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妙下祥法师讲述:
古代有很多大德亲近善知识的时候,为法付出的代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因为法的殊胜,只有经过忍耐、种种苦患的磨砺之后,法才可以现前的。我们要认识到,亲近善知识时所经历的挫折和痛苦是对我们身心的净化,因为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着很多东西,被过去的业障所污染,有种种的我见、我慢、执着,法是不能进入我们心田的。但要想放下这种见,使心地变得柔和,需要忍耐和磨砺。这个问题啊,故事比较多。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故事,特别有代表性。宋朝临济宗有位叫浮山法远的禅师,浮山就是个地名,有个法号叫法远的禅师。他从很远的四川跟几个同修结伴,到河南亲近叶县的归省禅师,归省禅师是个特别严厉的人。他们几个走了几千里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吃了很多的苦,到那儿去了。正好他们去的时候,广教院正是天寒地冻。归省禅师听说外面有人找他,说:“你们找我干什么?”他们说:“跟你学法。”这几个人兴高采烈地进屋了,说跟禅师学法,都跪那儿了。禅师说:“我哪有什么法?你们这些骗子,又骗吃骗喝来了!”正好旁边有一盆水,往脑袋一扬,这下全都给扬得满头是水。扬完了说:“你们赶紧走!”这几个人还不走。旁边有炉灰,拿起来满头扬。又扬水又扬炉灰,当时这些人就都走了,满怀的信心一盆冷水浇下来,只剩下一个。
只有这个法远禅师没走。归省禅师说:“你怎么还站着不走呢?”他就说:“我几千里跑来,一盆水、一点灰就想把我赶走,那赶不走的。”归省禅师说:“啊,太好了,你是个法器。”当时就让他“洗洗上坑,赶紧吃饭”。
所以说过去求法都是这么进行求法的。那些人虽然是满怀热情,但是恭敬心不到位,只是怀着交换那种恭敬,“我恭敬你了,你给我法,这是我们俩的交换”,他以交换的姿态来了。而这个法远禅师不是,他只有恭敬心,没有交换心。他说我来学法,但是什么是学法?我恭敬心就是法的一部分。他没有考虑我怎么来学,所以他不会为这些外境——什么水呀、灰所动,所以说这是真正为法、求法者。后来这个法远禅师就当典座了,后来归省禅师把法传给他了,这是后话。
我们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了得到佛法,经过了很多的苦难,特别是那时候他问那个外道,问不出来,最后自己去修行,经过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而且去坐着修行六年。他为什么要苦修呢?现在的解释不一样,现在有的人说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的苦修一看没有用,不能苦修,就从山里出来了,认为那是无用的。这种说法充斥在佛教很多人的口里。
但是我们的律祖道宣律师是这么解释的,他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在山里经过六年的苦修,去掉了他的贪嗔痴,去掉了他的贪念。没有这六年的苦修,他的贪念是去不掉的。就像我们这个杯子有很多的脏东西,它得需要什么来磨砺呢?需要沙子、热水或是一些清除污垢的东西,把这个容器打扫得干干净净,释迦牟尼佛六年的苦修就是这个过程。
最后释迦牟尼佛出来以后,接受牧羊女牛乳的供养。为什么接受牧羊女牛乳的供养?因为六年的苦修,它有一个余苦,虽然贪逸的毛病去掉了,但他还有一个余苦,就是剩余的苦,所以通个这个牛乳把剩余的苦给去掉了。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得到了什么呢?不苦不乐,没有苦没有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一棵菩提树下经过四十九日禅坐,最后证悟了。证道的时候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皆堪作佛。”为什么证道?他有一个前提就是苦修的过程,这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一个事情,但现在有人回避了这个问题,硬把释迦牟尼佛的苦修说成是无益之苦。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道宣律祖在修行中有人天供养,有些戒律不明白的问题,都是天人给他讲。有时候吃饭都是天人给送——人天供养,所以他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苦修究竟为了什么。所以说我们现在有时候想找个“树下坐”,你就坐一年也不能开悟,是不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那个苦修的过程。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的苦修,那时候瘦得都皮包骨啊,就剩一层皮,没有肉,摸到皮然后就是骨头,而且温度呢,稍稍有那么一点温度。人得修到这个程度,这才有点往道上去。也就是说你修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你这个容器才能打扫得干净。对这些贪恋哪,这种欲念哪,才能清理得差不多少,否则的话,就我们在那儿一坐,我读两本经就把这个贪嗔痴放下了,那可能吗?是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得经过一番磨练,法才可以现前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从佛开始,到禅师,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说对法的这个心,一定要真正地恭敬,要付出代价。包括玄奘法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唐三藏,上西天取经,上印度取经,走了好几年才到那个地方,走了三年吧,是不?那现在我们有飞机了,有很多的师父也到印度去了——怎么去怎么回来了。为什么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因为他缺乏求法的一种恭敬心。虽然他也有恭敬,但是恭敬心不到位。得经过很多的磨练,这个心才能坚固,你那贪嗔痴才能去掉,你的容器才能被清理干净,才会接受法。我们现在坐着等,一点不付出,想得到法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既明白了法——我们听闻也很重要,明白了以后一定要落实到行为上,苦修去,才能得到佛法。就像这个法远禅师似的,走了好几千里路,一盆冷水浇上,大冬天的,又给扬了满头灰,一般人早就苦恼了,不干了,太不恭敬我了,这哪行啊。所以为什么最后把法传给他?因为他能吃苦,有真正的恭敬心。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