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广超法师华语讲解, 果逸居士笔录
南传佛教说菩萨要修十波罗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个波罗蜜:
一)布施波罗蜜:梵音檀那。
布施有三:
①财施:以己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
②法施:以佛法为众生演说,令其开悟。
③无畏施:慈心不杀,令无怖畏。
一般人布施是为求福报;小乘人是为了解脱生死;菩萨布施是为了要令众生得到利益,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大福报,将来才能以无量无边的财富布施给众生,更能利益众生。
一般人布施时,执着“我”在布施,“他”接受布施,以及布施之“物”,所谓三轮不空,所得功德,就不能成为清净无漏。因为执着这布施的善业,而在善道中轮转不已,不能解脱;菩萨没有上述的执着,布施时三轮体空,不着相,才能令其解脱到没生死的彼岸,称为布施波罗蜜。
因初地以上的菩萨,体悟真理,了达我、法空不可得,一切都不执着,支解其肢节,犹如斩春风,根本无所谓,所以能布施生命中的一切,如:手足、头目、髓脑等,甚至于连妻子儿女等都能布施。
二)持戒波罗蜜:
梵音尸罗。不应该做的绝对不做,应该做的努力去做,这就是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持戒有三:
①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
②摄善法戒: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
③饶益有情戒:以无缘慈济度众生,拔苦与乐,平等利益。
有些凡夫持戒的目的是怕堕落,有些是为了能生天道;小乘人则为了解脱生死;菩萨除了为戒除贪、嗔、痴业习,不堕恶道而持戒外,主要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持戒,所以菩萨戒里的饶益有情戒很不容易受持:一切对众生有益的事,菩萨都要做,若不做就是犯戒。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执着,所以称为持戒波罗蜜。
三)出离心波罗蜜:
菩萨因观察这三界如幻如化都是苦报,所以念念都想要出离,一心想修解脱道,以解脱生死。但菩萨发誓要利益众生,虽修了生脱死的解脱道,但不证涅槃,这就是菩萨的出离心。很多人以为修解脱道是出世间,修菩萨道则是入世间。其实菩萨的心是远离世间的,以出离的心生活在这世间,所以说菩萨是以出世间的心来入世间。
四)智慧波罗蜜:
梵语般若。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所以要学习一切佛法和世间法。为了解脱生死,菩萨要遍学一切解脱的智慧观行。菩萨不只观察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更要觉悟一切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涅槃相,没有所谓的涅槃可出可入,所以虽在三界六道中度化众生,心却不执着于生死,不执着于涅槃,与执着要入涅槃的二乘人不一样,这就是菩萨的智慧。佛法里特别尊重智慧,因为只有智慧才能彻底除去一切苦。经上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并以种种功德称扬赞叹。有些人不知佛经赞叹智慧的用意,于是以为只要有般若,其余的波罗蜜就可以不要了,这是错误的。
智慧是领导者,它需要与布施、持戒、忍辱等行为配合起来,使所修所行的不致发生错误,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义。五)精进波罗蜜:
梵语毗梨耶。勤劳不懒惰就是精进。世间人要完成学业很努力读书;为了要发达很努力地工作赚钱,就是世间人的精进。菩萨应该观察到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受各种苦楚,要努力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给予众生种种利乐,精进度化众生不懈怠。如果菩萨有一念的精进心想要解脱生死,证入涅槃,这就是菩萨的堕落与懈怠。所以菩萨要在度化众生的事业上精进,不能在个人的证入涅槃解脱上精进。当然,菩萨最终也要证入涅槃的。
六)忍辱波罗蜜:
梵语羼提。菩萨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称为忍辱波罗蜜。
忍辱有三:
耐怨害忍(生忍):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没有报复的心。
安受苦忍(法忍):若遇水火刀杖,贫病寒热,众苦所逼,恬然忍受。
谛察法忍(无生法忍):谛审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安然接受,没有抗拒、不信,就是忍。
菩萨因觉悟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一切只是因缘幻化都不真实,如遇到怨憎毒害,心中就不会执着有人加害于自己,或我在受苦;他并没有执着有一个人在忍辱,因为菩萨已悟到无我。另一方面菩萨的本愿是要度化一切众生,现在众生在闹苦恼,理应去度化,怎么对他起嗔心呢!因为不起嗔心,自然就能够忍。凡夫的忍是起了嗔心后再来忍;菩萨是有正定、正念、正知现前,生起智慧,使他不起嗔心,不了解的人以为他在忍。可是菩萨却说:我的忍辱不叫忍辱,不是有所谓的忍辱,只不过是个名称叫忍辱波罗蜜罢了。如《金刚经》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如《金刚经》中记载:佛做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支解身体,他都没有生起一念嗔心,还发愿成佛时第一个要度化的人是支解他的歌利王--侨陈如的前身。既然没有嗔心,试问有什么需要“忍”?而凡夫则是在忍。根据经典的教导,初发心菩萨应如是学习忍辱:观想毒害我的人可能是前世的父母,对我有恩,则应该忍;或观想为自己的儿子,做出一些傻事,也应该忍等等。
七)真心波罗蜜:
菩萨道的修道人内心必须纯真不假,没有虚妄的心。有时凡夫讲话不算数,菩萨则言出必行,甚至于牺牲性命也要完成他所承诺的事,这就是所谓菩萨的真心,绝对没有虚假的。
八)决心波罗蜜:
修菩萨道的修道人必须有坚固的菩提心,不畏千艰万难都要成佛,任何天魔外道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心。甚至于有人向他说佛是魔,他都不会相信,深信修菩萨道成佛是绝不会虚假的,这就是菩萨的决心。
九)慈心波罗蜜:
给众生乐叫做慈,菩萨道的修道人要有大慈悲心,才会很精进地修菩萨道,度化众生。
十)舍心波罗蜜:
舍是平等的意思。众生对我们好,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对他有好感;众生对我们不好,就会生起厌恶心,认为此人不可度化而远离他,这是凡夫俗子的正常心理。菩萨就不是这样,他对好人或坏人都保持平等心,即是所谓的舍心。不执着某众生罪恶深重令人讨厌;某众生心地善良而喜欢,所以菩萨能在三界六道一切处度化有缘的众生。
北传大乘佛教所讲的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复由智慧波罗蜜开出:
(一)方便波罗蜜:梵语沤和俱舍罗。菩萨利用各种善巧方法拔济众生苦恼;随顺众生所乐,以种种方便,现身说法以教化他们。
(二)愿波罗蜜:梵语尼坻。愿即是誓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尽未来际,成就行愿。菩萨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尽未来劫,证如来智。
(三)力波罗蜜:梵语末罗。行满功成,万境无动,善办众事。菩萨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
这力波罗蜜指的是:菩萨父母所生身,力量超越一般人。根据经典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生,一出世就能自行七步,而且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的肉身的力量胜过几百只大象;
一箭能射穿七个铁皮做成的鼓,力量胜过天人;这是佛的力波罗蜜的力量。除此之外,还有佛的神通力,一切世间的天龙鬼神都不能比拟。
(四)智波罗蜜:梵语若那。修菩萨道的修道人,要懂得一切世间的工巧、技术、医术等,不只学问要渊博,还要知道过去、未来;世间的因果来去,众生的宿命等,这叫做智波罗蜜。
此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合六波罗蜜,共成十波罗蜜。具有这十个波罗蜜的菩萨,叫不退转菩萨。初发心菩萨只能偶尔选修一种波罗蜜,甚至于一生中只修一种波罗蜜。
讲完了小乘与大乘的十波罗蜜,它们之中的禅定和智慧波罗蜜有些不同。小乘的十波罗蜜中没有“禅定波罗蜜”,这是因为南传佛教依据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本生因缘来看,好像佛陀是不修禅定的。不过,菩萨是必须修禅定的。
禅定波罗蜜:梵语禅那。汉译为静虑、定、三昧和智生;即精神的安定与集中的境界。古人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说,由于禅定的力量,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有了禅定才会生起智慧,依佛法说,没有禅定而生起的智慧是狂慧,很容易自我意识。由禅定生起的智慧才是真实,因为在定中观察的东西才是正确;散乱的心观察的东西不正确,所以说修禅定确是体验真理,发生智慧必须的特殊训练。同时,有了禅定就能发起六神通,这才能广利众生,所以菩萨要修禅定。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