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6年2月18日,中国南传佛教史上最高规格的国际盛会 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暨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在西双版纳景洪市隆重召开。多国僧王、海内外上百位高僧,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海内外各界善信千余人共同见证了南传佛教的伟大盛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南山向大会递交了题为《建立中国与东盟佛教黄金纽带,促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论文。康南山认为,东盟国家基本都以南传佛教为国教,这些国家大部分民众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在内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中国云南的南传佛教是联络中国与东盟诸国的天然纽带。他认为,中国佛教界与东盟国家佛教界的交往不能搞形式,要强调交往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效果,要相互尊重,要遵守互利共融原则,可以和东盟佛教界成立长期的交流组织机构。以下为全文:
建立中国与东盟佛教的黄金纽带有重要意义(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建立中国与东盟佛教黄金纽带的重要意义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 东盟 ASEAN )成立于1961年7月31日。加入结盟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10个国家。东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间的交往。东盟国家在结盟国家之间已经执行各种联盟政策或相互间交往的优惠政策,包括佛教界之间的交往都得到官方的支持。我国如果以南传佛教为文化纽带,加强与东盟国家南传佛教界的交往和联合,一定会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产生良好的效果。我国南传佛教界还可以通过东盟这一交往平台,将影响延伸到西方国家、世界各国家和地区。
(一)东盟是世界南传佛教中心
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在国际宗教舞台上非常活跃,在世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佛教对本国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教育、政府及社会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而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东盟国家在世界佛教界的核心作用。
八大佛教圣地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的边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佛教圣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在南亚、东南亚国家仍然保存的很好。例如,斯里兰卡的佛牙寺、阿努拉特普拉的圣菩提树,缅甸仰光大金塔和蒲甘王朝保留下来的古老群塔,泰国的大王城(Ayuthaya)古寺、大王宫的玉佛寺等。这些存留至今的佛教圣地,是全世界佛教徒的朝圣地,凝聚和联结着他们集体的信仰和宗教感情。
在西方国家常住的著名高僧大部分来自东盟国家,他们逐渐对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产生影响,把传统佛教文化和信教群众带往西方国家,从而促进了东盟国家与西方国家人民间的友好交往。同时西方学界目前的佛教研究,通常以东盟传统信仰南传佛教的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部分西方学者在对佛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并且对东盟国家和佛教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研究不仅对东盟的南传佛教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加深了世界对南传佛教的了解。
2.大部分东盟国家把佛教视为国教。
东盟国家基本都以南传佛教为国教,这些国家大部分民众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在内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信仰并尊崇佛教,佛教在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地位。例如泰国历代国王登基前至少都要进行一次短期出家。这些国家把佛教事物管理和弘扬佛教放到国家层面上来,如任命僧王、副僧王或者僧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在佛教僧团中设置各种重要的职务和荣誉称号。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到国家管理层面都离不开佛教,并且在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遵从佛教教义教规,巩固国家和民族中南传佛教文化认同,甚至表现为 佛教化 了的国家和民族。
3.东盟国家兴办佛教教育事业。
东盟国家非常重视佛教教育,大力兴办各种佛教教育机构,从佛教大学到寺院的学习班、周末班等各级佛教教育机构,形成完善的体系。泰国有两个大的佛教教育系统,一个是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另一个是玛哈芒库佛教大学(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主校区有两万多位学生(其中少部分学生是非出家人),有300余名在职在编教师和工作人员,每年政府拨款办学经费12亿泰铢(相当于2.4亿人民币),全国有27个校区,在国外都设有分校。缅甸有仰光国际佛教大学和国立佛教大学,这两所大学在国内外影响也很大。兴办佛教教育保障了南传佛教在这些国家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东盟国家借助佛教加强对外影响力。
东盟国家都在努力把本国佛教推向世界,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本国佛教界推行这项重要的工程。
首先是在国外兴办佛学院,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在其它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分校,如:韩国、日本、新加坡、斯里兰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英国等都建有自己的分校。
其次是在国外建立本国的佛教寺院,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日本、韩国都分别在尼泊尔、印度的八大佛教圣地建立了自己的佛寺。其中在印度修建寺院最多是泰国,仅菩提伽耶泰国佛寺就有12所佛寺,其次是缅甸。东盟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修建了不少南传佛教寺院,在美国建立有500余所(其中少部分是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佛教寺院)。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都有东盟南传佛教寺院。东盟国家的南传佛教在西方国家大学学术研究机构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机构涌现出一大批研究佛教的著名专家学者。
由于东盟国家在国外传播本国佛教,建立本国寺院,一方面向西方国家传播本国佛教和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修建寺院不仅为来自本国人民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并且提供沟通、交流、联络等服务,保障本国人民的利益,从而增进本国人民与西方国家的友谊,提高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中国南传佛教与东盟南传佛教血肉相连。
中国南传佛教直接分别从泰国和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密切交往。同民族跨境而居,广泛分布在东盟国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共同的南传佛教文化圈,构成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傣、泰、老、掸传统民族文化生命线。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傣、泰、老、掸是我国的古老民族,约一千多年以前迁徙到东南亚、南亚各地。傣、泰、老、掸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有些地方跨境而居特别明显,他们古老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同文化圈,语言、生活方式、饮食、服饰、丧葬、婚俗、传统宗教仪式、耕种方式、劳作方法、居住方式等都相同或者相类似。在佛教传入以后,很快就在这个文化圈里广泛深入传播,一直到今天。南传佛教能够在这个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以这个文化圈为土壤和文化背景的,这个土壤和文化背景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各个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该作用还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值得珍惜的是傣、泰、老、掸祖先在中国,这点得到国际认同非常重要,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西双版纳在国际上名声越来越响亮,我们在今后交往过程中一定要珍惜这一点。
(二) 南传佛教文化生命线。
南传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就在古印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南传佛教的生命力在四、五世纪以后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成为许多民族的主流文化。佛教把这些民族带到另一个文明的社会,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发展。这些民族在社会发展史上形成对南传佛教的依靠,民族文化生命线与南传佛教紧紧连结一起。南传佛教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个强有力地佛教文化生命线。
这个佛教文化生命线由相同或者相似的南传佛教元素构成,南传佛教三藏经,藏外的如阿含经等,佛陀传等相同,很多佛本生故事经基本相同,很多巴利语经颂相同,大家可以一起念诵。南亚、东南亚国家使用的文字如尼泊尔、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和中国南传佛教经典文字都是由巴利文字演化发展形成,字母表一样,构词法和拼写规律基本相同,有很多字母写法也很相似。佛教节日如卫赛节(佛陀出生、成道、涅槃日)、浴佛节、出入夏安居(有时中国南传佛教时间与南亚、东南亚有一个月的差距)、供养袈裟节(Katinna)的时间和仪式基本相同。佛教活动内容和仪轨基本相同,僧侣和僧团戒律也基本相同,僧侣级别也在很大程度相同。这种情况下,中国南传佛教与东盟国家南传佛教就可以凝聚成牢固的南传佛教生命共同体。
以上两大方面把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或东盟国家的佛教生命线连接在一起,在当今世界格局里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关注这个命运共同体,加以保护和发挥作用。
一、加强中国南传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中国南传佛教与东盟国家南传佛教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今后要加以保护并开展交流工作,但是必须有我们自身坚固的佛教基础,而中国南传佛教与东盟国家相比各方面都较弱,将来在交往过程中就难有优势和话语权,我国南传佛教与东盟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南传佛教传入中国近千年以后,在1950年末至1970年末近二十年的时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寺院、佛塔、佛像等佛教道场受到严重破坏,僧人被迫还俗,有些甚至受到迫害,佛教经典被烧毁,佛教活动被禁止。到1980年代初宗教恢复,南传佛教已经失去了自身恢复的根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占有的庙产如田地、菜地、林地几乎都没有归还给寺院,中国南传佛教单凭自身的条件勉强恢复以往的活动,但又不得不借助周边国家如缅甸、老挝的南传佛教界的力量来帮助恢复佛教活动。教徒到这些国家借用或购买失去的佛教经典,这些国家的僧人也到中国南传佛教寺院来护法,因此在1980年代初中国南传佛教弘法利生活动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信众的需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南传佛教僧才又出现不能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志向的僧人纷纷到泰国、缅甸以及南亚的斯里兰卡学习。中国南传佛教在恢复过程中,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南传佛教界的帮助,但另一方面也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 历史遗留问题,使南传佛教长期以来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遗留的诸多原因,阻碍了中国南传佛教的发展。加上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南传佛教在相对小范围内很难在主流社会中找到发展优势。寺院管理和自养、佛教传统活动习俗、僧团服务社会的能力等都渐渐不能跟不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
3.南传佛教在南亚、东南亚影响很大,而在中国信奉人数少。
在中国三语系佛教齐全,而南传佛教信奉仅在云南省西南边陲的部分区域,人数比汉传和藏传佛教少得多,从中国佛教分布现状来看,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力量也相对较弱。从对外交往来看,南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一部分,本应借助并发挥这一宗教优势,然而却由于难以在与东南亚、南亚南传佛教国家的交往中取得平衡。我国应当尽量巩固这一宗教文化优势,发挥其在交往中的作用。
中国南传佛教旧时候与东南亚或周边国家佛教界的交往是开放、自由的,民族、宗教交往没有明显的国界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现在,中国南传佛教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往时,第一个层面是与周边国家边民信徒的交往;第二个层面是以中国地方的、基层的身份来与这些具有代表国家身份地位的信徒交往。如西双版纳的一位僧人去泰国参加佛教活动时,泰国副僧王可能出席法会,具有高规格的活动。泰国佛教界可能会视这位西双版纳法师为中国佛教界的代表,但他代表的可能只是他个人或者西双版纳佛教界,而不是中国佛教界。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南传佛教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能力,把中国南传佛教界对外交往提高到国家层面来,更好地与东盟国家佛教界进行友好交流,有效促进我国信众与东盟国家信众间的友谊。
二、如何与东盟国家佛教界交往。
我们与东盟国家佛教界的交往不能搞形式,要强调交往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效果,要相互尊重,要遵守互利共融原则,我国佛教界可以和东盟佛教界成立长期的交流组织机构,但交往内容主要为一下几个方面:
1.加强佛教文化研究合作,共同提高认识。
南传佛教在南亚、东南亚传播,再传入中国云南的历史还有很多史实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些历史沿革和佛教文化在这个地区的演变传承的研究吸引着佛教界和学术界,并有助于提高对佛教史和佛教文化的认识。
佛教经典在南亚、东南亚传播形成地方特色,如果能够进行比较研究将会对各地各国佛教界、学术界产生积极影响。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如何与当地传统宗教和文化交融、如何生存和发展等也是值得学习、体验和研究的。例如,各国佛教界的佛陀传在细节上的说法还有所不同,大家可以交流,求同存异。
南传佛教三藏经里的巴利语在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变化直到今日仍存有异同,目前各国佛教界完全用巴利语交流还有较大困难。这就需要更多的合作研究交流,争取未来能完全交流。
以上这几个方面值得东盟国家间加强合作研究和交流学习。
2.佛教教育合作交往。
到目前,只有我国南传佛教僧人到东盟国家或南亚国家留学,而还没有这些国家的僧人到我国佛学院来学习,只有到中国综合大学来学习,如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东盟国家的学僧来中国留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未来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招生时,即可接受东盟国家僧侣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佛教界相互派遣僧侣留学和合作办学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互动和合作,加强中国与东盟人民的友好往来。
3.佛教节庆、民族风俗活动的交往。
各国各地区佛教节日丰富多彩,吸引着各方佛教徒,我们应该鼓励和创造条件让中国佛教界与东盟国家佛教界互相参加各国各地佛教活动和民族风俗活动,这些相互往来将促进信徒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和感情。
4.佛教文化艺术交流。
佛教文化艺术也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佛教教育的传播和发展,通过文化艺术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佛教精神和涵义,所以佛教文化艺术在各国佛教徒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文化艺术内容丰富,寓意深长,材料珍贵,工艺精美,可以巩固信仰、加强精神慰藉。佛典经诵和唱法在各个地方也有所差异,很多内容很值得音乐界研究。尼泊尔比丘尼琼英 卓玛,对梵语、巴利语经唱特别梵音大悲咒的唱法影响深远。不同国家、民族的佛教文化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文化艺术的交往和交流,一是可以促进经济和艺术的发展,二是相互了解并促进民间友好往来。
5.弘法经验交流。
佛教要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调整自身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在社会发展变化和国际社会特别是宗教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要传承与发展需要外界的力量的支持,需要经验交流。中国佛教界特别是南传佛教界与东盟佛教界经常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研讨会、论坛,在佛教弘法经验以及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佛教学术水平,共同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
6.信徒互访交流。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强,鼓励我国信众走出去,与东盟其他佛教国家的信众学习交流,我们也抱着开放的态度,欢迎东盟国家信徒来中国访问交流。东盟国家佛教界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信仰佛教的状况也非常感兴趣,都想增进交流,进一步了解佛教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提高自己的认识。我国南传佛教信徒也应当抱着这种心态,到东盟各国去了解它们的佛教信仰情况,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促进我国南传佛教的正信正行。
7.利用现有国际佛教组织进行交流。
目前在东盟国家有影响的国际佛教组织有:世界佛教联谊会、联合国卫赛节组委会、国际佛教大学协会、国际南传佛教大学协会等。
世界佛教联谊会总部设在曼谷,现任主席为泰国籍瓦那密提居士,很多东盟佛教国家担任该组织的副主席和执事,活动分别有执事会议、联谊大会和庆祝活动三种形式。会议主办方和地点可以在任何佛教国家举办,目前已经主办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泰国,缅甸、斯里兰卡。
卫赛节在南传佛教里非常重要,认为这一天是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时间,这天是礼敬佛陀的日子(巴利语叫Vesaka Bucha)。由于佛教对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1999年联合国通过54/115号决议,确认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为人类精神作出的并将继续作出的贡献,决定给予卫塞节国际承认。决定在与有关联合国办事处及希望提供意见的常驻代表团协商,作出适当安排,在联合国总部和其他联合国办事处举行纪念卫塞节的国际活动,同意命名为联合国卫赛节。2015年5月28日-30日是第11届联合国卫赛节。联合国卫赛节主要由泰国玛哈朱拉隆佛教大学举办,会场一个在联合国亚太总部,另一个会址在玛哈朱拉隆佛教大学主校区或者在佛教圣地佛通府。越南曾经二次主办联合国卫赛节,其余都由泰国主办。
国际佛教大学协会成立于2008年9月,由玛哈朱拉隆佛教大学主办成立,总部设在玛哈朱拉隆佛教大学主校区。泰国佛教界也想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泰国佛教界自身发展,同时提高泰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以上这些组织和活动,我国佛教界特别是南传佛教界都应予以重视,并用来加强与东盟佛教界的沟通交流。
三、 建立中国与东盟佛教黄金纽带,促进 一带一路 的预计效果。
通过上述交往合作的途径,如果能够得以实行,那么我们希望能够取得如下效果,或者说以这些预期目标为动力,努力推动交往合作。
1.促进中国南传佛教和其它宗教信仰文化建设。
现在中国南传佛教地区表现出一定的信仰危机,部分信徒有一些不如理不如法的表现,如赌博、吸毒等。部分地方僧团也在这种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有世俗化危机,无法发挥信仰功能,不能带动广大信徒正信正行。与此同时,在东盟其他传统信仰南传佛教国家,佛教信徒能够比较严格的履行佛教教规教义,尊崇佛陀教导,佛教活动如理如法,念经拜佛殊胜庄严,的确值得我国南传佛教信徒赞叹和学习。通过广泛交往,我们希望可以向国外借鉴很多好的经验,促进我国南传佛教信众学习这些积极的行为,消除不利因素,加强正信正行,维护我国边疆稳定、社会和谐。
2.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在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外交往学习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充分发挥南传佛教的纽带作用,带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促进经济发展会产生如下作用:首先,伴随这些宗教文化交往,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次,通过交往让信众开阔眼界,巩固信仰,深入学习宗教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百姓以更加饱满精神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第三,通过交往,会为我国更多的普通群众创造更多商机和就业机会。
3.促进中国人民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
宗教交往是最能够沟通感情的方式之一,宗教交往能最大程度上尊重和包容对方。这种交流,一方面体现为在佛教领袖引导下的感情沟通。佛教领袖是广大信徒的精神领袖,信徒更容易在高僧大德的引导下取得共鸣,在东南亚地区,佛教领袖甚至可以影响国家领导决策。与这些国家的佛教领袖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会直接促进各国群众与我国人民群众的友好交往。二是我国佛教信徒与东盟国家广大佛教信徒的宗教感情。佛教徒之间的包容性,会减少我国公民在东盟国家的摩擦,消除误解,建立稳定的民间宗教感情。
4.与东盟国构建命运共同体。
东盟国家佛教界当今也在关注佛教在本国和世界范围的发展,有时他们也担忧在西方国家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西方宗教可能会削弱本国佛教。东盟国家佛教领袖认为中国是佛教大国,应该带领各国佛教界在世界范围内争取佛教徒的利益并为世界和平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与东盟国家佛教界交往中不能以强势的以汉传佛教文化影响他们的传统南传佛教文化,与东盟国家的交往目的并非 中国化 ,我们要消除别国的顾虑,以南传佛教为纽带,与东盟国家凝结成命运共同体。
总而言之,与东盟佛教界交往过程中要尽量发挥我国南传佛教的纽带作用,以此为交往平台。其次,适当发挥我国汉传佛教的广泛影响力,作为有效交往途径,发挥宗教外交的长处。要在交往过程中,平等互利,佛教共同的历史使命将大家联结到一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潮流和变革的危机和挑战,凝聚力量为民族、国家和佛教的未来而共同努力奋斗,从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