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应注意问题合理性 被批的积极态度面对问题
对于“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这个问题,还可以由这样两方面来看,一是这个问题本身的表述问题;一是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现实状况问题。首先,就这个问题的表述看,这是个在逻辑上有缺失的判断。
“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不止一条,且法师的个性特质类型也一定很不同,“讲经说法”是成为“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个问题的表述中仅用“讲经说法”来判断是否“合格法师”,前提即不能完全成立,因而结论也就有问题,引起歧义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说“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即如同说“会讲经说法的法师是合格的法师”一样,是有逻辑缺陷的判断。其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被提出和引起讨论,暴露出目前能够讲经说法的法师比较缺乏的现实问题,更透露出一些信众的关切之情。当同情的理解,应积极的改善。这个问题里所说的法师,应该指称的是出家人。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也就是说,如果佛教是个宝的话,就是因为有佛法僧。而其中,僧是让佛教久远广布的主要的和能动性的体现和载体。僧之称为宝,意味着僧应有不同寻常的宝贵之处。所以,成为真正的僧宝,或者“合格的法师”,应是个不断精进成就的过程。不过,出家并不等于得道,出家人队伍的良莠不齐不仅曾是历史状况也是现实状况。正所谓“从凡成圣,此事良难”。何况,讲经说法也非是个法师就能做到的事。说法者若不了知佛法真谛,不能宣讲正法,则会产生谤法之过。而且能够上堂说法者还需要具备很多德性。佛典中记有不少种要求。但无论如何,懂佛法通经教,是做法师者应着实努力的本分事。至于能否讲说得好,显然因人而异。但若本分事都没有努力地去做,的确谈不上合格。
再者,能有很多法师或者通经教者能够讲经说法,尤其是能够有水平地讲经说法,是佛教现实水平的一项重要表征。各方面应积极推进讲经说法水平的提高。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