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无门直指 第五十五节 绝后再苏

发布时间:2023-02-26 15:47:5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第五十五节 绝后再苏

《心地观经》载:薄伽梵为诸众生宣说观心妙门已,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大善男子。我为众生已说心地,亦复当说:发菩萨心大陀罗尼,令诸有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速圆妙果。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说何名发?善哉世尊。愿为解说,断诸疑网,令趣菩提。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诸心法中,起众邪见,为欲断除六十二见种种见故,心心所法,我说为空。如是诸见,无依止故。譬如丛林,蒙密茂盛,狮子白象虎狼恶兽,潜在其中,毒发害人,回绝行迹。时有智者,以火烧林,因林空故,诸大恶兽,无复遗余。心空见灭,亦复如是。又:善男子。以何因缘,立空义耶!为灭烦恼,从妄心生,而说是空。善男子,若执空理为究竟有,空性亦空。执空作病,亦应遣除。何以故?若执空义为究竟者,诸法皆无因无果,路伽耶陀有何差别?善男子,如阿伽陀药,能疗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瘥。其病既愈,药随病除,无病服药,药还成病。善男子。本设空药,为除有病;执有成病,执空亦然。谁有智者,服药取病?善男子。若起有见,胜起空见。空治有病,无药治空。善男子。以是因缘,服於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无有二相。善男子。自觉悟心,有四种义。云何为四?谓诸凡夫,有二种心。诸佛菩萨,有二种心。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因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於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发菩提。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种,名自悟心。(太虚大师注曰:此以不空心发菩提心。不空心者,即由空无性相至於极处,而显不空义也。故此不空义者,乃先由法空观,遣法空已,而後观诸法如幻如化义,而发大菩提心;依如幻化义,普度一切众生。所以此不空心,实非无智凡夫及小乘人之所能知。所以佛说:『阿陀那识甚深细,我於凡愚不开演。』即恐世人愚暗,闻此深义,妄生执着,而倍增分别所起之烦恼,故不开演。故观此不空之心,应先以法空胜解之、般若智炬,破除一切有执,了达一切法空,而後不空义也。否则,匪特不能了达不空之心,而复依此不空,倍增有执。所以,地前观不空心,就先习般若,依法空胜解。地上观不空心,乃根本智所起之后得智也。自觉悟心即是菩提,亦即众生离去妄执所显之心。所以,发觉悟心即菩提心也。凡夫眼等前五识和第六同时意识在各现量缘性境时,不起自他内外分别,清净无瑕,无遍计执。所以,禅宗要不离前五识境,而另一面要不落於第六独头。即在六识现量刹那之间,若能智慧相应,则当下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内无身心,外无器界。所以,众生现行无明,即是诸佛不动智光。临济云:无位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永明云: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三祖《信心铭》之所谓:信心。皆此义也。所以,名此凡夫现量心,即觉悟心也。)

长沙岑令僧问如会大师:未见马祖时如何?会良久。僧曰:见後如何?会曰:不可别有也。僧回举似沙。沙曰:『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天童颂曰:玉人梦破一声鷄,转盼生涯色色齐。有信风雷催出蛰,无言桃李自成蹊。及时节,力耕犁,谁怕春畴没胫泥。

赵州问投子同: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同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佛果曰:大死的人都无佛法道理,玄妙得失,是非长短。到这裏,只恁麽休去。云门谓之平地上死人无数,过得荆棘林是好手,也须是透过那边始得。虽然如是,如今人到这般田地,早是难得。或若有依倚解会,则没交涉。喆和尚谓之见不洁净。五祖先师谓之命根不断。须是大死一番,却活始得。永光和尚道:言锋若差,仰关万里。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後再苏。欺君不得。』雪窦颂云:『活中有眼还同死,药忌何须鉴作家。古佛尚言未曾到,不知谁解撒尘沙。』古人道:他参活句,不参死句。雪窦道:活中有眼还同於死汉相似。具眼如同活人。古人道:杀尽死人,方见活人。活尽死人,方见死人。赵州是活底人,故作死问验取投子。如药性所忌之物,故将去试验相似。所以雪窦道:药忌何须鉴作家。此颂赵州问处,後面颂投子。古佛尚言未曾到,只这大死底人却活处,古佛亦不曾到,天下老和尚据曲录木床上,行棒行喝,竖拂敲床,现神通,作主宰,尽是撒沙。且道:如何免得?佛果又曰:这般生铁铸就的汉,或遇恶境界,或遇奇特境界,到他面前,悉皆如梦相似。不知有六根,不知有旦暮。直饶到这般田地,切忌守寒灰死火,打入黑漫漫处去。也须是有转身一路始得。

雪峰指火曰:三世诸佛,在火焰裏转大*轮。云门曰: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黄龙新曰:雪峰云门,交互争辉。薪尽火灭,三世诸佛向甚么处听?莫恋白云深处坐,切忌寒灰烧杀人。

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曰:枯木裏龙吟。曰:如何是道中人?严曰:髑髅裏眼睛。僧未领。问石霜:如何是枯木裏龙吟?霜曰:犹带喜在。问:如何是髑髅裏眼睛?霜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曹山:如何是枯木裏龙吟?山曰:血脉未乾。问:如何是髑髅裏眼睛?山曰:乾不尽。问:未审还有得闻者否?山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曰:未审枯木龙吟是何章句?山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遂示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灵泉问疏山:枯木生花始与他合,是这边句?是那边句?山曰:亦是这边句。泉曰:如何是那边句?山曰:石牛吐出三春雾,灵雀不栖无影林。永觉注曰:枯木生花正是这边功勋边事。石牛吐雾二句是那边回来发用。所谓:无功之功也。

大慧在室中多问衲子: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於意根下卜度,不得扬在无事甲裏,不得於举起处承当,不得良久,不得作女人拜,绕禅床,不得拂袖便行,一切总不得。速道!速道!僧拟进语,慧便打出。有僧闻举,夺却竹篦。慧曰:夺却竹篦,我且许你夺却。我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你又如何夺?更饶你道个请和尚放下着,我且放下着。我唤作露柱则触,不唤作露柱则背,你又如何夺?我唤作山河大地则触,不唤作山河大地则背,你又如何夺?时有舟峰长老曰:某甲看和尚竹篦子话,如籍没却人家财产了,更要人纳物事。慧曰:你譬喻得绝妙。我真要你纳物事,你无所从出,便须讨死路去也。或投河或赴火,拼得方始死得。死了却缓缓地再活起来。唤你作菩萨则欢喜,唤你作贼汉则恶发,依前这是旧时人。所以古人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後再苏,欺君不得。』到这裏,始契得竹篦子话。(这是一句话头,直彻到底。)又有僧闻举曰:请和尚放下竹篦,即与和尚道。慧放下。僧拂袖便出。慧曰:侍者认取这僧。

宝峰照曰: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是死不得底样子。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活生受底规模。大丈夫汉,直须处生死流,卧荆棘林,俯仰屈伸,随机施设。能如是也,无量方便。庄严三昧大解脱门,荡然顿开。其或未然,无量烦恼一切尘劳,岳立面前,塞却古路。又曰:古人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正当恁么时,且道:是甚么人?删诗书,定礼乐,还委悉么?礼云礼云玉吊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僧问曹山:沙门岂不是具大慈悲底人?山曰:是。问:忽遇二贼来时如何?曰:亦须具大慈悲。问:如何具大慈悲?山曰:一剑挥尽。问:尽后如何?山曰:始得和同。

佛果曰:『直下如悬崖撒手,放舍身命,舍却见闻觉知,舍却菩提涅槃真如解脱,若净若秽,一时舍却,令教净裸裸赤洒洒。自然一闻千悟,从此直下承当。却来反观佛祖用处,(见闻觉知古弥陀。)与自己无二无别。乃至闹市之中,四民浩浩,经商贸易,以至於风鸣鸟噪,皆与自己无别。(成住坏空真净土。)然後佛与众生为一,烦恼与菩提为一,心与境为一,明与暗为一,是与非为一,乃至千差万别,悉皆为一;方可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都卢浑成一片;而一亦不立。然後行是行,坐是坐,着衣是着衣,吃饭是吃饭。如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初不作计较,而随处现成。』

\

《禅学讲话》载:禅的根本法,是在於第一义的绝对境。这个(不得已,只能暂且名之为)境,应知道:是朕兆未分以前,主客未立以前的物自体,(非心非物。)是意识自体的独自境。百丈示之为『并却唇吻。』然而不可忘记了另一面的存在,便是第一义自体的作用,偏陷堕在并却唇吻的一边时,却会失掉法自体的作用。古人说:『言语道断者,是一切言语也。心行处灭者,是一切心行也。』这就是显然说:『若彻底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沉默的神秘境界。自然地从这裏发出一切言语一切心行无处不通的达於自在境界,成为一切法之光明。』不过,禅的本源,是言语及思虑所达不到的境地。并且这境地是主客未分以前的境地。一旦达到本源,而归来观看一切,就在一切中堂堂地显现其本源。所以,若仅仅以否定的片面视为禅,那是大错。应知道:这否定也须予以否定,在否定尽处,有大肯定——大用现前,不存规则的无碍境。否则,就成为雪窦所谓:『龙牙山里龙无眼,死水何曾振古风』了。(《碧岩集》具载此公案,请参阅。)龙牙才举死心小参云:若论此事,如人家有三子,第一子聪明智慧,孝养父母,接待往来,主掌家业。第二子凶顽狡猾,贪淫嗜酒,倒街卧巷,破坏家业。第三子盲聋瘖哑,菽麦不分,是事不能,只会吃饭。三人中,黄龙要选一人用。更有四句,死中有活,活中有死,死中常死,活中常活。将此四句验天下衲僧。牙曰:唤甚麽作四句?三人姓甚名谁?若也识得,与黄龙把手并行,更无纤毫间隔。如或未然,不免借水献花去也。『三人共体用非用,四句同音空不空。欲试三人并四句,金鸟初出一团红。』

雪窦曰:长沙和尚道:『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僧举问南泉:『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泉曰:『千峰顶上,更进一步。』僧复问瓦官:官云:『百尺竿头用进步作什么?』(别峰相见。)僧不肯,官便打。窦曰:大众。古人机变,出在一时;其间别有商量,亦未言着。且如雪窦今日再入灵隐,(千峰顶上。)也似百尺竿头,依南泉之言,得进一步;喜与大众相见,(别峰相见。)则十方世界,一时周匝。便下座。(有甚千峰别峰,千峰别峰在甚处?)

弥光大师初依圆悟,次谒佛心,既谒大慧。慧问曰:汝在佛心处,所得者试举一二看!光举佛心拈普化公案云:佛心即不然。总不恁麽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光曰:某不肯他後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以病为法。光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光竟以为不然。经旬,忽忆海印信拈云:雷声浩大,雨点全无。恍然无滞。趋告慧,慧以举道者见琅玡及玄沙未彻语诘之。光对已。慧曰:虽进得一步,只是不着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谈禅者,见处总如此;何益於事?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光愠而去。翌日。慧问:汝还疑否?光曰:无可疑者。慧曰:『只如古人相见,未开口时,已知虚实;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光悚然。慧令究有句无句。慧过云门庵,光侍行。一日,问曰:某到这裏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病最僻,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不能得活,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光因益疑。後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光曰:裂破。慧振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光即大悟。慧挝鼓告众曰:龟毛拾得笑哈哈,一击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光亦呈偈曰: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

《禅学讲话》载:真理如非自身立脚於实境,而实际地触着会取,否则,必不能体验实相。禅的主眼是以触着实际,於其中实地荐取活活的生命,不是仅仅构成一种真理的概念为已足。而是捉着实相而达到冷暖自知之境。不是存在於言说文字的世界,这须有待於如实的体验始得理会。依嫡嫡相传而来的佛陀自内所证的觉境,直觉地体味出来;依禅定力透入佛陀自内证境,至依清净心发生的法尔作用。在理论上,一得到根本智,是自然地发现的;在实际上,是后得智完成后,才发现在。因为,还元到未分以前的法身,在这儿,必然发现自觉的光明,统一着分裂精神相互的矛盾,名曰:根本智。发一步,务有应对着一切差别境界的差别智,名曰:後得智。在这两智圆满完成之後,才能发现於法尔实相上所起的法尔作用,称为大智作用。照一般佛教的说法,否定自我,便自解脱;与绝对者为一,就是常乐我净涅槃之境。从禅宗的立场说:是天地未分以前,主客未分以前的境地。但是这分析的说明,是为着一般的理解方便计,实则唯是一个。依体验的主体方面说:那是归向於绝对者。依被体验的客观说:那是绝对者自己的实现。然而,这体验自身是主客一体,物我不二的三昧境,这是宗教体验的本质。若把这照着禅的立场说:已超越了这种主客一体,物我不二,而体得主客未分以前——即第一者之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也可说之为法身体得之境。至是,才是无生死,无修证,无凡圣,纯一绝对者之体得;禅的体验在这裏找到本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