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杂志2014年第4期 文/慕印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及真实践行。《彻悟禅师语录》篇篇鞭辟入里,见地超卓。其中有一段开示尤为精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以十六字纲宗为核心,大师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彻悟禅师语录》)
此段开示十分重要,可以作为我们净业行人修学念佛法门的指南针。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生死。不要回避生死问题,也回避不了。修学念佛法门,若生死心不切,就不能得其实益。无量劫来,我等在六道中流转,死后所积累的枯骨,堆起来高过于须弥山。阿罗汉证果后有宿命通,观察累劫在地狱中受苦次数之多,吓得毛孔里面流血。所以我们要发了生死的心,而且要生死心恳切。生死心若真切,就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发菩提心,就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具体体现在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修学佛法的通途菩提心。《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应发真正菩提心。对净土宗而言,“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语)。念佛人的菩提心,就是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如有一人,念佛不发往生西方的心,所修惟得人天福报,则此人与五逆十恶之人本质上没有区别,其堕地狱迟速,仅隔一步之遥而已。
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净土宗修行方法极其简易,即深信切愿持名。这句弥陀名号,犹如金刚王宝剑,威力无穷,能斩断烦恼葛藤,魔障丝萝。真信切愿持之,就能往生西方。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阿弥陀佛大慈大悲,预知末世众生,不能自力断惑了生死。《无量寿经》中记载法藏菩萨在因地时,经过五大劫思惟,于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用这句名号救度障重众生,生彼净土。宋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有人认为我文化不高,没有办法,只好念念佛,这种想法,完全错了!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念弥陀一佛功德,圆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功德,无欠无缺。何以故?十方诸如来,共同一法身。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永明延寿禅师,一代宗匠,大善知识,日课佛名十万声,岂是只会念佛的下根人?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举行念佛莲华胜会,梦见《华严经》中普贤、普慧二大菩萨要求入会参加。以此证知,念佛法门,诸圣冥赞。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上根利智的行门,一生成佛的捷径,大家不可三心二意,亟宜脚踏实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这里提出两个条件,一摄心,二专注。如何摄心?印祖开示:“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将六根收摄在一句佛号上,就有很大威力,如日下照镜,将日光聚成焦点,就能点燃镜下的白纸。其消业障,增福慧,比散心念佛不知要好多少倍。如何专注?就是全神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必须恳切至诚,若心不恳切至诚,就无法专注。若犹涌妄波,则可用记数念佛方法,从一至十,或从一至五,从六至十,终而复始,定可止妄而专注于佛号一境矣。其他尚有观想、记数、随息、追顶等念佛方法。印祖说,观想虽好,是上根所修,中下根心粗境细,很难得益。随息,随得不好,也会成病,追顶亦然,唯记数一法,息妄效果好,且最能养神,末世众生,不用记数之法,欲得念佛专注一心,大难!大难!
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修心就是修念头。妄心就是贪瞋痴的念头,于顺境上起贪,于逆境上起瞋,于五尘中庸境上看不破,处处执著,即痴。因贪瞋痴,起惑造业,因业感受苦报。故念佛人,一定要对治贪瞋痴三毒烦恼。如何对治?就用专心念佛来战胜它,佛念一起,烦恼自去。比如光明若至,黑暗自消。佛号似洪炉,烦恼似片雪。片雪近洪炉自消。如提不起这句佛号,烦恼就会反客为主,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一定要战胜它,是为要务。
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
学佛之人,一定要戒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是一切戒法的基础,四重戒法不持,学佛法得不到真实利益。《观经》净业三福,特别强调要严持净戒,“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威仪即戒法细则),所以念佛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斋戒清净。若破四重戒,即能障道,已得者会失,未得者,永远不得,故应严守此四重戒法,作为入道之根本。
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念佛的人,不要图安逸,贪享受,应助人为乐。凡有义举善事,当仁不让,勇于担荷。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须知吾人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应该忏悔、念佛和修种种苦行,以消除业障,增长善根。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
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为净业行人所追求的目标。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从事相上达到一心不乱,心佛融为一体,但犹不明理性。理一心是从事一心基础上明白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理,非别有理一心也。事一心不乱属定,理一心不乱,则由定发慧,证念佛三昧。念佛能达一心固好,若未能一心,却不能存一恐不得往生之疑心,否则因疑成障,致自失往生利益,不可不知。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念佛法门为什么要谈瑞相?因为念佛一法,是难信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等觉菩萨只能知其少分,其余权乘小果,皆非智力所及,何况凡夫。释迦如来在方等会上说《无量寿经》,是说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他方佛,与会大众未能彻底无疑,释尊对阿难说,欲见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面向西方顶礼。阿难面西顶礼,起立抬头,见到阿弥陀佛巍巍金身,现在其前。证明佛语不虚,西方确有阿弥陀佛。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但现生见佛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往生之后才能见佛。为使大家增长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就必须将临终往生者的种种瑞相加以记录,编辑成书,前人所编集的《净土圣贤录》以及《近代往生传》就是这方面的先例,启人信心,影响颇巨。但由于过去新闻媒体传播不畅,文化事业不发达,仅有极少数往生者的事迹被记录下来,大多都未予记载。
经中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若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凡是临终者头顶最后冷却、四肢柔软,面带微笑,应视为往生西方的瑞相证验,可以展转口头宣扬,或撰文向佛教刊物投稿,以增长念佛人求往生的信心。
此八种事,要痛快详细地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