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超越心灵之法宝

发布时间:2023-02-21 21:18:5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超越心灵之法宝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因缘聚会,能于台北国父纪念馆与台南图书馆演讲,前后共五天,听经闻法的人潮高达五千余人,热爱佛法真理者,如贫得宝般的拥挤入席而坐,但有数千人无法入场就席,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佛教目前在台湾宝岛正是兴盛黄金灿烂时代,不分朝野上下,几乎人人对佛法并不陌生,甚至鞠躬尽瘁的护持与研究,这是值得我们庆幸与欢欣的。

  「超越心灵之法宝」的诞生,是由台北与台南两次演讲内容所集成,分为上下两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佛法的要义,易懂易入门,有事有理,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看完之后,有如游历法海,亲临圣境之感!

  有人因一句佛法而浪子回头;有人因一句佛法而大彻大悟;有人因一句佛法而内心疑惑当下顿消达理;有人因一句佛法而去邪归正。佛法是觉悟之法,能令人觉悟人生观的真谛,启发宇宙万象的真面目,历代高僧大德,乃至研习佛法者,皆能有所得,有些人开悟超凡入圣;有些人蒙受法益,得未曾有之法喜,因而改变人生观,过着正觉得人生;在此遥寄得阅「超越心灵之法宝」诸君,能受大利益,智慧普现,内心黑暗顿消,光明普照,如佛菩萨般的自在解脱,过着正觉的人生,有朝一日,同证无上菩提,与圣等齐,更无别异,如此,人生并无虚浪白走一遭,诸君是否有同感?

  --------------------------------------------------------------------------------

  诸山长老、诸位法师、台南市政府民政局林局长、黄国代来镒大德暨夫人、大会司仪姜书记官、各位贵宾、各位长官、以及热爱佛法的所有仁者,大家晚安,功德无量!(大众掌声四起)

  刚才听到民政局林局长与黄国代的致词,如同打了一支强心剂,让我有信心,内心觉得无比温暖。

  在此,特别为大家介绍,几天前,法王讲堂主办单位向台南市政府申请佛学讲座时,在办理弘法手续的过程中,承蒙林局长鼎力支持,并且在回复的公文中,写得非常殊胜庄严,句句都发挥出菩萨慈悲的精神,令此次法会非常成功顺利,真是功德无量!阿弥陀佛!(掌声如雷)

  当今政府非常鼓励宗教人士来协助政府,踊跃辅导人民,提倡健全的道德观,使社会国家更加安定升华。

  这次佛学讲座承蒙各主办单位,尤其是台南市政府从中的连系,使法会进行的非常顺利,此次弘法可说是我一生中,感到最荣幸、最温馨的一天。(大众常声如雷)

  除此之外,特别介绍一位汗马功高的大德,也就是今天的司仪姜书记官(高等法院),为何要特别介绍他呢?因为在这次佛学讲座中,他忙碌不停的奔波,连络各单位,进而文宣亦做得很出色。本来他体重有七十公斤,最近忙于办法会,东奔西跑,消瘦很多,实在很辛苦。

  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如佛门中所说的一句话:『菩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此难能可贵的精神,就是菩萨发心。(大众掌声如雷)

  记得民国初年,佛教界出现一位律宗祖师,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是以持戒庄严解脱,而往生西方净土的一位大德。他虽出家,却时时挂念关怀社会国家,他曾经说过两句名言,令我感触良多。

  他说:「爱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爱国。」这种入世而又出世的精神,恰似佛门所说:「修行不偏离,而行中道。」真不简单。(大众掌声四起)

  现今很多人顿入空门,却远走深山修行,与社会各阶层断绝,此举并非释迦牟尼佛之意。

  佛经云:「上报四重恩。」

  为人要懂得报答四种恩惠:一父母恩。二国家恩。三众生恩。四三宝恩。

  世出世间不论圣凡皆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应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不分圣凡。因此弘一大师出家后,修行念佛仍然不忘爱国家。

  上面提到弘一大师,或许有人对他还很陌生,为了让大家更熟悉这位伟大的一代律师,我再深入地介绍一审。

  大师是中国大陆一位名艺人,才华横溢,当时(指民国初年)是一位相当出名的音乐老师,俗名李叔同,他作了很多首世界名曲,让我最深刻的一首叫做送别。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老师弹琴时常弹起这首歌,诸位若不嫌弃,我唱三句给大家听听看,好不好?(大众掌声如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大众掌声四起)

  听了这几句,相信大家对弘一大师(李叔同)就更加有印象了。大师出家后,可说震撼了朝野上下,而且于教内弘扬戒律,振兴佛法,那时,对佛门四众弟子影响很大,因为民国以来,律宗渐渐断灭,当时树立振兴律宗的,可说他是第一人。

  而今天我们司仪姜书记官,亦然修行不忘入世,入世不忘修行,他任职于高等法院书记官,除了平常服务社会百姓以外,下班回到家后,不管再晚,必定精勤念佛诵经做晚课,并且受了在家菩萨戒。如此修行不忘入世,入世不忘修行的精神,难道不是菩萨发心吗?(大众掌声四起)

  大部份的人从事于社会工作上,身不由己,往往回到家后,想念佛修行已疲备不堪,于是一天混过一天,得过且过,然后累积四、五天的功课一起作,如此而念得上气接不了下气,此种懈怠修行方式,佛门是不赞同的。

  据我所知,姜书记官不管工作再忙再累,回家定做功课,不拘多少,这种入世度生,修行出世的精神,实为我们修行人之榜样。诸位,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不简单啊!(大众掌声如雷)

  我如此赞叹姜书记官,想必今晚他一定高兴得睡不着觉。总而言之,对于今天种种因缘的殊胜具足,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真是功德无量!(掌声四起)

  接着我们进入今天所要演讲的主题,题目是:超越心灵之法宝。

  在此,向诸位报告一个好消息!你、我、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所发挥出来的功能、性质、作用,各有所异。

  有人心地善良,有人心灵非常恶劣;有人心灵清净解脱、出离三界、达佛之境界;有人心灵污秽不清净,沉沦于生死苦恼中,是顾名思义的凡夫俗子。

  诸位,那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但是所发挥出来的功能作用,却有千差万别呢?

  佛经云:「心能转相,相随心转。」

  众生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果的差别,也就是因的差别。

  譬如在座诸位,请你们看看你的左邻右舍,是不是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确实不一样。因为因不同,自然感召的果报亦就不同。

  如果今天我们在座诸位都有共同成佛的目标,并且一同发愿朝着目标而行,有一天,修到因圆果满时,那也就是成佛的时候。成佛后,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一切福德、神通、智慧圆满具足,无有高下,平等平等。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好光明,无有差别,那又如何分辨出每一尊佛之德号呢?

  唯有以佛手拿之象征物来分别。如手拿摩尼珠是药师佛,手拿莲花台为阿弥陀佛。如果没有这些象征物,只是一尊佛坐在那里,或许你无法辨别!因为佛所修的因相同,所以感召的果报也就相同。

  因此,佛修到究竟圆满时,所展现出来的相貌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一切具足。我这么说,相信诸位应该很清楚吧!(大众掌声如雷)

  由此,简单而言,普天之下,人的心只有一个,可是由心发挥出来的功能,却是千奇百态。

  所以今天,我们如何将心灵超越净化,这是当今之务,也是今晚所要讲的主题。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种心病,于是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心病。如果众生无一切病,那如来何必说一切法呢?所以一切法皆是对治法。

  何谓对治法?如黑对白、高对矮、阴对阳、胖对瘦、你对我、男对女……此是对立,法亦如此。

  恶法以善法对治,贡高我慢以多礼拜对治;喜欢诽谤、讽刺他人,佛教以多赞叹对治,因为一切法都是对治法,所以心病要心药医,心若无病,药则多余。

  所以今天要向诸位说:凡夫众生尚未开悟证果,心都有病,只是病有轻重。那要如何将有病的心灵净化超越呢?必须假借刚才林局长所致词的,要以道德因果与正法来规范约束,使心不易动念造业。

  佛教云:要使心地光明、平静、不造业、解脱的话,必须仰赖修行的管道来规范约束,然后进一步提升自己,踏向光明解脱的彼岸。

  这也就是今夜我为何要演讲超越心灵之法宝的主要理由。在座诸位不妨听听看,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两天,原先预定演讲三天,只因家师上人于三星期前往生,为人弟子理应回去参加告别式,所以第三天无法如期演讲,在此,向诸位致十二万分歉意。

  继续要跟各位探讨的是:众生的心病在那里?第一、人生最可怕的性情是自卑。那要如何将自卑的心灵净化超越,那可要下很大的功夫才易成就。

  诸位,世间有多少人为了不同的遭遇而自卑,因此垂头丧气,自甘堕落,整日生活在麻木不仁的日子里,不敢面对现实。

  比如,有人因为天生小儿痲痹而自卑,不敢走出面对社会,消极堕落,自暴自弃。有人为了感情不如意而自卑,自惭形秽,不如他人,因此不肯上进。有人生意失败,自叹弗如而停于某一阶段,不敢前进。以上种种都是自卑感在作祟。

  所以今天不论修行也好,从事世间事也好,不要遇逆境就打退堂鼓而自卑,因为自卑心当下就是一种堕落的因素,更是消极的作为,是不理想的。那要如何超越呢?后面会谈到。

  远观世间多少残废者,他们有勇气面对社会,肯求上进,亦是成功出人头地的见证哩!(大众掌声如雷)

  如果诸位没有忘记的话,有一位残障人士,著作一部写实小说,亦曾搬上萤光幕演出过,片名风行宝岛,是值得推祟的一部片子,片名为汪洋中的一条船,作者郑丰喜,他是一位残而不废的杰出青年,突破内心的障碍,从挣扎中站起来,付出很多心血与代价,才得以扬名天下。

  今天,他之所以成功出名,就是他有勇气超越心灵的障碍,不自卑、不自暴自弃,敢面对现实,此残而不废的精神,打破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进而超越升华心灵的意境,这就是他真正成功的主要因素。

  还有一位残障歌王─阿吉仔,今天他能在歌坛上站有一席之地,并非一朝一夕所得,他也是付出很多心血,流过很多辛酸泪,突破重重困境,才换得今日的成就。

  举出上面两个例子,足以证明,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也没有所谓的天才。

  比如,我初期弘法时,于台下准备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稿,没想到上了台二十分钟就把它结束了。而且讲话时,结巴不流利,台上台下无法打成一片,但是我不怕失败,亦不怕人取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学习,付出很多时间、很多心力来研究语文学,研究佛法的思想体系。

  如今,在台上演讲时,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讲话有思想、有体系、有组织、有段落、滔滔不绝、如瓶泄水,深入浅出地道出,让人人都听得懂,这也不是一朝一夕所成,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更在失败的经验中,取长补短,才有今天的小小成果。(大众掌声如雷)

  佛经云:佛亦不是一世所修成的,必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得以成道。

  而这三大阿僧只劫如天文数目,所以佛门流传一句话:天下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陀,弥陀所以弥陀,释迦所以释迦,乃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所成。

  所以,我们不要怕失败,应当将自卑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立,只要有勇气不怕困难地突破一切挫折,相信有朝一日,定能开花结果。(大众掌声四起)

  曾经有人问我:请问如本法师,你对以后成佛是否有信心?

  我回答:我如本不能成佛的话,那还有谁能成佛呢?我们只要按照佛法的道理去修证,绝对成佛,指日可待。

  我们对自己的修行成佛要有信心,但是不可以贡高我慢,更不能对自己以后成佛有所怀疑,因为修行不是儿戏,必须树立信心,肯定自己的努力,精进菩提,定能成就。

  凡夫众生六根接触六尘,不是染污就是清净,所以修行如同作战,战败为魔,战胜成佛。

  心无染尘,清净即是佛;心触外境,不能作主,心动染污即是魔。所以作佛作魔,只在染净之间。(掌声如雷)

  今天为了慎重起见,而演说超越心灵之法宝,无非是要打破我们内心的障碍,因为自卑会使人消极堕落,因此障碍圣道。所以不管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对自己的努力要有信心。

  下面提出一件充满自信、自爱、自尊的公案,做为修道上之见证。

  诸位,唐朝有两位开悟高僧,一位是五祖弘忍大师,一位是六祖惠能大师。

  当时六祖惠能大师参见五祖时,

  五祖问惠能大师:汝是何方人?欲求何物?

  六祖惠能大师参见五祖,意义非凡,与五祖机锋相对下,

  六祖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

  诸位,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惠能是岭南人,如今的广东、广西地带,当时在唐朝还是一个很落伍的乡下地方,文化水准低落。

  惠能从遥远的地方特来礼拜,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诸位,六祖惠能大师回答这些话,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尊严,他不是为吃饭、求财、求名利、求福而来,今天来不求其他,只求作佛。请问诸位,有多少人能有如此作为呢?

  人人都有个佛性,如同今晚所说的,人人都有个心灵,而要建立人人都有个佛性,实在很不容易。

  高僧不愧是高僧,惠能大师很干脆地回答:我今天来此,不求其他,只要成佛。如此干脆俐落,一针见血,这是何等尊严啊!

  诸位,记得几个月前,有位台北男众居士到讲堂找我,我利用这个公案的对话口气问这位居士。

  我问:汝是何方人?欲求何物?

  他答:我是台北人,听说法王讲堂的素食很好吃,所以今天专程下来吃素食的。(大众笑声迭起)

  我听了快要昏倒,很不是滋味,人家惠能大师是为成佛而特来礼师,他却为吃素食而来,境界差那么多!

  我心里想:现在外面吃素食非常普遍,全省到处都有素食餐厅,而且煮出来的菜色很多,又比讲堂煮得好吃,想要吃素食应该到素食餐厅去,不用到讲堂来,因为他所求的实在离道甚远。

  五祖弘忍大师又开口问: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意思是:你是南蛮,又住在没有水准的地方,而且身分卑贱,如何作佛呢?

  诸位,五祖弘忍大师是何等苦口婆心,为何身为一代祖师,要用如此锋锐的言语讽刺他呢?

  大家不要误会,五祖是为了试探六祖的来历如何?是否堪作佛,于是在机锋相对之下,如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祖理直气壮地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这句话答得非常锋利,他说:虽然我的身分很卑贱,很没水准,又是乡下人没有知识,可是佛性有何差别呢?话说完当下震撼了五祖心里!

  五祖心想:此人来历非同小可,因此对六祖非常器重赏识,待因缘成熟,即将禅宗心法衣(金本)传与惠能大师,于是成为禅宗第六代传人。

  此段的意义,是建立人人有个佛性,如果无法肯定自己有个佛性,那成佛从何谈起?

  世界上有两种极端的错误思想:第一唯物论。第二唯心论。

  唯物论:如同共产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人能讲话吃饭,一切动态,都是物质所发出来的副作用,而且先有物质才有精神界,如果物质界毁坏,那连精神界也消失无踪了。

  站在唯物论的思想上,是如此的可怕,他认为人死后连灵魂都没有了,何况生前所造的种种是非善恶,于死后一概抹煞,这是非常可怕的思想,难怪有很多人敢抢银行,敢为非作歹,作尽世间一切恶事。

  总之,人死后不是代表一切的毁灭,而是另外还有一种能量的存在,世间人说是能量,其实就是佛性(意识、灵魂),维持你生前的善业、恶业、是非长短,绵延不间断,一期一期,一世一世,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佛教相信有轮回的存在,只要还没有开悟证果,定要继续流转下去。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这句话意思是:以佛眼观看普天之下一切众生,人人皆具有佛性,只要依照如来教法修行,必能开采其本性。如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进而达到福慧圆满,成就佛道,常住不灭。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跟不上或不如人家而自卑,因此气馁丧志,更不该因失败而打退堂鼓,致使痛苦不已!不求上进,这都是不当的作为,若问什么理由?因为人人都有个佛性,而这个佛性是非常珍宝的,任凭谁用尽世间一切珍宝也无法换得,因为这是人人本身具有的宝藏。

  我们今天之所以贫贱,受人轻视瞧不起,皆因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浮现,是受果报的时候。

  现在富贵有名望,是福报现前,也不要太高兴骄傲,因为世间所有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果报的世界不能常住不变,毕竟这是一个缘起缘灭的无常世间。

  记得有一次到监狱弘法,我对监狱里面好几千位同学说了一段话:只要我们还没有开悟证果,普天之下,没有绝对的好人,或绝对的坏人。问什么理由?因为好人会变坏人,坏人会变好人。(掌声四起)

  说他是好人,是因为他环境好、条件好、思想好、背景好、教育好,所接受的种种条件都好。佛教说:善因缘具足。

  那什么是坏人,条件差、环境差、教育差、背景差、思想差,所接触到的种种人事物都不好,因此,种种因素造成一个人的行为不端庄,而去造作一切恶业,所以称他为坏人。

  如果今天让坏人有机会接触好的思想、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教育,相信他耳濡目染,有一天,坏人也会变好人。(大众掌声如雷)

  当话一说完,台下有位同学,忽然拍了一下桌子,我说:你们想造反啊!

  他答:不是的,师父,人爽啊!(大众笑声迭起)

  我问:为什么?

  他答:现在我们虽然被关三年、五年,如果有机会让我们改过自新,我们也会变好人啊!

  这位同学又转身指着那些主管而说:你们这些管理人员,如果有一天你们恶业现前,因缘不如意时,也可能好人变坏人。(大众掌声如雷)

  听了那位同学说了这些话后,令我感触良多,而我并不是想讨好他们,因为佛法本来如是而说。

  人在还没有开悟证果以前,天下间谁也不敢保证他是好人,如果有一天穷得没有志气时,而动摇心志,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好人也会变坏人。

  所以,好人与坏人的差别,是随着善业或恶业的流转起落,而展现其果报。但不能说他永恒不变,如果要达到真正的永恒不变,必须等到开悟证果,成就佛道,才能真正的把持自性常住不变。(大众掌声如雷)

  四十二章经云:『佛说:弟子们!你们不要轻意相信你们的心,因为你们还未开悟证果;等到你们开悟证成阿罗果时,才可以相信你们的心。』

  因为处于凡夫立场的我们,还会起心动念,不能把持定力,所以不能永恒不变异。必须等到有一天开悟证果时,才能把持这颗心,从现在到未来,乃至永远,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迁流变化,而有所变异。(大众掌声四起)

  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空寂真心,无始以来,性自清净,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尽未来际,常住不灭,名为佛性,亦名如来藏。』

  大地一切众生,人人具有清净本性,自古亘今本是清净,而我们生活在清净中,却不见清净,这是天下间最可悲的一件事。

  佛又说:佛观众生起心动念,生灭就是不生灭;但是,凡夫把不生不灭的心当作生灭,这是值得怜悯的。

  凡夫何尝知道,不生不灭来自生灭中的净化,不染污,与空相应,因此说不生不灭。

  但是,凡夫只执着这生灭法,而不去体会那生灭中的不生灭。由于如此,所以永远受业牵引,生灭不已!因此,为圣者所怜悯!

  希望大家要相信佛陀所说的,因为佛是已成之佛,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达到最终佛果。

  汝是未来之佛,虽然我们目前还未成佛,但不是代表不能成佛,只是你没有修行,没有去开采你所拥有的慈悲、智慧、愿力、乃至神通等等。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开采,自掘其宝,净化自性,有一天佛性显露,自然与佛相等,无有差别。(掌声如雷)

  总归一句话,要超越心灵,转凡入圣,破迷启悟,乃至成就佛道,必须依照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按部就班去实践,而不是光说不练,那这样永远也无法达到目的地。

  法华经云:『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

  何谓菩萨所行之道呢?就是广修六度波罗蜜。

  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都是专有名词,若要解释,三天三夜也解释不完,所以,以后有机会再加以详解。

  总而言之,菩萨所必备的条件,就是广行六度,一旦六度圆满,福慧庄严,一切功德具足,也就是成佛之时。

  所以说,佛是世间福报最大、智慧最高、功德最圆满的人,谁也无法抢走佛所拥有的功德法财。

  佛不但通达世法,也贯串一切出世法,达到世出世间圆通无碍,所以我们称佛为人天导师。

  诸位,当佛的确不简单,必须自觉,还要觉他,而达到觉行圆满。

  如果有人请示佛:大学中的微积学会不会算?飞机会不会驾驶?船会不会开?篮球会不会打?士农工商是否贯通?这些对佛而言,皆是雕虫小技,如果世间上还有任何一件事情佛做不到的,那就无法成佛了。

  所以经典记载:佛对于士、农、工、商,一切世间学,都已通达无碍,无有可学了,所以叫做无学。亦叫绝学。而凡夫众生什么都不会,还必须学,所以叫做有学。(大众掌声如雷)

  菩萨要是达到无学的境界,也就是福慧圆满,证成佛道了。

  诸位要记住!成佛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历练,万德庄严,诸法具足,并且还要百劫修相好,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示现大丈夫相而成就佛道,不以女人身成佛。

  同时,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众生于东、南、西、北、上、下,三百六十度立体上下观佛,佛一定是向着你,因为佛已究竟圆满,证得圆回身,所以佛讲经说法时,面向何处都无所障碍,因为众生从任何角度看佛,佛都是面向他。

  如果今天要我如本以圆回身面向大家说法,那是绝对办不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依照佛修行的方法去做,有一天也会开悟证果,究竟圆满,到那时,自然不求而得。(大众掌声如雷)

  佛不但圆回身,而且还能圆音说法。何谓圆音说法?

  比如:佛讲经时,有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种族的人来听法,同时,客家人听佛说法变客家话,苏联人听佛说法变苏联话,日本人听佛说法变日本话,闽南人听佛说法变闽南话,德国人听佛说法变德国话,不会因为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听法,就有所障碍。(大众掌声四起)

  所以佛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记得唐朝有位清凉国师,是华严宗第二代祖师,听说他也能圆音说法。上海人去听变上海话,广东人去听变广东话,西藏人去听变西藏话,这在高僧传有记载。传说清凉国师是华严菩萨示现的。

  总而言之,要证成菩提,成就佛道,必须广修六度波罗蜜,圆满福慧,等到因圆果满时,还要百劫修相好。

  你们看,为何今天阿罗汉的相貌凹凸不平,因为他没有修圆满相。而菩萨的脸就比较圆满,因为菩萨大修福慧,修相好光明。总之,成佛后,相貌不可能歪七扭八,也不可能该凹的地方却凸,该凸的地方却凹,要是这样,谁也拜不下去。(大众掌声四起)

  但是有人说话了,为什么常在书籍上,看到一些佛菩萨的凶恶相,何以故?

  因为佛为了降魔,以恶制邪,所以有时候也会示现金刚怒目的一面。可是佛也有慈悲的一面,总说,法无定法,应机则良。

  接下来,诸位菩萨!我又要说话了!

  大智度论云:『求佛道者,从初发心作愿,愿我作佛,度脱众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罗蜜,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就佛道。』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有心学佛时,所发的心非常重要,发心要是错误,那一连串的果报就错误。如火车头离开铁轨,后面的车箱也跟着出轨。学佛也是如此,因不正,果跟着歪。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跑了好几百万公里,浪费生命、浪费青春,而且无法达到彼岸,跑了很冤枉路,所以,因不正,果岂能成就呢?

  所以我要跟诸位说:一个人一旦发愿要学佛修行,定要发愿作佛:誓度一切众生,行六度万行,得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这样的见解一百分,如果今天修行是为了这辈子很歹命,期望来生做贵夫人,此名为零分。因为动机不对,所发的心就有所偏失。

  佛教我们发愿是发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度众生、证无生法忍、证菩提有关的愿,这才合乎解脱正因,也才有解脱可言。

  总而言之,处于世间做任何事倩,不要为了一时失败、不如意而自卑,因为自卑感是障碍人前进的绊脚石。不但世间法如此,出世法亦如是。

  自卑是丧志的、是消极的、是堕落的因素,也是障碍成功的累赘。所以,人活在世间应化自卑为自信、自重、自尊,这样才有机会从生死流转的此岸,达到光明解脱的彼岸。(大众掌声四起)

  我们不用烦恼,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也不会因为你的认为,而死后就真的没有了,不是信不信的问题,因为人死后确实有灵魂的存在,并且,还会依着过去所造的善恶之业,继续延续下去。

  从古至今,四大宗教也一致肯定精神界的存在,只是各宗教所称的名词不同而已!佛教说是佛性,也有人说心灵、灵魂、意识,虽各说不同之名词,终究还是共同认同精神界的存在。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世界各国有很多位博士,都在研究探讨这精神界,研讨结果,的确证明有灵魂的存在。虽然灵魂摸不到、捉不到、看不到,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

  你们看,谁在这里说话,今天如果没有精神意志,我的身体岂不是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吗?那也只不过是一个躯壳而已!如果没有精神的主宰,我怎会坐在这里演讲,在这比手划脚,那诸位怎么会在这里听讲,并且听得法喜充满呢!若无知觉,岂不是一具死尸而已吗?(大众掌声四起)

  所以,以佛教来看,人的生命是由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不能失去任何一样,因此叫做生命,亦名五蕴。说来话长,总而言之,佛教是绝对肯定精神存在的,不但如此,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完整的生命是精神界与物质界的结合,所以佛法相信精神的存在,更珍惜生命的宝贵。

  今天不论生活在富贵中,还是贫贱中,不要骄傲也不要自卑丧志,因为现在你所展现出来的身分,与过去所造的因,息息相关,而且是一体的,不会脱节,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接纳这个事实,更没有理由逃避,应该面对现实,化自卑为力量,免得造成终身遗憾。

  我们不该羡慕他人荣华富贵,更不该因他人贫贱而瞧不起,因为他的富贵、他的贫贱,皆是受业力使然,一一循着因果起伏;但富贵贫贱,也是幻化无常的,非永恒不变的,毕竟万法都是缘起缘灭,虚幻不可得,所以没有什么可自卑,也没有什么可喜的;更何况这一连串的前因后果,是自作自受的,平等平等。(当声如雷)

  下面再举一个公案:佛陀有位大弟子富楼那尊者,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第一之大弟子,他辩才无碍,度化很多众生。

  有一次,富楼那尊者于托(金本)时,遇见路旁有位乞丐,他是一位很贫穷又令人瞧不起的妇人,富楼那尊者慈悲欲度化她,于是走近妇女面前,妇女见到这位威仪庠序,庄严的出家人,羞愧得想跑开,富楼那尊者立刻叫住妇人,便说:这位妇人,请留步!请留步!为何见到我却惊慌而欲离开呢?

  她说:我是首陀罗最卑贱的人,(印度当时有四种不平等阶级,其中以首陀罗为最卑贱之种族)当今如同佣人,因此看到您这么尊贵的出家人,自觉身分卑贱不相配,所以惭愧得想赶快离开。

  接着又说:我是一位很贫穷的人,没有办法供养你。

  富楼那尊者说:是的,我早就知道了,所以今天我是特来向你买贫卖富的。

  妇人抱着又惊又喜,又怀疑的心说: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富楼那尊者微笑地说:是的。

  于是妇人赶紧杓了半碗水,很虔诚的跪在地上,供养证得阿罗汉果的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很高兴地接受妇女的供养,把水喝完,喝完当下就结下了供养出三界阿罗汉的因缘,这位贫穷的妇人布施完后,内心生起无比的清凉与欢喜。

  不久这位妇人命终,并以生前一念善心布施功德,感召上生第二天当天女(忉利天)。

  有一天,当富楼那尊者坐禅时,突感身体无比清凉,如饮甘露,即时动了一个念头,是何方天女为我散花。

  天女答:现在为你散花者,就是上辈子很贫穷杓了半碗水供养你的那位妇人,承蒙师父您的慈悲教导,以供养水的功德,而往生天上,今天特来报答,感恩师父慈悲教导!

  举此公案,无非是要告诉诸位,贫富贵贱是平等的,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因为,富有富的因果,贫有贫的因果,因果不会错乱,而且是平等的,希望诸位能明白,在因果洗礼之下,各个得大智慧,更上一层楼,同登正觉。(大众掌声如雷)

  我时常故一个比喻,证明因果绝对不会错乱,因为因果若错乱,那人活在世间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撞墙死掉算了。

  比如说:一颗原子弹从台南投下,投下是因,但台南市民没死,而高雄市的人却死光光,这样高雄市民一定叫冤枉,做了孤魂野鬼也会向閰罗王抗议。因为照理说原子弹投于台南市是因,结果台南市民死光光是应该的,可是台南市人没死却死高雄市人,当然高雄市民会埋怨诅咒,为什么埋怨叫冤枉?因为因果不对称,因果错乱的原因。

  可是诸位!因果是不会错乱的,一切是非善恶、富贵贫贱、祸福吉凶,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因果不会颠倒的,种何因!得何果!这真理始终不渝。

  我们还没有开悟证果,所做的善,都是不究竟,那也只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福报再大,纵然做了大魔王,总有一天福报也是会用尽的,是故,为佛弟子应将诸善回向佛道,回向众生,回向菩提,终极圆满佛道!是为庆幸也!

  师父继续开示说:世间也没有绝对不变的坏人,因为佛陀于经典上有提到:

  涅槃经云:『佛说一阐提者,皆可成佛。』

  什么是一阐提?翻译为一生中从不布施作功德、作善事者,而作尽一切杀盗淫妄。

  佛说这种人也可成佛,虽然目前造业,并不表示他以后就不能成佛,因为,当他果报还尽时,只要一念善心起,精进修行,业报还尽,也可成佛。这就叫做一阐提者也可成佛。

  纵然一个人心中绐终没有尝试过布施、作善事,却作尽杀盗淫妄,伤天害理,犯科累累,总是恶业一旦受完,有一天听闻到佛法,肯浪子回头,那也是可以成佛的。

  因为天下之间,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只要大家尚未开悟证果,仍然会动摇心志,起伏不定,就如空中羽毛随风飘动,无有定处,因为它没有根,没有定力,所以不能永恒不变,所谓八风荡心房,毕竟!凡夫之心,近墨则黑,近朱则赤。

  凡夫心亦如是,永远飘浮不定,甚为可怜,有时一念之间,变化无常,深不可测,常闹情绪,欲东反西,欲南反北,身不由己,甚可怜悯,不愧是凡夫,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大众掌声如雷)

  佛说:能够统理百万大军之人,并不厉害;能够控制自己的起心动念的人,才是人上人。

  为何能统理百万大军不算厉害呢?因为军令如山,不敢违抗,只要长官一喊立正,所有军人不敢稍息,如果稍息,那头与身体可能就要分家了。所以强而有力的军令,令人不敢不遵循,必须乖乖地按照口令而行,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但心不服亦无奈!

  但是身心无参禅修持之人,心是不听指挥的,处处会闯祸,如果没有透过修练的功夫,想把这心猿意马控制住,实非容易之事。

  所以佛说:只要控制自己的心念自在,明心见性,圆满解脱,那也就是成佛的时候。

  有些人为富贵、贫贱、祸福吉凶、消灾解厄,于是求神拜佛,化解恩怨,令他大富大贵、大吉大福。

  你们说:世间岂有如此便宜之事?那有不劳而获?那有无因有果的呢?

  我如本为了兴建法王讲堂,到处筹钱,忙得死去活来的,亦不曾动个念头,求佛菩萨保佑我,赐我钱财,一心苦苦哀求,看是否不用耕耘,就能收获,或是妄想祈求由虚空中掉一些金银财宝,不须化缘就有办法盖好佛寺。

  诸位大德!若如此幻想,岂不是痴人说梦话吗!我看迟早会住进龙发堂,天下岂有不劳而获之事,那有不耕耘,而可坐享其成的,实在不合乎逻辑。(大众掌声如雷)

  这掌声这么响,是不是要我住进龙发堂?(大众哄堂大笑)

  我知道要建好讲堂,必须将我的抱负、用意、目的说出来,让大家认同我的作法,而起欢喜心来布施拥护。天下岂有坐享其成、无劳之奉的事呢?

  假使今天我如本倒人家二百万,冤亲债主找上门来讨债,我求佛陀啊!保佑我,求佛阻止冤亲债主来找我,否则我会被逼死。像这种求佛是不理性的,愚昧把佛当作保镖,或是角头兄弟,这样佛是会叫冤枉的。

  佛所说的道理并非如此,佛说:欠钱还钱、欠债还债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欠债不还,却要佛陀从中拦阻,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更是歪曲佛经道理。

  佛教不是这么不理性的,在此,我必须澄清这点。

  同时要向诸位说: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完全是继承过去生中所作的一点一滴因果延续下来的,并且是息息相关无断截的,希望这个观念大家要记住。(掌声四起)

  继续再跟各位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凡夫的心很容易变化,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唯有达到明心见性,开悟证果,甚至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对境无心,无染无杂,才能把持永恒不变的心地。然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展现甚深圣境。

  未开悟证果的凡夫众生,不可以太相信自己的心,因为心没有定力,经常会被这个心给耽误了。

  所以对于爱情男女,我想奉劝你们一句话,当你们交往甚深之际,要以慈悲心相待,不要乱用爱情,因为爱情是脆弱的、是无常的、是多变化的、是无情的、是空性的,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有所动摇,经不起考验。

  爱情能令人神魂颠倒,乱了方寸,易闯祸造业,一旦撕破脸,广造恶业,有如蚕作茧自缚其身,堕落万丈深坑,求出无期。

  而慈悲是永恒不变的,不会因时间空间的迁流变化,而有所改变。慈悲与解脱法相应,仍能把持自性不动,不受动摇。

  如果世间人能以慈悲来谈情说爱,那大家早就成佛了,何须再谈情说爱呢?

  时间过得很快,于结束前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告诉各位:以前有一对男女谈情说爱正甜如蜜之际,双方立誓:不论海枯石烂,至死不渝,说尽了甜言蜜语,而且彼此非常信任,因此不久两人结为夫妇。

  结婚一段时间后,有一天这对夫妻一同来讲堂,我看到这位眉清目秀的太太,头上发青长了一个肉包,并且后脑袋贴着纱布,于是我不加思索即问:这位菩萨!你长得很庄严,为何头上一个包包?

  她答:师父!因为昨天晚上下楼梯时忘了开灯,不小心滑下去撞上墙壁,所以肿了一个包包。

  过一会儿,她去上化妆室,她先生偷偷跑来跟我说:我太太死爱面子,她头上那个包包是昨天晚上被我揍的,而且后面那一道伤痕,也是被我砍伤的。

  我听了楞了一下,怎么有可能?恩爱的夫妻,里面所卧藏的卢山真面目,原来是如此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因此,我趁此机会开示佛法给她听,世间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应当好好创造机缘修行。何况爱情是脆弱的,多变化的,不堪一击呢。

  她说:师父!你是和尚,当然以你出家人的立场说话,但是以我来看,爱情是很甜蜜、很可爱的,不但如此,我还期望为七世夫妻呢。

  我听了快昏倒,她被揍成这个样子,还想做七世夫妻,我怎么想也想不通,世间竟然有这么愚痴的人,实在令我百思不解。

  佛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听说这位太太被先生揍得内心很不平衡,于是,她的女同事教她如何对治先生的好方法,以女众脚上所穿的高跟鞋,作为报复的工具,利用鞋尖的地方,趁他不注意时,狠狠地从他肚子往上踢去。想必受此教训,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对你动粗。

  诸位!我不知道女众这么凶狠,这位太太果真听她女同事的煽动,趁他先生不注意时,利用鞋尖狠狠地往他先生肚子踢去,这下不得了,她踢得太用力,一剎那间,幸亏他先生有学过跆拳道,即时闪开。

  结果,她踢穿了木板,还踢破木板后面的一支价值十五万元的清朝花瓶,并且,脚被挟在木板里拔不出来。

  于是请求丈夫帮忙拔腿,丈夫火大之下,不动毫情,太太求助无人,自己在硬拔之下,割破了静脉,血流不止,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听了这个公案,真令人难以想象,可见一个人的内心要达到清净无染,脾气祥和,没有私心贪欲,可说是一件不易之事。

  这对夫妻只因小小争吵,就带来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后果,还好他先生闪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管修道人也好,在世间为人处事也好,想要将心灵不清净的弊病净化,实为不易之事,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是所谓:修行的功夫,净化无明,洗涤习染的历练。

  有人说:师父啊!您说的每一句话都听得懂,可是,却做不到。

  的确,我相信这句话,所以引申佛门所说的一句话:「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虽然道理通达开悟,事相也要去做。

  所以佛门云:先要理无碍,然后以事透理。事要解脱,必须事理相应,而达到理事无碍。若要更上一层楼,必须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从华严经里所提出来的,真要做到理事无碍就很不简单了,何况要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呢?

  什么是理事无碍呢?就是道理与所作的行为融合一体,比如开车要懂得交通规则与开车的理论是理通,但是问你会不会开车,要是不会开车,就是事相有障碍,这样你就得乖乖地用你所学的道理去学开车,有一天你终于学会开车了。

  请问诸位!理是不是事呢?事是不是理呢?同样的理由,离开理没有事,离开事没有理,因为理事本来是一体的,因理显事,以事透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二。

  所以开车不能偏理或偏事,又因为理事无碍,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会开车就是把道理运作在方向盘、剎车、离合器等等上,会开车就是理的圆满,同时也是事的圆满,所以叫做理事无碍。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菩萨!大家在一夜之间听了那么多道理,好象快要开悟,可是有时遇到境界时,又身不由己的犯了口业,所以我们不能不相信修行的重要。

  那什么是修行?修行也就是将不当的行为、思想观念矫正,与事实相应,当顺逆之际,心不染着,如如不动,名为修行。

  修行并不是离开人世的,避世遁入山林,永绝人间往来,这是严重错误知见。

  所以要开悟证果,不能离开世间,试问,若离开世间又如何开悟证果呢?

  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只是迷悟染净差别而已!如果离开生活还有佛法,皆为魔说。生活解脱,生活就是佛法;佛法没有解脱,那佛法就是生活,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今天浪费诸位大德一个多小时,深感愧疚,今晚演讲超越心灵之法宝其重点,在于如何净化人心的自卑感与缺陷,如果没有将自卑感净化超越,永远停顿在自卑阴影之下,将后的岁月,永远是颓丧的,世间事与出世间事皆不能如意,遑论成功可言;而且还会令人消极堕落,一暴百千劫,再回头来是几时的危机!

  所以我们不要为了失败或缺陷就自卑丧志,既然事实已摆在眼前,这些因果滥帐,我们应当鼓起勇气,坚固愿力面对现实,将内心的自卑与缺陷净化为自信、自重、自尊、自爱,来成就这艰巨神圣的大业──无上佛道。

  时间已经到了,很感谢今晚来参与聆听的各位长官、贵宾、诸山长老、法师,以及在家护法大德,今天佛学讲座就此圆满结束!恭祝闻法大众,法喜充满,同证菩提,明天同一时间再会!(大众掌声如雷)

  诸山长老、诸位法师、省议员李明通大德、松晖营造厂丘董事长、以及各位贵宾、各位在家菩萨,大家通通晚安!(大众掌声如雷)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更是最高潮的一天。(大众掌声如雷)

  刚才我们听到香韵国乐团演奏庄严美妙的佛教圣乐,这种清晰美丽的旋律,令人听了心旷神怡,清凉无比,如饮甘露一般,不知诸位是否有同感?(大众掌声如雷)

  今天佛教如此兴盛,而且渴仰追求佛法的人,已不再是年迈老者之事了。今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未逾龆龀,凭着宿世的善根,亲近三宝研究佛法,再也不是众口议纷的愚夫愚妇之所为了。

  所以今天看到如此盛况,的确令人喜出望外,可说不亚于隋唐佛教的黄金时代,这是我的感想,也是我的心声,更是我弘法十几年来,感受最安慰与兴奋的一件事。

  若问什么理由?因为佛法已普及于各阶层,如当今的政府官员以及民意代表,也都非常热衷于佛法,关心佛教,甚至从中协助推动法务,令大众同沾法益,这岂不是万民之福也!(大众掌声如雷)

  所以身为一位宗教人士的我,看到佛法如此兴盛,内心有无比的信心与高兴,促使我以后要更加精勤努力的弘法下去,令佛法更普遍的普及每个角落,让佛法确切地落实于生活中,完成一个清净祥和圆满的人间净土。因为佛法毕竟不离世间。

  今天承蒙各位长官、贵宾、乃至广大的佛弟子,你们的热爱佛教,如同刚才我开门见山所说的一句话,内心有无比的温暖与信心,我在往后的弘法路程,会更加努力,一直弘法直至百岁命终,这也是我的心愿。

  记得昨天林局长说了一句话,现在是物质非常丰盛的时代,但是大家在精神界非常空虚、缺乏,于是,大家都滞留于物质上的享受。

  众生一再的追求外在有为生灭的物质欲,而否认精神界的存在,致使有人走上断灭的唯物主义,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敢作尽世间一切恶事。

  因此,这种可怕偏激的思想,才会促成人人的心地腐化,道德的颓废,祸患丛生,这些无非都是心外求法所致。

  所以当今政府渴望假借宗教人士来唤醒民心,让大家的身心得到健全,并踏上有因果、有良知、有道德的和谐社会,进而扩展到国际甚至整个世界的和平。

  如此为了开拓崭新的未来,清净的国土,我更要坚苦卓绝的弘扬如来正法,积极地推展文化教育,让人人能得到身心的清凉、自在、超越、解脱,而成为一个人间佛国。

  昨天头一天佛学讲座,里里外外人山人海,有很多人在外面看大银幕电视墙,无法进来面对面亲临听讲者,皆有此怨言:不能亲睹主讲者之卢山真面目,美中不足,深感遗憾!

  我对他说:不然明天下午三点带便当来占位子。真的,今天听说很早就有人带便当来此等候了,这种渴求真理的精神,实为难能可贵。真不简单!(大众掌声四起)

  今天比昨天来闻法的人更加倍增,由此证明学佛的风气烝烝日上。

  记得在过去清朝时代以前的学佛者,都是帝王及文武百官在学,直至清末才流传于民间,所以以前学佛者皆是帝王及文武百官在学,直至清末才流传于民间,所以以前学佛者皆是皇亲贵族。

  那么,台湾在过去蒋介石时代,因他的夫人蒋宋美龄用强烈的政治手腕控制佛寺,并发出一个口号,十五年以内不得新盖佛寺,而且旧寺不得翻修,这种不平等的压制,实乃佛教之魔难。

  不但如此,宋美龄利用强权,一手遮天地障碍佛教,进而大力推动基督教与天主教,眼看佛教之颓危,甚为可怜!可见强权政治破坏佛教,其罪愆可谓无量无边。

  要是大家没有忘记,在台东花莲或靠于山区的原住民地带,一个小部落就有一个基督教或天主教堂。她大力的推动基督教与天主教,我们不反对,但不能以她一人之信仰而摧残其他宗教之信仰,这是不公平的,尤其对佛教的强迫压制,更是令人深感纳闷与不法之事。

  因此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十三条不平等的监督寺庙条例,针对佛教与道教的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这件令人痛心的事,死灰复燃,于是我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向政府提出废除监督寺庙条例,令佛教与道教恢复平等自由的待遇。

  今天朝野上下皆为民主而争取,使我们觉得现在推动佛法较为轻松快活,要是在以前戒严未解除时,我说了这些话,或许明天就找不到我如本了。

  所以现在我们大有为的民主宪政,乃至文武百官的领导下,大家对民主的推动,都已渐渐踏入民主意识的唤醒,这是值得欣慰的事。

  总而言之,今天能够有那么多的人来听经闻法,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也就是推动*轮、讲经说法的法师之重要性,他所扮演的角色,弘范三界,就是如何将如来的法身慧命绵延不断的延续下去。

  所以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非常赞叹讲经说法者,因为他像无尽灯般指引着迷惘众生,走向光明解脱的彼岸。

  近十几年来,弘法布教的法师相继辈出,弘宗演教,大作师子吼,这才使佛法更加普及,并且由民间响应至中央,由中央回应到基层,由此可见,大家对佛法的认识与肯定,是众志所成不容分说的。

  所谓:「海纳百川,不拣细泽。」

  少数人反应说:可是我们的李总统是信仰基督教,是否我们也要跟着信基督教呢?可是我要告诉诸位,我们远观古今,一向以佛教与道教最受朝野上下平民百姓所尊奉,何况清朝以前那有什么所谓的基督教或天主教,实乃极少数的信仰。

  你们看,南朝梁武帝是位虔诚的佛教徒,而且受过在家菩萨戒,一生安僧建塔无数,有菩萨皇帝之称。在朝时以佛教为国教。

  还有唐朝的李世民也是一位虔诚佛教徒,受过五戒。还有清朝的雍正皇帝、干隆皇帝,都是虔诚之佛弟子。

  中国有句谚语:家家观音,户户弥陀。即是此意。

  总归一句话,从古亘今,很多帝王都是笃信佛教,并以佛教为国教,所以我们不必为此而争论,也不要因为赶时髦而去信仰,这是非理性的。

  我并非反对大家信仰任何宗教,何况信仰宗教是自由的,只是当你要信仰一个宗教以前,须透过智慧的抉择,并且懂得教义的微言大义,是否合乎真理,了义与非了义,是不是解脱之道,如果有此明智的选择,才不至徒劳无功,而且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划不来。

  总而言之,我不希望大家糊里糊涂的跟着信仰任何一个宗教,并且一味的盲从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况且心智若迷,行为举动亦随着偏离,这是不理想非理性的行为,这与开悟证果的真义相离十万八千里。

  在过去农业社会时代,生活困苦,水准低落,当时的人们无闲探究佛理,于是以各人之谬见,以讹传讹,致使佛法被视为老妪所学,或为婚姻受挫、失意政客、一事无成者之避风港,落得佛法暗昧无彩,一一歪曲佛法大义。

  幸亏今日知识科学文明,才证明佛法示现于世间之实际意义。

  所以现在的佛学者不再是过去的愚夫愚妇所学了,而当今的学佛者皆是才德具备的知识份子。好比民国七十三年,大学生出家修行,去受三坛大戒者就有一百七十多位,可见佛法缺乏弘扬,一旦真理显现,不分智愚老少,皆能相应。

  总而言之,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本是出家人之职责,于是我出家后立志将身心奉献三宝,好好深入经藏,不停地宣扬如来正法,令一切众生皆能破迷启悟,背尘合觉,迈向究竟解脱的彼岸。(大众掌声如雷)

  由于亲睹当今佛法的兴盛,所以内心有无比的感触,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回归今天所要演讲的正题,诸位菩萨!今天我们同样要演说超越心灵之法宝。

  今天所要演讲的超越心灵之法宝其内容如何呢?就是要跟大家来探究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

  有人回答说:那还不简单!只要与我有利害关系,与我对立、有恩怨,并且令我最痛恨的人就是了。

  例如:倒我的会、骗我的钱、抢我的男友或女友,或是占有我的先生或是我的太太的人,都是我的敌人,一想到这里,我就想啃他的骨、吸他的血、剥他的皮、吃他的肉,才能消我心头之恨,这外在一切都是我的敌人。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他的最大敌人,其实诸位菩萨!这个说法未必就是正确。在此,我要大胆的向诸位说一句话,外在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贪瞋痴,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大家没有忘记,我昨天有说了一段话,「能统理百万大军、移山倒海、唯我独尊的人,并不厉害!真正能够降伏其心,控制不发脾气、不贪心、无嫉妒心、不诽谤、不沾染一切善恶者,才是厉害之人。」(掌声四起)

  所以说,心魔比外魔来得可怕,心魔指的是贪瞋痴,并非有个外魔跑来附体骚扰。

  魔是染污义,能染污我们的清净自性,就叫做魔。心魔比外魔更恐布,更厉害,所以你有办法有能力打倒对方,未必就能打倒自己的心魔─贪瞋痴。

  诸位听好,自己的敌人,从无量劫、无量世生死轮回以来,我们从未战胜过,于是使我们生死死生,像锁炼一镮扣着一镮,不停的轮转下去。

  我们之所以无法停息下来,就是没有办法降伏这颗心,无法战胜这个贪瞋痴,因此至今还在流浪生死。

  所以我才问!到底我们自己的敌人是谁?说主观一点,就是我们内心的贪欲、瞋恚、愚痴,还有爱诽谤人的心,疑神疑鬼的心,贡高我慢之心,空虚的心,忧闷的心,种种染污之心。

  这些不清净的心若无降伏、净化、超越的话,会永远随着这些无明烦恼心,继续绵延不断的漂流下去,永无止息,于六道中轮回,这样名为凡夫。

  所谓:永远做个「生死的流浪汉,六道的苦命儿」。岂不悲哉!悲哉!

  所以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有能力战胜别人,不一定有能力战胜自己,这句话你们去慢慢思惟,慢慢去参,有它深奥的道理在。

  但是我的意思也不是否认外在的敌人不可怕或不厉害,只是有其轻重与前后的差别。这样不知诸位是否了解我的意思?(大众掌声如雷)

  修行的人心最怕被染黑。我常说一句话:为何你要诽谤人、嫉妒人,因为对方比你强、比你有才华、比你漂亮、比你有钱、比你有名望、比你讨人喜欢,种种条件都比你殊胜,所以你心里不快活,因此而嫉妒诽谤。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一点,当你未诽谤到他人以前,你的心早已染污生病了,自己先中伤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他会回光返照,不但不会嫉妒诽谤,而且还会随喜赞叹他之才能。

  修道人只要心一发动,善就好,要是恶念一起,就生病染污了。因为当你还未采取行动攻击对方以前,你的心已七上八下了,所以佛说四十二章经里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

  这是文言文,我解释一遍给大家听!佛说:有些坏人,欲害圣贤,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如人向空中吐口水,不但无法伤到虚空,反而喷到自己、染污到自己;要是你欺负善良的人,或陷害圣人,以后呈现的果报,也要自己担待。

  又好比逆风洒尘,不但不能伤及对方,反过来害自己吃了一鼻子灰。所谓自作自受就是这个道理。

  佛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的心如同仓库般,不分善恶好坏之种子皆储藏于八识田中,那怕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亿劫,亦然保护的完整如初,丝毫不损,等待因缘成熟业报现前时,自然爆发,不容商量,过去现在所作的一点一滴因果,到头来还是要自作自受。

  如果诸位没有忘记,我曾说过一句话,因果是不会错乱的,这点大家要肯定,所以我才会说外在的敌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难以降伏的贪瞋痴等心。

  佛门课诵本有段文「四弘誓愿」,内容谈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诸位啊!穷穷无尽的众生要发心将之度尽,有那么简单吗?诸位!不简单啦!

  我说外在的众生反而好度,内在自性中的众生就难度了。你们不知道是否有同感?(大众掌声四起)

  那么什么是内在的众生呢?我们众生的心虽是一个,可是能演化无量无数种虚妄之心,例如:贪心、瞋心、痴心、嫉妒心、我慢心、诽谤心、恨心……等等,这都是我们自性中的众生,你们可否考虑将心中的众生度尽。那让我告诉你,须经三大阿僧只劫的修炼,才能将之一一度尽。

  大家有目共睹,虽然今天我有能力讲经说法带动整个台湾二千万人口听经闻法,可是我却无法降伏自己的心,毕竟自性众生难度啊!

  真的很难度,曾经有位女菩萨到讲堂来向我吐苦水,她说:她与同修学佛好几年了,而且同修比她还要早学佛,为何她同修学佛那么久了,怎么脾气还是那么大。

  未学佛以前时常骂我,学佛十几年了也是没有改变脾气,还是很会骂我,请问师父怎么办?

  我对她说:其实你先生学佛有进步,只是你没察觉而己!他未学佛以前假使一天骂你十次,因为学佛后有在改变,所以现在一天只骂你五、六次,一天减少四次,难道你还不满意吗?

  她说:哎哟!实在有道理哦!

  我说:不能因为他还会骂你,就表示他没有改变,没有进步。今天要是他真的不发脾气、不骂人的话,那我恭喜你,你先生可以坐在上面,让大家供奉顶礼了,问什么理由?因为他已经成佛了。

  一个人的习气是累生累劫所累积下来的,要摒除这些难调难伏的习气,谈何容易?修行并非三两天之事,佛说,须经三大阿僧只劫的历练、修行、净化,才能真正的脱胎换骨,转凡入圣。

  所以你应该给他时间、空间,不能苛薄的要求他现在要完全摒除习气,那这样对他而言,实在太残忍了。

  女菩萨听了这些话,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批评他先生了。

  总而言之,要度自性中的众生,实非易事,我们也不要经常以佛的尺度来衡量他人,如此一量,十个百个甚至千万个,准是全军覆没。

  所以我们对于一些还是在造业的人,要有宽宏大量的心、宽恕他、包容他、怜愍他、原谅他,给他机会忏悔,重新改过向上,不要一天到晚眼睛睁得大大的,专门挑人家毛病、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会活得快乐,不知诸位是否有同感呢?(大众掌声如雷)

  一个会修行、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分别挑剔外在好坏,遇境不生是非,又不染着,反而知道回光返照。

  而不会修行的人,或是愚痴的人,时常去分别是非好坏,沾染外境,令心不得自在造业,致使沉沦诸趣。

  所以说,会修行的人,内观自性。不会修行的人,必外求法,并且被境所转。

  所谓:智者役物,迷者被物所役。

  如果有一天真正度尽自性众生时,那当下就是开悟证果之际。有何证据?佛在阿含经里有一段话:若贪欲、瞋恚、愚痴三者断尽,名为阿罗汉。

  所以若问他是凡人还是圣人,是问他自性中的贪瞋痴,到底净化了没有,要是净化贪瞋痴烦恼的人,名为圣人。要是没有净化者,名为凡夫。

  因此,凡夫与圣人之差别,在于是否净化贪瞋痴来论定,这样诸位明白吗?(掌声如雷)

  众生贪念一起则一切贪,因为这是累积累生累劫的习气而来,所以难对治。如果对一个没有修行,或是很少用功修行的人而言,贪欲现前,当下束手无策。包括我也一样,要是你问我会贪吗?老实说:还是会。只是贪多贪少而已!

  曾经有人问我,如本法师如果有人供养你一百元,你会心动吗?我说不会。那么一千元供养你,会心动吗?不会。那供养你十万元会心动吗?不会。要是供养你一千万会心动吗?等一下,这可值得考虑看看了!心动了。(大众掌声四起)

  因为凡夫心定力毕竟有限,钱少虽不动心,可是钱多就难说了。问什么理由?因为我还是凡夫众生,无法像佛一样如如不动。

  诸位菩萨!贪欲是永无止尽的,记得刚才我有说一句话,贪一切贪,这表示欲壑难填,因为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人始终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自己不能自觉,如万丈深坑,无法探测,也无法见底。我们人的欲望就是如此,所以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凡夫众生。

  什么叫做贪欲是无止尽的呢?我举一个社会上最现实的现象给诸位听!比如一个人一天赚三百元不够花,希望以后能赚五百元,等到有一天赚五百元,又不够花,想再赚一千元,一千元又嫌太少,看可否赚三千元,又不够,看看是否可赚五千元,如此累积倍增,永无止尽,贪欲无法自拔。

  我们不能说他不对,问什么理由?因为他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众生,怎能叫他不贪呢?要是不贪,那早就成佛了。

  换句话说:各位的欲望也是一样,今天有能力做里长、村长,也希望有机会做个乡长也不错。等做到乡长时,又觉得地位不够高,进一步想做县长,县长做过了,又认为不够大,不然做省长好了,等到做省长时,又认为名位不够大,进而想更上一层楼做总统,如此下去,你以为这样就能满足他的心吗?

  其实不见得,或许有一天他想统领整个世界,要世界各国都归顺于他,听他指挥,做他的部属,你想!这样他是否已经满足了?不一定,因为欲望是无止尽的,所以永远也无法消除他满腹的抱负。

  其实权力与名望也未必是不好的,只是会不会善加利用而已!

  权力与名望扬名天下的人,如果他今天能以此权力或名望来做功德,不但可以自利又可利人。相对的今天要滥用权力与名望去造业,不但损己还会害人。

  所以权力与名望本身是不好不坏的,好坏在于我们心的运作,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法是无辜的,事在人为,比如我们的市议员马崇喜大德,他当一位市议员也是很有名望啊!如果他以这个名望来保护宗教,造福百姓,做一些有益社会国家的事,你不能说这个名位不好啊!是不是(掌声响起)

  还有,如果今天我如本是一位无名小卒,默默无名的法师,大家都不认识我,你说谁来听我讲经呢?

  相对的,今天我名震宝岛,只要在报纸稍微刊登弘法消息,听众就挤得水泄不通了,这样名位岂不是能度众生吗?只是不要用名位去造业就行了。(掌声如雷)

  假使今晚我如本讲经圆满后,到夜市去吃海产或跟女孩子约会,那不得了了,明天报纸一定大作文章,会让很多人造口业,退道心,而且闹得满城风雨。因为名气大,当然震撼力就大。因此,会断很多人善根,以后不敢来学佛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