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备受失眠的痛苦煎熬,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失眠属于情志失调,尽管我没有以安眠药等药物缓解失眠的痛苦,多年来对待失眠,也仅仅是在“术”上做文章,如以电灯刺激视疲劳,对抑制大脑的兴奋起到一定的作用。至于根本的治疗方法,始终没有找到。
《黄帝内经》将人的疾病分为两种,即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六淫致病可寻求物理的方法解决病痛,如药物和仪器等;七情致病,患者只能依靠自己,靠调整伦常关系归正性情。药物不能根除这类疾病,甚至还破坏了脏腑功能。儒家文化以修身为起点,以成仁为核心,以孝悌为根本,以复性为归宿。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囊括了基本的人际关系。它规定了什么样的角色,就要尽什么样的本分,本分事大。尽本分就是合道,不本分就是违道。违道就会受到天法的制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五伦关系看似简单,实际上易行而难成,然而却是归正性情的唯一通途大道。
导致我失眠的第一个原因是知见颠倒,不明因果。对治法是心甘情愿地“自作自受”。遇上失眠,我习惯于从事相上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其结果是剪不断,理还乱,撞南墙不知回头。经典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事相背后,统率着一个理,这个理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万事万物都是这个理的展现。这个理统御万物,一本万殊;又无形无相,万殊一本。烦恼、痛苦与疾病,是人拘泥于习性禀性,失去自性清净造成的,是违道的言行结出的苦果,归根到底是理的制约。
而愚痴障住了我的双眼,使我把这种内心苦果归咎于别人所栽,妄想通过改变事相来改变命运。而当我由“怨人”转向“责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心灵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我对照伦常之理昼夜慎独,格物致知,把原来自己造下的、从来没有跟结果相联系的因,对接自己不如意的果,惊奇地发现,竟然形成了一条条“天衣无缝”的因果链条!原来自己的烦恼和病痛都是自己一手导演和演绎的!事虽然还是那个事,由于悟事而明白了因果,理明心通,怨气不消而散,内心充满了忏悔,心情自然明朗起来。导致我失眠的第二个原因是顶撞母亲、责怪妻子、训斥孩子,家庭关系一团糟。对治之法是孝亲重情。婆媳不和,往往是我先和妻子吵架,妻子才向母亲撒火;或者是我顶撞了母亲,母亲便怨声载道、唠唠叨叨,引起妻子的反感。夫妻吵架,使她的心态变得恶劣,没有心思管孩子,并伤害到孩子。我一个人造的身业和口业,伤害到全家,可是我不明因果,不以为耻,反以泄私愤为快。最终,妻子和母亲都放不过我,半夜三更还跟我闹,失眠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父慈子孝、夫义妇听。《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就是爱加敬。父母生养我们,恩重如山,子女对父母最容易生起爱敬之心。我平素冷漠无情,一直以为生性如此,想改变自己却不知如何下手。通过孝的教育,才使我醒悟,原来冷漠的根源就在于对父母缺少爱。培养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将爱敬之心扩大到妻儿兄弟,朋友邻里等。立爱自亲始,这是我立德的下手处。明白了孝顺之理,我开始关心母亲的健康。今年初,我带她去清华池治疗灰指甲,使她40年病史的灰指甲终于在她80岁得以康复。母亲爱讲话,打开话匣子经常没完没了。过去,我往往不耐烦地打断她,因为怕耽误了自己的事情。现在我愿意听她信口开河。有时,我还引起她怀旧的话题,重温过去的记忆,于我也是童年经历的回顾或增补。
做丈夫的,要义字当头。义者,宜也。合情合理,过犹不及。我一贯偏于理而忽视情,名副其实的冷血动物。而妻子则以诉诸情感见长。我只讲理不讲情,她不懂;她只讲情不讲理,我不睬。改变只有从自身做起。对她要格外“慎于言”,在“欲言又止”的当机,过滤那些讲理不讲情的语言,讲话做到寓理于情;不知如何开口就保持沉默,沉默也可以得到她的通融,比冷冰冰的语言强百倍。一不小心“重蹈覆辙”,语言失中,或以沉默的方式让她发泄,或以礼让表示歉意,及时改过迁善。对她重情、容忍,她的心态变好,化危机为契机,沟通也容易成功。夫妻关系的改善,意味着家庭关系的和睦。孔子说:“修己以安人”,既安自己也安别人,这在我身上得到了效验。
导致我失眠的第三个原因是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为此大量损耗精气神,而失眠又加重了这种损耗,苦不堪言。
我有志于大道,转向内求而少向外求,最终不向外求,自然就淡化了眼前的利,损人利己之利。当我的心由志于名利转变为志于大道,忧道忧仁,念兹在兹,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淡利重道就是一种“此消彼长”的自然。淡化名利,意味着减轻烦恼;不与人争,意味着减少痛苦和麻烦。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固不可取,摩顶放踵而利天下而为之亦不可为。君子顺乎天理,深明因果,积德行善,利人利己,无病烦恼,身心自在。因此,君子并非不要利,而是求大利、长远之利和究竟之利。在小人习以为常地求取看得见的利益的同时,看不见的内财也在不断的损耗,福德越来越少,导致精神空虚和烦恼疾病。最终必将以害己作为代价,而且要加倍偿还。
对于职位和官位,我得到了又怕失去。让别人操纵自己的命运,我能不忧吗?这种忧末之忧又怎么能了结呢!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祈求别人用你,而要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德行。而孔子教诲后人忧本,修身立己,谋道不谋食,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现在社会倡导的竞争与争夺,与孔子的仁道相悖,也与大道相左。人性本善,象天滋润万物,象地生长万物。人之不善,是受后天的六尘污染,执着禀性所致。经过修己,去掉妄想执着,众生完全可以象圣人和佛一样,回归到先天的清净之性,不染之心,心与性合。没有圣贤的教育,无缘遇上善知识,使我过去一直不明此理,执迷不悟!
我梦想发财,因发不了财而庸人自扰,《大学》告诉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守住勤奋,以达小康。种瓜得瓜,布施智慧得智慧,布施钱财得钱财。这与不少人守财一生恰好相反。布施钱财,发自内心的行善,就能收获内财,积累福德资粮。“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大富大贵命中有则有,命中无则无。
总之,德是本,名、利、财是末,名、利、财皆由德生。名利财求之不得,不求自得。不得之得,是为大得!
情色的诱惑对我更是难以抵御。对此,我经常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心里坎坷不安,剧烈冲突。最终,还是“想吃又怕烫着”救了我,使我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学习经典使我领悟,在境界还不够的时候,不要直面情色,圣人“远色”的道理非常智慧!我如果能早些得到这种圣人之教,会避免很多女色之痛。
使我失眠的第四个原因是业力的惯性强大,难以入静。对治之法是重放《论语通讲》、《中庸通讲》录音录像,参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感受余小华老师的品德修为,就有道而正焉。我认同是理,信奉是理,心安是理。经典洋溢着的或浅或深的至理,像甘露滋润着我久已干渴的心田,不断地冲洗、化解着我的执着和妄想,荡涤着我心中的尘垢。不知不觉,我的心境归于平静与安宁,自然进入了梦乡。
道不远人,现今处于末法时代,人却远离了大道。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们学到的和用到的都是知识技能,却不知道人还有良知良能。我们有病习惯于去医院,找医生,没有人告诉我们儒家是道医,是大医,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医院看不了的病,而且还能“治未病”。一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伟大的人物不在于他情欲少,道德多,而在于他有最伟大的抱负。”从小我在这种本末倒置的知见影响下,以为二元对待就是宇宙的本源,有烦恼习以为常,有痛苦司空见惯,从来没有想过人还可以升华到无痛苦无烦恼的境界,因为无人传承我们性命之学,礼乐之教,甚至闻所未闻。如果说,失德导致我们陷入痛苦和病苦的深渊,那么失教使我们陷入深渊仍执迷不悟,不能自拔。走入地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从地狱走出来。教育是使我们从地狱走出来,获得究竟幸福的唯一途径,有道的老师以仁为己任,慈悲化众生,救我于水火,给予了我们慧命,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可遇而不可求。
我修行两年多内心还是经常有怨。有怨说明有求,有求内心就不清净,说明还有迷惑。因此,行起来不坚定,左右摇摆,没有定力。失眠的自治和自愈,使我体悟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增强了克己的力量,修行的信心更加坚定。有心才有事,无心就无事。事的有无和大小都取决于我们这颗心。当我们经过不断的修行,将这颗心与宇宙的本体接上,即将后天情欲之心回归到先天的清净本心,以如如不动的本心应对万事万物,便可以实现中庸的最高境界。当然,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