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楞伽经要义讲解

发布时间:2023-04-22 11:23:36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念诵楞伽经可以让我们对经中的智慧有更多的理解,使我们的认识得到扩充和增加,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一切的邪念和怨愤,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明和充满正能量,而且通过念诵楞伽经还可以为我们破除执念,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那么楞伽经要义讲解是什么呢?

  楞伽经要义讲解

楞伽经要义讲解

  《楞伽经》的要义

  有二种解释。

  其一,把本经经义概括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其二,鉴于经中又以‘佛语心’三字为品名,佛语心就是佛教之心髓,因此认为经义主要是说明‘自觉圣智’。

  《楞伽》传‘自内证’心法。从菩提达摩与《楞伽经》的特殊关系上,也可明显的看出。其实,本经一开始,佛陀就指出关键,即:‘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经文所说:‘自觉圣智’、‘自证圣智’、‘圣智自内证’,即是反覆的说明这一问题。

  唐代西明寺之法藏,曾经参加七卷《楞伽经》之汉译工作,彼撰作《入楞伽心玄义》一卷,用十门分别注释其要点,其中六门‘所诠宗趣’,概括地记述《楞伽经》之内容,今作一简单的介绍:

  《入楞伽心玄义》曰:‘第六所诠宗趣者,语之所表曰宗,宗之所归曰趣。通辩此经宗趣有十:

  一、或说无宗,二、或唯妄想,三、或自觉圣智

  四、或说一心,五、或开二谛,六、三无等义

  七、或以四门法义,八、或以五门相对义

  九、立破无碍,十、显密自在。’ 详述如下。

  第一,《楞伽》之宗,以‘无’为宗者,即说明一切诸法之存在是圆融无碍之心体,既非言语可及,亦非思索能达,《楞伽》之宗旨,以无为宗,既无所立,所以不可说宗,如经中说‘外道立五分论是有众多之过失’。若以无宗为宗,就连无宗的立场也《无》掉,故亦无归趣,因此《楞伽》以‘无’为出发点。

楞伽经要义讲解

  第二,《楞伽》以去妄想为宗,本经教导吾人超出分别之世界,任何的执著,任何之所见,皆是分别心所成,若执持有、无,一、异,自、他等等皆属于迷执,所以说是妄想。‘以妄想有二义,一病、二药。病是凡夫执见,但是虚妄之想,是所对治故,是病也。药谓佛语众生言:汝起有、无见,皆是妄想,众生闻已,即离彼见,故是药也’。应该远离妄想,远离妄想处即是《楞伽》之归趣处。

  第三,应该实际体会得自觉圣智。以一切存在唯是自心所现,悉皆平等。但觉知此能觉智之自体亦如如一味,妙绝能、所,超越能觉、所觉之分别。正如经说:‘无有佛涅槃,远离〈能〉觉、所觉’。这不就是透露出自内证之消息吗?《楞伽》教人妙绝能、所,结果到达自觉之实际时,自觉之心也要泯灭。所以说:‘是故举觉为宗,泯觉为趣’。

  第四,以一心为宗者,在《楞伽》中到处可以看到。应知一切存在皆是唯心所现,《玄义》中说:‘习气内扰,妄境风起,吹击心〈识大〉海,涛波万端’,此是以内习气为因,外妄镜为缘,出现了分别之世界,现又执著此知的世界,各自展开妄执之现象。所以经中虽分有多门,无非显此唯心之义。今说‘唯心为宗,心尽为趣’。因此经中说:‘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一切被引到唯心上。但此唯心之心亦不可保留,最后方得解脱,故知《楞伽》之归趣是在无心之心量。

  第五,《楞伽》以二谛为宗者,说明二谛之相关性。在凡夫心相上有种种分别,是为世俗谛法;在圣者心智中远离染、净缘起,进入一味无二之相,名为真谛。真、俗二谛之关系,有顺、逆各方面。依据圣智之作用观察一切法圆融自在,无不自得。因而,依此自得之理向修行方向前进时,皆属《楞伽》宗趣。

  第六,以三种无等义为宗趣者。一、无上境地,二、无等行业,三、无等效果。此即由于证得前述之真、俗二谛,圆融无碍后,菩萨能观察到无上之‘境’地,依此境地能成就悲智等‘行’。行满究竟,得智断菩提、涅槃二‘果’。《楞伽》之宗趣,即是劝令我们体悟境、行、果三种无等。若以《摄大乘论》所说‘十殊胜义’配合说明,更为易知。于此十殊胜第一殊胜之‘所知依’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第二殊胜是‘所知相’即是三自性,此二是菩萨之所观之无等‘境’。从第三到第八殊胜是无等‘行’,由于菩萨修四寻伺观、六度、十地及戒、定、慧三学等,皆是正‘行’。最后二种殊胜是无等‘果’,彼智果,即是菩提果,彼果断,即是涅槃果,皆是菩萨所能获得。所以《楞伽》所说,不出此境、行、果三种法门。

  第七,以四门法义为宗趣者。四门:一、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二、三自性〈遍计、依他、圆成〉。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四、二空〈我空、法空〉。初门五法中,前三是凡夫境界,后二是圣人智境,究其义理又不出三种自性。三自性之所依却又不离八个识。八识唯是说明我空、法空,即人无我、法无我之义。若从还元的方向看:依于二空之理,说明有八个识,朿八个识以摄三自性,开三性成为五法,此是依本起末。凡圣区别不离二空,法唯一味。所以于此四义中,随观一门,即起信、生解,行成、得果,开合无碍,由此确立大乘正见。一切大乘法相,不越于此,本经重点讲说此四门法义。

  第八,五门相对义者。一、教义相对,设教为宗,以义为趣。本经要令吾人寻教而得其义。二、理事相对,就其义中所说缘起差别事相上,使令吾人趣入真性理体中。三、境行相对,说真、俗二谛之‘境’,欲令吾人成就无二正‘行’。四、比证相对,于修行中,近说菩萨地前之行相,其意在深入十地之境界,真实证得自内智觉。五、因果相对,菩萨成就万行之‘因’,意在毕竟获得佛‘果’菩提。以上十事五对,本经完全具备。

楞伽经要义讲解

  第九,立、破无碍者,本经所破有三:一是邪见外道,二是法执二乘,三是谬解菩萨。以正理使令以上三类人等舍妄归真。正如本经文中所说,主张万法唯心,通治以上三类人之病。唯一真性如来藏性,以不动真性而建立诸法,或者亦以‘泯事归理,理现而事又不坏;揽理成事,事立而理不隐。理事圆融,不二而二…,立破形夺,双泯无寄,经意在此,故以此为宗,是则立破为宗,无寄为趣’。故知此经为破外道、二乘乃至偏见菩萨,发挥了大乘之甚深妙理,此为一部《楞伽》宗旨。

  第十,显密自在者,以进入佛法众生根器,有钝、杂二类,对于钝根者,直示法体,使令修证得果。若为杂根者,使用加减方便,以覆相密语,或说异意、异名为密意。例如‘佛说法四十九年,一字未说’。又如说‘彼五无间业,证大菩提’。如此所说不少。所以,教有显、密不同,理无隐、现差别。随众生根器而有显密之法。又如见指见月,见月忘指,经前将一切法总收为一百八句,若摄末归本,唯是一心真如,归心一性,不碍百八句宛然而现。由于本末无二,圆融无碍。阅读《楞伽》,这一类的想法,处处皆有。

  以上是法藏大师对《楞伽》之宗趣作了疏通,使人易解。边纂《楞伽》,不是为了一宗一派,而是为求获得正等正觉,正如《般若经》所说,是为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两者目的并无二致。所以本经宗趣为求自觉智,也可说为求自证圣智之境界,如经说:‘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名自证圣智行相。’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楞伽经要义讲解的内容,其实念诵楞伽经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和消除业障,使我们对楞伽经对有更多的领悟,而且通过念诵楞伽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加信心,使我们的人生目标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