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文化与少林学
◎华方田
一、关于少林学的界定
大家知道,现代意义的宗教学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中外关于宗教的定义也有一百多种,甚至更多。“少林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在界定方面,无论是其学科的内涵、外延,学科的特色等,都需要大家献言献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完善,而不是急迫地、草率地给出结论或者定论。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我想我就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了。
我觉得少林学是以少林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包括少林文化所涉及的宗教、历史、文学、武术、艺术、考古、哲学、地理、科技、建筑、医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国际性的学问。这个定义有点繁琐,这是我套用一个敦煌学和法门学的定义而来的。这个敦煌学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敦煌学,就是以敦煌文书、敦煌石窟、敦煌史迹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文学、民族、地理、哲学、思想、科技、建筑、古籍校勘、中西交通等多科性的学科。”我觉得谈少林学,最有可比性的就是敦煌学和法门学,他们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个定义里面包括了几个方面:
1、 研究对象。就是少林文化本身及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如大家谈到的佛学(禅学)、武术(功夫)、医学、艺术等等。
2、 学科分类。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涉及了上面所说的众多学科。
3、 国际性。少林文化从其产生的时候,就具有国际性,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就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文化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二、关于少林学的提出
虽然少林学这个名称是崭新的,少林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说刚刚起步,但是,实际上,关于少林文化的研究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且传承不断的。这一点与敦煌学、法门学明显不同。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才一百年,法门寺地宫宝藏的发现仅有不到20年,在此之前的历史是空白的。1930年在其所撰《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中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在该序中,就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余卷 敦煌写本提出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即摩尼教经、唐代史 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 语言文字、佛经旧译别本、学术之考证,为敦煌学研究指明 了方向。通过这样的对比,我想说的意思是,敦煌宝藏发现20多年后,就已经提出了“敦煌学”的概念,法门寺地宫发现几年后,就提出了“法门学”的概念。有着1500多年悠久历史且内容丰富、影响巨大的少林文化,到今天才提出“少林学”的概念,应该说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同时也表明了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永信法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科学、务实、审慎的态度。
三、少林文化的特点
关于少林学的研究对象,两天来大家发表了很多高见,在此我不想重复。但是,我认为有关一些少林文化的特点还是有必要重点凸显和强调的。1、佛教性格。少林禅学、武术、医学、艺术等等,与其他的武术、医学和艺术比较,他的特殊性或殊胜性,就是其中所包含的佛教性格。2、容摄性。必须将少林文化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的背景下,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去研究、诠释。3、少林寺是有地域性的,但少林文化和少林学决不能局限于地域,应该是全国的和国际的。
四、提出“少林学”的重要意义
少林文化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影响巨大,但直到今天才提出“少林学”的概念,正如魏道儒教授所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学术研究的滞后性,同时也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之前,少林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做了一些工作,但应该说基本上还是很零散的,不成系统,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我想随着“少林学”的提出,必将大大推动和促进少林学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整合多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逐步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研究和交流机制,迎来少林学的新的一页。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这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
摘自《禅露》2007年冬之卷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