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学诚法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25 05:38:3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学诚法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学诚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天下为公、众生一体 中华文化的整体价值观

20世纪初,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 史怀泽曾以他深刻的洞察对世界发出 敬畏生命 的宣言: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 史怀泽的生命宣言在西方文化中无异于空谷足音,然而在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中,却能发现一个原本完整的敬畏生命的体系及由此而生的整体性价值观。

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三大文化主干的儒、释、道思想,蕴含有深刻的生命整体性精神。儒家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作为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道家追求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 天人合一境界 ;佛教则为人类揭示了 缘起性空,众生一体 的生命真相。华严宗的 法界缘起 说将宇宙万有的互容互摄、相即相入关系表达得尤其深刻。

缘起的世界是彼此相依的世界,缘起的生命是和合共生的整体。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的普遍使用更加深了现代社会的缘起共振,以至出现了所谓的 全球公民社会 。此时,每一个体的行为都会对其他生命产生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震动和影响,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亦复如是。在佛教的缘起世界观里,宇宙人类找不到任何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非遥远的理想,而正是我们当下的 实存 。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将众生安乐、天下太平作为每一个体的共同价值追求,这种思想传统正是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思想支撑,也是缔造 中国梦 的文化渊源。在现代文明迷失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困境之际,我们应积极开显、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类整体价值观,谋求人类共同福祉与世界和平。作为中华儿女,更应有一种文化自觉和自信,寻求中华文化的深层认同,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仁得仁、心外无法 中华文化的心性观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设立了生命的整体价值观,同时提供了实现这种共同理想和终极价值的具体途径,那就是回归内心、走心灵提升之路。

儒家先贤相信, 我欲仁,斯仁至矣。 道家认为,只有 归根 复命 ,让内心纯朴虚静,才能达到天人合一。本土化后的汉传佛教,更与儒、道思想相激荡,将心性之学推展到 明心见性 的高度。《六祖坛经》云: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禅宗的出现,是对中华思想文化的一次内部重塑,是对心灵的回归、心性的觉悟,成为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汇归点,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 心文化。

今天,当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复兴大计时,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 心文化,一起感悟它带给现代人类的重要启示与智慧指引。在此笔者特别分析佛教心文化的深刻内涵。

心文化启发人类重新发现内心的宝藏,认识自心的力量。无论是 崇神 还是 拜物 ,都把生命的自由与幸福寄托到外在事物上,忘失了人类心灵本具的无限创造力;并且反过来,以外在事物的拥有程度来衡定人本身的存在价值。这种颠倒的价值观导致人类日益舍本逐末、重利轻身,做出许多自我戕害、摧残同类的不智之举。

佛教却将人心作为万法之源: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华严经》卷第十九)深广的心性包含有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它既是人类所有生命活动的起点和源头,同时也是一切行为的归宿和目的。如果现代人能重新体悟到心灵的圆满自足和无限开放,就能战胜生命匮乏的恐惧,超越向外依赖的软弱和盲目执取的迷乱,重新感受到作为人的本质意义与内在尊严。

近现代以来,有两种道德推理深刻影响着西方社会:后果主义和绝对主义。前者衍生出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后者导致理性至上的思维定势,但都无法引导人类走出道德困境。心文化的道德判断及引导体系,既不是外在的功利追求,也不是苍白的理性说教,而是基于对人心、人性的全面认知和启发涵养。佛教在这方面尤其具有丰富成熟的经验。

佛教之所以被称作 内明 ,正因其有一套系统有效的对内认知方法。通过戒、定、慧的修持,特别是深入止观,可完整认知内心并彻底断除烦恼。无论是法相唯识学对具体心相的透彻分析,还是禅宗的 即心即佛 ,天台宗的 一心三观 、 一念三千 ,最终都令人们趣入无我真相、破除我执虚妄。大乘佛法还通过菩提心的引导,启发人们将私欲善巧转化为追求无上正觉、利益无量众生的善法欲。在起心动念之际,将个人欲望转化为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道德约束力。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不同族群、不同区域在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层面不期而遇。如果人类不能形成开放多元、交流互鉴的文化氛围,那么文化领域的冲突势必持续不断,从而波及经济与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佛教心文化在凝聚中华文明、融通世界文化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古代 丝绸之路 留下过中外高僧西去东来的足迹,近现代海峡两岸流动着同根同源的汉传大乘佛法。在全球化时代,佛教更以其内在的超越性与开放性,成为化解文明冲突、沟通东西文化的使者。

为何佛教具有如此深广的现代价值?正因其在产生、传播过程中始终坚持两大原则:以心为归,以人为本。因为重视人类心灵的究竟觉悟和彻底解脱,所以无论是原始农业社会还是现代工商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佛教给予人类社会的指引都会深入触及生命的本质存在,给人们带来全面审视和超越自我的真正可能;因为自他不二的平等慈悲,人们可以倾盖相交乃至倾心相赏;因为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的圆融智慧,与各地的本土文化迅速融合。

道不远人、其命维新 中华文化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心文化的核心是古人所谓 身心性命 之学,它是身与心、见与行的高度统一。无形无相的内心追求可以落实于当下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以至广大的形而上理想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场景能够不隔毫芒、打成一片。如《中庸》所说: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不仅寄望于其本有的心文化价值,更取决于能否实践于现实生活、传播于当代社会。近代以来,从太虚大师提出 人间佛教 的主张,欧阳竟无等人希望以法相唯识的重兴作为救国图强的思想路径,中国佛教不断以积极入世的姿态和勇敢担当,将包括佛教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以高度的灵活性融入不同的时空因缘,给传统文化开拓出生长创新的空间。台湾的人间佛教,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大陆一些新型道场如北京龙泉寺,通过网络、动漫、翻译事业等,进行科技弘法和国际弘法,并开展了都市奉粥、启明书院、幸福乡村图书馆等心灵慈善项目。凭借人人可以参与的现代弘法平台,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了生活、复活于当下。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人类由小我而至大我,再上升至无我,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与心灵觉悟,不断跨越各种二元对立的鸿沟,由内而外地化解世界危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如今,面对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世界新文明逐渐重塑的历史机遇,中国佛教不仅要探索自身发展的新途径,更要与有识之士共同担负起唤醒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文化力量、推动中华文化世界性传播、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人类心文明建设的重任。(作者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原标题: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