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祈求”的真正含义?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萨最大的“加持”?

发布时间:2023-09-17 05:31:02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祈求”的真正含义?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萨最大的“加持”?

祈求就是向上仰望,让自己的心朝向佛菩萨,从而带动身语造作与佛法相应的善业、净业。至心恳切地祈求,很多事情就能够看到希望,许多困境就能找到出路。祈求,与其说是在求佛菩萨,不如说是在修自己的心。

至诚祈求忆念佛菩萨,是很强的善念,外与佛菩萨大悲相感,内与宿世善因相应,因缘和合,故能引发善业感果。

祈求佛菩萨,佛菩萨一定回应,就如叩钟,大叩大应,小叩小应,不叩无应。祈求的心越强烈,信心越至诚,得到的加持就越大。问题在于:我们真正与佛菩萨的心相应吗?

佛菩萨与众生,就好比父母与孩子,父母不可能替孩子长大,也无法替孩子考试、工作,乃至替他幸福;但离开了父母,孩子的生存、成长都会有问题。父母要做的,是尽力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佛菩萨对众生做的,也是一样。

佛法讲业果,人要造业才会有果,祈求不是一条秘密捷径,该做什么还是要尽力去做。祈求能推动善因的成熟,能使我们的内心清净平和,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但不能替代自己本该付出的汗水。

“三宝门中,有求必应”,是教我们如理如法去种因、结缘,依照佛法去“求”,必然感果。

这个有求必应,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拜拜佛菩萨,就要什么有什么,那是“魔法”不是“佛法”。

学佛修行、行善积德必有好的果报,但业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也是需要时间、因缘才能慢慢成熟的。很多人一学佛就期待着当下好运,是对因果的误解,太着急了。

拜佛、祈求,不是要佛菩萨给我们什么东西,而是让我们的心态更加昂扬向上、更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真正帮助。“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佛法的改命之道,外在的佛菩萨是外缘,根本还是众生的心。

什么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内心。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萨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诚之“受持”,才能感应道交,内因外缘缺一不可。犹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洁净平静的水,才能印现出明月来;若水混浊扰动,则月影难现。还像手机能接受到信息,一方面外在有信号,另一方面手机有这个功能,就能实现这个结果。

佛菩萨的加持和利益,往往是我们需要的,而不是我们想要的。就犹如小孩想多吃糖,母亲知道其危害,不满他的心愿,其实才是真的对孩子好。小孩只看到眼前,母亲能看到更远,我们与佛菩萨的区别也在于此。

佛菩萨的加持,不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解决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菩萨对众生的护佑并不是帮助我们得到理想的结果,而是指示出业果之道。佛菩萨给予我们的回应,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凡夫往往只执着于自己想要的果相,而对真正的佛法珍宝视而不见。

佛法是由佛陀亲口所说,由菩萨、历代祖师大德传承至今,我们现在能学习到佛法,就是佛菩萨最大的加持。最殊胜的感应,是看到自己的烦恼,并用佛法去改善它。时时仰望、忆念善知识及佛菩萨,常怀诚敬之心、净信之心,依教奉行、受持佛法,内心的功德就会一天比一天增长,烦恼就会一天比一天淡化,这就是得到了善知识和佛菩萨的加持。

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就如同向导为迷途之人指路、医生为病人开药一样,能否得到利益,要看自己是否依照指示去行路、是否遵医嘱服药,一切都遵循业果法则的规律。

佛菩萨的加持,不是让我们事事一帆风顺,而是让我们能更有勇气面对一切境界,并且能够从中学到东西。佛法修行的核心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避免散乱、怀疑、急求果相等心态,更好地与佛菩萨相应。

对三宝的信心,要建立在对教理的了解上,而不是靠感应和情绪。信佛还必须要学佛,才能有智信,不然问题很多。

向佛菩萨求子求福、祈求保佑等,是最低层次的祈求,若不懂得业果之理,就成为迷信;进一步的祈求是以佛菩萨为榜样,祈求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慈悲智慧、坚强勇敢;最高层次的祈求是无我无求。对我们当下来说,第二个层次的祈求非常重要,应学会时时祈求,心常缘念三宝。

目前社会绝大多数人对佛法的认识都停留在拜拜的阶段,到寺庙都是烧香求保佑,求财求子求姻缘,求事业求平安求健康,却对佛法所讲的业果、智慧、慈悲等真正的珍宝一无所知,这是应该扭转的。

文章根据大德开示综合整理,欢迎分享,自利利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