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它倡导的是要“向内”求自己的问题,求自己的原因,认识自己的原因,也就是它的这种自己承受现在这样一个现状,是因为他自己内心的问题所造成的,身口意业所造成的。那么这样一种佛教的理念,和现代的整个西方文化可以是一个互补,因为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向外,包括它的宗教信仰。以基督宗教为代表的这种信仰,它也是向外的,求上帝的救赎。所以更注重的是一种外在的力法。
那么,怎么样来调动自己的内心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命运等等,佛教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它可以说是一个互补。而且从自身出发,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也常常把佛教看作是一个自心的文化,就是自己的心,一切的问题的根源是来源于你心中的贪嗔痴这三毒,三毒攻心才让你对外界的东西追逐不已,也就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执着和痛苦。所以要解决这些东西,要熄灭掉你心中的贪嗔痴这三心。
佛教构建了一个最基本的架构就是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戒,自觉地守戒,来驱逐你的贪心;通过禅定修心,让你安心、静心、专一这样一种方法,来熄灭你各种各样的嗔心,怨嗔心、嫉妒心、攀比心,需要处理这些东西;然后通过慧,慧学,慧学就是一种智慧的学,那佛教的智慧的学就是要去除对于现象世界的这种分别相和虚幻相,而去认识到缘起而生的万事万物的根本本性是无差别的、无分别的、无常的这种特点,来去扫除、消除你这种愚痴的、无明的这样一种心态。
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是从根本上去解决我们人的这种感觉生活中间的所带来的种种的分别相,对于相的这种执着,对于自我的执着,然后让你去超越它,去看到众生的平等、万物的平等、万物的无常、万物的无我这种所谓的诸法空相。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人的很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外在的纠结,心不能够安宁,心不能够清静,所以才带来了种种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人们在物质生活很贫困的时候,也需要从这里面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物质生活十分丰富了以后,十分富裕了以后,又需要这些东西来重新找回自己的本心。所以我想现在世界上对于佛教的这种向往或者是追求,是今天社会物质丰富以后,人又重新失去了自我,使人变成了物的奴隶,人还是没有一种独立性,没有这样一种能够去消除对于世界幻想的追求,所以很需要佛教的这样一些清静内心的文化,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而且也符合于我们对于生命的追求:总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更加健康一些,能够维持地久远一些。要让我们的生命健康、久远,光靠外在的物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心。就像中国人讲的,养生必先养心,你心平静了,心净化了,你这个生命才会健康,你这个生命才可能更加的长久。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