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发布时间:2023-02-01 17:33:1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守培法师

  三纲五常人伦之道,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之邪道,乃圣凡过渡之中途也。

  孔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谓之道。”

  我人天然之自性,圣凡平等,离诸分别。率性而行者谓之道,背性而行者谓之非道。是故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性为我人所行之道,能行此道者,即我人之心也。我人之心,有可离,有不可离。可离者,分别心也。分别时有时无,故可离也。不可离者,无分别心也。无分别无有间断,故不可离也。如是可知我人分别心起,即行非道。分别心歇,即行正道也。无分别者,即无我无人,无好无丑,无高无下,无是无非,是为率性而行道也。分别者,分我分人,分好分丑,分高分下,分是分非,是为背性而行非道也。然则,孔子分别三纲五常人伦之道,君臣上下,父子高低,亦行非道欤?此知其然矣,而未知其所以然也。所以然者,凡夫违背自性,横生分别,随心所欲,圣人制人伦之道,以禁其私欲也。以此分别而治彼分别,分别虽同,其意相反。以分别而论,则近于凡夫;以治分别而论,则近于圣人。是故人伦之道,虽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邪道也。若人率性而行,则弃人伦之道。可知人伦之道,乃圣凡过渡之程,非究竟处也。然虽非究竟之处,而不可无。如渡河之舟,虽不是久居之处,非此不能渡河故。又须知人伦之道,虽不可无,而不可认为究竟之处。以为究竟者,即不得率性而行,亦即不能入圣境也。如渡者不舍舟,即不能登彼岸故。

\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即率性而行也。率性而行者,心中不存人伦之道,而自然不外于人伦之道也。儒者不解此理,以不存人伦之道者,谓之无父无君,大逆悖伦。其不知无父无君,乃天理之本然也。有父有君,乃一时治邪之方便法也。犹如国家本无兵,因乱而治兵,用兵而治乱,乱治则兵休。识小者,见乱国用兵,未见国家未治兵时,闻说他国平安不用兵,即谓之失当。识者附之一笑。见识不广者,往往如是。圣少凡多,正不克邪,反被邪克,悲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