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
前言:
祈愿迎向更光明、更洁净的彼岸;唯禅法,能成就也
为何用这样的片头当开场呢?因为我们既希望生命能像日出一样光明灿烂,也希望生命能像花朵一般洁白芬芳;但不要如蜜蜂般地忙碌不堪。日出的山头是奇莱山,乃在我山居的正对面。这也是说:目前的世界,虽似越来越紊乱;但相信透过佛法、透过禅修,我们能迎向光明、洁净、健康和觉悟的彼岸。
开 题
既可说是,从健康而迈向觉悟
也可说是,因觉悟而更健康
身安而道隆
这题目「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是较通俗的说法。因为一般人比较在意身体的健康。故从健康的基础,再进一步求更高的觉悟。然而事实上,是否健康?非纯粹生理的关系。很多时候乃跟情绪、心态、思想、观念大有关系。故如思想偏端、情绪混乱,要想得到真正的健康也不可能。
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要透过觉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而有了健康的心理,也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所以这题目「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就一般人而言,即是以禅修,先打好健康的基础,然后再进一步去求觉悟。这即是佛教常说的「身安而道隆」也。
因禅修而健康
讲者健不健康呢?自实施全民健保以来,未曾赴诊也
在讲正题之前,各位可能质疑:那你讲者是否也健康呢?我无法提供「健康检查」的报告,以证明我是否健康?但我还维持一项纪录:自台湾实施「全民健保」以来,我虽按时缴费,却未曾赴诊也。更严谨地说,乃自出家以来,就不曾因生病而去看医生。我是民国73年剃度的,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光从这纪录,就够羡慕人的。
现在市面上,流行很多健康食品、健康偏方,今天吃这个,明天搞那个,忙得不亦乐乎;唯健康却未有改善也。而这些对我而言,既视若无睹,也充耳不闻。因为我既自觉得已够健康了,而且更相信:靠禅坐,也就绰绰有余了。这是对讲者是否健康的回应方式。
从看病团到禅坐会─将省下的医药费,拿来供养三宝,便绰绰有余也
再讲些例子:我最初到台中教禅修时,发觉有些学员经常去看病!而且不是一个人单独去看,而是到处「叫客」,要把车载满人,才会出动哩!于是一群看病团,浩浩荡荡地开往高雄看病;然后再浩浩荡荡地开回来。我说:「这一天劳累下来,不生病的人都快累垮了,生病的人会好才奇怪哩!你们为何不把看病的时间,拿来好好禅坐呢?」
于是他们便「禅坐的时间递增,看病的次数递减」。到后来,就全不再去看病了。所以我乃笑曰:「你们将省下来的医药费,拿来供养三宝,便绰绰有余了!」其实,所省下的何止于金钱、时间呢?
有位居士,她先生对她学佛,最初有些介意。但在禅坐,健康情况有所改善后,也就认同了。
减肥秘方─省钱省事,又无后遗症
另外禅坐,也是减肥的秘方,各位进禅堂看看,里面很少有胖子。有位男众学员跟我说:自学禅坐以来,已瘦了七、八公斤。
还有一位小姐,以前我办禅修活动时,经常参与,所以身材都保持得不错。后来我因自修,很久不再办禅修活动。于是再看到她时,已变胖了。我喝斥曰「你一定很久,没禅坐了!」听后,她回去又认真禅坐。下次再看到她时,已回复原来的模样了。我问她:「过程如何?」她说「连坐几天后,放了一次屁,就恢复原形了!」
真有这么神奇吗?以我对气脉的了解,这是可能的。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胖,尤其原来常禅坐,后来不坐者,乃为气脉已阻塞不通,所以才胖起来的。而坐到气脉将通时,即会把浊气排出来;而排出来,即成放屁也。所以放了屁,脉就通了;脉通后,身材即很快恢复了。
中医师的感叹:甘脆带病患禅修好了
在台中也有一位中医师,原是修净土法门的,后来也学禅坐。他的工作很忙碌,然还得抽空去禅坐。有一次他跟我说:有些病患再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果!我甘脆把楼上的禅堂提供出来,让病患一起来禅坐吧!为何医师也会这么说呢?这表示在他实坐的经验里,已非常肯定禅坐对健康的益处。以上是一些例子,用来说明禅坐与健康的关系。
禅修能治病
下面我们就用理论来说,为何禅坐能治病?以及能治什么病?能治一切病:包括身体的病、心理的病、业障病和无明病。
治身病
病的起因:非细菌感染,非营养不足尔
而是为「气脉不通」故
首先讲:禅坐能治身体的病。目前我们因受西医的影响,常把病当作细菌、病毒的感染。但是为何同受细菌的侵袭,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不生病呢?一般的回答会说:抵抗力强者,就不生病!然如再问:那抵抗力,因何有强弱呢?如以气脉而言,乃为气脉较通畅故,抵抗力强。
同样,有些人乃把营养不良,当作生病的原因。然何以同样吃,有些人营养良,有些人营养不良?一般的回答会说:肠胃吸收力好的,营养良。然如再问:那肠胃吸收,因何有好坏呢?如以气脉而言,也是为气脉较通畅故,吸收力好。
因气脉通塞而影响健康的说词,在中医的治疗系统里,比较能接受。在我个人这么多年的禅坐经验里,尤能体会到:因气脉的通塞,而反应身体的功能。因此下面所说:禅坐能治病,主要是从「气脉的角度」而说的。
气脉与穴位
气即能量也;如更详细分,则有电能、热能、动能、位能等差异
而能量乃从食物的精微,经氧化后产生;由气血循环而遍布全身
「气」,用现代人比较容易了解的说法,可说是「能量」也。而能量,如细分,则有电能、热能、动能与位能等差异。电能即神经系统,乃负责知觉的收纳与指令的传达。热能,用以维持正常的体温。位能,即能量之能生或所储存者,而为肌肉与脂肪也。
那能量从那里来呢?从食物的精微而来!所吃的饮食到达肠胃后,被吸收、分解,而成更小的单位。再输送到心脏,而分布全身。再经「氧化作用」,才产生能量也。
而脉,乃气所通行的管道
其包括神经、血管、筋腱、内分泌、骨髓等
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皆非单纯的一脉尔
既气就是能量,且有热能、电能等的差别。则不同的能量,所运行的轨道也不一样。像电能,即运行于神经系统;动能,即跟筋腱有关。故脉者,即指这些不同的运行轨道。虽说能量可遍布全身,但还是需要有比较专属、畅通的管道,让它来运行,才能迅速有效。
所以神经、血管、筋腱、内分泌、骨髓等,乃都包括在脉里。因此,中医上所谓的十二正经或奇经八脉,也非单纯的只是血管或神经而已!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很专业的医师,故对这些气脉的现象,只要有些基本的观念就可以了,而不用仔细去分辨:这些气脉的位置和走向。对禅坐者而言,并非那么重要。
穴位,乃指管路中的瓶颈─即易阻塞的部位
末端、关节处、骨肉交接处、管路分合处
至于「穴位」,乃指管路中的瓶颈─即较易阻塞的部位。以每一条脉中,并非皆如高速公路,那么宽畅、平坦。故有些地方,乃较容易阻塞也。大致而言,有几种情况:1.末端,比如脚指末端、头顶末端,这些部位因离心脏较远,如我们常说的「强弩之末」,为气不足故,容易阻塞。因此有所谓「脚底按摩」,能将阻塞的脉打通,便能不药而愈也。
2.关节处:因为关节处常动来动去,弯来弯去,所以阻力会大些,而容易阻塞。3.骨肉交接处:像我们的胸前、肋下,即是骨肉交接处。故气碰到骨头时,就较不容易通过也。4.管路分合处:在气脉纵横交接处,如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也是较容易堵塞的部位。
在我禅坐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百多个比较容易阻塞的部位;在对照中医的典籍后,都是穴位所在也。
若管道不通,则病生焉
或机能的退化、丧失,或外表的变形,或有疼痛、酸痲的感觉等
因此若管道有了阻塞,人就会以功能的退化或丧失,而称之为「病」。如眼不能看,耳不能听,或手不能动、脚不能走等,即是功能的丧失。有时虽未完全丧失,但功能已不足矣!
有时候,病是指外表的变形,如肿胀或萎缩。有时候,病是指有疼痛、酸痲等异常的感觉。
这些病症,大致都与「气脉的阻塞」有关也。如痛,乃为于堵塞处,正气与邪气正交兵故而痛也。
实病,过盛而生的病,如水库满溢
虚症,不足而生的病,如下游干枯
如再以中医的说法,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病,一类是虚症。如有一穴位阻塞了,则像水被坝挡住了,上游积满了水,而为实病。下游水量不足,而为虚症。
故理论上,实病和虚症当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部位中,而有不同的症状尔!然一言以蔽之,不管实病或虚症,都为脉不通而生病尔!故能将脉疏通已,即虚实病皆能得愈也。
中医针炙、推拿、气功的疗法
瑜伽治病的效果
故在中医里,乃发展出几种「通脉」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炙、推拿,乃直接在可能阻塞的部位,用针去刺,用艾草去烧,或用手去按摩、推拿等,期待因此疏通已阻塞的部位,而让气血恢复畅通,让患者恢复健康。
至于气功的疗法,则得先养气。待气养足后,再以意导气,而将气导往可能阻塞的部位。同样期待,因此疏通已阻塞的部位,而让气血恢复畅通,让患者恢复健康。故中医很多的治疗方法,都与气脉的通塞有关。甚至吃药,也与气脉的通塞有关。因为不同的药,能强化不同的脉。故吃药后,也能因此而疏通已阻塞的气脉,而让患者恢复健康。
至于瑜伽治病的原理,则与气功疗法,及按摩、推拿相类似。只是它乃以运动的方式,而达成按摩、推拿的效果。故不同的病,乃对应有特别的动作。然而这些,都是相当专业的学问,非一般人所能知也。
下面,我们乃单独讲:何以禅坐能治病?
禅坐治病
从养气以调脉
禅坐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为:能先养气,再通脉。这首先我们得明白「气跟脉的关系」:气如不足,脉就不易通。我们的脉,好象是有弹性的;故如气力不足,它就撑不开而阻塞矣!如气力足,才能将之撑开而通行也。
禅坐能养气
身体的姿势:以跏趺坐,而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至于禅坐云何能养气呢?第一、跟姿势有关。
相信虽未禅坐者,也大略知道:禅坐是用什么姿势。在所谓「七支坐法」中,乃有三个圆;而圆者,即能使我们气血较顺畅,而减少能量之消耗也。
其次,禅坐的姿势又类似金字塔的外形,而金字塔的外形也有助于减少能量之消耗。如用物理学来说,乃表面积愈大者,愈容易散热;故热带的地方,人都长得比较瘦长。而在寒带的地方,人都长得比较矮胖;因矮胖较能减少能量之消耗。所以在冬天里,很多人自然会将身体紧缩着,此也为紧缩能减少能量之消耗故也。
因此虽有人主张:禅坐只要身体能放松,爱怎么坐都可以。其实,这只是短见而已!用正确的姿势禅坐,即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能量消耗得少,就能让内在的气更充足了。这是首就身体的姿势而言。
口不语,舌头顶上颚
其次,禅坐时不能说话,尤其要把舌头顶住上颚。这也是为衔接上、下气脉,而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因此不管是印度的瑜伽,还是佛教的禅坐,都教:要将舌头顶住上颚。
心不打妄想,置心一处
禅坐时,不只不能打妄想,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处。那一处呢?未必是身体的某处,而是当下所用的方法也。如数息,或念佛皆可。于是以心内摄故,亦能减少能量之消耗。
这也就说,在禅坐的身、口、意三业中,都能帮助我们减少能量的消耗;故得将气养足也。既气已足,又能专注;即有助于通脉,而脉通即能治病。故曰:禅坐能治一切病。
专注的功能
气虽足,若不专注,则不能穿透也
以静坐禅修,才能既养气又专注
故欲调脉者,不只气要足,且要能集中、专注。如果气虽足,但心散乱得很,便欲振乏力尔!就一般人而言,是无法集中、专注的,因为既脑筋在想,嘴也在讲,气云何能集中、专注于淤塞点呢?
故只有在禅坐时,我们才能将身、口、意真正的放下,而让身体将气集中于病患处;因此才能展现出「通脉治病」的功效。所以一个人如能放松、专注,就能使他的病慢慢痊愈也。
生病时的厌倦、消沉,乃为专注而作准备也
下面我们进一步说明:生病时的厌倦、消沉,乃方便为放松、专注而作准备哩!相信很多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于生病时很多本来很有兴趣的事,都意兴阑珊了。本来奋勉激进者,也意志消沉矣!似乎不只身生病,连心也病了。其实,这乃为治病而作准备尔!
因为如果你还事事想干预,念念放不下;云何能将气集中、专注于病患处呢?故我们应顺着「消沉的意志」,而让身心放松、休息。如果能更加禅坐,那功效会更好。因此一般人,是有能力让自己回复健康的。即使你去看医生,医生也会劝你:要放松休息啊!
免疫系统的功效
以无为胜有为
故放松、休息,其实才是治病的良方!因为放松,才能让气脉顺畅;如果很紧张,气反而不能通了。同样,休息才能专注;而专注,才能通脉治病也。然而我们却经常听人说:若生病了,得赶快看医生,不然病会愈来愈严重。我觉得这当是片面之词尔!
因为从我个人禅坐的经验,可确定地说:能调脉,就能治病;且这调脉,它自己会调,而不需要你再造作什么、干涉什么。这以西医的系统来讲,就是免疫功能。
其实,免疫功能不只能治已生的病,且能防患未生的病,真是「无为胜有为」!而我们却一厢情愿地以为:要具备很多医学知识,要启用很多保健偏方,才能维持健康。其实这对身体而言,却是干扰多于裨益。因为我们的身体,比心智更灵敏哩!
身体比心智灵敏
对身体的病,身体乃能自我调节
我们只要不防碍.不干扰,即可矣
怎么说「身体比心智更灵敏」呢?在我们禅坐时,其实心智未必能确认:是那条气脉不通?是那个穴位堵塞?然它即会自己去找到那不通的穴位,而去疏通。这穴位疏通好了,再疏通下个穴位;这气脉疏通好了,再疏通下条气脉。先疏通的,一定是较重要的部位。身体自己会安排它的进度、它的功课;比我们用心思去揣摩,用心思去导引,其实是更精准,也更安全。
如这点我们肯定了,才能任凭身体自己去处理;而我们只要不干扰它、不妨碍它就行了。事实上,我们却经常自以为是地在干扰它、妨碍它。故放松身体,放松心情,让它自己去调节,这才是最安全、最圆满的秘方。
从不作意、不分别,而能治一切病─事缓则圆
因此我今天主要要讲的一句话,乃「以不作意、不分别,而能治一切病。」然真要达成「不作意、不分别」的境界,唯有透过禅坐的修行,才能相契;而非整天无所事事就能达成也。而达成后,身体就可以顺着它的需要,自己去调理;但这样的治病方法不会那么快,「事缓则圆」啦!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三天、五天不看病、不吃药,也不会恶化;天天看病、吃药,也未必改善。因现代人的病都是慢性病,而慢性病多与气血不通有关。故慢性病能用禅坐来调理、改善,乃更究竟也。
从作意分别者,乃能治特别的病─急功近利
且还需要很专精的知识才行
否则药不对症,更有丧命之虞
而从作意、分别而治的病,却狭隘多了。比如吃药,什么病对何种药?什么病扎那几个穴?什么病要作那些瑜伽运动?这详细说下去,学问可就大了。尤其若药不对症,更有丧命之虞。而禅坐,既能治一切病;又不会有药不对症之疑虑,为何大众反而兴趣缺缺呢?
这原因乃有两种:一、急功近利,如前所言,禅坐虽能治一切病,但速度不会那么快;而现代人多急功近利,急着看到效果。故宁可看医生、吃药,宁可用「气功疗法」;而不愿意禅坐。二、一般人乃习惯从「分别相」中,去建立「世间法」;于是愈复杂、愈专精,就仿佛愈高明也。而单纯、朴实者,却被视为糟粕尔!
医学进步的假相?
不只能治已病,更且能治未病
不只能治身病,更且能治心病
故所谓「医学进步」,也是从作意、分别的相法中而说的。然若从不作意、不分别的观点去看,医学却是在退步哩! 目前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虽似较单纯而朴实,但也很快被搞得七荤八素了。
而静坐、禅修,方法其实很简单,在听过几堂课后,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去练习而已!不只单纯且不会有药不对症之疑虑。不只能治已病,且还能治未病。
若气脉较顺畅,则虽有细菌侵袭,也不会被感染成病。虽饮食不多,也不致营养不良。虽辛勤工作,也不会因劳累而生病。故曰:能治未病也。以上是讲能治身体的病。
治心病
情绪不稳
进一步是讲到禅坐能治心病,可分三点来讲﹕一、情绪不稳,二、妄想纷飞,三、成见太深。
因气之偏颇,而造成情绪的失常
从调脉而稳定情绪
首先讲情绪不稳。很多人都知道情绪不稳的现象,但未必了解情绪不稳的原因。就我的体认,情绪的不稳定乃跟气脉的偏颇,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人如气偏上,就比较容易动怒;故生气时,即脸红脖子粗。如气堵在胸部,情绪会受压抑而郁卒﹗如气偏下,贪欲就会较重也。
因此一个人于气血不断地循环中,有时为某部位堵塞住了,而使气血产生偏颇的现象,就会有异常的情绪发生。然自己未必清楚是什么原因,而造成情绪的不稳定?
如为气脉不顺而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则于禅坐一、两个小时后,即得改善矣!这是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情绪的不稳定。
因心为境转,而造成情绪之波动
从守一而心不被境转
其次,于世间中因面临不同的境界,而心随境转者,也会造成情绪的波动。而禅坐用功者,因心偏向于专注、内摄,故比较不会心随境转也。即使有一些情绪的波动,也能因很快就察觉到了,而不会延续,甚至扩大也。
就目前的社会来看,现代人的情绪却愈来愈不稳定。这是因为资讯愈来愈发达,所以心一天到晚被刺激、被冲击。既使气脉更偏颇,也使情绪更不稳定;结果乃恶性循环,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唯有靠禅坐才能去改善。
在资讯社会中,求新、求变、求刺激的病态心理
唯有用禅修,才能对治
在资讯社会中,很多人还不奢求情绪的稳定,却一味地求新、求变、找刺激,太稳定了反觉得没趣!其实这是蛮病态的心理;但在资讯的共业中,乃以之为常也。故这病态的心理,也唯有靠禅法的见地,才能去改正也。
妄想纷飞
众生本来就习于攀缘、造作,故不免妄想纷飞
但若妄想纷飞,必然心力不济,事倍功半
妄想纷飞,其实也差不多,众生本来就是习惯向外攀缘、造作,所以不免妄想纷飞。因此以前我就调侃说﹕现代人为什么常忙着办活动,或参加活动呢?因为活着,就是要动;能动,才代表你还活着啊!故如太久不活动了,别人就会忘掉我的存在!所以都忙着活动。
活动太多,妄想当然就很多了。妄想纷飞,心力分散者,虽整天在忙,效果却唯「事倍功半」而已!何以故?心力不济也!既事先不能规划得很仔细,进行当中,也不能全力以赴。
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归「恶性循环」而已!故这也唯有以禅修,才能匡正之。
成见太深
所谓成见,未必来自于自己的思考或经验
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人云亦云的报导
资讯的流通,未必能增长智慧
说到成见太深,在这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似乎有很多选择的空间?其实未必!因为现代人常陷于「痼疾太深」的樊笼里。尤其这成见,未必是自己深思熟虑,未必经自己实验证明,而是很不经意地就相信一些人云亦云的报导,或是经大众媒体刻意渲染、广告的资讯。
目前很多人对这方面的警觉力不够,所以在资讯社会中,乃只是豢养更多的跟屁虫而已!因此资讯的流通,不等于智慧的成长。智慧的成长,乃要有时间去慢慢沉淀结晶的;而资讯流通的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去冷静思考时,便已受感染矣!因此在资讯社会,越流行的反愈是「皮毛之见」也!
如《易经》,至今已经几千年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仍苦心地研究它,《老子》、《庄子》、《论语》等亦然。而现代人写的书,可能不到一、两年,就被淘汰出局了。
像雨后初晴的天空
从创意的枯竭到灵感的涌现
即使我们能小心地不被外在的成见所左右,但年纪大了,也难免受自己的成见所限制。像很多作家、艺术家虽力求突破、创新,但到最后还是难免会发觉:自己的创意,已渐枯竭了。
然如经禅修后,心灵便像雨后初晴的天空;除了情绪会转愉悦外,也能使创作的灵感如泉涌现也。因为经禅坐的沉淀后,「过去业习」对我们的束缚力量就会转弱了;而再结晶时,便能有突破性的创举也﹗
从禅修到觉悟
觉悟乃从杂乱的事相中,而归究得统一的原理
有世间的觉悟与出世间的觉悟
再谈到「从禅修而觉悟」,首先论:觉悟,有没有一种较明确的定义?很多人虽开口、闭口都说要觉悟!然到底觉悟的定义为何?
「从杂乱的事相中,而归究得统一的原理。」这是我个人的定义。因此,不管是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等,也都在寻求其统一的原理。因为能寻求其统一的原理,才能「以简御繁」;譬如在高山上往下看,乃一目了然也。
如物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到了牛顿终能把所有的现象,归入三大定律。于是乎觉悟者,便有世间的觉悟与出世间的觉悟。像前述牛顿的三大定律,乃属于世间的觉悟。
譬如冶矿,而得纯金
譬如酝酿,而成醇酒
至于禅修,云何有助于觉悟呢?我且用两种比喻:第一如冶矿,我们知道不管是要得到纯金、银或铜、铁等,首先得到矿山里,去开采矿砂。然后再把矿砂,倒入鼓风炉里去炼;炼到最后,才能把精粹的金属从矿砂中分离出来。
矿砂,是比喻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其实是不纯粹的。而鼓风炉乃比喻为潜意识、或第八识。用火去炼,即比喻为禅定功夫;故温度越高,乃喻指定力越深。最后精粹的金属,即由禅坐结晶而得之统一原理也。
第二如酿酒,不管要酿什么酒,最初也都得先准备一些原料,然后再加以封闭一段时间,于是原料就能酝酿成酒。而封得越紧、封得越久,这酒也就越醇了。故以封起来,比喻为禅定功夫;而最后的醇酒,则为觉悟也。
先前的收集素材
禅坐的内敛功夫
所欲参究的主题─疑情
因此对于觉悟的过程,其可分成几个层次﹕首先是收集素材,不管是物理学家或艺术家,要创新前得先具备很多经验,及点点滴滴的想法。如就学佛而言,即得从听闻佛法中,而建立正知见也。
其次,为内敛的功夫。在封闭的状况中,而能渐沉淀与结晶也。第三、就觉悟而言,还得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核心的问题,则这些素材乃还在散漫的状态中。而有了核心问题,则所有相关的资料才会往这核心去集中,而集中到某个地步后,才能产生结晶的效果。
而这「核心的问题」,即是禅宗所谓的疑情也。故曰: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无疑情,即不能悟也。
参话头
虽提疑情,而不可思惟计度
如母鸡孵蛋,不急不缓,持之以恒
待因缘成熟时,自然水落石出
最后谈到「参话头」,话头不一定是指禅宗的话头,而是前所谓「核心的问题」也。至于「参」者,乃指不分别、不思惟。故参话头者,乃只是把问题不断地提起,以免忘了它;但又不求用思考的方式去找到答案。何以不用思考的方式?如前已谓:乃于第八识中,而渐酝酿也。
事实上,如是攸关生命的重大问题,我们也常想到「精疲力竭」了,却还想不出来。于是就只能将问题悬着,而变成「参话头」矣!参久了,自然能把相关的资料,经集中、融合而结晶,待因缘成熟时,就能灵感顿现而成觉悟也!
故我乃以「母鸡孵蛋」,来比喻参话头的过程。这母鸡就是得每天耐心去孵鸡蛋;待时间到了,小鸡就出来了!母鸡不能性急,不能好奇:我今天将它啄一啄,看里面已长成什么样子?这一啄,小鸡可能就完蛋了!
所以我们虽经常得去照顾话头,但又不能急求开悟。也不能用思考的方式去找答案;因为用第六识去东拼西凑的答案,是不可能圆满的。
出世间的觉悟
非找到答案,而是发觉竟是题目出错了
之前有谓:觉悟有「世间的觉悟」跟「出世间的觉悟」,那出世间的觉悟有何特别之处呢?世间的觉悟大致是:有问题,也找到满意的答案。而出世间的觉悟,乃到最后:竟发觉是题目出错了!
题目何以出错呢?因为有我,才有问题;若无我者,还有什么问题呢?故觉悟「题目出错」,比「找到答案」还更直截了当哩!因为那时乃什么都放下了,既没问题、也没答案,才是真正的圆满!故完成「出世间的觉悟」者,即谓已「所作皆办」也!不是想办的事,都办完了,才叫所作皆办。而是一切皆已看破、放下,才能所作皆办也!
禅修,不只是盘腿打坐,或数息炼心而已
从正知见和正思惟中,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调理心态,才是禅法最胜处
而欲完成出世间的觉悟,一样得先鸠集素材,即是从亲近三宝而听经闻法,由此而建立正知见与正思惟。故禅修,不只是盘腿打坐或数息炼心而已!
很多人乃把静坐、气功,都称为禅修。其实若无正知见的指导,即不能称之为禅修,更不可能因此而完成出世间的觉悟。故禅修者,乃是先以正知见与正思惟为前提,而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调理平稳踏实的心态,这才是禅法最殊胜处。而有了这些基础后,再来禅坐、修定、调脉,便能相得益彰也。
云何相得益彰?以正确的观念跟平稳的心态,不只对我们的觉悟是有帮助的,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裨益的。以心平则气和,气和则脉通;脉通则身安、体健也。
总之
唯佛法与禅修,才能为资讯时代的中流砥柱
这乃是乱世中,唯一的「诺亚方舟」也
今天所讲的,其实只有两个重点:一、这时代,社会愈来愈混乱、人心愈来愈不安,我相信只有透过佛法跟禅修,才能力挽狂澜。故佛法与禅修,才能为资讯时代的中流砥柱。二、就禅修的治病效果而言,乃以「不分别、不作意」才能治一切病;而这也才是最安全、最究竟的方法。
因此不管是身与心、内与外,佛法与禅修乃是乱世中,唯一的「诺亚方舟」也。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