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介净土--念佛法门
于凌波
一、净土意义
修持的方法,如参禅、修密、观心、念佛。但在这些法门中,若求其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适合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的,则惟有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故特将此一法门, 在此作一较详细的介绍。
念佛法门,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呢?因为其他修持法门,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能有所成就;倘若教理不明,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纵然深明教理,精进不懈,然倘烦惑丝毫未尽,依旧不脱生死轮回。所以这些法门,称之为仗持自力修持的法门。
而念佛法门,不论上智下愚,利根钝根,但能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纵然不明教理,未断惑业,□要信深愿切,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净土法门,是仗持佛力又兼自力的法门。仗持自力的法门,好比出门旅行,不乘舟车,惟靠两足之力,故其行也慢;仰仗佛力又兼自力的法门,好比驾车远行,以自力驾驶,加机器的动力前进,故其行也速。故被尊为莲宗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在净土问答并序一书中称扬土曰: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当逊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历劫修证者,当仰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证大菩提。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华严海众,尽尊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如斯大力用,诸佛共宣扬,若此极发挥,诸祖皆如是。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谭,一乘无上之大教也!
所谓净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称为秽土者比较而言的。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称为『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按娑婆义为堪忍,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虽受众苦逼迫,仍安忍不求出离,故称堪忍;西方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称极乐。
西方净土的由来,载在佛说无量寿经。经中说: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时,有国王因闻佛法,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出家修道,号曰法藏。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条度生大愿,普度有情。这四十八愿的十八、十九、二十愿,说的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其後法藏比丘,请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情状作为蓝本,经五劫之久,以大愿力创造了这个极乐世界,法藏此丘成佛後号阿弥陀佛,就是这极乐世界的教主。
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清净平坦,气候温和适中,万物光丽,宫殿庄严,六时雨花,宝莲充满,宝树发音,化鸟演法,是一个微妙庄严的清净国土。而极乐世界的众生,身相端严,寿命无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且具智慧辩才,得无生忍,道心不退,不堕恶道,这就是此西方世界所以称为极乐,也所以称为净土的原因了。
二、净土宗史
释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时,於耆崛山说无量寿经,於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於只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说明西方净土的情状,及阿弥陀佛以大愿力创造此极乐世界的因果,开示此众生念佛往生的方便法门。
世尊灭度後,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劝生净土;世亲菩萨造净土往生论,并为弘扬。此外诸大乘经中,多有赞扬。故佛法传入中国後,此净土法门即有流布,然大弘此宗,实地修持者,首推东晋彗远大师。
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与大德居士刘遗民周续之等一百二十三人,共结莲社,六时念佛,专倡净土法门。远公居卢山三十年,足不出山,倡励圣教,後世尊为莲宗初祖。其後北魏有仁兑法师,受菩提流文之净土论,尽力弘化念佛法门,法泽远被四方。着有净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等。昙鸾之後,唐有道绰大师,上继昙鸾之教,专修净土, 日诵阿弥陀佛名号七万声,为化有缘道俗,讲观无量寿经将二百遍。从之者甚众。
道绰之後,则有善导大师,清凉大师,永明大师,自行化他,大弘此宗。宋代以後,禅宗诸大宗匠,如长芦、天衣、圆照、大通、中峰、天如、楚石诸祖师,虽弘禅宗,亦弘净土。此後明代的莲池、藕益、截流、省庵、梦东诸大师,亦弘扬净土,不遗馀力。尤以近代的印光大师,一生专弘净土,从化者无算,一部印光法师文钞,风行天下,发行至数百十万部之多,可见影响之大,弘化之广了。
东晋慧远大师结社念佛的时候并未标明开宗立派之意,但期同愿,无取传承,故千馀年来,本宗虽弘布日广,并无师资授受的系统。至宋代四明晓法师,以异代同修净业,而功德高盛的几位大师立为七祖。这七祖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 常等七位大师。
後人又列入莲池、藕益、截流、省庵、彻悟,合称莲宗十二祖,近人更公推已故之印光大师为莲宗第十三祖。然此亦不过景仰先德,後世推定者,与他宗之师资相承者有所不同。
三、起信发愿
念佛法门,是个易行难信的法门,尤其是对智识分子来说,说是西方有个极乐净土,念佛可以转生西方,脱离轮迥,骤听之下,颇难使人接受。然这种不能接受,是我们拘於成见,妄测圣境,并不是没有这个极乐世界,或释迦世尊以此方便说法的。
佛经里告诉我们,我们要证实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可以依照三个标准来衡量,这三个标准是现量,比量,圣教量。
量是量度,如秤之於轻重,尺之於长短,我们亲眼看见的事实,对於它的存在毫不怀疑的,叫做现量。现量具有现在、现有、现露三义,不须推测判断,能直觉亲证到这种境界的。例如我面前有一张桌子,我手中有一册书等。但有些事,我们虽没有亲眼看见,然根据常识的推测判断,也可相信它的真实性的,叫做比量。例如望见炊烟之处知其下必有火,在室内闻马达声知有汽车经过,这些都是用比量判断的。
但在现量比量之外,尚有很多事情,我们既不能目击其存在,又不能以常识经验来判 断的,那麽我们就应该相信圣教量。
圣是圣人,教是教法,因圣人文教而知的事物,叫圣教量。史书所载古时有文武周公孔孟,对这些人物我们虽未目睹,但却应信其存在。科学家说地球是圆的,月球较地球为小,对这两个星球的大小我们虽未能亲自比较一下,但因相信科学家不会谎言欺众,所以也就相信这种结论。释迦牟尼世尊,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佛说妄语是基本五戒之一,岂有佛戒人妄语,而自己先以妄语造出一个极乐世界来?
西方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亲眼所见,亲口所说,在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中,反覆宣示出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净土的因果,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的方法。佛的一切经,皆是真理,我们若对佛的经教深信不疑,自然就相信西方净土的真实性了。
或者说,为什麽我们不能亲证西方净土的存在?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姑不知春秋。』蚁的目中无全象,我们的眼光怎能洞悉宇宙?但这并不说我们永远不能证得,这是修持上的程度问题,学加减乘除时不能了解微积分,但到能了解的程度时自能了解也。因此,对此净土法门,我们不当怀疑,也无须怀疑。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为三个往生的条件,由起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三者具备 必定往生。
信者,一信释迦世尊的圣教量,世尊说净土三经,决非虚假:二信我人所居娑婆国土之外,确定西方极乐世界:三信阿弥陀佛弘愿无量,我今发愿求生西方,临终必得蒙佛接引.
起信之後,继以发愿。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假如一个学佛的人,相信有个西方净土,及阿弥陀佛发下四十八条弘愿接引众生。信虽是信,但他信佛的本意□希求人天福报,或希求生其他佛土,这与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所以信虽是信,因无愿力故不能往生。必须起信发愿。以此愿力为往生的资粮,弥陀愿接,行人愿往,两愿具全,自力与佛力兼备,就具备了往生的条件。
发愿前有发愿的仪式,通常是在佛前拈香礼拜後,跪在佛前发愿,并恭读发愿文。经过佛前发愿,这一愿力佛菩萨悉知悉见,就等於在阿弥陀佛前备了案。
关於发愿文,有读古德遗留的,也有目己撰写的,内容不外说明行者愿於此生报尽命 终,祈佛接引,往生西方之意。
有一篇慈云忏主的发愿文,内容颇为详善,今抄录如下,以做参考;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 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起信发愿之後,再接着下一个步骤,就是行的问题了。
行是实行.也是行持。行持有二,称正助二行。正是持念六字洪名的正因,助是广行众善福德的助绿,此二行,有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释迦世尊在观无量寿经中曾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三福是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修此三福,再加上深信切愿,持名念佛,是必定有所成就的。
四、持名念佛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者为修持的条件。信、愿已如前述,行持方法却有种种的不同,如持名、观想、观像、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而其中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首推持名一法 持名者,即是持『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发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心口 合一,念念不忘的念下去。
『南无』二字是梵音,义为敬礼或皈依。阿弥陀义为无量光及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曾发过大愿说:十方国土的众生,若愿往生他的国土,□要持念他的名号,此人临命终时,他即与诸菩萨众前来接引。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据。世间众生,皆具有与佛相等的佛性,只因背觉合尘,迷昧真性,因而妄起识心,迷惑五欲六尘,无以遏止。持名念佛,是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系在心头,行起坐卧,念念不忘,以肃清心中的妄念,而显露出佛性的德能。此外再广行六度,利世济人,如此便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宿愿两相呼应,这样临命终时,决定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持名念佛,在行持上,有定课念与散念;在方法上,有高声念、默念、金刚念、记十念等多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定课念:定课念者,是将念佛一事,定为每日的功课,定的时间,多在早晚二时。亦有定出日诵佛号若干声(自数千声至数万声),不足不止者,我们初学佛的人,各有公务或工作缠身,日课佛号数万声,事实上无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课定为朝暮二时,每次念佛千声,五百声,或至於十念(十念法见後详述),只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懈,也必有成就。
二、散念:定课之外,时时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工作的时候,皆可将阿弥陀佛四字系在心头,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於薰习我们的心识,我们果能时时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其次,在念佛的方法上,分为:
一、高声念:声音发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声音洪大,字字分明,这种方法好处在全神页注,可对治昏沉懈怠,然稍有耗气暗哑之弊,故不能持久。
二、默念:默念时只有唇动,并不出声。虽然不出声,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念佛人的心中仍然字字分明。这样念念不停,正念相续,便於日常工作中,及随时随地默念。
三、金刚念:金刚念者,念时声音不大,但须出声,一面念,一面听,念得绵绵密密,听得字字分明。使杂念没有萌起的空隙。这种方法,便於定课时行之。
四、十口气念:初学佛的人,若把功课订的过多,往往会日久懈生,以致定的课程做不完。反不若初行之时,订的简短,以期持之有恒。所以十口气念,是初念佛者一种较为简便且能摄心的方法,所谓十念,并不是□念十声,而是以一口气为准,气念尽时,换一口气再念,这样念够十次,叫做十念,这种念法,一口气大约可念六字洪名七八声至十声,不宜念的过多,多时伤气,有碍身体。
我们初学佛的人,日常功课不妨定为朝暮二次,每次『十念』,或念若干声亦可。念的时候,家中若有佛像,可对佛像行礼,然後合掌恭念。没有佛像,面向西方合掌恭念即可,佛号念毕,最好再念一段迥向文,重申自己的愿望。迥向文形式也有多种,较简便的有下列八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最难得的是三业清净,而我们念佛的时侯,心中念佛,是意业清净,口诵佛号,是口业清净,双手台十礼佛,是身业清净,这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成佛的正因。
五、辅以观想
观想,是释迦牟尼世尊在观无量寿经中,开示修持净土方法的一种。修净土的人,若不念佛名号,单凭观想,亦可往生。不过观想的境界微细高深,末法众生,障重智劣,心识杂乱,思虑不能集中,致观想不易有所成就。因此若专修观想,恐失败者多,成功者少,所以修净土的,多事持名,罕有修观的。但观想亦是世尊亲口所说的方法,它能薰染心识,促进净业种子,所以我们若在念佛之外。辅以观想。则亦为行持之助。
观无量寿经巾,有十六种观想,这里因篇幅关系,不能详述,柢能略介其意:
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谛观於日欲没之处,见日状如悬鼓,红圆光辉,开目闭目,皆令明了。
二、水想观:由水作观,见水澄清,作琉璃观,作琉璃地上有光明台,楼阁千万观。
三、地想观:水想成时,再作极乐世界国土之观。
四、树想观:观极乐世界,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
五、八功德水想观:极乐世界,有八池水,一一池水,皆七宝所成。
六、总想观:观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皆说念佛念法念僧之音。
七、花座想观:於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令其莲花,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咏,犹如天画,咏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
八、像想观:花座想观成,观彼佛宝像,坐花座上,如阎浮檀金色。
九、遍观一切色身想观:前观成时,更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及种种庄严。
十、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见无量寿佛已,观观世音菩萨高八十亿那由他由旬,相好光明。
十一、大势至菩萨色身相观:次观大势至菩萨庄严色身,相好光明。
十二、普观想观:观自身於莲花中趺坐,作花开花合想。
十三、杂观想:观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相在池水上,身真金色。
十四、上辈生想观:观临终时佛及菩萨接引状。
十五、中辈生想观:观临终时佛菩萨接引及说法状。
十六、下辈生想观:观临终时化佛及化菩萨接往宝地生莲花中状。
因限於篇幅,以上所介绍的仅列举名称,略述其意,此观想法载在观无量寿经中,读者可向佛学书店申购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诵读,自可窥出净土法门全貌。
六、精勤不懈
以一个在家学佛的人来说,身在世网,俗务多端,若求摄心参禅,静室诵经,不但势所不能,且亦力不暇及,即以作观而论,善导大师曾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比,心粗境 细,观鸡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红即生。」由此看来,我们生处末法时代的人,若欲学佛,持名念佛一法,比较是干妥万稳的法门。
持名念佛,是易行门中的易行法,以其下手易而成就高也。但我们决不能以其易行,而轻率从事,要知净土法门,首贵专勤二字,专者精一不二,勤者精进不懈。所谓持名念佛,不但在日定正课时虔诚持念,即在正课之外,时时刻刻,也要把一句佛号记在心头,念念相续,无间无杂,既不散乱,亦不昏沈,能这样精勤不懈的念下去,持之以恒,功夫到家,自然有所成就。
修净土,除了精勤念佛外,尚应进一步研究教理。关於介绍此宗的入门书籍,有初机净业指南,净法概述,和龙舒净土文,歧路指归等,倘要进一步,则直接读净土宗的『三经一论』。三经者,无量寿经,此经说明阿弥陀佛因位的愿行,及果上的功德;观无量寿经,说往生净土的行业;阿弥陀经,示净土庄严,及执持名号,诸佛护念的利益。论者,即往生论,总摄三经,而明往生净土的义相。除此以外,明代智旭大师选定有净土十要典,亦为修净土者所应读的要籍。
本文至此,已写完了,把佛教的源起,在华的流传,佛教对世界人生的看法,以及大小乘佛法的意义,修持实践的方法,都做了个概略的介绍,写到此章,似应做一结束。然在此文结束之际,笔者感到惶恐不已,实因我自己学佛未久,所知有限,对佛法一知半解,对修持更为浅薄,贸然撰写此文,实口不自量力。我在本文第一章缘起之未曾说:『笔者此文之作,旨在抛砖引玉,向祈佛门大德,不吝赐教,普愿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