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参透四个字,足以避祸得福

发布时间:2024-08-14 05:40:5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参透四个字,足以避祸得福

“愚”的智慧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处世为人。佛教里还有句话:“愚者以闭口为智慧。”

王羲之小时候便因其聪颖、有悟性而颇得其伯父王敦喜爱,在他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忘记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

此时王羲之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

就这样,王羲之运用计谋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如果说,开口有的时候是一种机智,那么适时地选择闭口与沉默则是一种更具睿意的成熟。

“让”的智慧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功盖天下的人,为人处世要保持谦让之心;

郭德成是元末明初人,他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嗜酒。在元末动乱的年代里,他随朱元璋转战沙场,战功卓著。朱元璋称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郭德成仅仅做了一个普通官员。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 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

郭德成连忙推辞说: 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 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地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随即陪朱元璋喝起酒来。

杯来盏去,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朦胧,但他依然喝个不停。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向朱元璋告辞,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不由得关切道:“看你披头散发、语无伦次的样子,十足像个醉鬼。

”喝醉了酒的郭德成有些控制不住,摸着自己的头,脱口而出:“皇上,我最讨厌这头发,若是把它剃成光头,那才舒服呢。”朱元璋一听脸便沉了下来。朱元璋曾做过和尚,最忌讳别人说“光”、“僧”等字,刚想发怒,却见郭德成还在自顾自地傻说着,便忍了下来,想到可能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于是打算等郭德成清醒后再算账。

郭德成就这样侥幸地捡回了一条命。

次日酒醒后,郭德成忆起此事,吓得冷汗直流,如热锅上蚂蚁般不知所措。去解释,又怕惹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不解释,话已出口,错已铸成,说不定就会赔上全家性命,那就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最后,生性豁达的郭德成终于想出了一个保全身家性命的办法。几天以后,郭德成虽然还是旧性不改、狂放不羁地继续喝酒,但他真的将自己的头发剃光,而且还穿上了袈裟,与木鱼青灯为伴了。

此举实乃无奈之策,以实践自己的酒后之言来打消朱元璋的疑虑,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郭德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舍弃手中的富贵,舍弃权势,方能避过这一劫难。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失”实是一“得”,失去荣华,得的却是自己的一条命!以后,朱元璋将原来的许多大将功臣们均以不同的借口杀掉,郭德成却因此得免。

一“愚”,“一让”,使郭德成避祸趋福、因祸得福。

“谦”的智慧

纷繁尘世中,如能采取孔子的“富有四海,守之以谦”的态度来处世待人,则同样能为自己消灾免祸。

明朝时,在苏州城中有间当铺老板龙翁,平日里谨守“和气生财”的教条做生意,故而他家的生意蛮不错。

这天,已是近年关的腊月二十九,龙翁正在盘账,忽然听见伙计在柜台上与人争吵,便急忙走了出来。吵架的是一位同街的街坊李老头,龙翁不像别的老板那样盛气凌人,相反先是将自己的伙计责备了一顿,然后又向李老头赔不是。

伙计很委屈,向老板诉苦:“东家,这个李老头前些时候来当了衣服,今天他要取回衣服说是过年要穿,可是又不还典金,还破口大骂,不听我解释,怎么是我的错呢?”

龙翁听完后让伙计先去干别的活,自己则亲自去请李老头坐下,说了一些非常恳切、体谅的话后便让伙计取来几件冬天御寒必不可少衣服,让李老头带回去。

奇怪的是,这位李老头不仅不感激龙翁,连招呼也没打就提着衣服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龙翁便听说李老头昨夜在另一间当铺里死了。那家当铺老板有口难辩,被死者亲属纠缠着打了好几年的官司,老板只好花了一大笔钱才将事情摆平,可已被拖得精疲力竭,生意也大受影响。

后来,才知道是李老头因家中物品典当一空,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的他便想出了以死来讹诈他人,于是自己服毒后,先来到龙翁的当铺中滋事,可龙翁一直礼让有加,谦和忍让,使他没能讹诈成功。于是只好趁毒性未发作时赶紧出来另选一家。

众人都称赞龙翁有先见之明,从而避过了一场灾祸。可龙翁回答说,自己并不知道李老头会以死讹诈,只是觉得一个人若是在无理取闹时,肯定会有所依恃。

“怯”的智慧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

有了成就、得了权势和地位的人大多会受到别人的猜忌,于是总喜欢避讳,将自己的短处掩盖起来,可唐朝名将郭子仪却反其道而行之。

郭子仪是唐朝杰出将领,因战绩显赫被封为汾阳王,王府建在长安亲仁里,几乎占了亲仁里的1/4,家中有30多人进进出出。就是这样一个豪华、显赫的府邸,作为一家之主的郭子仪却没有让它警卫森严,而是敞开府门,任人进出,百无禁忌。

一天,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将官来辞行,由于知道郭府不需通报便径直走进了内宅。刚巧,郭子仪正在为夫人和爱女梳妆打扮帮忙,一会儿端水,—会儿递手巾,一会儿拿镜子,其乐融融的景象令人羡慕。本来若是在寻常百姓家便也不以为奇,可这在王府中就让人觉得那是奴仆们做的事。

这位将官回去便将此事当做稀奇事一样讲给了自己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遍了整个京城。

郭子仪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可他的儿子们却觉得有失体面。于是找到父亲,要他关上大门,像别的王府一样不准闲杂人等随便出入。郭子仪却道:“孩子们,我这样做不是图慕虚名,而是为了保住我们的身家性命。”

此话让孩子们一头雾水,忙问其缘由。

郭子仪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我如今爵封汾阳王,作为人臣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你们现在还太年轻,只看到我们显要声势,却不知这显赫背后已是危机四伏。月盈则亏,盛极而衰,按理我应急流勇退才是万全之策,可如今朝廷要用我,皇上怎么会让我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况中,如果我再将府门紧闭,与外界隔阂,如果与我有仇怨的人诬告我们对朝廷不忠,则必然会引起皇上的猜忌,若再有妒贤嫉能之辈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则我们郭家一门九族就性命不保,死无葬身之地了。”

儿子们这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再也不提关闭大门的事了。

身为四朝重臣的郭子仪深谙“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的道理,并身体力行,方能全身而终,荫及子孙,泽被后代。

不争一时之荣辱,不争一事之胜负,郭子仪明白产生灾祸的原因,知道该如何消灾免祸,并善于忍受恩宠与幸运,实是智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