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妈妈的客厅和我的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4-10-28 05:39:5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妈妈的客厅和我的朋友圈

农历正月十二这天,收到了妈妈的微信:“宝贝,想我吗?”对于离乡多年、时常感到孤独的我而言,妈妈的爱语如甘露,一下滋润了我的心田。

而在十多天前,回家过年的我正和妈妈做着“斗争”。

记事以来,妈妈的客厅一直是亲朋纷至、络绎不绝的场所。

在无休止的家长里短中,我们几个孩子没有秘密可言,常“裸身狂奔”,惨遭控诉。年前,妈妈在雪地里滑倒,手腕骨折了。正月回娘家,妈妈见到哥哥嫂子,悲从心来,泪如雨下,控诉我们嬉皮笑脸,没有积极主动承担家务、没有对她关怀备至、小心呵护……在此后的十多天里,她每天都在家里对来访的亲友絮叨这些。舅母姨娘一边安慰她,一边帮衬着说叨我们。

我的烦恼一下子被点着,身心完全被“愤怒”“委屈”控制了:一边提高音量挨个儿驳斥回去,一边气得嘴唇发抖,鼻子发酸,眼泪打转。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样的情景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看到妈妈在舅母面前哭诉的时候,我就会生气发火,关键我又不是真的那么凶悍,还没发出火来伤害别人,自己就先哭了。其实,在亲密关系中,吵架、矛盾发生的导火索很莫名其妙,可能事后都回想不起来。但那种生气的感觉、怒火烧灼的痛苦是特别深刻的。

既然烦恼会让人这么痛苦,可为什么我却总是深陷其中?一次又一次轮回呢?

噶当大德吉祥兰若说:“如果想要断除烦恼,就要详细了解烦恼的过患和特征,了解对治烦恼的方法,更要了解烦恼生起的根源。”

对“妈妈的客厅”产生的烦恼积重难返,这烦恼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心理:

  一、贪恋喜爱的环境

无论对自己的身心情感或外在环境事物,凡是我喜爱的,立刻会产生贪著。

我个人选择了远离人群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住处习惯了清净,可以很多天不出门。特别喜欢安静、整洁的环境。每次回到父母家,我就会觉得家居设计风格俗气,物件摆放毫无章法,人多嘈杂。这次导致妈妈摔倒骨折的缘起就是我要回家过年,她忙着换洗床单,在晾晒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妈妈因我而受伤,我不应该对妈妈更有耐心、更关爱吗?又怎能因为她的一句两句话而伤害她?

二、愤怒让心变得粗重

愤怒会让心随之变得粗重。当我察觉到自己愤怒时,其实它早就已经生起了,并在过程中一直被强化。

起初觉得“又被吐槽了”时,这种念头是微细的,可能不一定是生气,也可能是无奈、自嘲。但在继续聆听的过程中疏忽了,没有观照自己的内心,而是继续听着、想着,觉得妈妈不顾及我的面子。对立情绪就会从开始的萌芽状态迅速生长,越来越膨胀,直至我完全被它控制。

三、高举的傲慢心

慢是建立自我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和他人进行比较,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智慧,更高明,更优秀,从而生起自高自大之心。

虽然是她是我的生身母亲,我还是有着他、我之分,愚昧地制造了二元对立。包括对妈妈的社交方式很不屑,厌恶中年妇女的嘴碎,也曾想:她有时间宣泄,为什么不去学佛?

转念又一想,她有“客厅”,我还一直发朋友圈呢,这两者在本质上也没有区别呀。我有什么可傲慢的?

四、烦恼时早忘了我要誓做“觉者”

无明而引发烦恼惑业和生死流转。在烦恼的念头生起时,甚至在它生起之前,保持觉知,就像乌云被太阳光芒照破一样,烦恼也会一下子消失。

烦恼积重,跟我散漫的修学状况直接相关。临近假期,心早就飞了,没有固定闻思修,回到原生家庭,放松得像变了个人。好吃懒做,肆意任性,骄纵放逸,哪里还是个学佛修行的居士。

五、对因果抱有侥幸

虽然学习了业果,明白了“业决定之理、业作已不失、业不作不得、业增长广大”,但还是会受到自己的错误认知、有限经验的影响,对因果半信半疑。

如果我深信“身三口四意三业”的后果,便会谨言慎行,不敢肆意造次了。

一次真真切切的观察修,让我深刻明白:烦恼真正伤害的,不是外界人事物,而是内心。因为有“我”,所以就有“他”。有了“我”和“他”的区别,就有了爱和憎的对立,一切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和过失都由此产生。这也就是佛法说的“我执乃一切衰损之门”。

认识了烦恼的本来面目,并剖析出烦恼生起的原因,有助于培养觉察力,因为这种觉知本身就具有化解烦恼的力量。

通过两年半的训练,其实在烦恼生起时,我已经能感知到它,并能有意识地制止,脑海会有两种声音在打架:

“烦恼生起咯,烦恼有多痛苦,你懂的。”

“好想得到,好生气,想打人,我不管!”

当觉知的力量强大时,就不会被烦恼拖走;反之,就会随顺烦恼,陷入痛苦的轮回中。我想这也是多数人诟病“佛教徒伪善”的原因吧。觉察需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具备力量,才能使烦恼在观照的当下变得轻飘飘,甚至不再生起。

修行真是一件苦差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