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师兄很少有人只听说过夏鲁派的,这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很小的派别,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夏鲁派的发源地--夏鲁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夏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甲措雄乡夏鲁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座后藏名刹,为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其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别具一格,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夏鲁寺坐西朝东,村落围绕寺院修建。民居大门朝各个方向随意开设,户与户之间相接毗邻,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街道。村落与夏鲁寺长期以来形成的总体建筑布局为两个相连的矩形,田地分布在寺院与村庄周围,古时夏鲁村与寺院均由厚重的石砌围墙圈起。夏鲁人形容夏鲁寺的建筑平面为盛装粮食用的“升子”,村落与僧舍的总体布局为筛选粮食用的“大铁筛”。
夏鲁寺平面为长方形,坐西朝东,整体建筑由土石木结构的外墙圈起,南北对称,东西轴线分明,占地3300平方米。大多数建筑由以石为基础的藏式夯土墙体和汉式琉璃重檐歇山顶组成,部分为阿嘎土铺设的平屋顶。总体建筑由前庭和佛殿分成均匀的两部分。
前庭中间空地东西28.4米,南北25.9米。东面与南面由一个二层结构的回廊贯通并连接佛殿。北面由两部分组成,东侧为房屋,中间一层为讲坛,二层为民管会办公室,西侧由通向佛殿的一个二层结构的回廊组成,回廊的一层向西延伸形成通向二层佛殿的歇院,歇院中修建有石砌的台阶,回廊二层的西侧与佛殿的入口处连接成平台,东侧连接民管会办公室。前庭的回廊周围整齐地分布着僧侣的住所,中央为天井。北面西侧回廊的背后又修建有院落,院落内是厨房,院落的东侧通往寺外。
佛殿总体平面结构东西形成一个“凸”字形,建筑正立面中间的底层护法神殿、二层般若佛母殿、三层东无量宫佛殿为凸出部分,四周以集会大殿为中心呈放射状紧密分布着其他佛殿。
夏鲁寺现存佛殿一层11间,按藏传佛教右旋朝佛的习惯依次为护法神殿、新建护法神殿、甘珠尔殿、释迦佛殿、马头金刚殿、三门佛殿,其余四间佛殿由于损坏严重常年关闭或作为堆放杂物的仓库使用。这些佛殿共同组成一层的矩形平面,中间形成带有天井的集会大殿,集会大殿内的佛殿周围又形成一个环绕各佛殿的二层封闭式转经道。
二层佛殿9间,依次为般若佛母殿、丹珠尔殿、南无量宫、罗汉殿、西无量宫、知己具乐殿、北无量宫、无量寿殿以及西南角罗汉殿北侧的一间房屋。般若佛母殿、丹珠尔殿、罗汉殿、知己具乐殿等佛殿因损坏严重常年关闭或当作仓库使用。东无量宫佛殿是三层上唯一的佛殿,也称布顿佛殿。由于底层的护法神殿高度较低,导致二层般若佛母殿大大低于二层中的其它佛殿,使修建在般若佛母殿上面的东无量宫佛殿做到了与整体建筑高度一致。二层佛殿建筑的中央部分是突出的集会大殿的天井,各个佛殿外均建有相互连接的开放式回廊,所有回廊的顶部形成相互连接的平台。般若佛母殿外的回廊顶部,就是进入三层东无量宫佛殿的地面平台部分。二层佛殿的背面建有一个封闭式转经道,修建在集会大殿转经道的上面。转经道北侧与西侧的墙壁上,保存有14世纪古相·益西贡噶出资绘制的壁画。按藏传佛教右旋的习惯,三层的东无量宫佛殿南侧的一间小屋为转经道入口,经入口下几级台阶便进入了转经道,走完转经道由二层北无量宫与无量寿殿之间的出口中走出。转经道三层一端的入口高于室内地平,二层一端的出口高于室外地平,二层转经道还起着支撑夏鲁寺琉璃屋顶的作用,厚重的外墙顶端架设托木支撑起琉璃重檐歇山顶的下半部分,形成了夏鲁寺建筑中的独特现象。
夏鲁寺建造者为了追求建筑的整体对称,在并不十分整齐的原建筑基础上,对底层做了加固与增加支撑物以后,又加筑了二层建筑。因此,楼梯部分的建筑构造在视觉上造成了极不舒服的感觉。通往二层的楼梯是由石头垒建在建筑外部的台阶,护法神殿内通往二层的楼梯间常年关闭,至少是由于无法采光的原因。新的大门被改建在集会大殿右侧,门内侧的壁画风格足以证明新开设的门是14世纪建造者们所为。各个佛殿的大门与许多通道巧妙连接,满足了藏传佛教连续右旋进行礼佛的宗教习惯。直至朝拜者从二层一端的转经道走出,一场宗教与艺术的洗礼才算完成。夏鲁寺整体建筑中室内与室外地平落差很大,进入每一座佛殿,都要上下起伏于很多的台阶。面积很小的觉康佛殿与马头金刚殿内各有四根粗大的柱子,集会大殿中央用36根柱子形成柱网,支撑起二层建筑,十分无奈地留了一个采光并不良好的天棚。
公元14世纪,夏鲁寺几乎成了后藏佛教文化的中心,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学者与名流,著名的宗喀巴大师也在其中。这些前来求师问学的僧侣们不仅带走了佛学知识,更被夏鲁寺的建筑艺术所震撼,不经意地传播到西藏各地。夏鲁寺建筑艺术是那个时期西藏独一无二的,在形成较晚的格鲁派寺院建筑中,汉式屋顶与集会大殿都借鉴了夏鲁寺藏汉建筑的艺术风格。
上面就是关于夏鲁派发源地和根本道场的介绍了。每天修行佛法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若是能够坚持下来的话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修行佛法只是三分钟热度,我们不要这样。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