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发布时间:2023-03-23 16:57:38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一位远方的朋友打长话告诉我,他过去与演红楼梦的演员陈晓旭有联系,是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佛学。陈晓旭去世后他一直很困惑,不知今后的学佛路该如何走。他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好像有些特殊,但实质上这是居家学佛人在还没有稳定自己的学佛修持路之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居家人到底如何学佛修持呢?我主张一切有缘人依《金刚经》修菩萨行。这是一部在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授大法之经,是讲述根本法的经典。可以说全部佛理都集结在这部经中。此经所说的不是一般的理义,是佛法最为根本的真谛,是直指佛法实相的教育。故而我学佛二十年来只要有机会,有场合,我均向有缘人推荐:依《金刚经》修菩萨行。依者,必须要通经的理义;修者,必须要知菩萨修持所走的路。这是两大要旨。

那么这部经的理义核心在哪里呢?我以为就是两个字:无相。我对此经的这份见地,引经中两段经文作证:

第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二,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如何具体操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呢?我以为有两大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首要是发愿。发愿是学佛修持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无愿无力,无愿无信。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必须发大愿,什么是大愿?菩萨愿。如何是菩萨愿?此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五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菩萨愿。为什么呢?因为之所以名为菩萨,就是以自度与他度为要旨,以自度与他度同时完成。以不离世救度众生为己任,以智慧与悲愿俱足,而以悲愿为主,施救世间众生。因此,修持菩萨行,必须要发如此菩萨愿。发愿会产生一种愿力,这是支持一个学佛修持者,在学佛征途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学佛修持者,在学佛征途中克服种种困苦的毅力。有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只有发此菩萨愿,才有菩萨的愿力。发愿看似极为简单的一件事,然而并非如此。一个学佛人发愿程度如何,既骗不了别人,也哄不了自己。发愿不是嘴上说一说,或者心中念一念,或者举办一个什么形式,就可以达到目的。发愿必须是内心的,是发自于自己心底的,是生命一生必求的,是任何力量也不可左右的、不可动摇的。发愿本身可以说是一种觉悟,是一种因缘,没有这样一种觉悟,没有这样一种因缘,想真正发菩萨愿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形式上发了愿,但实质上并未有愿力同时产生。我如此说发愿,并非是将发愿一事搞得神秘,只是实话实说,不敢打妄语。

再者,走一条无相之路。修菩萨行为什么一定要走一条无相之路呢?对此,经中教诲得十分明白,若住相,必是要以色见如来,以音声求如宋,那即“是人行邪道。”若取于相,必贪求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若住相,便不可能无相布施,不可能生清净心,就不可能不受福德,也就不可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住相,就可能说我当庄严佛土,就可能说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就可能住色生心,就可能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可能生嗔恨。如此等等,便不是菩萨。也正是因为如此,佛在指示如何降伏其心之后,紧接着告诫: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要去相,要离相,必须找到诸相之根。多读《金刚经》不难使我们明白,诸相之首是我相,我相一生,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随之即有。我相一灭,诸相皆无。故而佛在经中说: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是真菩萨。”又说: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因此,走一条无相之路,最为当紧的是去除我相。如何去相呢?我以为最为关键的是要透彻无相之理义。要坚信佛所说,一切相皆是虚妄,是因缘和合而成,是无常之物,正如经中所言: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若是真正通达这一理义,无时无刻都用此理义去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一切现象。如此坚持,长久不懈,一旦机缘成熟,于相离相之境地自然现前。

要修持菩萨行,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要坚信自心是菩萨。但在实际的学佛人队伍中,许多学佛人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总是将菩萨放在自身之外,学是向外学,信是向外信,这是一种分别所致,是自己将佛与我们隔离开来,将佛与我们分为二。佛法是不二法,什么是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六祖坛经》)。六祖惠能曾说这部《金刚经》是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之人,心生不信。何为上根和小根之人?六祖说: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六祖坛经》)。学佛修持之人,若是将佛、菩萨都看成是一个固定的人,看成是一个固定的相,那是一种障碍。其实,菩萨与佛都是一种境地,这正如六祖惠能所说: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即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六祖坛经》)。对于这一点,一个真正学佛修持人必须深深思虑,不要轻意放过。若是佛、菩萨在哪里尚不明白,若是不能坚信自心是佛, 自心是菩萨,那么学一辈子佛也是枉然。

居家学佛人在实践修持中,选择一种适当的具体方式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加速自己对佛法真相的体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修持呢? 《楞严经》中有二十五位圣人向如来阐述了自己是如何修持而获佛法的。这些方法无疑都是十分有效的好方法,无有优劣可比。我在这里推荐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以作方便。观世音菩萨是从闻、思、修而悟法的,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观世音的修持方法,我在此将观世音是如何向如来佛,讲述自己修持的话抄录出来: “初入闻中,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和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观世音就是依此修得圆通法门的。观世音这个修持方法,虽然文字不长,百来个字,但已表述得十分透彻。观世音在这里不仅将其修持的方法一一作了介绍,而且在文中将每个修持阶段的境地都作了十分详尽的表述。这不仅为我们修持这个方法的人,指出了一条路,而且使我们在实践修持中,能更好地把握进程,验证自己修持所得。故而,如来十分赞叹观世音的圆通法门,据《楞严经》记载,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赞叹观世音此圆通法门: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而且他还说: “未来学佛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他还赞叹: “观世音为最”。

我个人二十年的学佛体验所告诉,若与出家人相比,居家学佛的确是一件极难之事,特别是对于一个有心求法的人来说,他需要极强的愿力,需要极深的信力。没有这一点基础,没有这种佛根,或者说是根器,的确难以成就。但我又以为,优势与劣势是一个不定数。居家学佛人付出得多,收获也便多,这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以为,无论是居家还是出家,只要有大愿,只要有信力,深信佛法之真实不虚,精进不息,必定能通达佛法实相。更何况有若干菩萨为我们作出示范,有观世音菩萨为我们作出榜样,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的修持之路。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