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慧净法师:其实念念不舍是很自然的

发布时间:2024-12-28 05:37:0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慧净法师:其实念念不舍是很自然的

问:上人曾谈到,如果愿生心强、对第十八愿有正确的了解,自然就会念念不舍。如果没办法念念不舍,是不是应在「机法两种深信」方面加强?

答:其实「念念不舍」是很自然的,一个人如果有「机法两种深信」,就会毫不勉强、自自然然的流露,因为有嘴巴就能出声,有心就会起心动念,只是将他转为名号而已。

学佛的基础是建立在信仰「因果业报」,如果「因果业报」的观念不深,就没有学佛的基础,因为他不会有出离三界六道轮回的观念,如果对「因果业报」不肯定、不深信,那他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而我们这个法门是在深信因果业报的同时,更进一步深信自己是永远在六道轮回的根机。当我们真的面对自己的贪瞋痴、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一定会发现自己罪恶很深;之所以没有发现身、口、意是恶多善少,是因为没有时常自我反省,或者不知反省,也就是没有常以「法镜」来照自己。

什么是「法镜」?

譬如《无量寿经.下卷》的「三毒五恶」段,那就是法镜。常以法镜来照自己,我们罪恶的身心就会原形显露,晓得自己大部分是恶多善少,而认清自己是下劣的根机。我们学佛是要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而不是要求、指责别人。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他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只是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一直忏悔改进。

《易经》有一段话是我们修身很好的法镜:「诿罪掠功,小人之事;掩罪夸功,众人之事;让美归功,君子之事;分怨共过,盛德之事。」一般人在发生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诿罪,甚至是掩罪,更不用说坦诚地将自己的过失发露出来。承认过失、反省改进是人应有的态度,更何况是修行人?修行人有过失,是应该在大众之前表露忏悔的,这样罪障才能消除,藉由在大众之前忏悔的力量才能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因为业力有根,必须将根挖出来摊在阳光下,如果不从根挖出来晒太阳,只是枝叶晒太阳,日后根还是会再生长。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重在忏悔自己的业障、发露自己的业障。

可是就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掩盖自己的过错,指责对方的过失。都是在「诿罪掠功」,即使没有「诿罪掠功」,也都是在「掩罪夸功」,把自己的过失尽量掩盖,一点点成就就会夸大,有一、二分说成三、四分,有三、四分说成八、九分。虽然说「掩罪夸功,众人之事」,我们都是学佛人,不可以只和众人一样,所以我们不应「掩罪夸功」,但是却做不到。

我们要「让美归功」,可是也做不到,好不容易经过辛勤的努力,有一点点的成果,却要白白的将成就让给别人,让众人所赞叹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个也做不到,所以不是君子。

至于「分怨共过,盛德之事」就更难了。如果我们能够「分怨共过」,表示很有修养,而且我执很淡泊,不计较是非。本来一个修行人应该是「让美归功、分怨共过」,可是我们做不到,这就显示我们的根机之低劣,罪业之深、之多。

还有另一句话:「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这二段话我自己非常喜欢,也曾引用在《书信集》当中,这两段话的内容是修行人应该效法的,但是也因为很喜欢,所以感到很惭愧,因为自己一点都做不到。

在佛法中,对「道基」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说明,就是「五戒」和「十善」。不管是圣道门或净土门,持五戒、修十善都是必须的,这是所有学道的基本;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体会苦、集、灭、道,进而证悟苦、集、灭、道。如果连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这个人根本不可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

五戒,第一就是不杀生,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不食肉,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打妄语?真不真诚?其它像邪淫、偷盗,对我们来讲也经常在犯,因为那不是指行为,而是心念,我们的念头都常常在犯。

五戒开展来就是十善,我们不但做不到十善,反而都是在犯十恶,因为反省到自己的根机根本做不到,所以净土法门才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这个法门是建立在五戒十善、因果报应之上,知道自己都是在犯五戒、违十善,永无出离之缘,才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在阿弥陀佛的救度当中,惭愧的、感恩的过念佛的生活。

另一种「道基」的标准是《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福」──世间福、戒福、行福。「世间福」是指世间的善事,有了世间的善事才能获得世间的福报。世间的善事,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戒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行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的三业都是贪瞋痴、自私自利,不要说三福,我们连一福都做不到,如果体会这一点,也会深信自己的根机是一个无有出离之缘的人。

佛法不只是哲学、理论,而是实践的法。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必定是将佛法当作实践之学,并援引于生活当中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否则不可能了解自己的卑劣、渺小、罪恶之深。而如果没有「因果业报」的观念,即使学佛,也不会把佛法当作脱离生死轮回,甚至超凡入圣的重要方法,只是将佛法看作一种哲学思想而已。如果有「因果业报」的观念,佛法的每一字、每一句,在他看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心血、骨肉;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释迦牟尼佛深切的悲悯之心;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提醒我们要脱出三界轮回,往解脱的境界前进。佛法的每一句在他看来都有血、有泪,而不只是一种哲学、学问而已。所以《净土三经》文文句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血泪,都是阿弥陀佛的骨肉。他不是白纸黑字,不是死的,是活灵灵、活泼泼,生命活跃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