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缘起性空义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论观因缘品)
我们知道佛法中不共外道的特质,是缘起的般若空慧,在三藏中开示阐明此缘起般若空慧的经论当然很多,而其中能以最精辟的方式说明空理的,当为龙树菩萨的《中观论颂》。而中论偈颂中最是有口皆碑,广为后人所称传述者,又为此观因缘品中的四句偈。
「众因缘生法」,简单的说,就是一切世间存在的事物,都是从种种关系,种种条件凑合辗转变化而有的。如一花果,是由种子、土壤、水分、阳光、温度、养料等种种基素匹配和合而有的。其中各各基素或缺乏、或差异,则所和合的结果,就将有种种的不同。此即是说这花果的体性、相用都是由以上所说种种基素共同决定,这情形就好比数学中的函数概念,一个函数值是由种种变数所共映射而成。
又我们眼前的花果,它除了要农人经过种种劳碌,花尽心血,然后有所生成,要商人整日奔波逢迎,而能到此。更且要有日光照明,要空无质疑,要人眼根健全,且作意于此。如此具足之后,才会有一个花果的影相呈现在我们的意识里。而这花果,是名为桃、李、苹果?或是石榴?它的滋味如何?营养高低及适合什么体质的人食用。这些名词的使用,概念的分别,又是我们从小于个人的经验、师长的教诲、社会的暗示中,所共同累积消化而成的。
以上所说,是「众因缘生法」的简单说明,现更详细析论。
「众因缘生法」的众字,即众多,众即否定世俗一因一果、因果实有的机械论。世俗中谈因果,胜义谛亦不离因果。世俗因果与胜义因果有何差异?此「众」字即关键之一。
世俗因果,表现最清晰鲜明的,是我们口语中的「因为,所以」「若、则」,「若我有钱,则我必将快乐」、「因为他聪明,所以成绩好!」、「若水温超过摄氏一百度,则水升华成气。」、「若布施,则有功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些都是世俗中的常用语。然若我们仔细思惟,便觉未必如此。有钱不一定快乐,快乐也不待有钱。聪明未必好学,好学者也不尽是聪明。若在高山低压中,水温不到摄氏一百度即升华成蒸气;反之过一百度仍为水。若三轮不净,施者不净,施物不净,施田不净,则无所谓功德。种瓜未必得瓜,也许种子入土,即已腐蚀了;也许种子突变,长出另一种东西。善未必有善报,善因和合善缘才有善果,故善缘不具足,时间便永远不到了。
世俗的因果,一言以蔽之,即因中有果论。然而现实中一颗种子里是无有花果的影子,一粒鸡蛋中也是找不到鸡毛和鸡骨的,因待缘而后成果,因待果而后成因。
胜义因果,因果是相待假名,因为一果是由无穷的因中生来,如上述花果之喻。又一因将敷衍无穷的果用:如一花果,可用眼观赏,可用鼻品香,可用手玩弄,将引起诗人的文藻,将牵动画家的彩笔,将谱出乐者的乐章。如此无穷的生因,繁衍无尽的果用,因果如网重重交涉,绵绵不尽。在此错综复杂的梵网中,拈其二者,量彼关系,诘其称谓,即成因果。如同一人,对父称子,对妻为夫,在乡乡民,在国国民,亦是工程师,亦是音乐家。如此攀缘于不同的场合,即有不同的称谓。
众因缘,除否定世俗一因一果,因果实有的宿命论外,更否定哲学上一元生因,一向成行的机械论。许多研究哲学的人,都在探讨此世界的初因、原质、进化方向,及究竟目的。或说神造万物;或说道生一,一生二,三成万物,先有无极太极,后生两仪四象,再成八卦万物;或说此世界的原质是水!是火!是气!是原子!是四大!是五行!是八卦!或唯心,或唯物,或唯根,或唯识。有谓世界是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有谓社会是唯物史观的辩证论,有谓人类是以性本能而有的动力论,有谓动物是以制约心向而有的行为论。凡此妄想以一因说明世界的成因、历史的演化及人类的心向者,皆为扫荡之类。单因是不能成果的,单因成果,即成因中有果,诸法自生,无因生的谬言。
众因缘生果,因和缘在生果的过程中虽同为必要,然而在来由和作用上,因和缘,还是有种种不同。如在花果的成长中,阳光、水分、温度等虽亦不可缺乏,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在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由此立名。因此在无穷的生因中,分别亲者。说名为因;分别疏者,假名为缘。
然而若就人类在生活日用、应事待物之中的因缘变化而言,又可谓内识为因,外境为缘。何以说?如一盘食物,若能原料新鲜,菜色匹配得宜,厨师火候到家,三者俱全,已成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我以心绪不宁,胃口不佳,亦只难以下咽而已。反之,若怡情悦性,胃口特开,则即使清茶淡饭,亦能津津有味。又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心能转物,心能造境,一切人世间的忧悲愁苦、喜怒哀乐,只在这一念分别而已。外道之所以为外道,佛学之所以为内学,亦在此一念回光返照而已。
因缘又可权判:过去为因,现在为缘。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有善报,即过去的善因种子,若得助缘,则形长成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即是现缘未足故不成形。
从众因缘中,即不难肯定,意志论与宿命论之不可得。过去因已不可改变,现在的外缘又不能尽归掌握,因此绝对的自由意志不可能。现在虽内识业种已存在每人的意识当中,然犹可取舍以塑造外境,故机械宿命亦不可得。
「空即无生,是大忏悔」,从因缘果报的相待性看,每个人都具足能力以改造自己的命运。恶因加恶缘,才有恶果;故即使曾于过去造了无穷的恶因,只要现在不再攀染恶缘,恶因即无所现形。能精勤修学佛法,努力修善,恶因加上善缘,恶因亦将被转变无形了。
当今颇有些学佛的不了论师,整日高叹;业障深重,把一切人生不如意事尽推衍于过去。其实不知于当下一念中顿断恶缘,普种善根,那才是真的无明熏习,业障深重呢!
因果的世界,是最公平、最生动、最为合情合理的,因果给人生命最大的自由,给人生命最大的肯定。以每人都能在因果的梵网中,开放自己,投向未来,各凭毅力、愿力,开拓自己的世界,奔赴各人的前程。因此神造万物,神救世人,根本是无稽之谈。唯有各人能救各人,唯有各人能造各人的世界。而这唯有透过佛法的助缘,人才能认识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拯救自己,创造自己。
「众因缘生法」,「生」一般的概念是前无今有为生。比如说,以前没有草,今天突然从土中冒出几片枝叶,于是我们说,有棵小草出生了。比如以前没这小孩,昨天突然出现在此世界中,于是我们又说此小孩子出生了。这以世间的语言来传述意见,当然无有不可,但若把他当作真理看待,则所失大矣!
这棵草,为什么从土中冒出呢?不从书本中,不从灯泡中,不从天花板中冒出;不在前天,不在上个月,不在秋冬季节,而偏巧在春风吹过的今天,从土中冒出?乃因草的因缘在此时、此处具足,而有草的相现。说以前没有草的相用,可!说以前没有草的因缘即不可———无中不能生有。
假如我们再仔细推敲,则又不可说这棵花草,是我们看到的那一刻才出现的,也许它已出土好几天了,也许从发芽到出土又需好几天,从种子下土到破皮出芽又得好几天。如此寻绎下去,无穷无尽。总之一切事物在因缘交会中作不断的变化现形,它的存在是连续不可分的,然而人类的意识分别,人类的语言作用,只能间断地区分种子、发芽、出土、现形。
因此「生住异灭」并不是世间万物的真相,只是人类所惯用的字句而已。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相续变化,无始亦无终,故就前作意分别的影像消失称名为灭;就后作意分别的影像现形假名为生;以前后影像中相同部分,称名为住;以前后影像中相异部分,假名为异。如此一切事物,前后非绝然的同,亦非绝然的异,非绝然前后不变,亦非前后间断顿别,说来非真有来处,说去也非消逝无痕。如此即是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去亦不来。
花草如此,人生亦如此,说人出生,不是此时才生,只是此时方为人所认识;说死,也不是一死了之,只是现存的人类意识有所不及。若有神通异能者,对六道轮回众生的行踪,无不前后连贯,了了分明。
「众因缘生法」,此法即六根所感受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存在的事物。存在于西方哲学有种种的学说,代表者有主观的意识论及客观的宝在论。
若就客观的实在来论,一个苹果的存在若是客观实有,那么所有的人对它应有同样的喜好:吃在口里,感受同样的滋味;食到肚内,产生同样的功能,可是事实不然。
若存在是主观的意识造作,则一切人又何必辛苦工作而后挣得一些资财,老远跑到市场,才能买到苹果。又我买一个,水果摊中少一个,吃下去一个,这世界的苹果便少了一个,所以这世界也不是主观所能造作的。
「众因缘生法」一切法是由内因外缘共同交会而展现的,由内因分别故非客观,由外缘现形故非主观。佛学所说正报、依报,别业、共业即如此。「人见为水,天见琉璃,鬼见脓血」,各道众生,有各道众生的共业、依报。有人旱鸭子,具恐水症,有人善游泳,好炫耀,同道众生亦各有其别业、正报,故种种现形不同。
一切法,非一因所出,非主观能造,说诸法不自生;一切法,非外缘所生,非客观所现,说诸法不他生;非自生,非他生,亦非共生———自他相待假名,不是孤立常住的别体;诸法当非无因生。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为四门不生。
一切法不离因缘生,生法又不离当前一念而作意成形,故一切法亦不离唯识现。因缘生即唯识现,唯识现即因缘生。能了解此因缘生与唯识现,则宇宙一切变化可尽归掌握矣!
「我说即是空」,一般众生在生活日用之间,总觉得存在一个可超凡孤立,永恒不变的精神实体———灵魂。这个精神实体,或说有形相,或说无形相;或长居肉体内,或出游肉体外,有种种感觉、分别、记忆、判断、情绪、意志等心理现象。
如今我们检点这个精神实体,若是无形相,则同虚空如何有分别作用?若说有形相,则不外乎此形相比人之肉体或小或等或大。若说比人肉体大,偏满虚空,则各各人之精神互相为碍,如是一切世间的变化亦为不可能矣!若说此精神实体和人身相等,则那残手断足,或经过外科手术的众生,他精神实体是否因此被削减?又人一生不断地新陈代谢,此精神实体是否跟着生灭变化?若是变化则此精神实体已非超然不变的存在体;若不是则何能言精神实体与人相等?若说此精神实体比人小,则人应一部分有知觉,而另一部分无知觉,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说人之精神实体比人小,亦无是处。又精神实体若是有形相,则与物何别?如何又能有精神作用?又有为法是无常变化的,有形相的灵魂的实体如何能常?
若说灵魂长居身内,则人死时与之同朽,终不得言灵魂可孤立长存。若说灵魂可出游体外,与身相分离则离身相有灵魂,离灵魂有身相;身相之冷暖触觉,灵魂不得知,灵魂之苦乐舍受,身相不必觉。
又我们知道一切的作用是从变化中有。火是因燃烧原料而放射光与热;水因向下流,减低位能以转为动能,才能推动沙石。那么不变孤立的灵魂又凭借什么而能发挥它的作用呢?有作用则不能孤立常住,孤立常住则不能有作用。说有孤立常住的灵魂,又能发挥种种见闻觉知的功用,根本是行不通的。
又六根须灵魂才能发挥作用,灵魂又靠什么而发挥作用?如此问之则无穷。以缘起观,六根的作用是种种因缘和合而有,并不在于什么灵魂之类。
如上所说,只有建立无我缘起的业果论,才能合情合理的解释世间人心的现象。无我、无作者、无受者,而因缘果报不失。
「我说即是空」,空是遮用的名相,因相待而有的假名。如因长有短;因小有大;因有生死苦恼,生死苦恼消散而有涅槃;因有有为法,非有为之法则称之无为法;同样,因有实有之执着,否定了实有即是空理的显现,而实用的执着即是自性见。
我们常说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去我执、除法执、破烦恼、断生死、生大智慧、得大解脱。生死烦恼的根本,在我执与法执,而我执与法执的根源为无明。然而若再追问无明的本源是什么?明与无明之间又有何差异?则恐怕莫衷一是。以我的看法,那必属自性见无疑。学佛的人,若不能以中观的智慧销融自性见的缚结,那不管已读诵了多少经论,曾熟记了多少名相,参禅也罢,念佛也罢,甚至四禅齐照,八定毕现,那还是佛学的门外汉,还是有漏的人天外道而已!
自性见———好一个陌生的名词,怎么会是众生生死烦恼的根本呢?自性见,以字面的文意来分析,是说这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样样都有他固定的形体与不变的本质。以物来说,每样存在的物体,都占有这宇宙中某一固定的时间与空间,每样都有他特殊的性质与作用。以人来说,人有人的自体,人有人不共世间其他动物、自然物的属性。然而自性见若再细剖详研,实包含下列三点本质;一自生、二孤立、三常住。一、此物的本质天生俱成,不从他物体中变化而生。二、此物的本质单尔而立,不待他物的相衬而存。三、此物的本质永恒不变,不随他物的造化而迁。
这样说,也许还玄之又玄,那么我们不妨先举几个例子,以证明此自性见,是从贩夫走卒到专家博士无不具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尽虚空,穷法界,无不周揽。
如一般人,看到一个玻璃杯时,他就坚决的认定:这个世间有一个玻璃杯,而玻璃杯的作用,不外乎作为装填液体的容器。若再问此玻璃杯从何而来,他必然两手一摊,两肩一耸,「买来的!」。此中玻璃杯的存在是孤立的,玻璃杯的作用是常住的,而玻璃杯的来由是自生的。虽然没有人会认为玻璃杯将百世长存,但他总以为今天杯的相用同昨日的杯,虽然也没有人会以为杯能随念而生,然他总以为只要有钱,就必能买到杯。
又如我们总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我,虽然我们也知道我是父母所生,天地所养,师长所教。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不断的波折变化、幼稚、壮年、衰老。心境中有喜怒哀乐的变迁,处境中有穷、富、贱、贵的推移。然而人总以为十年前是我,十年后也是我,富贵的是我,贫贱的也是我。即使人生百年之后,枯骨已销亡,神识已惘然,仅存于别人记忆中的还是我。
有人信神,有人认定有灵魂。神与灵魂从何而生?自生!神与灵魂,依何而立?孤立!神与灵魂,何时而住?常住!自生、孤立、常住,这又是自性见了。又有人说宿命、有人说运气,宿命、运气怎样生?怎样存?则不外又是自生、孤立、常存,不外又是自性见,其他如聪明、才智等观念,都不外是自性见的现形而已。
以上所论,即可知自性见实是尽虚空,遍法界。二十世纪更由于人类教育文化的发达,大众传播的垄断,各项知识学说便像泛滥的潮流,漫天涌来。而其中夹杂着各式各样的自性见,更像那水中耿耿的顽木厉石,封闭着众生的心灵,窒塞了百姓的生机。
西方文化由于民族性的关系,普遍有外延唯物的倾向。因此一切的语言,一切的观念,莫不深具浓厚的自性思想,而把一个妙趣横生,朝气蓬勃的世界,描绘成一个刻板、机械的模式。现在我以从外而内的方向,大略描述其中主要的思想型态
一般言之,西方科学讨论到自然物的生成变化,虽有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而其中最具代表的则为物理学。物理学的原理虽多,它的精神总不外乎质能不灭定律。尽管于原子弹的作用中见质能关系互为变化,然总不外有一个不变的属性在;又尽管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本由原子,后再剖析为电子、中子及质子,最近再加上什么介子、子、β子,甚至说乙太也罢!波动也罢!总不外还有一个最后的本质。这种希求一个不变的属性,追寻那最初的元质,基本上都是自性见的转形而已。
西方科学讨论到植物、动物等,世代相传,种性不变。于是再以方便善巧,去剖析分证,结果又提出「基因」的观念。基因在生物的染色体中,不断地重组排列,于是各类生物,既同又异,既异又同。虽不断的生死,然而基因的型态,却是万世不移。虽然他们也承认生物的进化,基因的突变(不可思议),然而观念中的基因,还是基因,完美无缺。
再如当西方科学讨论到人类,维持生命,滋长形体,必须从外界中不断地补充各式各样的饮食时,他们又以一向的思考模式,再从各式的饮食中分析出其中的元质,如脂肪、蛋白质、醣类、维他命、矿物质等,再套用物理上质能不灭定律的观念,敷衍出卡洛里的计算方法。于是每样食物都被检析判定成一种绝对的数值,如此更演绎出一连串的食谱;于是本来优雅闲逸的吃饭心态,已变成刻板烦复的工作。
心理学家也以同样的善巧,同样的步骤,将人类心理的元素一一提炼出来,那就是各式各样的本能。如求生本能,求爱本能,母性本能,社会本能‥‥等等,虽然每个专家学者所列举的不尽相同。尽管他们也知道,工业社会下人类的本能是不同于农业社会的本能,农业社会中人类的本能也不同于游牧社会的本能,东西文化所结构的人类本能也不一样,热带的印度人与寒带的爱斯基摩人也不一样,然而他们对于本能的执着却都一样。
以上所说,我们不难发现,不管从物理、从生理,或从心理,人类自性见不除,对于元质概念将永远穷追不舍,世世不离。除此元素的观念外,还有一个类似的心结,那便是第一因的探索。
远在希腊时,当问到此世界生长变化中不变的根源是什么?有人说水,也有人说火,更有人说气,最后说是神———耶和华。当讨论到历史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有人说是竞争,也有人说是合作。又讨论到一切人类行为的动机,佛洛伊德主张性本能,后来的阿德勒却主张自卑情结。如此企图以一个原因去解释无常迁异,瞬息万化的宇宙,都只是自性见的现形而已。
其他如人性是善是恶,人生是苦是乐,众生是智是愚,世界是净是染,理智与情感的分野,遗传与环境之差异,一切如此的思想模式———二分法,都是自性见的遗孽。
不只是世间外道如此,即使圣教中颇多的不了论师也是如此。如苦是主观的,或客观的?因果是刻板机械,或随机变化?种子是清净的,还是杂染的?是本有的,还是后起的?念佛有多少功德?布施得多少果报?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么呢?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识又是什么?唯识上所谓性境,远个性如何解释?带质境,这个质又如何说明?八识是同识,还是异识?十八界种子,界与界的分野又在那裹?
如此的名言章句,像冬天的雪花,飘逸天下,毕竟无实;像大海的波涛,汹涌浪转,毕竟无体;如满天星斗,青眼所出;如狂语浪行,醉酒所致。圆觉经所谓: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圆觉即同轮转。自性见不除,而想求大菩提,大菩提亦成自性见。没有智慧而想办道,如同盲人瞎马,夜半秋池,实在危险得很。求道而不知道,参禅而不解禅,头上按头,马上找马,怎么不令人悲念同情呢?
若以缘起观诸法,一切法,因缘所生,故非自生;待缘而立,故非孤立;随缘而转,不可常住。非自生,非孤立,非常住,即是空义。也因一切法是无自性,故能与诸法和合,生灭变化,推移万态,成就此生机蓬勃的三千大千世界。若诸法不空,则此为一机械,死寂的世界了。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老子曰;「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必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则有体有相,有质有碍,有限有量,有界有别,有所在,则有所不在;有所用,则有所不用。无则无体无相,无质无碍,无限无量,无界无别,无所在,而无所不在;无所用,而无所不用。故空非全无,不是乌有,否则又何来空名?必有人而后冠以字号,必有瓶然后贴以标签,必有世事万物的无常变化,而后衬托出空理———性相不二,体用一如。
空除了消极否定自性见外,更有他积极肯定的甚深含义,以我所知,归纳如下十点:
1.唯名无实:虚空是什么?无碍色也,是质碍消逝后所显现的状态,虚空本无质体。同样空理,也是圣者泯灭自性见后的境界,空性也无自性,故说空空。
2.超情无倚:虚空不依天气所覆,地形所载,卓然而存于天地之间。空理亦然,圣人之前,圣人之后,空理恒常如是;非佛作,亦非余人作,法住、法位、法界、法尔如是。
3.广大无边: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莫不包纳虚空之中,无出其外。同此,一切万象,生住异灭;一切人情,喜怒哀乐,无不从空理中而得显现。
4.平等无别: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尽虚空,偏法界,虚空同一体出,平等无别。同理,一切万法,无不从因缘生,无不随因缘所转,同一空理所出,平等无别。
5.圆融无碍:虚空无质碍,故随雕鹏而起,天马行空,扶摇直上九千里,尽自逍遥无碍。同理,空中无自性,故能随缘造化千端,推移万态,成就此五彩缤纷之世界。
6.常住无变:尽管无常,剎那迁流,山峰成谷,沧海桑田,虚空仍是虚空,亘古不移。尽管缘起缘落,缘散缘合,空理总是空理,常住不变。
7.清净无染:或时黑云密布,阴霾满天,总归雨过天青,万里无云。虚空本自清净,不为世尘所染。或人杀盗淫妄,五逆重罪,一念向善,勤修善业,一阐提皆得成佛,空理不为罪业所蔽,觉性不被无明所迁。
8.寂寞无为:虚空无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圣人冥契造化,无心应物。用心若镜,不将不迎,事来镜始现,事去影随空,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9.涅槃无诤:见一切法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华,虚妄不实。永离攀染执着,无相无愿,即得究竟安稳解脱。
10.究竟无上: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无不从空理中而所显现。一切世间知巧及出世间智慧,无不汇归此空理大海中。故空理为究竟无上之法理。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缘起的现象当下就是空埋,空理之显现,亦不离缘起。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中观.观四谛品)
世人或求利乐,或寻道安,利乐岂远于人?道安宁隔于世?利乐道安只在对境之一念明觉而已。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吾亦曰;「道远乎哉,吾觉道,斯道安矣!」道不远人,人自远道;远于道而后求道,道终难求矣!骑于驴而后觅驴,驴竟难觅矣!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目睹真道而莫觉。
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所有一切法,自时间观,则前后如瀑流相连,无始无终。即一切法的现起,必由前因,必结后果。前因再诘前因,前因不可穷;后果比推后果,后果不可尽。前因不可穷,故一切法无始无生;后果不可尽,故一切法无终无灭。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相绩变迁,非常非断。
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所有一切法,自空间观,则左右如波涛相依,无边无际。即一切法的现起,必由能依,必为所依。能依再倚能依,能依无有边;所依又连所依,所依无有际。波涛相间,海体相连,能依所依,交织一如。如此一切法,用似别而性相同,相似动而体常静。无边无际,不去不来,浑如一体,非一非异
如此菩萨观一切生命,本无生灭,不曾去来,无烦恼可断,无生死可了,无菩提可证,无涅槃可住。故常于三界,恒顺众生,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如此菩萨观一切因果,三世相续,唯心所现。不必否定过去,才能成就现在,不必拋弃现世的安和,方能希冀未来的利乐。在现世里,在一念间,不舍过去业因,恒顺现在众缘,而建立未来乐果。现世乐即来生乐。即究竟乐。
如此菩萨观一切我法,本无体性,不曾界别,无得可得,无失可失。自利不离利他,利他不异利己。恒于三界,慈视众生,不忧不惧,不悔不吝。于汲汲利己之事相中,恒顺众生的利乐;于泱泱济世的风范上,常益菩萨的道行。
如此菩萨于无常惑苦的世界里,即心自觉净,不舍娑婆而庄严净土;不必于无常的世界外,追寻永恒的天堂;不必于有限的身心外,构绘无限的梦园,以在因果相续中,即法性之恒常,在因果绵延中,即法界之无限。
如此雄毅坚忍,巍巍矗立,生机蓬勃,风云涌起的大乘风度,必因中观思想的发扬而后致之。理智辨之如此,史实验之亦如此。
「足跨天山无碍,腹纳四海常宽,
意超三界独敏,智照万物恒寂。」
「我说」即是空,所谓佛者,觉也,觉悟于真理。有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有谓: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自觉于真理,我即真理,我即道路,故能于大众中,得四无所畏,常作狮子吼,建法幢,吹法号,震法雷,澍法雨,棒喝众生于晓梦,善导黎民于迷津。成三界导师,为四生慈父,而于一切中尊。
若学佛不能从生命意识与宗教情操中,圆悟此心,一以贯之。务求诚于中而形于外,改变气质,升华性灵,净化身心,庄严世界,否则镇日赘牙鴃舌,喔咿呶呢,堆砌文藻,卖弄名相。拾人牙慧,盗取前人之糟粕;舞文弄墨,博笑众人于公堂。钻牛角尖,揭发古人所不取。哗众取宠,迎合小人之趣味,而自高唱入云「学术立场」,岂不可悲!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