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妙法莲华经‘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楞严经》云:“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宣化上人的解说是:生灭变化的理体,迁流不息,密密推移,难于觉察。犹如人体上,指甲渐长,头发渐生,少时天真活泼,壮年血气方刚,转眼年老,发白面皱,这皆是“行阴”日夜不停地生住异灭,新陈代谢。但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觉悟了知呢?
正如孔子所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从河水流逝的现象中,看到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佛陀把这些归结为“幽隐第四妄想”即“行阴。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