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如王小徐等特别关注佛法与科学的关系。与科学结合,成为当时佛教复兴思潮中的一大波澜。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将量子物理学的理论与佛法比较,旧话重提之中蕴涵了新的意义。 这些科学家认为,佛经中很多关于物质世界的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吻合。如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之关系,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当前人类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天文学家目前已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佛法所说三千大千世界之成住坏空,则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极其吻合。又如佛陀曾说,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这也被微生物学所证实。 相映成趣的是,现代著名居士黄念祖也曾经说过:“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他认为,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 这些说法,出自科学家,却同时也为许多佛教信仰者引为论据。在此基础上,他们甚至认为佛教不是宗教,乃是科学,是最高的科学。 然而,佛法、佛学乃令人断除妄念、显现众生本具智慧的信仰体系。科学家只是以科学的眼光来对佛法中有关自然现象的预言、猜想,给予一些科学阐释而已,但绝非认为佛法本身就是自然科学,更不是以自然科学原理来证明佛法的科学性。 因为,宗教信仰绝不可能等同于科学。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实验和观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来认识世界,需要不断地怀疑和求真。而佛法是基于信仰来认识世界,本质是敬畏,对于信仰者来说,具有不可否定的神圣性。宗教信仰肇始于人格生命的中心,人格存在的全部要素都参与其中,它不能等同于科学的认知行为。 假如使用科学理论来证明宗教信仰的正确性与科学性,骨子里会使信仰者以为,存在着一个科学的权威在保卫他们的信仰。这种视宗教信仰为科学同类的思维方式,实为现代性中最深刻的构成。那些借助于科学来包装的信仰,无形中就等同于在宣告自己的正确性。 上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科学代宗教”的主张,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此时“科学”一语,已不是自然科学单纯意义上的“科学”了,而是成为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主义”。“科学”被作为反迷信话语被提出来,宗教与科学也开始形成了对立,“科学主义”信仰,成为社会中的霸权话语,一切文化现象、思想活动、宗教信仰都被要求符合“科学”。 然而,宗教信仰是人格自发的精神需求和自主选择,它无需借助于科学以证明自己的完全合理性。所以,与其说佛法乃人类最高之科学,不如说科学与佛学不相矛盾;与其说科学与佛法能够相互等同,不如说佛教与科学能够彼此相容。不知科学家与佛学家们以为然乎?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