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觉海遗珠集(壬)

发布时间:2023-02-24 15:49:4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觉海遗珠集(壬)

  续史传之部

  (一)《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智首从稠公神足智曼出家,禀大戒后,恐未得戒,乃于古佛塔前请证,蒙佛降摩顶。时传度归戒,多迷体相,五部混而未分,二见纷其交杂。海内受戒,并诵《法正》之文(按:《法正》恐即《四分》。)至于行护随相,多委师资相袭,缓急任其取舍,轻重互而裁断。首乃着《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群律见翻,四百余卷,括其同异,定其废立。但关中素奉《僧祗》。洪遵开创《四分》,至于传文律仪,盖缺如也。首乃播此幽求,便即对开,标宗控会,释然大观。惠琏弘《摄论》,又听遵,首说律。法砺从静洪习《四分》,又至江南学《十诵》,制《四分疏》十卷,《羯磨疏》三卷,《舍忏仪》、《轻重叙》等各施卷部。玄琬初从昙延,次从洪遵学《四分》,次从昙迁学《摄论》,而于*(较经)《涅槃》、《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等,并有会通。又自周季灭法后,至于隋代传度法本,但存卷帙,至于寻检文理,取会多乖,乃结义学勘正。又以僧徒不依戒律,致犯刑章,乃集佛教《后代国主赏罚三宝法》及《安养苍生论》,并《三德论》各一卷上之。慧萧贯练众部,偏宗《四分》。惠满从智首学,制《四分疏》二十卷。明瓒、惠进专宗《四分》。道亮从备禅师听《大论》,从严律师攻《四分》,又从之至石州听《地持论》。惠旻从新罗光法师听《成论》,从志律师受《十诵》,着《十诵私记》十三卷,《僧尼行事》二卷,《尼众羯磨》两卷,《道俗菩萨戒义疏》四本。

  道宣论五部传承史实,尤详于《四分》一部,继叙传戒历史及得失,大应参考。

  卷二十四,昙无最(姓董,武安人)明禅律,善《华严》、《涅槃》,所着《大乘义章》,菩提留支为翻为梵文,寄传大夏。彼方读者,以为圣人。静蔼从景法师听《大论》,故深明四论。周武灭法,着《三宝集》二十卷,弘赞大乘,后舍身。道安明《涅槃》、《智论》,周武之世继甄鸾《笑道论》为《二教论》一卷,分十二篇。初归宗显本篇,如此所录颇有理。卒时作《遗诫》九章以训门人。其弟子慧影传灯《大论》,着《偈学》、《存废》、《厌修》三论。又宝贵见晋支敏度合五家,《首楞严》为一本八卷,合三家《维摩》为一本五卷。隋沙门僧就合四家《大集》为一本六十卷。贵乃合三家《金光明》为一本八卷。复请崛多三藏译银主陀罗尼及嘱累晶,足以成部。僧(面+力)辩《化胡经》妄为十八条。(据云《化胡》化名鬼谷子撰,南山四皓注)。僧猛弘《般若》、《十地》。明瞻从道场法师学《大论》。慧乘从智强习《成论》、《涅架》,立佛果出二谛外义。其辩三教中引车胤曰:在己为德,及物为道。×(道德义)殷仲文曰: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言得者在心,由之而成也。《论衡》曰: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道。普应因傅奕毁法,而造《破邪论》二卷折之。法琳所着诗、赋、启、颂、碑、表章,议大乘教法并诸论、记、传合三十余卷。智勤听焉法师讲,常讲《维摩》、《三论》。道会与琳同修《辨正》。新罗慈藏东来游学,抄藏经归,着诸经戒疏十余卷,出观行法一卷。

  卷二十五,慧峰从栖霞诠听三论。诠自以为思力尚不及之,而常弘《十诵》。法顺姓杜,贞观十四年卒,年八十四。弟子智俨常讲《华严》、《摄论》。道英从炬法师听《华严》,从昙迁听《摄论》,讲《起信论》。智则从凝法师听《摄论》。

  卷二十六,慧耀从慧思学,思以为于实相观有玄趣。

  卷二十七,道辩在裕法师所学观七曜,裕云:晋道安妙于此术,注《素女经》,最为要举。辩后得之,文虽少纸,要约包富。齐刘谦之在五台造《华严论》六百卷,道宣时犹存三百许卷。法冲从昙法师听《大晶》、《三论》、《楞伽》。可师后裔,盛习《楞伽》。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此经宋代译之,达磨禅师传之南北,×(惠能之说,不异达磨)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悟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转远,纰缪后学,可公别传,略以详之。今叙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达磨禅师后有惠可、惠育两人,育师受道心行,口未曾说。可禅师后,粲禅师、那老师等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可师师善老师、明禅师等,各出疏抄,凡十人五十六卷(此略举数)。又不承可师,自依《摄论》者,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楞伽疏》十卷。那老师后实禅师等,明禅师授伽法师等,并次第传灯于今扬化。冲公亦专以《楞伽》命家,出疏五卷,题为“私记”。玄奘西归,不许讲旧所翻经。冲曰:“君依旧经出家,若不许弘旧经者,君可还俗,更依新翻经出家,方许君此意。”奘闻斯遂止。

  卷二十八,智隐,华严藏之弟子,善《智论》、《阿昆昙心》及《金刚般若论》。明诞通《十地》、《地持》,讲《摄论》。明璨频扬《成论》及《涅檠》。慧重明《摄论》。宝积讲《智论》及《摄论》。道灿明《摄论》、《华严》、《十地》。明芬,齐三藏耶舍之弟子,味咏《十地》。慧诞,昙延学人,通《涅椠》、《摄论》。智光,居论师学人,听《摄论》。昙遂初学《大论》,后究《唯识》、《摄论》。僧昕从远学《十地》、《涅架》。玄镜精《四分》。宝安从远学《涅架》、《十地》。宝严初综《十地》,次习《昆昙》,末究《成实》。明驭初学《涅架》,后就迁学《摄论》。辩寂专攻《大论》及《阿昆昙心》,后复师三论。静凝,迁禅师门人,初习《十地》经律,后师《摄论》。法楷习《涅架》,又从云、晖二匠习《四分》。昙良以《大论》驰名。智嶷、道颜从远受《十地》、《涅架》。净辩初依远,后从迁、尚受《摄论》,作《感应传》十卷。

  卷二十九,周僧崖自焚之时,普法师问二家共诤大义,终未之决。一云佛智缘无相理,理是缘境,智是能缘。一云除倒息妄即是真谛,何者为定?崖曰:‘\‘佛即无相,无别异相。’\’*(佛即无相)其非常之事见《沙门忘名集》及费氏《三宝录》,并《益部集异记》。大志从智顗出家,燃臂护法,撰《愿誓文》七十余纸。法旷从荣师听《大论》,荣即周道安弟子。善导于西河遇道绰部(原文),唯行念佛弥陀净业。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万卷,士女奉者无量。时有人问定生否,导曰定生。其人即诵佛名,飞上寺外柳树西河投地而死。宝志在南知志湛得果于北。惠远在京师学《阿昆昙论》、《迦延》、《拘舍》、《地持》、《成实》、《婆沙》,《摄论》并精熟,返益州讲授。其同参惠恭唯诵《普门晶》,而道行过之。慧超与智者同事思公,思许为得忍。空藏精三论、《涅架》,抄摘大乘经中要句以为卷轴,总有十卷。慧龄本萧璃之侄,以

  《摄论》为心。璃撰《法华疏》,总集十有余家,采掇精华,糅以胸臆。

  卷三十,晋道安造丈八金像,并预志像,灭年月悉应。僧晃治《十诵》、《僧祗》。道积从普兴法师学《涅槃》,从宝昌明法师习《地论》,依凝法师学《摄论》,从法棱听《地持》,末专弘《地持》。慧震从暠师听《三论》,大领玄旨。开皇之始释教勃兴,真伪混流,恐乖遗寄,乃敕沙门法经,并定其正本所以人中造五百余卷,同并燔之。

  卷三十一,道纪讲《成实》三十载,后着《金藏论》七卷,以类相从,寺塔幡灯之由,经像归戒之本,具罗一化。真观从贞律师受《十诵》,从圆法师受《成实》,听兴皇朗、开善大忍方等。朗甚称之,与智者为友。所着诸导文二十余卷,诗、赋、碑、集三十余卷。智果书法逼右军。智骞洞明字源,造《众经音》及《苍雅》、《字苑》。晚事导述,变革前纲,既绝文缛,颇程深器,缀本两卷,陈叙谋猷,学者秘之。智颇从吉藏受三论。

  道宣论梵唱派别得失,亦可参考。后告法属文中有云:“江表陈统琼、晃、琰、爝之俦,河北高都融、琛、散、魏之侣,英声昌于天汉,盛行动于人心,并可楷模,并从物故。尝以暇日遍访京贤,名尚不闻,何论景行!”则不得不遗缺者盖多矣。

  (二)《高僧传》(甲)、《续高僧传》(乙)、《宋高僧传》(丙)分类人名表:

  一、译经类

  *按:此三传,宣公之作,文事并优而且富。皎公之作,文胜于宣,而叙事稍略。赞宁之作文并不佳(多滥调,其实宣公之文已较皎公者滥调多),叙事又远略于皎作,非史笔也,应重造。

  汉洛阳自马寺摄摩腾(甲一)

  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甲一)

  汉洛阳安清(甲一)

  汉洛阳支娄迦谶(甲一)竺佛朔安玄严佛调支曜康巨康孟详

  魏洛阳昙柯迦罗(甲一)康僧铠昙谛帛延

  吴建业建初寺康僧会(甲一)支谦

  吴武昌维祗难(甲一)法立法巨

  晋长安竺昙摩罗刹(甲一)聂承远聂道真

  晋长安帛远(甲一)帛法祚卫士度

  晋建康建初寺帛尸梨密(甲一)

  晋长安僧伽跋澄(甲一)佛图罗刹

  晋长安昙摩难提(甲一)赵政

  晋庐山僧伽提婆(甲一)僧伽罗叉

  晋长安竺佛念(甲一)

  晋江陵辛寺昙摩耶舍(甲一)竺法度

  晋长安鸠摩罗什(甲二)

  晋长安弗若多罗(甲二)

  晋长安昙摩流支(甲二)

  晋寿春石碉寺卑摩罗叉(甲二)

  晋长安佛陀耶舍(甲二)

  晋京师道场寺佛驮跋陀罗(甲二)

  晋河西昙无谶(甲二)安阳候道普法盛法维僧表

  宋江陵辛寺法显(甲三)

  宋黄龙昙无竭(甲三)

  宋建康龙光寺佛驮什(甲三)

  宋河西浮陀跋摩(甲三)

  宋京师枳园寺智严(甲三)

  宋六合山宝云(甲三)

  宋京师祗洹寺求那跋摩(甲三)

  宋京师奉诚寺僧伽跋摩(甲三)

  宋上定林寺昙摩密多(甲三)

  宋京兆智猛(甲三)

  宋京兆道林寺矗良耶舍(甲三)僧伽达多僧伽罗多哆

  宋京兆中兴寺求那跋陀罗(甲三)阿那摩低

  齐建康正观寺求那毗地(甲三)僧伽婆罗

  梁扬都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乙一)曼陀罗木道贤僧法道命

  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乙一)梁武帝梁简文僧朗僧绍

  魏北台石窟寺恒安沙门昙曜(乙一)昙靖

  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乙一)常景李廓宝意觉定法场法希

  杨街之,昙显智贤智希藏称

  陈南海郡西天竺拘那罗陀(乙一)高空德贤善吉

  陈杨都金陵法泰(乙一)智恺曹昆智敷道尼

  隋西京大兴善寺北天竺那连提耶舍(乙二)万天懿

  隋西京大兴善寺北天竺阎那崛多(乙二)僧就法智

  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南天竺达摩笈多(乙二)候君素徐同庆刘凭费长房

  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南天竺彦琮(乙二)行矩

  唐京师胜光寺中天竺波颇(乙三)

  唐京师清禅寺慧赜(乙三)

  唐京师纪国寺慧净(乙三)

  唐京师大慈恩寺玄奘(乙四)

  唐京师大慈恩寺梵僧那提(乙四)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丙一)

  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丙一)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丙一)慧朗

  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丙二)达摩掬多

  唐洛京智慧(丙二)

  唐玉华寺玄觉(丙二)

  唐益州多宝寺道因(丙二)嵩公宝暹

  唐波凌国智贤(丙二)会宁

  唐洛京自马寺觉救(丙二)

  唐五台山佛陀波利(丙二)顺贞

  唐尊法(丙二)

  唐西京慧日寺无极高(丙二)阿难律木叉迦叶

  唐广州制止寺极量(丙二)

  唐洛京大遍空寺实叉难陀(丙二)

  周西京广福寺日照(丙二)

  周洛京魏国东寺天智(丙二)

  周洛京授记寺慧智(丙二)明佺

  周洛京寂友(丙二)

  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丙三)

  唐京师奉恩寺智严(丙三)

  唐京师天竺寺宝思惟(丙三)

  唐京师长寿寺菩提流志(丙三)

  唐罗浮山石楼寺怀迪(丙三)般若力善部末摩

  唐京兆慈恩寺寂默(丙三)

  唐丘慈国莲花寺莲花精进(丙三)

  唐北庭龙兴寺戒法(丙三)

  唐莲华(丙三)

  唐大圣千福寺飞锡(丙三)

  唐京师大安国寺子邻(丙三)

  唐醴泉寺般若(丙三)

  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丙三)

  唐京师满月(丙三)智慧轮

  二、义解类

  晋洛阳朱士行(甲四)竺叔兰无罗叉

  晋惟阳支孝龙(甲四)

  晋豫章山康僧渊(甲四)康法畅支敏度

  晋高邑竺法雅(甲四)昆浮昙习昙相

  晋中山康法朗(甲四)今韶

  晋敦煌竺法乘(甲四)竺法行竺法存

  晋剡东峁山竺潜(甲四)竺法友竺法蕴竺法济竺法识

  晋剡沃州山支遁(甲四)支法虔竺法仰

  晋剡山于法兰(甲四)竺法兴于法道支法渊

  晋剡白山于法开(甲四)于法威

  晋敦煌于道邃(甲四)

  晋剡葛岘山竺法崇(甲四)道宝

  晋始宁山竺法义(甲四)

  晋东莞竺僧度(甲四)竺慧超

  晋长安五级寺道安(甲五)王嘉

  晋蒲坂法和(甲五)

  晋京师瓦官寺竺法汰(甲五)昙一昙二

  晋飞龙山僧光(甲五)道护

  晋荆州上明僧辅(甲五)

  晋京师瓦官寺僧敷(甲五)

  晋荆州长沙寺昙翼(甲五)僧卫

  晋荆州长沙寺昙遇(甲五)

  晋荆州上明寺昙徽(甲五)

  晋长安覆舟山道立(甲五)僧常法潜

  晋长沙寺昙戒(甲五)

  晋太山竺僧朗(甲五)支僧敦

  晋於潜青山竺法旷(甲五)

  晋吴虎丘东山寺道一(甲五)帛道猷道宝道施

  晋山阴嘉祥寺慧虔(甲五)昙试智明

  晋庐山慧远(甲六)

  晋蜀龙渊寺慧持(甲六)慧岩僧恭道泓昙兰

  晋庐山慧永(甲六)僧融

  晋庐山僧济(甲六)

  晋新阳法安(甲六)

  晋庐山昙邕(甲六)

  晋吴台寺道祖(甲六)慧要昙顺昙诜法幽道恒道授

  晋长安大寺僧?(甲六)弘觉

  晋彭城道融(甲六)

  晋长安昙影(甲六)

  晋长安僧叡(甲六)僧楷

  晋长安道恒(甲六)道标

  晋长安僧肇(甲六)

  宋京师龙光寺道生(甲七)宝林法宝慧生

  宋京师乌衣寺慧叡(甲七)

  宋京师东安寺慧严(甲七)法智

  宋京师道场寺慧观(甲七)僧馥法业

  宋京师祗洹寺慧义(甲七)僧睿

\

  宋京师彭城寺道渊(甲七)慧琳

  宋京师彭城寺僧弼(甲七)

  宋东阿慧静(甲七)

  宋京师祗洹寺僧苞(甲七)法和

  宋余杭方显寺僧诠(甲七)

  宋江陵辛寺昙鉴(甲七)道海慧龛慧恭昙泓道广道光

  宋庐山陵云寺慧安(甲七)

  宋淮南中寺无成(甲七)昙同

  宋京师灵味寺僧含(甲七)道含

  宋江陵琵琶寺僧彻(甲七)僧庄

  宋吴虎丘山昙谛(甲七)

  宋寿春石碉寺僧导(甲七)僧因僧音僧威

  宋蜀武担山道汪(甲七)普明道誾

  宋山阴天柱山慧静(甲七)

  宋长沙麓山法愍(甲七)僧宗

  宋京师北多宝寺道亮(甲七)静林慧隆

  宋丹阳梵敏(甲七)僧龠

  宋京师中兴寺道温(甲七)僧庆慧定僧嵩

  宋京师庄严寺昙斌(甲七)昙济昙宗

  宋京师何园寺慧亮(甲七)

  宋下定林寺僧镜(甲七)昙隆

  宋京师灵根寺僧瑾(甲七)昙度玄运

  宋京师兴皇寺道猛(甲七)道坚慧鸾慧敷僧训道明

  宋山阴灵嘉寺超进(甲七)昙慧道慧

  宋吴兴小山法瑶(甲七)昙瑶

  宋京师新安寺道猷(甲七)道慈慧整觉世

  宋京师冶城寺慧通(甲七)

  齐伪魏济州僧渊(甲八)慧记道登

  齐伪魏昙度(甲八)

  齐京师庄严寺道慧(甲八)玄趣僧达

  齐京师中兴寺僧钟(甲八)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

  齐京师天保寺僧盛(甲八)

  齐京师湘宫寺弘充(甲八)法鲜

  齐高吕郡智林(甲八)

  齐京师灵根寺法瑷(甲八)法爱法常智与

  齐蜀齐后山玄畅(甲八)

  齐上定林寺僧远(甲八)道凭法令慧泰

  齐荆州竹林寺僧惠(甲八)昙慎慧敞僧岫

  齐上定林寺僧柔(甲八)弘称僧拔惠熙

  齐山阴法华山慧基(甲八)僧行慧恢道旭惠深惠永法洪

  齐京师谢寺慧次(甲八)僧宝僧智法珍慧调僧向僧猛法宝

  齐京师何园寺慧隆(甲八)僧诞僧辩僧贤通慧法度

  齐京师太昌寺僧宗(甲八)昙准法身法真慧令僧贤法仙法最僧敬道文

  齐京师中寺法安(甲八)慧光敬遗光赞慧韬道宗

  齐京师中兴寺僧印(甲八)慧龙

  齐琅琊摄山法度(甲八)法昭僧朗惠开法开僧绍

  梁京师冶城寺智秀(甲八)僧岩僧璿道乘法整

  梁荆州惠球(甲八)

  梁京师灵曜寺僧盛(甲八)法欣智敞法同僧护僧韶

  梁山阴云门山寺智顺(甲八)

  梁京师灵味寺宝亮(甲八)道明僧成僧宝

  梁上定林寺法通(甲八)圣进

  梁京师招提寺慧集(甲八)

  梁剡法华台昙斐(甲八)法藏明庆

  梁杨都安乐寺法申(乙五)道达惠命

  梁杨都建元寺僧韶(乙五)法朗法亮

  梁杨都建元寺法护(乙五)智远僧达

  梁钟山宋熙寺智欣(乙五)

  梁吴虎丘僧若(乙五)僧令法度惠梵惠朗

  梁杨都宣武寺法宠(乙五)智果僧淑

  梁杨都灵根寺僧迁(乙五)

  梁杨都庄严寺僧曼(乙五)道超

  梁杨都光宅寺法云(乙五)

  梁南海随喜寺惠澄(乙五)惠朗惠略法生惠武

  梁钟山上定林寺法令(乙五)慧泰慧纂

  梁钟山开善寺智藏(乙五)

  梁大僧正南涧寺慧超(乙六)

  梁国师草堂寺智者释慧约(乙六)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昙峦(乙六)

  梁蜀龙渊寺慧韶(乙六)

  梁会稽嘉祥寺慧皎(乙六)

  魏洛阳道辩(乙六)昙永亡名

  魏恒州报德寺道登(乙六)

  梁杨都庄严寺僧密(乙六)

  梁杨都湘宫寺昙准(乙六)智深

  梁杨都灵基寺道超(乙六)慧安

  梁杨都龙光寺僧乔(乙六)僧整宝渊慧济慧绍

  梁杨都彭城寺慧开(乙六)昙隽

  梁杨都建初寺明彻(乙六)

  梁余杭西寺法开(乙六)

  梁杨都瓦官寺道宗(乙六)法敞

  魏洛下广德寺法贞(乙六)僧建慧聪道寂

  梁益州罗天宫寺宝渊(乙六)法文法度法护道兴

  梁杨都冶城寺僧询(乙六)道遂道摽

  梁杨都灵根寺慧超(乙六)

  齐邺中天平寺真玉(乙六)

  后梁荆州大僧正僧迁(乙六)

  陈杨都宣武寺洪偃(乙七)

  陈杨都兴皇寺法朗(乙七)

  陈杨都大禅众寺法勇(乙七)

  陈杨都大彭城寺宝琼(乙七)明解

  陈杨都自马寺警韶(乙七)

  陈钟山耆阇寺安廪(乙七)

  陈摄山栖霞寺慧布(乙七)僧诠玄辩

  周渭滨亡名(乙七)僧琨

  齐彭城沙门慧嵩(乙七)

  齐邺东大觉寺僧范(乙八)

  齐邺中昙遵(乙八)

  齐邺下总持寺惠顺(乙八)

  齐邺西宝山寺道凭(乙八)

  齐并州传统灵询(乙八)

  齐大统合水寺法上(乙八)法存

  齐邺下定国寺道慎(乙八)

  周蒲州仁寿寺僧妙(乙八)

  周长安崇华寺惠善(乙八)

  周潼州光兴寺宝彖(乙八)

  齐沼州县衍(乙八)

  陈杨都庄严寺惠荣(乙八)

  隋京师延兴寺昙延(乙八)

  隋京师净影寺惠远(乙八)僧猛

  周益州谢西寺宝海(乙九)

  隋益州龙渊寺智方(乙九)

  隋荆州等界寺法安(乙九)

  隋荆州龙泉寺罗云(乙九)

  隋襄州龙泉寺罗云(乙九)道琼洪哲慧响惠嵩

  隋江表徐方中寺慧咂(乙九)

  隋常州安国寺慧弼(乙九)

  隋相州演空寺灵裕(乙九)

  隋西京空观道观慧藏(乙九)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智脱(乙九)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法澄(乙九)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道庄(乙九)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法论(乙九)

  隋京师大兴善道场僧粲(乙九)僧鸾僧凤

  隋彭城崇圣道场靖嵩(乙十)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靖玄(乙十)明则

  隋襄阳智润(乙十)

  隋吴虎丘智聚(乙十)

  隋丹阳摄山慧旷(乙十)

  隋丹阳仁孝道场智琳(乙十)

  隋西京宝刹道场净愿(乙十)

  隋西京禅定道场智凝(乙十)灵觉道卓

  隋西京真寂道场法彦(乙十)

  隋西京海觉道场法总(乙十)

  隋西京大兴善道场僧昙(乙十)慧重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灵璨(乙十)

  隋西京胜光道场法瓒(乙十)

  隋西京净影道场宝儒(乙十)

  隋西京光明道场慧最(乙十)

  隋西京禅定道场僧朗(乙十)

  隋西京净影道场慧畅(乙十)僧温

  隋渤海志念(乙十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智炬(乙十一)惠感慧赜

  隋西京静法道场慧海(乙十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辩义(乙十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明舜(乙十一)慧相

  隋西京禅定道场智梵(乙十一)

  隋终南山至相道场彭渊(乙十一)

  唐京师胜光寺道宗(乙十一)

  唐京师慈门寺普旷(乙十一)

  唐京师大庄严寺保恭(乙十一)

  唐京师大兴善寺法侃(乙十一)道抚

  唐京师延兴寺吉藏(乙十一)慧远

  唐丹阳彭城寺慧隆(乙十二)

  唐江都安乐寺慧海(乙十二)

  唐江都慧日道场慧觉(乙十二)

  唐终南山龙池道场道判(乙十二)

  唐终南山悟真寺净业(乙十二)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童真(乙十二)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灵干(乙十二)灵辩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敬脱(乙十二)

  唐京师净影寺善胄(乙十二)慧威

  唐京师胜光寺辩相(乙十二)

  唐京师大总持寺宝袭(乙十二)昙恭明洪

  唐京师大总持寺慧迁(乙十二)

  唐并州武德寺慧觉(乙十二)慧达明干

  唐常州建安寺智琚(乙十二)

  唐常州弘业寺道庆(乙十二)

  唐京师大庄严寺慧因(乙十三)

  唐安州方等寺慧嵩(乙十三)

  唐同州大兴国寺法祥(乙十三)

  唐终南山玉泉寺静藏(乙十三)道删

  唐新罗皇隆寺圆光(乙十三)圆安

  唐蒲州仁寿寺海顺(乙十三)行友慧本

  唐京师普光寺昙藏(乙十三)

  唐京师大庄严寺神迥(乙十三)玄究

  唐京师定水寺僧凤(乙十三)法位

  唐京师普光寺道岳(乙十三)明矿明略

  唐汴州慧福寺功迥(乙十三)

  唐汴州安业寺神照(乙十三)

  唐蒲州栖岩寺道杰(乙十三)

  唐蒲州栖岩寺神素(乙十三)

  唐东都天宫寺法护(乙十三)

  唐蜀都宝园寺玄续(乙十三)

  唐苏州法流寺慧璧(乙十三)

  唐苏州武丘山智琰(乙十四)

  唐益州福感寺道基(乙十四)慧景宝暹

  唐蒲州仁寿寺道孙(乙十四)道谦

  唐京师崇义寺慧颓(乙十四)

  唐同州大兴国寺道宗(乙十四)

  唐京师灵化寺三慧(乙十四)

  唐苏州通玄寺慧颓(乙十四)

  唐苏州武丘山法恭(乙十四)

  唐终南山至相寺智正(乙十四)智一

  唐襄州紫金寺慧棱(乙十四)

  唐襄州常济寺智拔(乙十四)法长

  唐越州弘道寺慧持(乙十四)

  唐荆州玉泉寺慧瑜(乙十四)

  唐越州嘉祥寺智凯(乙十四)

  唐越州静林寺法敏(乙十五)

  唐襄州光福寺慧璿(乙十五)

  唐襄州神足寺慧眺(乙十五)

  唐绵州隆寂寺灵睿(乙十五)

  唐京师弘福寺僧辩(乙十五)

  唐京师普光寺法常(乙十五)

  唐泽州清化寺智徽(乙十五)

  唐泽州清化寺玄鉴(乙十五)

  唐京师弘福寺玄会(乙十五)

  唐京师慈悲寺行等(乙十五)

  唐蒲州仁寿寺志宽(乙十五)

  唐相州慈润寺慧休(乙十五)昙元灵范

  唐京师弘福寺灵润(乙十五)净元智衍

  唐京师慈恩寺道洪(乙十五)

  唐京师慈恩寺义褒(乙十五)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丙四)

  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丙四)

  唐京兆大慈恩寺法宝(丙四)胜庄

  唐京师西明寺道世(丙四)

  唐京师西明寺圆测(丙四)薄尘灵辩

  唐京师安国寺元康(丙四)

  唐简州福聚寺靖迈(丙四)

  唐新罗顺璟(丙四)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丙四)

  唐淄州慧沼(丙四)大愿尘外

  唐京兆大慈恩寺彦惊(丙四)

  唐新罗义湘(丙四)

  唐京兆大慈恩寺义忠(丙四)

  唐新罗黄龙寺元晓(丙四)大安

  周京兆崇福寺神楷(丙四)明恂

  周京兆广福寺会隐(丙四)

  周虎丘山寺僧瑷(丙四)

  唐会稽山妙喜寺印宗(丙四)

  唐太原崇福寺宗哲(丙四)

  唐洛京佛授记寺德感(丙四)

  唐太原崇福寺浮丘(丙四)

  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丙五)大仪

  唐荆州玉泉寺恒景(丙五)

  唐中岳嵩阳寺一行(丙五)

  唐京兆西崇福寺智升(丙五)

  唐中大云寺圆晖(丙五)怀远崇廙

  唐京兆华严寺玄逸(丙五)

  唐长安青龙寺道氤(丙五)

  唐京师安国寺良贲(丙五)

  唐越州礼宗(丙五)

  唐钱塘天竺寺法诜(丙五)

  唐京师兴善寺潜真(丙五)道超

  唐代州五台山清凉寺澄观(丙五)

  唐京师西明寺良秀(丙五)谈筵

  唐京师西明寺慧琳(丙五)

  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丙六)慧震弘沇

  唐京师千福寺怀感(丙六)

  唐吴兴法海(丙六)

  唐洛京佛授记寺慧苑(丙六)

  唐处州法华寺智威(丙六)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丙六)

  唐苏州开元寺元浩(丙六)

  唐越州暨阳杭乌山智藏(丙六)

  唐梓州慧义寺神清(丙六)义将

  唐京师大安国寺端甫(丙六)

  唐圭峰草堂寺宗密(丙六)圆禅师照禅师

  唐京师西明寺乘恩(丙六)

  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丙六)

  唐京兆大安国寺僧彻(丙六)

  唐五台山华严寺志远(丙七)

  唐越州应天寺希圆(丙七)

  唐绛州龙兴寺木塔院玄约(丙七)

  梁滑州明福寺彦晖(丙七)

  梁今东京相国寺归屿(丙七)

  后唐洛阳长水令諲(丙七)

  后唐定州开元寺贞辩(丙七)

  后唐会稽郡大善寺虚受(丙七)

  后唐杭州龙兴寺可周(丙七)

  后唐东京相国寺贞诲(丙七)

  后唐洛京长寿寺可止(丙七)

  汉太原崇福寺巨岷(丙七)

  汉棣州开元寺恒超(丙七)

  汉洛京法林院僧照(丙七)

  汉洛阳天宫寺从隐(丙七)梦江

  汉杭州龙兴寺宗季(丙七)

  周魏府观音院智栓(丙七)

  宋秀州灵光寺皓端(丙七)

  宋东京天清寺傅章(丙七)

  宋并州崇福寺佛山院继伦(丙七)

  宋齐州开元寺义楚(丙七)修进省伦

  宋杭州慈光院晤恩(丙七)

  宋天台山螺溪道场义寂(丙七)

  三、习禅类

  晋江左竺僧显(甲十一)

  晋剡隐岳山帛僧光(甲十一)

  晋始丰赤城山竺县猷(甲十一)慧开惠真

  晋长安慧嵬(甲十一)

  晋广汉阎兴寺贤护(甲十一)

  晋始丰赤城山支昙兰(甲十一)

  晋蜀石室山法绪(甲十一)

  宋伪魏平城玄高(甲十一)慧崇

  宋长安寒山僧周(甲十一)僧亮

  宋长安太后寺慧通(甲十一)

  宋余杭净度(甲十一)

  宋始丰瀑布山僧从(甲十一)

  宋广汉法成(甲十一)

  宋京师中兴寺慧览(甲十一)

  宋荆州长沙寺法期(甲十一)道果

  宋成都道法(甲十一)

  宋蜀安乐寺普恒(甲十一)

  齐京师灵鹫寺僧审(甲十一)僧谦法隐超志法达慧胜

  齐武昌樊山法悟(甲十一)道济

  齐钱塘灵隐山昙超(甲十一)

  齐始丰赤城山慧明(甲十一)

  梁钟山定林寺僧副(乙十六)

  梁钟山延贤寺释慧胜(乙十六)慧初

  梁江州庐山道珍(乙十六)法归慧景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佛陀(乙十六)

  齐邺下南天竺菩提达摩(乙十六)道育

  齐邺中僧可(乙十六)向居士化公廖公和公法林僧那慧满

  齐林虑山洪谷寺僧达(乙十六)

  齐邺西龙山云门寺僧稠(乙十六)

  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法聪(乙十六)

  陈钟山开善寺智远(乙十六)

  后梁荆州覆船山法常(乙十六)

  后梁荆州长沙寺法京(乙十六)

  后梁荆州枝江禅慧寺慧成(乙十六)

  后梁荆州玉泉山法懔(乙十六)

  后梁荆州玉泉山法忍(乙十六)

  周京师大迫远寺僧实(乙十六)

  周京师天宝寺僧玮(乙十六)

  周京师大福田寺昙相(乙十六)

  隋沧州寺道正(乙十六)

  隋怀州柏尖山寺昙询(乙十六)

  隋江州庐山化城寺法充(乙十六)

  隋京师真寂寺信行(乙十六)裴玄证

  隋襄州景空寺慧意(乙十六)法永岑阎黎智晓

  周河阳仙城山善光寺慧命(乙十七)戴逵慧晓.慧朗

  隋南岳慧思(乙十七)

  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智顗(乙十七)

  隋南岳衡州衡岳寺大善(乙十七)

  隋京师清禅寺昙崇(乙十七)

  隋慧日内道场慧越(乙十七)

  隋蒋州履道寺慧实(乙十七)

  隋文成郡马头山僧善(乙十七)僧袭僧集

  隋相州邺下玄景(乙十七)玄觉

  隋赵郡漳洪山智舜(乙十七)智赞

  隋南岳衡州衡岳寺慧照(乙十七)

  隋九江庐山大林寺智锴(乙十七)

  隋荆州景元山善集寺法咏(乙十七)

  隋天台山国清寺智越(乙十七)法彦波若

  隋西京禅定道场昙迁(乙十八)

  隋西蜀福缘道场僧渊(乙十八)

  隋蒲州栖岩道场真慧(乙十八)

  隋西京禅定道场慧瓒(乙十八)

  隋西京净住道场法纯(乙十八)慧昂

  隋益州响应山道场法进(乙十八)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静端(乙十八)

  隋泽州羊头山道舜(乙十八)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慧欢(乙十八)

  隋河东栖岩道场智通(乙十八)

  隋西京慈门道场本济(乙十八)善智道训道树

  隋终南山神田道场僧照(乙十八)

  隋并州大兴国道场洪林(乙十八)

  唐京师大庄严寺僧定(乙十九)

  唐同州大兴国寺道林(乙十九)

  唐京师清禅寺法应(乙十九)

  唐南武州智周(乙十九)

  唐终南山紫盖沙门法藏(乙十九)

  唐并州大兴国寺慧超(乙十九)

  唐台州国清寺智唏(乙十九)

  唐并州义兴寺智满(乙十九)

  唐京师化度寺僧邕(乙十九)

  唐天台山国清寺灌顶(乙十九)智唏光英

  唐天台山国清寺智躁(乙十九)

  唐天台山国清寺普明(乙十九)

  唐终南山丰德寺智藏(乙十九)

  唐雍州津梁寺法喜(乙十九)

  唐相州寒陵山道昂(乙二十)灵智

  唐京师大庄严寺道哲(乙二十)道诚静安

  唐潞州法住寺昙荣(乙二十)

  唐京师弘法寺静琳(乙二十)

  唐京师弘福寺慧斌(乙二十)

  唐汾州光严寺志超(乙二十)

  唐蔚州五台寺昙韵(乙二十)

  唐箕州箕山寺慧思(乙二十)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乙二十)道抚

  唐密州茂胜寺明净(乙二十)慧融

  唐益州空慧寺慧熙(乙二十)

  唐绵州大施寺世瑜(乙二十)

  唐润州摄山栖霞寺智聪(乙二十)

  唐蒲州孤介山陷泉寺僧彻(乙二十)

  唐邓州宁国寺惠祥(乙二十一)

  唐京师大庄严寺昙伦(乙二十一)

  唐蒲州仁寿寺普明(乙二十一)

  唐蒲州柏梯寺昙献(乙二十一)

  唐秦州永宁寺无碍(乙二十一)

  唐江州东林寺道暀(乙二十一)

  唐荆州四层寺法显(乙二十一)

  唐荆州神山寺玄爽(乙二十一)惠普

  唐蒲州救苦寺惠仙(乙二十一)

  唐益州净惠寺惠宽(乙二十一)

  唐卫州霖落泉僧伦(乙二十一)

  唐京师西明寺静之(乙二十一)

  唐丹阳智岩(乙二十一)

  唐衡岳善伏(乙二十一)

  唐代州照果寺解脱(乙二十一)普明僧奣

  唐润州牛头法融(乙二十一)

  唐卫州霖落泉惠方(乙二十一)

  唐扬州海陵正见寺法响(乙二十一)

  唐蕲州双峰山道信(乙二十一)

  唐江汉沙门惠明(乙二十一)

  唐蕲州东山弘忍(丙八)

  唐韶州南华寺慧能(丙八)

  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丙八)

  唐袁州蒙山慧明(丙八)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丙八)

  唐润州竹林寺昙璀(丙八)

  唐金陵延祚寺法持(丙八)

  唐荆州碧涧寺道俊(丙八)

  唐越州云门寺道亮(丙八)

  唐温州龙兴寺玄觉(丙八)

  唐金陵天保寺智威(丙八)本净

  唐睦州龙兴寺慧朗(丙八)巩公

  唐郓州安国院巨方(丙八)

  唐郢州大佛山香育(丙八)

  唐兖州泰山降魔藏(丙八)

  唐京兆慈恩寺义福(丙九)行思

  唐京师兴唐寺普寂(丙九)

  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丙九)

  唐京师大安国寺楞伽院灵着(丙九)法玩

  唐润州幽栖寺玄素(丙九)

  唐均州武当山慧忠(丙九)

  唐太原甘泉寺志贤(丙九)

  唐黄龙山惟忠(丙九)

  唐南岳石头山希迁(丙九)

  唐成都净众寺神会(丙九)

  唐杭州径山法钦(丙九)

  唐寿春三峰山道树(丙九)

  唐陕州回銮寺慧空(丙九)元观

  唐洛京龙兴寺崇硅(丙九)全植

  唐洪州开元寺道一(丙十)智藏

  唐宣州灵汤泉兰若志满(丙十)

  唐沂州宝真院光瑶(丙十)道坚

  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丙十)

  唐唐州紫玉山道通(丙十)

  唐雍京章敬寺怀晖(丙十)

  唐京兆兴善寺惟宽(丙十)宝修

  唐天台山佛窟岩遗则(丙十)

  唐婺州五浊山灵默(丙十)志闲

  唐荆州天皇寺道悟(丙十)崇信

  唐邺都圆寂(丙十)掘多

  唐袁州杨岐山甄叔(丙十)

  唐新吴百丈山怀海(丙十)

  唐潭州翠微院恒月(丙十)真亮

  唐襄州夹石思公(丙十)昙真

  唐定州大像山石藏(丙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