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从悟开始的。有悟始有禅。所谓:“一念觉即佛;念迷即众生。”就是说人们要成佛,成为一个觉悟的人,完全在其本心一念的作用。
长庆慧棱禅师二十余年坐破了七个蒲团,仍然没有见性,直到有一天,偶然卷起窗帘,才恍然大悟。便作颂说:“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头打。”又灵云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见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乃曰:“从缘悟道,永无退失。”《五灯会元》中这类禅师悟道的公案很多。桃花流水,青天白云,原本是自然平常的事物,悟前与悟后却大相径庭。就像一杯水,无须讨论冷热,尝了便知。禅主张“平常心是道”,道在日用常行,担水劈材,无非妙道,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自得才是悟,悟就是自得。
唐僧人释巩光在《书论》中写道:“书法犹如释氏心印,发于心源,成于了悟,非口手所传。”虞世南《笔髓论》云:“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可见学书也是由悟而见道的。
宋朱长文《续书断》写张旭:“尝见公出,担夫争路,而人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后观倡公孙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盖积虑于中,触物以感之,则通达无方矣。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唐陆羽《怀素别传》中有《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蜂,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拆壁之路,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两位书家的一问一答好似六祖在弘忍处的一悟再悟,是当下的契合与领会。这里的忽然默契,就是“一念相应,便成正觉”。禅称之为顿悟。有学而不悟者,在孙过庭看来只能是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外状其形而内迷其理。(信息来源:摘自《宁波佛教》)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