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鬼的形象 星云大师 一、鬼的好坏与因果 二、鬼的种类与身形 三、鬼的住处与苦乐 四、鬼的世界与人生 一谈到鬼,一般人脑海中马上浮起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的可怕样子,其实鬼并不可怕。鬼不但不可怕,还有一些可爱的好鬼、善鬼。鬼不只在荒郊墓塚里,鬼也在我们的身边附近。例如我们常听到很多太太谈到他的先生时,总是娇瞋地说:「我们家那个死鬼呀……」提到自己乖巧的儿女时,也会很得意地说:「我那个小鬼呀……」可见鬼并不可怕,鬼与我们非常靠近。 佛教不主张崇拜鬼,但承认鬼的存在,佛教认为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有许多人不承认鬼的存在,并且刻意破坏鬼的形象,常自豪地说: 「哼!我才不相信有什么鬼呢!」 我们否定鬼的存在,难道就能消灭鬼道确实存在的真相吗?其实,任何一个科学昌明的国家,都承认鬼的存在。像美国商业部观光局曾经编印一本观光手册,书内报导从一八○○年以来,全美国各地有名的鬼屋,以及和鬼的传说有关的屋子,一共有二十九间之多。这件事,国内的《联合报》还曾经刊载过。 鬼是否存在于这个世间,我们不必非去否定破坏不可。好比这个世间,除了人类能够生存之外,还有其它的飞禽走兽生活其间,虽然和我们不同类,但是不也把人间点缀得五彩缤纷吗?有一些鬼的存在,也能增加人间的热闹,有什么不好呢?况且,连不妨碍我们生存的鬼道都不能包容他们,那么,人类的度量岂不是显得太狭小了吗?人类昼夜可以自由工作活动,鬼只不过深夜才出来走动,彼此互不相犯,不也其乐融融吗? 二十五史的《晋书》里,记载一位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名叫阮瞻,他坚持不相信有鬼的存在。有一天夜里,一位文质彬彬的客人来拜访他,客人的口才很好,辩说无碍。两人相谈甚欢,慢慢地就谈到有没有鬼存在的问题,阮瞻一脸不信的神情说: 「我就是不相信有鬼的存在,兄台怎也和村夫渔妇一般迷信?」 客人再三举例说明,婉转地告诉阮瞻要相信有鬼道众生,但是任凭客人如何巧说,阮瞻还是执著不信地说: 「总之,我没有亲眼看见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这时客人终于变色说: 「古来多少圣贤都承认有鬼的存在,你竟然一再不能相信,我告诉你,我就是鬼!」 客人说完,突然变成面目狰狞的鬼,阮瞻一看大惊失色,这一惊吓就吓出病来,不到一年就死了。所以,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你的不相信而消失。 一般人以为人死了一定成鬼,看到死人就觉得恐惧,生怕鬼魂会附上身来。尤其做儿女的,父母去世了,总以祭鬼的仪式来悼拜、超度自己的父母。问他为什么如此?对方会振振有词地回答说:因为我先人过亡就要做鬼,堕到地狱受苦,因此要如此地祭拜他。 这种想法实在大为不孝,我们为什么不认为祖先也许上生天国,甚至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把自己敬重的祖先判刑入地狱去当饿鬼,然后才来超荐他们呢?佛教虽然承认鬼的存在,但是佛教认为人死了之后却不一定要变成鬼。人离开这个世界,前往的地方,不仅是地狱,也许到天堂享乐,也许再降生为人,纵然轮回为鬼,也必须具备成为鬼的恶因,才会得到鬼道的报应。我们怎么忍心将自己的祖先当成饿鬼呢?何况鬼也不见得都会找人的麻烦,甚至加害人类;鬼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恐怖与邪恶。以下来探讨鬼的真正形象: 一、鬼的好坏与因果 世间有好人、坏人的分别,鬼和人一样,也有好鬼坏鬼的不同。人世间虽然有坏人,但是好人毕竟比坏人多;鬼道中虽然有恶鬼,但是善鬼终究比恶鬼多。有时候人和鬼比起来,人比鬼还要邪恶。我们责怪一个人心术不正时说:「这人的鬼主意真多!」其实人要是真的使起「鬼主意」来,连鬼都要甘拜下风,自歎弗如了。 南阳有个人叫宋定伯,一天夜晚赶路时,在荒野中不巧遇见了鬼,他壮起胆问道: 「喂!你是谁呀?怎么走路一蹦一跳的?」 「我是鬼啊!咦!你又是谁呀?」 宋定伯一听,糟糕!今晚活见鬼了,如果坦白告诉对方自己是人,会不会遭遇不测?一个转念,骗他说: 「我也是鬼呀!」 「你也是鬼呀!那你要到那里去呢?」 「我要到京城去。」 鬼一听非常高兴地说: 「好极了!我也刚巧要到京城去,咱们正好结伴同行。」 宋定伯无奈,只好硬著头皮和鬼一前一后地走著,走了一段路后,觉得有点疲倦了,鬼就提议说: 「路途遥远,这样子走法实在太辛苦了,不如我们轮流相揹著走,既可赶路,又可休息,你看好不好?」 「好呀!」 「那我先揹你。」鬼说完,就把宋定伯往身上一揹。 「哎呀!你怎么这样重啊!」 鬼没有一定的形象,也没有重量,鬼只是一种气,他可以穿墙而过,也可以隐形不见,因此鬼会觉得人怎么如此的重。宋定伯听鬼一问,赶忙撒个谎说: 「我是刚死的鬼,所以比较重嘛!」 鬼信以为真,继续走著,走到一条江水涛涛的河边,鬼指著河说: 「现在我们只好游泳过去啦!」 说完纵身一腾,轻飘飘无声无息地游到了对岸,转身看到宋定伯在水中费力的划动双臂,发出「澎通!澎通!」的巨响,慢慢地游过来。鬼气急败坏地说: 「喂!你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大呀!给人听到会吓坏他们的。」 宋定伯看到鬼在起疑心,赶快辩称: 「我刚死,还没学会游泳啊!」 上岸之后,两个又起程赶路,宋定伯心想:今天真霉运,碰见了鬼,总要想个法子摆脱他才好,于是装出一脸谦虚求教的样子说: 「老兄,我刚刚才死不久,对于我们鬼的情形不大明了,你是经验多,请你告诉我,我们鬼最害怕什么?」 「我们鬼最害怕人类的唾沫,万一有人对我们吐痰,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了。」鬼很诚实地回答他。 这时天际渐渐现出曙光,眼看京城快到了。宋定伯趁著鬼没有注意的时候,趁其不备,突然往鬼的身上吐了一口痰,只见鬼痛苦地扭著身子在地上翻滚打转,转著转著,鬼不见了,变成了一头驯服的小山羊。宋定伯就把这头羊牵入城里,卖了一千钱。 这段故事说明人的狡猾、奸诈、狠毒、无情,有时连鬼都难以望其项背,鬼以诚恳、信任、坦率、真实的心来帮助人,而人所回报的却是欺骗、无义、谄曲、自私的态度。有时人是个满怀鬼胎,比鬼还恐怖的人间恶鬼。 有些鬼虽然凶恶,会伤害我们的性命,但是对于正气凛然的正人君子,或是修持有道的沙门僧侣,无论如何凶厉的恶鬼,也使不出可怕的伎俩。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外面的鬼不恐怖,内心的鬼才可怕。 有一位老和尚正在盘腿打坐时,有个鬼披头散发地跑来扰乱他,老和尚说: 「哎哟!这个是什么东西啊?怎么披头散发威仪不整,不好意思见人那!」 鬼一看,不但没有吓著老和尚,反而被指正了一顿,赶快伸出长长的舌头,现出青面獠牙的样子,老和尚看了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脸孔青了点,牙齿、舌头比我长一些而已。」 鬼一听,还是没吓走老和尚,再变,眼睛没有了、鼻子没有了,甚至手脚也没有,老和尚依旧若无其事的长歎一声说: 「实在可怜!怎么眼睛、鼻子、手、脚都不见了呢?」 鬼终于黔驴技穷,落荒而逃。老和尚看到鬼的可怕样子,心中生起的是对鬼的慈悲,悲悯他为何得此果报。仁者无敌,在慈悲之前,一切的邪恶力量将遁匿无形。我们都以为人怕鬼,事实上,鬼一看到人总是要离得远远的,避到一旁。好比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族走兽,看到人类也会逃得远远的。鬼在白天不敢出来作怪,等到黑夜才出现,这就是鬼怕人的有力证明。所以纵然遇到了鬼,也不必惊慌,鬼只是和我们业报不同的另一道众生罢了。 《幽冥录》里记载一位名叫阮德如的人,一天夜半起床如厕,在厕所里看到一个身高丈许长,眼睛大如铜铃,面容黝黑,身穿白色衣单的鬼,静静地站在尺尺之外和阮德如对看,阮德如看了,神闲气定地笑著说: 「人们说鬼的形象奇丑无比,面目可憎,今日一看,果然不错!」 茅厕鬼听到阮德如这么一说,羞愧得面红耳赤,隐然退去。可见鬼有时比人类还有惭愧羞耻心。人只要光明磊落,有善恶因果观念,鬼是不敢侵犯我们的。 在什么情形下才会堕落成鬼?鬼道众生的因缘果报究竟如何?《业报差别经》提到众生由于下面十业,而堕入鬼道: 1.身作恶:身体做出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 2.口作恶:口中造作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恶业。 3.意作恶:心里充满贪欲、瞋恚、愚痴等恶业。 4.悭贪:贪取妄执,不知结缘施舍。 5.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内的东西,而起觊觎非份之想。 6.谄曲嫉妒:谄媚邪曲,嫉妒别人比自己好,而起恶心。 7.起于邪见:无道德、善恶、因果报应,邪知邪见。 8.爱著不舍:爱恋执著心重,不能喜舍放下。 9.因饥而死:饥饿而死,成为饿鬼。 10.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干枯而死。 佛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经常来往地狱探望鬼道众生。在《佛说鬼问目连经》中,记载鬼道众生与目犍连尊者的问答,从这些问答中,可以了解鬼道众生因果受报的种种情形。 一鬼痛苦地问目犍连尊者: 「尊者,我已堕落地狱,受种种痛苦的刑罚,为什么我的头还是经常疼痛欲裂呢?」 尊者回答:「因为你过去做人时,常拿东西敲打别人的头,所以,虽然做了鬼,还要受头痛的果报。」 另外一个鬼接著问: 「尊者,我做鬼好可怜哟!没有房子可以遮风蔽雨,经常露宿在街头,为什么我会生活得如此悲惨呢?」 目犍连尊者回答:「因为你过去出生在大富人家,别人要借宿你的房子,你却百般刁难,给人种种不便,因此现在做了鬼,只好餐风露宿了。」 「尊者,我虽然做了鬼,但是我有很多的钱财。不知怎么的,我还是习惯穿破旧的衣服,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一鬼提出问题。 「过去你在人间知道做善事,但是在布施之后,却又生起懊悔心。布施的功德,使你得到富贵的果报,但是懊悔的念头,使你舍不得吃穿,只能穿著破旧的衣服,过著清苦的日子。」 大家争先恐后的向尊者讨教,旁边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鬼,发出细细的声音问道: 「尊者,为什么我做了鬼经常吃不到东西,饿得两眼昏花呢?」 「你过去负责寺院库房的工作,人家给你二十块钱,你却苛扣钱财,只买了十块钱的菜,所以才有这样的业报。」 「尊者,我做了鬼为什么还浑身疼痛,如针刺刀扎、烈火焚烧般痛楚呢?」 「那是你过去世喜欢捕渔狩猎,杀害生灵的缘故。」目犍连尊者无限慈悲地回答。 有一鬼等大家七嘴八舌都问完了,才慢吞吞问道: 「尊者,为什么我做了鬼,却不如其它的鬼那样灵巧黠慧呢?」 「那是因为你过去贪爱杯中物,并且经常假应酬之名,向人强行劝酒、劝肉,因此现在智能缺乏,比较愚痴。」目犍连不厌其烦的为群鬼解答,去除了他们心中的疑团。 从目犍连尊者和群鬼间的问答中,我们能够明确的认识,了解鬼的因缘果报。 二、鬼的种类与身形 鬼有那些种类?他们的身形又是如何?《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将鬼分为三类: 1.多财鬼:好比人间有大富大贵的人家一样,多财鬼享有丰富的祭祀,衣食不缺,如居住在社祠之中,受人祭拜的有主鬼,或者大势大福的天神,都属于这种多财鬼。 2.少财鬼:好比人间的一般平民,虽有祭祀,但是享乐比多财鬼稍为逊差。 3.无财鬼:好比人间居无定所,三餐不继,靠著别人赈济为生的人。无财鬼是流荡荒野的无主鬼,人们有时启荐无遮超度法会时,无财鬼就来应供,吃点美食。 《大毘婆沙论》则将鬼分成两种: 1.有威德鬼:身形高大,头戴华鬘帽冠,身著锦丽天衣,平日吃的是珍肴美食,出门乘坐象马拖拉的车舆,侍卫仆从围绕左右,并且有种种的娱乐生活,宛如人间的帝王天子。譬如,城隍老爷就是属于有威德鬼。 2.无威德鬼:头发蓬乱如草,覆盖额面,衣不蔽身,甚至裸体而行。容貌丑陋,颜色枯悴难看,走路时,手中拿著破瓦钵,好像人间的乞丐。有时我们看到衣衫褴褛、身体臭秽的穷苦人家,往往会脱口说:「这人真像鬼!」这就是无威德鬼的人间例证。 鬼又可分为大鬼、小鬼。大鬼身长一由旬,由旬为印度人计算度量衡的单位,一由旬大约等于二十华里,大鬼究竟有多么高大就可想而知了。大鬼的头像高山那么巨大,我们俗称为大头鬼。大鬼喉咙细小如针,经常吃不到食物,因此身体羸弱,头发杂乱不洁。由于身体长得很高大,因此都拄著拐杖行走。小鬼身体大约只有三寸长,像婴儿那么幼小。 鬼有美丽的鬼,也有丑陋的鬼。美鬼就像天人般的庄严好看,一点也不恐怖;丑鬼的特点是好流鼻涕,身上长满瘀脓,常常出血。鬼有富贵的鬼,也有贫贱的鬼。贵鬼如大力鬼王,受人尊敬祭拜;贱鬼如无祀孤魂,飘泊不定。 不管贵鬼、贱鬼;美鬼、丑鬼;大鬼、小鬼,乃至有威德鬼、无威德鬼,或是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不都是人间千差万别的鲜明写照吗?因此鬼不一定存在于地狱,人间也能看到鬼道的缩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年之后,在他前往扬州的途中,却遇到这位朋友,如满禅师惊诧万分地问道: 「咦?你不是早已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行走呢?」 王姓朋友赶快阻止禅师说: 「嘘!不要喧嚷,我们到山谷再细谈吧!」 到深山幽谷里,王姓朋友才说道: 「禅师,坦白告诉你,我现在是鬼不是人,由于我过去在人间没做过什么坏事,并且富有正义感,为人有侠气,再加上你的法力超度,因此阎王老爷派给我巡察鬼的差使。」 「哦!巡察鬼都做些什么事呢?」 「人间如果有贪官污吏、奸商巨贾,我就把他们的罪行一一详记下来;不管什么大斗小秤、杀盗淫掠的勾当,我都要一五一十报告阎君,总有一天,叫他们有债还债,杀人偿命,接受果报惩罚。」 王姓朋友说完后,从怀中掏出一朵红色的鲜花,送给如满禅师,感谢他昔日超度救拔的恩泽。禅师看了婉拒说: 「我是个和尚,要这朵花做什么?」 「这朵花不同于一般的花,你拿在手上,可以辨别什么是人,什么是鬼?」 「手中拿这朵花,我如何知道谁是人,谁是鬼呢?」 「只要你拿著这朵花在街上走,正人君子,瞧也不瞧花一眼。相反地,鬼就会目不转睛的盯著这朵花。假如对方看到花就搔首弄姿,这是个虚荣鬼;假如对方不但看花,还注视著人的话,那一定是个好色鬼;如果看到了花,又看看自己,可以判断这是贪心鬼;如果看了花,然后直搓双手的,那就是占便宜鬼了。」 禅师和朋友互道珍重后,手中拿著花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一个人,昂首阔步地擦身而过,目不斜视,如如不动不瞧花一眼。 「嗯!这是个正人君子。」 再走几步,碰到一位穿著入时,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女子,直往花儿瞧。 「这是个虚荣鬼。」 走了一段,迎面走来一位衣冠楚楚的翩翩公子,不但看花,还死盯著禅师瞧,失望地说:「唉!是个老和尚。」 「哼!原来是个好色鬼。」禅师不悦地喃喃自语。 继续走了没多久,看到一个人一会儿看花,一会儿看自己。 「喔!是个贪心鬼。」如满禅师拐了个弯,走上了另一条街道,一个人从老远看到禅师的红花,就直搓著双手不放。 「哈!碰到了个占便宜鬼。」 不久禅师回到了寺门口,心想这朵花不适合带到寺里去,随手往身后一丢,一脚正要跨进寺里时,忽然听到后面有吵闹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刚才在路上遇到的鬼魅都跟来了,你抢我夺的,争著抢那朵被丢弃在地上的红花。最后,其中一个鬼,抢到那朵花,禅师仔细一看,这那里是美丽的花朵,只不过是一根死人的臭骨头。 在花花世界里,有时我们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努力去争取而来的名利富贵,到头来所得到的是什么?所留下的又是什么呢?还不是黄土一抔、朽骨一堆。古德说:「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计是非。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