活在错误当中,人总是在错误当中成长起来,但我们要认清一件事实,错误恒等于烦恼,罪恶与毁灭同步,我们若想除掉自身的烦恼,必须由反省忏悔开始,必须由修行开始,什么是修行呢?修行并非怪力乱神的宗教方式,修行只是不断摆脱扬弃我们错误的心行想念,因为我们有错误必然感召烦恼,有罪恶必定难逃毁灭,因而,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良好的生活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修行,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真修行。(摘自安祥禅)
若欲治心,请先修心,心若不修,如何得治?
如何做反省忏悔?
反省忏悔即将自己从小到大所有不可告人令心愧疚之事,如恶意杀生、邪淫、偷盗、邪思妄想等,将这些错误统统反省出来,写在纸上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或QQ群里诚恳发露忏悔,而后就自己的错误要以实际的功德善法去弥补偿还,当功德力超过业力之时症状自然瓦解。
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反省忏悔?
第 ①步:必须找个空闲时间,静静地坐下来,慢慢地回想,从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反省到自己的高中时代,初中时代,小学,未上学以前,反省到自己刚刚升起分别意识心的时候,反省到不能再反省的时候,不要逃避,看清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真实的自己,有多恶就忏悔多恶,找出自己的心毒心垢,把从出生到现在所有不可告人、有愧于心之事,统统写下来,认认真真地写在笔记本上。包括一些恶的心行想念,都不可以放过。哪怕再恶你也要让它曝光消散在天地面前,不要让它窝藏在心底。然后:拿着笔记本,庄重认真地跪在佛菩萨面前陈述自己的过错,把内心的恶都说出来,忏悔出来,说“我错了,我忏悔”,心垢因曝光得以消散,罪恶因发露得以消减,由勉强到自然从佛前忏悔到现实的QQ群忏悔,以“恶意杀生”、“偷盗”“邪淫”“邪思妄想”为基本指南去反省。
② 以由衷的心态认知了真实而糟糕的自我,进而可将自己痛骂一顿,骂得越难听越无我越好,自己骂自己总比被业报折磨强,如果能把自己骂得猪狗不如、畜生不如,甚至是诋毁,那是相当高明的了业手段!在这过程当中有个很奇妙的现象,脑筋当中邪思妄想的惯性、罪恶的记忆种子,以及受损的脑电波都会随着诚恳的痛骂声得以消散,关键看你够不够诚恳。 ③自抽耳光,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当中道地惩戒自己以消业力,只要内心出现那恶觉恶受,出现那猥琐、下流的磁场,出现那偏失的惯性,你就该知道,负面磁场又在萦绕控制你了,“业力”彰显了,在这个时候抽自己耳光,业力就被打掉了,你会感觉到身心灵的负面磁场在消散,如果痛就静静地忏悔静静地哭一会儿,洗刷心毒之后身心皆会调柔舒适!!!④实在没有心力实在生不起忏悔心就不断地拜忏,拜久了业力消退后自然有心力,因为在你低头的时候就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在你下跪的时候就是折损业力的时候,在你头面顶礼圣贤的同时“业力”也将释放和消散,要多拜忏。
反省忏悔的好处:
在忏悔的过程中,你自己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你下跪的那一刹那,你还会有我吗?你还会贡高我慢吗?你还会有不好意思吗?统统没有,你承认了一切的罪恶,你放下了,你当下趋近于无我,当下趋近解脱,你接纳所有,融入真实。 不用觉得丢人,这也并非在贬低自己,这是自我承当,你丢的是那个充满虚幻的、支离破碎、痛苦的、假我,而你原本宁静安祥的真我会因此成长得更光明更潇洒。①发露忏悔可以打败我执,所有负面的情绪:担心、恐惧、联想、幻想都是我执在起作用,发露忏悔能迅速消除我执,没有我了,病往哪里放呢?②:化解负面磁场,反省忏悔是从根本处消除“挂碍”的,那些机械惯性那些失控而无法自主的情绪都是由以往错误的心行想念以及长期沦陷于病症的“纠结缠缚”而产生的“负面磁场”,正是它在不断扭曲操控着自己,在忏悔的过程中,随着心垢的倾泻,身心灵会得到极好的释放,神经系统会得到极佳的舒缓和放松,因为那是在与“光明”结合。
③:反省忏悔能够清除心理垃圾,挖除心垢,扫除一切偏去的个性,恢复原本光明、安祥的自己。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每一心念每一造作都会产生相应的能量,物以类俱,若是善的便会感招良性的人事物,若是恶的便会感招同质的恶因缘,容易感召种种灾难疾病发生,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知道,这些“负面磁场”(业力)它并不以时间、空间的转移而消失,它会不断感召种种负面的人、事、物来障碍自己,因为“业力”的存在故而生活、工作中便会遭遇种种不顺,人都应该经常反省
,反省可以让一个人清醒,反省忏悔可以消除心毒心垢,那些偏去的个性种种负面情绪乃至于诡异而不能自主的肢体动作随着发露忏悔才会释放掉,一个内心光明的人是充满正气是无所畏惧的,反省忏悔过后只会令人充满信心充满生命力,因为这是在与“光”结合。那些无法通过沟通、训练而扭转的惯性实际上正是“业力”的叠加所形成的障碍,唯有先消除“业力”,而后心理疏导和行为突破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业力”因素是根本致病原因。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