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从燕园驱车往大觉寺来,胸中的烦躁都与车行的距离适成反比,距离愈拉长,我的烦躁愈减少,等到一进大觉寺的山门,我的烦躁情绪一扫而光,四大皆空了。——季羡林《大觉寺》
连季羡林老先生都觉得大觉寺是如此人间净土了,每年拜访大觉寺也是我的必游项目之一了。
宝刹山门向东开
大觉寺,始建于辽,时称清水院。历辽、金、元、明、清,元改称灵泉佛寺,明再改称大觉禅寺,法脉代代传承,香火已逾千载。
大觉寺的建筑群坐西朝东,既顺应了山形地势,契合大自然法则,又体现了大辽时期契丹人崇拜太阳、以东方为尊的朝日习惯。
大觉寺面朝东方,背倚大山,从山门开始的中轴线上,依次座落着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和大悲坛,依山势层层升高,上台阶步步高升。
坐姿韦驮气自华
韦驮菩萨多是站姿,但大觉寺的韦驮造像又和别处不一样了,大觉寺的韦驮菩萨不是常见的站姿,而是坐姿。端坐椅上,上身挺拔,双手合十,虽然岁月久矣,依然看得出韦驮菩萨两臂间原来是有横持的金刚降魔杵的。
00:42一般来说,大体上有这么三种造型:
韦驮菩萨若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担在两臂,这个动作表示接待游方僧人挂单,可以在寺院吃住;而韦驮菩萨左手握杵拄在地上,右手叉在腰间,左脚略向左前方跨立,表示本寺院不接待远游的行脚僧借宿,那你只好另投山门了。韦驮菩萨还有一种造型,是左手握杵,杵尖向上,担于左肩,右掌立于胸前,这表明此地是大寺院,十方丛林,是允许游方僧人挂单或常住的。
而今天的大觉寺,韦驮菩萨早已换了新人,也改成了站姿。而寺庙中原有的那尊明代遗存的坐像就收藏起来了。
动静等观等静动
大觉寺题写了匾额12块,但现在能见到的也就剩下“象教宏宣”、“法镜常圆”、“真如正觉”、“妙莲世界”、“妙悟三乘”这5块匾额了。但我觉得这些匾额中最有意思的,当属乾隆皇帝题写的“动静等观”了。
这块悬挂在无量寿佛殿外檐的御制匾额,阐述的是佛家思想,说明的是事物的动和静两个状态应是相等的,即动即是静,静亦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观察事物,要对动和静作出等量齐观,才是全面客观的。
叶茂孙枝绿荫肥
来大觉寺,如果不研法理,不溯史实,只看花草树木,也是一个好去处。
大觉寺内生长着古银杏树、古楸子树、古松、古柏、古玉兰、古藤萝、太平花等等,还有一片片的金镶玉竹。举目四望,不胜枚数。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就能找到、看到一些高寿百岁的古木老树。
还有一个是,大觉寺里的猫比人多呢,一点不怕人,就那样躺在路边睡的眼都不睁,更凭空多了一份安静。
“我憩云亦憩,此意谁能知?”难怪季先生在大觉寺的有如此的心境。
=================
【作者:野鹅自驾】
平台集精品线路、自驾结伴、旅途服务为一身的自驾社区。千山万水,相随自驾,赶快来吧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