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三、饶益有情

发布时间:2024-11-21 05:39:4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三、饶益有情

三、饶益有情
1.体会三宝功德
所谓“自己的生命不离开佛法”,意思是我们的生命已经完全接受了佛法,佛法已经融会到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心里有了佛法,有了佛法的作用,我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能够体现佛法。《论语》讲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什么意思呢?苍天不说话,但是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万事万物就能够得到生长,而苍天也没有说自己的功劳和作用有多大。如果没有苍天的话,我们人、物、草木都不能存在。我们整个的世界都是在苍天的包容和保护之下存在的。


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为什么那样有力量,我们为什么感到那样快乐?原因就是我们得到了佛菩萨的饶益,佛菩萨就犹如苍天一样。虽然我们业障深重看不到,但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作用。我们能够感受到、体会到三宝的殊胜功德、寺庙的清净庄严,我们要去体会,要很用心地体会与领纳。
2.了解别人
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意思是说,有仁义的人能够爱护众人,他不仅仅爱护自己的亲戚朋友,对所有的人也都是爱护的,喜欢去了解、帮助别人;有智慧的人善于了解别人,只有了解别人,你才知道别人的需求、问题、困难和烦恼是什么,才能够去帮助别人。了解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平常总是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总是觉得自己的许多行为别人不理解,总是被别人误会。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对别人的事情都能够很了解,对别人的为人处世、对别人的学修功夫都很了解。事实上,我们真正对别人很了解吗?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很了解的话,就不会有问题发生。
假如我们对人很了解,就应该知道什么时候给他讲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去帮助他,怎么样让他更好地学习佛法、护持三宝、发心。就犹如我们在这个讲堂当中,我们对这个讲堂很了解,自己走进来的时候,知道香放在什么地方、蜡烛放在什么地方、电灯的开关在什么地方、门在什么地方、窗户在什么地方,我们从哪里进来,从哪里出去,就会井然有序。这个只是对环境的了解,对物品的功用、性能的了解。我们对人的了解、对人心的了解、对人性的了解、对业果的了解等,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会不会有那么大的心胸去了解别人呢?我们住在一个庙里,或者说在一个单位里,可能几年下来,我们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都是有可能的。住在公寓里,我们可能住几十年都不知道楼上楼下住的是什么人。现在的人不希望别人来了解自己,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是一些问题。
3.利益别人
我们学习佛法,佛法的利益要从哪里得到呢?一个方面要从佛菩萨那里得到经验、得到加持;另一方面要在众生份上得到,就是说在实践佛法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我们的努力,因为我们的发心,因为我们的造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些众生就是我们弘法的对象,就是我们发心的对象,就是我们利益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要行菩萨道,就很困难,很不容易。也就是说,比较有问题、有困难、烦恼重、痛苦多的人,恰恰是我们发心利益的对象、行菩萨道的对象、是当下我们要去努力帮助的对象。这个时间对我们来讲,就是第一时间、最重要的时间、最好的机会。
我们有时候在帮助人、利益人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 “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做好事怎么会没有好报?原因就是你帮助他,而对方不接受、不领情,对方不听你这一套。我们要怎么办呢?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去帮别人的时候,没有效果,达不到目的,这原因在对方吗?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要发心去检讨的地方。原因就是我们的慈悲还不够、智慧还不够、善巧还不够,也就是我们的功力还不够,我们利益众生的心还不够,所以就帮助不过来。犹如一个人生病一样,他病得很严重很严重,但作为医生的我们,医术不够高,药的质量也还不够好,很难把眼前这个病人治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这些境界。
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并不等于说我们遇到的人全部都是好人,遇到的人都是我们看得惯、符合我们兴趣的人。我们在学佛法的过程中,依然还会遇到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以及人和事,甚至会遇到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去培养我们认识烦恼、对治烦恼的能力。人在烦恼的时候,粗猛的烦恼比较容易看得到,比如一个人骂了你、打了你、发脾气,这些都容易被察觉。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烦恼很细微,就很难体会得到,看不到,也体察不出来,而实际上这还是一种烦恼。举例来说,我们在寺庙里做事情,可能只会做某一方面的事情,或者只喜欢做某一方面的事情,但法师们又要让我们去做另外一种事情,这时候我们内心就很不顺畅,甚至很不满意。遇到自己不喜欢做的,别人又让我们去做,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要去认识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